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處:心靈的修煉

一個人的時候,總是孤寂落寞的。這點先人已有無限感慨: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哀吾生之無樂兮,幽獨處乎山中。”、“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多麼悲愴,可謂“悽悽慘慘慼戚”。

只有失落的時候,才會獨處。“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李清照在春天的時候一個人泛舟出遊,即使景色優美,也難掩憂愁,連小船都載不動這無限的憂愁。

獨處:心靈的修煉


人類是群居動物,獨處是違背天性的,讓人難以忍受。我們自小就被教育要多與人交往,多交朋友,要合群。一旦有誰獨來獨往,就會被說性格孤僻、不合群,人們便極力想改變他。外向者總是受歡迎的,而內向的人卻時常被詬病。

人們總是想方設法避免孤獨。有共同愛好的人會相聚在一起,形成一個個小集體,做什麼事情都得一起;無數人不亦樂乎地玩著社交軟件……甚至,人類為了擺脫孤獨,不相信自己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而千方百計地尋找外星人。

獨處:心靈的修煉


可其實,快樂不是成群結隊的人的專利,獨處自有獨處的樂處。王維的《竹裡館》便深刻闡釋了獨處之樂:“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獨自坐在幽靜碧綠的竹林中,彈琴又吹簫,無人打擾,月光照耀,多麼閒適愉悅。無人擾,隨心所欲,這就是獨處的魅力。

龍應臺說:“兩個人一起走時,一半的心在那人身上,只有一半的心在看風景。要真正地注視,必須一個人走路。一個人走路,才是你和風景之間的單獨私會。”只有一個人的時候,才能發現身邊的美麗風景,才能細緻入微地觀察生活,領悟生活的意義。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人喜歡一個人旅遊,一個人登山,一個人散步的原因。

獨處:心靈的修煉


獨處的時候,也是思考與心靈脩煉的寶貴時光。獨處時,你似乎進入了另一個境界,由於沒有了外界的喧囂及他人的攪擾,大腦會不自覺地活躍起來,開始思考平時不會思考的問題,有時會有意外的收穫,你的精神也會得到一定的修煉與昇華。我喜愛跑步,雖然有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但是我經常是一個人在奔跑,因為這是難得的獨處時光。我喜歡在寧靜的早晨,獨自在幽靜的鄉間小道跑步,邊欣賞風景邊思考,身體與心靈,都有愉悅的感受,那感覺特別美好。

獨處:心靈的修煉


魯迅先生說:“猛獸總是獨行,只有牛羊才成群結隊。”在現代人社會,獨處也是能力的考驗,經常獨來獨往的人必有非凡的能力。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每個人都很忙碌,獨自行動,可以高效率完成事務,而不必為他人所拖累,獨處也是一種方便。

當然,獨處也應有度,人是社會性動物,生於此世,難免與他人交往,否則寸步難行。獨處是偶爾給自己放假,而不是與世隔絕,經常獨自一人和不與他人有任何人有交集,極有可能被淘汰或患上抑鬱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