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入門相機市場不斷被蠶食的今天,相機廠商去注重手機廠商常用的計算攝影技術有沒有必要?為何?

冰劍夜琴


1、手機多幀合成降噪,是因為感光器太小,噪點多的原因,相機感光元件比手機大得多,噪點很少,沒必要這樣做。

2、相機本身有大光圈鏡頭,直接就有大光圈淺景深的效果,不用模擬。手機的感光器太小,無法產生淺景深效果,只能靠模擬。

3、相機的鏡頭有定焦也有光學變焦,而且可以通過更換不同的鏡頭來適配不同的焦段。手機鏡頭無法光學變焦,也無法更換鏡頭,所以只能通過多個鏡頭接力來模擬光學變焦。

你的問題就象問一個健康的人為什麼不坐輪椅來生活呢?因為健康的人本來就不需要輪椅生活。相機也是一樣,本來就是不需要算法就能達到好畫質,手機則需要算法來彌補它天生的缺陷。


隔壁小孩都饞哭嘍


當今手機的發展在於處理器和傳感器的技術積累爆發增長期,讓過去體積笨重且價格高昂的單反入門相機遇到了重大的挫折,這個是科技發展必然會經歷的階段,那麼我們來看下手機廠商這些年著重用到的哪些技術讓人驚歎:

1. RYYB陣列濾鏡提升的夜景拍攝能力:

眾所周知華為在2019年發佈P30的手機系列的時候,首次把手機廠商習慣採用的RGGB陣列組合改為了RYYB陣列方式,這樣的效果是在同等大小的CMOS尺寸下,RYYB可以獲得更多的進光量,從而達到夜景拍出來如同夜視儀一樣的效果。相信看了發佈會的人都會被P30的夜拍能力深深佩服。

那麼我們回到主題,RYYB是否就是一項黑科技呢?嚴格意義上來說,這項技術運用在手機上的,華為P30是第一臺,但是在單反相機的領域裡,這項技術並沒有獲得太多的廠家支持,從理論來說,RYYB濾鏡雖然提升了進光量,但是本質還是變相增加紅色的進光量而已,從而提升在夜景拍攝中的表現。同時也因為黃色像素較多,會出現偏色問題,綠色像素的缺少也將影響成像質量,飽和度會出現問題。

這樣的情況目前在物理層面上是無法解決的,單反相機追求的更多是真實還原場景色彩,手機拍照的目標是小尺寸成品,好看,能夠立即分享(在互聯網上),同時支持小尺寸的照片打印為目標,相機拍照的目標是大尺寸半成品或者拍攝素材,要求真實且給後期留下足夠多的信息。這就是目前RYYB技術無法推廣到相機廠商的原因。


2.潛望式鏡頭超長變焦30倍!50倍!100倍!

和相機的變焦鏡頭一個道理,因為手機薄的原因,沒有多餘空間(厚度)容納變焦模組,所以採用橫置的方式,稱之為潛望式。


潛望式鏡頭這些年開始倍大多數手機廠商採用,他所帶來的好處也是十分明顯,可以在不增加手機厚度的同時,提高變焦能力,看的更遠,其設計初衷也是為了這一個目的。但是缺點也是很明顯,因為結構問題,佔據了大量手機內部空間,這對寸土寸金的手機內部空間來說,勢必會影響到散熱和電池容量的設計上,其次由於反射稜鏡的存在,潛望式鏡頭影響光線的射入量,光線強度在稜鏡反射時候會出現較大成都衰減。因此,同樣的傳感器,潛望式鏡頭在暗光下性能相對較差。



潛望式鏡頭的設計也是在很久以前就有過的,早期多被用於超薄的卡片機,像SONY的T系列的相機大部分都採用潛望式鏡頭,優點是體積小.變焦部分安裝在機器內部,不易損壞.缺點是受體積限制,鏡頭焦段不能做到廣角。而單反相機更多是機身和鏡頭的分離式組合,可以在互不干擾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做到畫質的極致要求,各種焦段下長焦的鏡頭設計,也滿足不同需求的人群,長焦鏡頭也成為了各個專業領域的人必不可少的必備鏡頭之一,這裡差個題外話,佳能1200mm F5.6的鏡頭,全中國只有新華社擁有唯一一支,其價格約在100萬人民幣左右,而且還不是你有錢就能買的。


3.AI人工智能算法

手機再怎麼發展,受限於體積問題,終究不可能超越相機廠商,但是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加上集成電路芯片晶體管的技術大爆炸,手機的計算能力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人工智能的加入更是可以許多在硬件不足的情況下,通過AI算法來彌補增強技術上的短板。簡單來說就比如現在拍照大家都會用到的美顏功能一樣,通過大數據整合資源,加上AI算法,可以得出你的膚質,適用於那種最合適的磨皮方案,並且可以在1秒種內,快速完成拍照、美顏、磨皮的過程,然後你就開開心心的發朋友圈去了。這對於之前還能在消費級市場佔一席地位的相機廠商們來說,成為了可望不可及的技術阻礙,攝影在本質上來說是一個快速且漫長的過程,快速是因為你看到目標按下快門的這過程是快速的,但是等待的過程、後期調校的過程是漫長的,但這也是最具有樂趣的地方。可是當下的發展是快速的,人們沒有太多的時間去等待那麼多,他們只想儘快的拿到成品,並且分享當下的那個心情,如果等你抬著相機在那裡設置好參數,按下快門拍完照片,然後再導出照片、修完圖再發回來,務必黃花菜已涼。

那麼相機廠商能否也加入AI算法呢?其實最早的AI拍照在索尼的卡片相機就有了,索尼將其命名為增強自動模式(老玩家常說的金相機模式)。後來索尼移動獨立了之後,索尼也為自家的手機加入了這個增強自動模式。

AI技術對於相機廠商們來說,並不是當下急不可待也要立刻匹配的一個功能,並不是說廠家懈怠消費者,而是像我上面提到的,廠家著重表現的是相機拍攝的真實性、專業性而非娛樂性,消費級市場可以做到一個月出四五款手機,每個手機廠商都可以給自己站臺吹牛,我的支持幾級磨皮,我的支持瘦身瘦臉。但是相機不同於手機,相機不是剛需物品,一臺準專業級的單反相機可以用五到十年,但是一臺手機的生命週期最長也就十1年到頭,第二年又會有新的旗艦級產品上市,更強的功能,更好的拍照。


musicsnake


在入門相機市場不斷被蠶食的今天,相機廠商去注重手機廠商常用的計算攝影技術有沒有必要?為何?


手機的CPU,閃存,內存,操作系統,確實可以用到數碼相機上面呀!


你好,我談談我的看法和想法:


一、數碼相機,要想實現手機的攝影算法,必須安裝操作系統和手機CPU

也就是說,如果把蘋果iphone的A13CPU和ios系統,裝入佳能尼康索尼的機身,肯定是可以實現蘋果iphone的深度融合攝影算法和人工智能HDR算法的。


只是,如果真的把蘋果的CPU和ios系統裝入專業相機的機身,這可能會導致如下問題:

1,開機啟動慢,無法實現1秒鐘以內的開機速度。

2,耗電量增加,而且是大大的增加耗電量。

3,可靠性降低,意外死機啥的,可能會經常發生。

4,連續工作,發熱量增加。


二、佳能1DX三代,擠牙膏太猛了,DIGI X芯片,一下子提升了十倍?

但是,即便如此,貌似也不能和蘋果A13CPU相提並論的了。

而且,佳能1DX三代,為了散熱,機身很小巧很輕便嗎?


三、如果不是抓拍機型,不是追求萬無一失、絕對可靠的拍攝機型,其實,安裝手機CPU和手機操作系統,也不是不可以

事實上,大多數攝影愛好者的拍攝,都不太追求萬無一失,不強調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開機速度慢一點就慢一點。

偶爾死機就偶爾死機,重啟就是了。


……

其實,真的不是什麼大問題。


綜上所述,我個人覺得,未來,對於非新聞抓拍用的數碼相機,也許都會普及手機CPU和手機操作系統,並且用上手機的攝影算法,這應該是大勢所趨。


光線攝影學院


完全有必要,這是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和消費者的需要。手機發展到今天,早已不是單純的通信工具,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追求文化生活的樂趣和美好也與日俱增。當今人們玩手機,就如同玩一部掌上電腦,其中拍照已經成為佔手機使用頻率較高的比重,部分人群通話的頻次甚至遠低於拍照的頻次,似乎通話功能反倒成為了附屬功能。相機廠商正是根據市場需求和用戶需求的變化而加強了與手機廠商的合作,為其提供技術支撐,使手機攝影的畫面質量大幅提升,滿足了大多數人們的使用需求。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相機廠商與手機廠商的合作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相機廠商與手機廠商之間的合作還是比較有限的,僅僅在於以加強運算速度和能力,以改善鏡頭質量來增強手機拍攝質功能。畢竟,手機攝影的核心部件—感光元件未得到根本改善。因此,手機攝影也只能是滿足了對畫面質量沒有專業需求的普通用戶。對於那些有專業需求和追求完美畫質的用戶來說,他們仍然選擇使用專業相機拍照。不過,這部份人群相比手機攝影用戶只能屬於小眾。因此,相機廠商與手機廠商的合作是非常有必要的,期待有朝一日也有使用大底感光元件的手機誕生。




a63


我覺得是很有必要的。現在的手機攝影技術突飛猛進,小米10一億像素,黑鯊3甚至能排除80多mb的相片,這不僅需要硬件的技術進步,更需要軟件上的調教優化。

相機廠商通過與手機廠商的操作,優化自身攝影調教算法,可以更好地發揮鏡頭的性能,與手機廠商實現雙贏。畢竟現在的世界,大部分的照片不是由專業相機拍出來的,而是普通用戶用手機相機拍出來的。


美圖收割機


不太現實,就和手機一樣,有入門和高端之分,專業單反相機也一樣,但是對於卡片相機來說基本上是隻有被淘汰的份了,因為隨著手機攝影的飛速發展,非專業的卡片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下面就是相機拍的視頻,便攜度和效果基本和入門單反差不了太多,個人淺見,希望能幫到你!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c495b8b2752640d5a78491913404a771\

亮叔尬事


個人感覺是挺有必要的,現在各個手機廠商,不停的優化算法,彌補手機攝影硬件上的不足,而且獲得了很好的效果,這可能是未來的趨勢


ShawnXin


專業相機的人,一些智慧功能當然是有必要的,但是專業相機能夠活下去的理由,一定是因為他的專業


兵哥流浪記


摩托車和轎車,不論速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