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3歲高中進士,與皇帝關係極其親密,卻因一事終身不被重用

歡迎關注歷史伊姐,聽伊姐為你講不一樣的歷史。

眾所周知,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蒐羅民間神童,然後著重培養的傳統。現代培養神童的是各大學中的少年天才班,古代為選拔神童則專門設有神童考試,唐朝科舉考進士時,特意開了童子科,以選拔神童為朝廷所用。宋代科舉童子科繼續保留,與唐代不同的是宋朝神童經過考試合格後,皇帝會親自對其進行殿試,殿試優秀者甚至可以直接任官,蔡伯俙就是如此。

此人3歲高中進士,與皇帝關係極其親密,卻因一事終身不被重用

▲宋真宗畫像

蔡伯俙,字景蕃,福建福清南隅人,生於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其自幼聰穎,有過目不忘之能,文章聽一遍,他就能記住。據傳,蔡伯俙曾有一舉人鄰居,為蔡父做壽時,舉人寫了一篇很長又晦澀難懂的祝壽詞,唸了一遍後,當時還不滿3歲的蔡伯俙聽後,立即倒背如流。舉人驚訝的目瞪口呆,在其建議下,蔡伯俙被蔡父帶到汴京參加科舉童子試。蔡父抱著他,跋山涉水,終於來到汴京,進城時蔡父將其放於肩膀上騎著,這是現在很多父親抱孩子最常見姿勢,在當時卻被認為是孩子驕縱之舉,守城門監看後對年幼的蔡伯俙說了句“你騎父作馬”,蔡伯俙聽後回道“父望子成龍”。門監對此很是驚歎,沒想到這幼童竟如此聰明伶俐。

此人3歲高中進士,與皇帝關係極其親密,卻因一事終身不被重用

▲汴京

後來,蔡伯俙參加童子科考試,輕鬆順利地進入了殿試,金殿問策時,皇帝親自出題考察,3歲不到的蔡伯俙對答如流,引得宋真宗連連感嘆,問其年齡時,才知蔡伯俙未及三週歲,他認為這是天佑大宋,還當場作詩一首,頭兩句就是“七閩山水多靈秀,三歲奇童出盛時”。為表彰蔡伯俙,真宗賞賜其進士稱號,並封其為秘書省正字官職,三歲幼童即入朝為官,可謂天下奇聞。

此人3歲高中進士,與皇帝關係極其親密,卻因一事終身不被重用

▲古代科舉

隨後,宋真宗命蔡伯俙與另外一個神童晏殊一同陪太子趙禎讀書,成為太子伴讀。但不想這段伴讀生涯,毀了蔡伯俙一生,蔡伯俙的致命缺陷在這段時間得以展現。從幾件小事不難看出蔡伯俙的缺點。當時,太子趙禎不願讀書,很是貪玩,兩位伴讀對此做法不一,晏殊對趙禎是百般勸阻,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蔡伯俙小小年紀卻是對趙禎百般逢迎,甚至到了卑躬屈膝的地步。

此人3歲高中進士,與皇帝關係極其親密,卻因一事終身不被重用

▲宋故宮

因為皇宮門檻太高,太子很難跨過去,晏殊見此根本不管,而蔡伯俙卻躺在地上給太子做墊子,讓趙禎從他身上跨過去;有一次,真宗要檢查趙禎的文章,趙禎情急之下想找晏殊代寫,但晏殊明確表示反對,而蔡伯俙卻將提前寫好的文章交給太子,從那時起趙禎就很喜歡蔡伯俙。蔡伯俙的世故不僅如此,他對皇帝宋真宗也是十分圓滑,有次真宗問蔡伯俙是否想父母了?蔡伯俙既不說想也不說不想,而是狡猾地說“皇帝就是我父母”,宋真宗聽後很是高興。

此人3歲高中進士,與皇帝關係極其親密,卻因一事終身不被重用

▲宋仁宗劇照

按理來說,趙禎繼位後,會對幼時玩伴蔡伯俙備受重用,令人出乎意料的是,他不斷給正直的晏殊加官進爵,以至於其做到了宰相高位,而對蔡伯俙卻是棄之不用,只讓其做一些閒散事情,這完全是兩個待遇。蔡伯俙對此很不理解,仗著往日情分,便詢問趙禎,以前關係這麼好為啥不重用自己。沒想到趙禎說:“如今我是天子,要用德才兼備之人治理天下,晏殊德才兼備,你有才無德。”這一句話就把蔡伯俙說得啞口無言。

直到80歲退休時,蔡伯俙都沒有受到皇帝重用,只是一個小小的司農卿,史書載其:“凡更四朝,元符初致仕,已八十歲矣”。後世對其評價以貶低為主,也是幼齡之時就知阿諛奉承,長大後不禍國殃民就好了,如此看來宋仁宗趙禎不愧一代明主。

參考文獻:

《宋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