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動和生氣的時候,你們都怎麼做?

好愛笑


對於這個問題,我應該很有發言權了。

在大概10年前,我剛從大學畢業,進入社會工作。大家想啊,那個時候涉世未深,很容易相信別人(當然了,工作了這麼多年,我還是會很容易相信別人),當與他人有異議的有分歧的時候,就很容易發生爭吵,不知不覺中就會自己生悶氣或者和他人不愉快等等。特別是碰到了特別強勢的同事,更有過之而無不及。這個時候的生氣和衝動是年輕氣盛的反應。

在這個過程中,我學會了自我調節。我堅信任何事情沒有過不去的坎,另自己生氣或者衝動的事情,很多時候我們退一步海闊天空。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生氣和衝動的情況越來越少。俗話說氣大傷身給,為什麼我們要為別人的錯誤而傷害自己呢,對吧。

所以,面對這種情況,我們需要心平氣和,三思而行。當然了,不衝動更好了。對吧✧٩(ˊωˋ*)و✧




阿浩kuma


1、鍛鍊忍耐力。在生活我們總會遇到各種煩心生氣惱火的事情,這就需要我們學會忍耐,懂得忍耐。退一步萬事都會好起來。忍耐需要強大的毅力,平時多培養。

2、轉移注意力。當遇情緒快要失控時轉移注意力,不要去過多關注這件事情,不然會越想越生氣。通過不去關注的方式來緩解當時的激動情緒。

3、換個環境。遇到導致生氣的人或事的時候,選擇離開當時的場合,換個環境緩解失控的情緒。

4、三四後行。想想情緒激動發火後會造成什麼後果,是不是自己能夠承受的,或者發完火會不會後悔,從而剋制衝動的情緒。

5、樂觀積極的生活。平時適當的釋放自己的壓力和情緒,聽好聽的歌、看一場幽默的電影或者親近自然,保持愉悅的心情。


小奕冉


無論你生活在哪裡,周圍的這個世界永遠都無法完全按照你的想法運轉,同事不會每件事都做得如你所願,鄰居不會按你期望地保持安靜,熊孩子不會按你期望地守規矩。

當這些外在世界並未能如我們所願的時候,經常會騰昇出一種憤怒,有的人會馬上歇斯底里地開始咆哮,有的人會觀察周圍的環境忍下來,然而這兩種方式都是面對方式不夠好的方式。

生氣狀態的人是不理性的,容易產生一系列的負面臆想推演,脫離客觀事實,說出和做出一系列會讓自己後悔的事情。

人為什麼會有憤怒?

情緒存在有其合理性,在古代人的領地被侵犯的時候,腎上腺素分泌,身體各方面機能都集中提高,對外界的反應更迅速,處在一種“戰鬥”狀態,有了這套憤怒的心智模式,在需要自衛的場景,就可以更容易戰勝對方,獲得生存的權利。

所以有的時候,當有人趁你不注意的時候,在你身後猛拍你一下,除了嚇一跳,還容易莫名其妙地覺得憤怒。

時代在進化,憤怒的情緒模式也隨著基因流傳了下來,所以當我們感覺到被“侵犯”的時候,就容易產生憤怒。

這種侵犯包括,自己的東西被搶了(物質損失)、被人打了(身體傷害)、被人罵了(尊嚴傷害)、失敗(心理落差)等。

發洩 還是 忍著?

在中國的文化基因,說到憤怒與生氣都是胸懷不夠大的表現,古代也有越王勾踐臥薪嚐膽、韓信承受胯下之辱的故事標榜,所以在成長的環境裡,對於善於“隱忍”都是一種很高的品質,甚至現在還有很多書籍和雞湯文在推崇這樣一種處事態度。

在我看來,“隱忍”是一種比“發洩”對自己更不利的處理方式,因為隱忍僅僅是用你的理智強行把憤怒壓抑在心中。這種憤怒表面上消失了,卻在內心中不會消失,而是以另一種負能量存在心中了。這種負能量的長期積累,會導致更嚴重的問題,會影響你正常的價值觀,在有一天最終爆發出來。馬加爵殺死宿舍同學,就是這種長期隱忍造成的後果。

所以及時發洩掉,遠比隱忍更好,當然啦,發洩一定要找合理的渠道發洩,不要上升到暴力的出現,那就會有無法挽回的後悔出現。

你這文章是教我發洩的? 當然不是!

如何正確面對自己的憤怒?

首先,與自己對話,去感受內心的變化,展開和自己內心的對話。

自己要能夠意識到自己的憤怒,並且告訴自己有憤怒是正常的,憤怒出現了說明我的內心受到了“侵犯”,然後去感受自己的憤怒,並且去深究憤怒的原因。

深究原因不是去找是誰造成了你這樣,而是去感受是你的什麼被“侵犯”了,是自尊被打擊了,還是自己一貫的公主脾氣未能如願。

慢慢療育和滋養自己脆弱的部分,讓那部分開始堅強起來。把每次產生情緒的機會,當成人生成長的機會。

在和自己對話的過程中,推薦一個我親身實踐真的非常有效的工具——給自己寫信。

找一個安靜的角落用紙筆或用電腦,給自己寫一份信,面對一個生氣中的人,你會寫信和他說些什麼呢?一句一句地慢慢寫下來,過程不需要很快,邊想邊寫。

這樣寫有2個非常大的好處,第一,寫字的過程是一個需要用到大腦理性部分的動作,寫的過程人會更加理性,第二,用“自己之外“的視角給自己寫信,可以逐漸站在局外人的角度,來觀察和審視自己,審視這個熟悉而又陌生的人,他怎麼生氣了?是他哪裡被侵犯了嗎?

其次,轉化負面情緒,將你所經歷的事情轉化成正面積極的事情,從關注損失轉而關注成長教訓,這時候你不但不會憤怒反而會獲得一份改變的力量。這個會讓你變得更加強大,去面對更多的風雨。

如: 我被騙了 ——> 我收穫了一次被騙的經歷,下次就不會被騙更多了 我被罵了 ——> 感謝他罵我,讓我有機會正視自己,如果他說對了,我就接受,如果他說得不對,那他說也改變不了什麼,我還是很好。 我被甩了 ——> 我在過去的一段時間,獲得了一次情感成長的機會,TA的離開,給了我遇見更好的機會

把事業做得越大,就會有越多未能如你所願的事情,如果沒有一個強大的內心,很難面對風風雨雨。

不要選擇逃避,而是選擇正確的方式,勇敢面對。

然而,要想獲得持續永久的幸福還不夠,為什麼呢?

在搞明白這個問題之前,你來試著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根據你的生活經驗,請問以下哪種方式殺蟑螂最有效?

A. 拖鞋 B. 殺蟲劑(噴霧式) C.蟑螂藥(粉狀) D. 蟑螂貼(表面能粘住蟑螂) E.蟑螂燻劑(點著燻蟑螂)

你的答案是什麼呢?

好吧,無論你選的是哪個,以上方式都不是除去蟑螂最好的方式。

因為要除去蟑螂,要從根本上去解決,先思考為什麼家裡會有蟑螂?會有蟑螂產生一定是因為家裡有不潔淨的地方,所以要去檢查廚房、房間哪個地方會有可能堆積了食物殘渣?是不是有些垃圾桶放了生活垃圾又長時間敞開的?是不是洗菜池裡有殘渣滯留在出水口? 然後將這些蟑螂賴以生存的地方處理乾淨並長期保持,然後再放一些蟑螂不喜歡的味道,如樟腦丸等,這樣才是殺蟑螂的最好方式。

有人會說,你在故意誤導大家的選擇,你在問的不是怎樣永久除掉蟑螂,而是問我們哪個蟑螂藥最有效。

我承認,這種問法是存在一定的誤導,不過,在真實的生活中,我們卻經常這樣誤導自己,我們經常想的是,怎樣把這個事情給忍過去或著消除掉,而沒有去深刻思考產生這件事的根本原因是什麼,這導致了我們反反覆覆地在生活中遇到各種表面看似不同,本質上卻很相似的煩惱。甚至你會發現,與你接觸最近的人,反而成為你經常發脾氣的對象。

所以,要長久獲得幸福,你必須認真覺察並去解決出現憤怒的根本原因。救火能力強不代表平安,而是要學會如何安全防火。

有的時候,你的生氣也可能是為了引起周圍人的注意,向他們表達你是需要被關注、被呵護的。這不是一種健康的互動方式,對己和對人都不利,這種心智模式往往是小時候遺留下來的。

在你非常小的時候,當你餓了、渴了、尿了或者其他不舒服的情況下,你會怎麼做? 你會大聲告訴媽媽你需要什麼嗎?

不會的,因為你這時候還不會說話,所以你只能用一種方法——哭!

哭聲會馬上讓家長意識到你的狀況,然後很快來幫你解決,這也讓你潛意識逐漸加深一個思維:當我有需求的時候,我哭就行了,問題很快就能解決。

再後來你長大了一些,開始能夠說話了,能夠準備表達自己想要的,比如看到商城裡一個全套的變形金剛很想要,而媽媽可能因為經濟或其他原因不給你買,這時候你會怎麼表現?

有的小朋友會直接哭,有的會生氣、發怒,有的就在地上打滾,甚至有的會打家長、吐口水(我見過),總之這時候的反應有非常多,但都屬於用消極的方法表達自己的需求,由於家長缺乏正確的教育觀念和方法,有的家長就勉強給他買了玩具,這就讓他明白這種消極的表達方法比直接表達更有效。(當然這種情況下,直接開始打孩子的是更不可取的,會讓孩子形成暴力和強勢可以解決問題的思維。)

有了家長和孩子這樣的思維模式,這樣的消極互動就會經常上演,於是這個孩子長大後就會變得喜歡用消極方式處理問題,在他的心智裡認為,這個世界就應該要按照他的要求來,如果不是我就要鬧。

當然這個世界不總是能夠如他所願,所以他比較容易因外界生氣,安慰自己的時候也會給自己一個解釋:外面的都是“壞人”,他們不愛我,所以沒有符合我的心意。

這種思維更麻煩事情是,當週圍開始真正出現愛他的人,他會把小時候的模式代入進來,認為“你愛我”等於“你會滿足我的所有需求,你會聽我的話,你會一直關注我,你不能太愛自己等”,這種“公主病”思維最終會把愛你的人都趕走,成為內心更加孤獨和消極的人。

如果遇到了問題,怎麼表達才能解決問題,而不是一種生氣的表達呢? 不評判,不推演,不臆測,而側重描述事實、表達感受,共同尋找解決方案。

先來個生活中常見的反例: A: 你怎麼又這麼晚回家?!和哪個美女去約會了嗎? (臆測事實) B: 沒有!我在加班,今天新上了一個項目。 A: 天天就知道忙工作,也沒看你多賺了多少錢啊?你看看人家隔壁老王! (推演、評判) B: 你要覺得他好你和他過啊! (推演、非理性表達) A: 你這個沒良心的,竟然這樣說我!你是不是不愛我了?!今天晚上到底和誰鬼混了?!你給我說清楚!! (評判、推演、非理性表達) B: 你看看你現在變成什麼樣了!像個潑婦一樣! (評判、非理性表達) A: 你不愛我了!嗚嗚嗚嗚~~我要和你離婚~~~ (推演、非理性表達) B: 不要開玩笑了,這麼晚了,早點睡吧 (稍微理性了一點,但表達不好) A: 不行!別想逃避!你今天必須給我說清楚! (怒氣未消,非理性執著) B: 煩死了!你安靜一會好不好! (怒氣再被激發) A: XXX,你這個XX,我當初怎麼會和你在一起!我真是瞎了眼了! (非理性表達) B: 離就離!我也不想和你再一起了! (非理性表達) A: 果然你真的不愛我了,嗚嗚嗚嗚~~~

正確的表達和回應方式是怎樣的呢?

你平時工作很忙很辛苦,很少在家。(描述事實)

你剛才那樣說我,我會很傷心的。 (表達感受)

每天晚上我在家裡一個人很害怕。(表達感受)

我希望你能多一些時間陪陪我。(表達感受)

這次Party搞砸了,我們能一起想想怎麼回事嗎? (共同解決)

上一部分,我們知道憤怒的原因在於你內心中,感受有一些部分被侵犯了。如何避免再次因為被侵犯而憤怒呢?

例子: 場景,你發現你的上司開會時嚴厲地批評指責你,你很生氣。

情況一: 這時候,你除了讓自己平靜下來,更需要去思考,上司為什麼會指責你,是你在工作中出了什麼問題嗎?是方法不對,還是態度不好,還是結果很差,還是耗時太久,是好戰喜功,還是拖累團隊?需要把這個問題想清楚,然後解決他,才能夠避免這樣的時期再次發生。

情況二: 其實冷靜想來,上司還是很看重你的,每次都把重要的機會給你,他每次開會都會把你的不足說出來,不完全是一種指責,也是希望你有所成長。而之所以會產生憤怒,是因為自己小時候經常被家長責備,形成了自卑的性格,長大後在多方面都很努力,力求表現得最好,以獲得他人的嘉獎,然而這種努力是源於內心的自卑,所以當有人在說你不足的時候,就會特別敏感,很容易被“侵犯”。 這就需要多覺察內心的感受,去理解自卑產生是有原因的,並且告訴自己現在已經在不斷更好,不用給自己那麼大的心理負擔。

情況三: 你發現上司有意在針對你,你出色地完成了成果,他卻在蛋裡挑刺,當眾斥責你。有可能是他發現你的成績過好,有可能要威脅到他的位置了,所以希望利用現在的權利再壓一壓你。如果發現真的是這樣,你需要的要麼是找機會獲得晉升,要麼尋找新的機會。

你看,同樣是在開會中遭到了老闆的批評,也會又不同的方式去解決,但殊途同歸都是去尋找根本原因去解決。

憤怒只是表象,你的經歷只是過程,而發生的原因需要理性地找出,並解決這個憤怒的原因,才能實現更持久的幸福。


拾憶日記


首先,調動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緒,使自己冷靜下

來。在遇到較強的情緒刺激時應強迫自己冷靜下來,迅速分析一

下事情的前因後果,再採取表達情緒或消除衝動的"緩兵之計",

儘量使自己不陷入衝動魯莽、簡單輕率的被動局面。比如,當你

被別人無聊地諷刺、嘲笑時,如果你頓顯暴怒,反唇相譏,則很

可能引起雙方爭執不下,怒火越燒越旺,自然於事無補。但如果

此時你能提醒自己冷靜一下,採取理智的對策,如用沉默為武器

以示抗議,或只用寥寥數語正面表達自己受到傷害,指責對方無

聊,對方反而會感到尷尬。

(二)用暗示、轉移注意法。使自己

生氣的事,一般都是觸動了自己的尊嚴或切身利益,很難一下子

冷靜下來,所以當你察覺到自己的情緒非常激動,眼看控制不住

時,可以及時採取暗示、轉移注意力等方法自我放鬆,鼓勵自己

剋制衝動。言語暗示如"不要做衝動的犧牲品","過一會兒再來應

付這件事,沒什麼大不了的"等,或轉而去做一些簡單的事情,或

去一個安靜平和的環境,這些都很有效。人的情緒往往只需要幾

秒鐘、幾分鐘就可以平息下來。但如果不良情緒不能及時轉移,

就會更加強烈。比如,憂愁者越是朝憂愁方面想,就越感到自己

有許多值得憂慮的理由;發怒者越是想著發怒的事情,就越感到

自己發怒完全應該。根據現代生理學的研究,人在遇到不滿、惱

怒、傷心的事情時,會將不愉快的信息傳入大腦,逐漸形成神經

系統的暫時性聯繫,形成一個優勢中心,而且越想越鞏固,日益

加重;如果馬上轉移,想高興的事,向大腦傳送愉快的信息,爭

取建立愉快的興奮中心,就會有效地抵禦、避免不良情緒。

(三 )在冷靜下來後,思考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


湖人主場的地方


衝動是魔鬼,這個道理人人都知道。但有的人還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因而造成大禍。因生氣而衝動大有人在,不然就不會有一樁樁悲劇的事例發生。在我們身邊有的是因為生活瑣事,有的是因一句言語不和等等,就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在我們寨子就曾經發生這樣的一件事,大概是十多年前因為一個酒瘋子罵了一個二十初頭年輕人兩句,生氣的年輕人就去打了酒瘋子兩下。也許下手稍微重了點,當時是沒事的,可是到明天早上人死了。後來這位年輕人法院判了十多年,前幾年才出來,出來時自己已老。美好的青春年華在獄中度過,至今還沒結婚。人的一生中不順心的事多的是,忍一忍就過了。“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當我們遇到有些事實在忍無可忍的時候,多想想我們父母妻兒、兄弟姐妹。在這裡抽菸的朋友是否與我有同感,當我的脾氣快要爆發時,抽上一枝香菸深深的吸上幾口氣就慢慢消了



坐等花腳等花開


哈哈!最好不要衝動,更不要生氣,衝動和生氣時做出的決定往往都是錯誤的。

世上沒有後悔藥,拳頭伸出去收不回來,髒話說出口咽不回去。時間不會倒流,你為之衝動和生氣的人和事,都不會因你的衝動和生氣改變。

生氣和衝動,是你對人和事認知不足,沒有看清事情的本質。或許你站在對方的立場上看問題,就不會再衝動生氣了。

生氣和衝動,也是你內涵的體現。你若閱歷深厚、心胸寬廣,能容難容之事,又豈能生氣和衝動。

生氣和衝動時該怎麼做呢?我覺得應該給自己冷靜幾分鐘(哪怕一分鐘)的機會。讓心情平靜下來,再決定要不要生氣。你可以做一下下面的動作:閉眼、握拳、向後轉,從1慢慢數到10,如果還不能確定,就再從1數到10。三次以後,你一定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渣渣輝567


脾氣出來福氣就走了;衝動出來理智就走了;怨恨出來和睦就走了;謊言岀來信德就走了;驕傲出來謙和就走了;憂慮出來平安就走了;疑惑岀來信心就走了;汙穢岀來清潔就走了;仇恨岀來良善就走了;懼怕出來仁慈就走了;情慾出來聖潔就走了;惡念出來善緣就走了;我執出來圓滿就走了。

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慾望過多;心本無累,累的是放不下的太多。慾望就像手中的沙子,握得越緊,失去的越多。得與失是相對的,得到時,或許正在失去;失去時,也許恰是擁有。所謂捨得,是要舍迷入悟、舍小獲大、舍妄存真、舍虛取實。凡事看淡點,看開些,無所謂得失,得失皆浮雲,還是一切隨緣好。

有一種東西不可利用,那就是善良;有一種東西不可欺騙,那就是感情;有一種東西不可愚弄,那就是真誠;有一種東西不可少,那就是友情;有一種東西不可言傳,那就是思念;有一種東西很難原諒,那就是背叛;有一種東西很難拯救,那就是絕望;有一種東西不可忘,那是感恩;有一種東西不可貪戀,那是名利。

人性之美,莫過於誠,誠為一切善法之源;人性之貴,莫過於信,信乃人生立世之本。踏踏實實做人,心中多舒服。生命不是軀體,而是心性;人生不是歲月,而是永恆;雲水不是景色,而是襟懷;日出不是早晨,而是朝氣;風雨不是天象,而是錘鍊;滄桑不是自然,而是經歷;幸福不是狀態,而是感受。


明日世界更漂亮


為啥要衝動?啥惹你生氣了?

遇到事情不要衝動!三思而後行。心理暗示自己要冷靜冷靜冷靜。。。深呼吸,深呼吸,讓自己心裡波瀾平復一下,多動腦想一下,忍不住的時候就暫時避開,避免面對面交鋒。對方越生氣,自己要越慢,以靜制動以不變應萬變靜觀其變。🤣🤣找個“樹洞”傾訴衷腸一吐為快!


dangjer


什麼都不做

人不值得為了一點小事生氣,不值得為了別人的錯誤生氣,有時候,你就算再生氣,也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反而會使問題越來越糟,心態平和,淡定一點,人才能活得平靜,走得更遠。

現在很多人情緒都不穩定,就像危險品一樣易燃易爆炸,動不動就生氣發火,指責這埋怨那,不斷髮洩負面情緒,不僅氣壞了身子,還影響到了別人,可謂有害無益。

其實想想,生活中哪有那麼多事情值得你大動肝火地生氣?當你生氣的時候,可以開口前先數到十,如果非常憤怒,再數到一百。等你數完了,氣也就消了,發現事情沒有自己想象中那麼嚴重。

屠格涅夫說:“凡事只要看得淡些,就沒有什麼可憂慮的了;只要不因憤怒而誇大事態,就沒有什麼事情值得生氣的了。”

遇事不急,處事不慌,別急著生氣,靜下心來,控制自己的情緒,別一時衝動,害了自己。

在這個複雜多變的世界裡,做一個不輕易生氣的成年人吧,不衝動,不發怒,從容淡定地活著,心不惱怒,人自然就舒坦了。


小土豆叮叮噹


大家好,我是技術垣。

在生活中,我們能遇到各形各色的人和事。當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不能衝動行事,要學會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思考這個問題要怎麼處理才合適。

壞脾氣都是被慣出來的,在遇到事情的時候,我們不要動不動就發脾氣。首先想一想是不是自己的問題,自己有沒有做錯什麼,然後再想想這件事值得發火嗎?要換一種樂觀的心態去對待每個人和每件事,換一種角度看問題也許你能發現另一種美。

只有沉住氣,我們才能改變衝動的壞習慣。改掉了衝動這個壞習慣也能帶來好心情,心情好了人品就提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