歷經千帆 歸來仍是少年——張北縣醫院普外科醫生劉東昇的兩次抗“疫”之旅

和其他人不同,這身防護服對於劉東昇來說是既熟悉又陌生。這抹特殊的白色承載著他的青春印跡和踐行醫學生誓言的證明。


歷經千帆 歸來仍是少年——張北縣醫院普外科醫生劉東昇的兩次抗“疫”之旅


時間要推回到17年前,劉東昇即將從張家口醫學院畢業,不曾想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竟將他走出校園後的第一次“實戰”就定格在了防疫前線。那時,23歲的劉東昇正是意氣風發的桀驁少年,雖然內心不免忐忑,但因為一句“健康所繫,性命相托”的誓言,他還是不顧父母反對,毅然接過防護服變身“戰士”,把守在高速路口,守護著河北壩上通道的大門。

時光荏苒,如今40歲的劉東昇已是兩個孩子的父親,經過不懈的努力如願成為一名優秀的外科大夫,而志趣相投的愛人也同樣是醫務工作者,溫馨的四口小家每天都在暖化著他的心。這一次,面對形式嚴峻新冠肺炎疫情,經歷千帆的劉東昇卻仍未褪去少年時的赤血肝膽。他第一時間主動請戰到發熱病人留觀第二隔離區工作,去負責與疫區有直接或間接接觸史的人員。

歷史重演時,不變的是他少年時的堅毅果敢、浩然正氣,而不同的則是當他把孩子們送去年邁的父母家時,才終於體會到當年爸媽的感受,那是親人間難以名狀的牽掛與不捨。這一次,因為有了“軟肋”所以少了一份對生死的無畏,但也因為對醫學事業更深的熱忱,這一次的“出征”多了一份從容不迫和必勝的信心。


歷經千帆 歸來仍是少年——張北縣醫院普外科醫生劉東昇的兩次抗“疫”之旅


隔離點的工作複雜繁瑣且潛藏危險,除了日常監測、送餐、消殺、登記、上報外,劉東昇還肩負起了一項特殊的任務。一個8歲的小男孩筋腱斷裂剛剛做完手術便和父母一起被送到了隔離點觀察,留觀期間往返醫院換藥和拆線是不現實的,於是劉東昇便在隔離房間內操起了自己的老本行。原本是再熟悉不過的操作,但悶熱難耐的防護服和一不小心就蒙上霧氣的護目鏡讓難度提升。不僅如此,這樣的“額外”的接觸也在無形中讓感染的風險升級。但劉東昇從沒考慮過其他,他只是非常慶幸,慶幸自己的所學在特殊時期可以免去這個孩子諸多麻煩,慶幸在這個戰場上他還能有這樣的“出場”。經過專業又悉心的照料,隔離期滿後孩子不僅排除了感染的可能,連手術後的恢復狀況也十分理想。大家都笑稱“這真是一對一的定製服務,VIP級別。”

這天剛回到房間的劉東昇接到一個電話,“叔叔,我的腳已經全好了,你要注意安全啊。”稚嫩的聲音讓感動加倍,一句簡單的囑託,讓劉東昇原本有些疲累的身體瞬間再次注滿了能量,一切的付出在這一刻都值得。

關於和新冠肺炎的戰鬥還在繼續,劉東昇也永遠不會忘記自己的少年初心。“疫情百戰穿白袍,不滅病魔終不還”相信很快這些英雄都會凱旋而歸,繼續在各自的崗位上踐行誓言。

文/河青新聞網記者耿碩 通訊員侯鴻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