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外孝子有詩才——擬峴人物(18)黎道華

黎道華,生卒年不詳,字師侯,臨川(今屬江西撫州)人,出家撫州祥符觀。受《春秋》於鄧名世,學《詩》於謝無逸,與曾季貍、僧惠嚴俱以詩名,號臨川三隱。性至孝,母家汝水東。日一省,寒暑不輟。弘治《撫州府志》記載:一日,春水暴漲,駕小舟衝浪而往,舟已沒矣。篙工手援出之,人孝感所致。自號頤庵。黎道華著有《頤庵詩集》,宋孝宗嘗謂侍臣曰:“本朝道士詩,臨川黎道華第一。”

擬峴臺[1]

黎道華

我因訪古獨來遊,萬頃風煙一目收。

靈谷諸峰排檻出,巽溪幾曲抱城流[2]。

帆檣影亂汀洲晚[3],蘆葦聲寒雁鶩秋[4]。

墮淚豐碑那得見[5],片雲落日是襄州[6]。

【註釋】

[1]選自《宋詩紀事補遺》卷九十五。

[2]巽(xùn),位東南。巽溪,這裡指汝水,又稱旴江,撫河一支,發源於江西省撫州市廣昌縣血木嶺,流經廣昌、南豐、南城、金溪、臨川,與臨水匯合而成撫河。汝水正是由東南流向西北。

[3]帆檣:船帆與桅檣,代指船隻。

[4]鶩(wù),本義為野鴨,這裡代指水鳥。

[5]墮淚豐碑,指襄陽峴山上的墮淚碑。墮淚碑在湖北省襄陽市,為紀念曹魏末年西晉初期著名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羊祜的碑石,原名為晉徵南大將軍羊公祜之碑,簡稱羊公碑。在羊祜死後,每逢時節,周圍的百姓都會祭拜他,睹碑生情,莫不流淚,羊祜的繼任者、西晉名臣杜預因此把它稱作墮淚碑。

[6]襄州:襄陽。

【淺析】

這是一首七言律詩。詩歌主要寫景。詩人站在擬峴臺上登高臨遠,靈谷峰等山峰在汝水之外連綿起伏,汝水曲曲折折繞城而過。江中帆船、沙汀、蘆葦,以及江面上低飛的水鳥、大雁,構成了一幅悽清的秋景圖。面對此情此景,詩人聯想到擬峴臺所擬的峴山上的墮淚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