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怎麼買銀行股


2020年巴菲特致股東的信中,披露了伯克希爾2019年十大重倉股,其中銀行股佔據5席,其價值超過2480億美元。高盛(Goldman Sachs)、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紐約梅隆銀行(BNY Mellon)和美國合眾銀行(U.S. Bancorp)都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持股最多的15家公司之列。


“銀行業是一個好行業,如果你在資產方面不做蠢事,”巴菲特說,“我們擁有的銀行的有形資產淨值在12%到16%之間。相對於2%的長期債券,這是一筆不錯的交易。”巴菲特選擇銀行股的四個標準:業績一流、管理一流、規模較大、股價便宜。巴菲特說:“過去的淨資產收益率為20%,總資產收益率為1.25%。”

據披露的文件顯示,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在第四季度出售了富國銀行的部分股份。當巴菲特被問及該公司減持富國銀行股份的原因時,他表示富國銀行的醜聞不是伯克希爾賣出部分該股的具體原因。


巴菲特稱,富國銀行有一個“愚蠢的激勵體系”。如果富國銀行能更早解決問題,股東們的日子會更好過。


巴菲特怎麼買銀行股

共富誠信銀行


共富誠信銀行,是巴菲特重倉的第一家銀行。


1958年,巴菲特合夥人基金成為該銀行第一大股東。當年該公司總資產約5000萬美元,每股收益10美元、卻不進行現金分紅,導致股價僅為50美元。


巴菲特認為,該行管理優秀、盈利能力強,內在價值應為每股125美元,安全邊際高,虧損風險非常小。等到1959年底,巴菲特發現了更好的投資機會,以80美元每股的價格賣掉了共富誠信銀行,這筆投資收益率約60%。


富國銀行


1989年,巴菲特開始買入富國銀行。


此時的富國正處於危機漩渦:加州的房地產市場正在由盛轉衰,而富國卻是加州做抵押貸款最多的銀行。一片恐慌中,巴菲特卻認為,即便房地產價格大幅下降,對該行的影響也非常可控,同時,富國銀行的經理人是銀行界最好的。

 

隨後幾年,巴菲特不斷增持富國銀行股票,甚至在08年喊出了:如果我所有資金只能買入一隻股票,那我就全部買入富國銀行!


巴菲特1990年買入富國銀行時市盈率不到5倍:“1990年我們能夠大規模買入富國銀行,得益於當時一片混亂的銀行股市場行情。這種混亂的市場行情是理 所應當的:一個月接著一個月,一些過去一直很受尊敬的銀行被公開曝光做出愚蠢的貸款決策。隨著巨大貸款損失被揭露出來,投資者情理之中自然會這樣推論:沒有一家銀行披露的財務數據值得信賴。在投資者紛紛拋售逃離銀行股的風潮中,我們才得以投資2.9億美元買入富國銀行10%的股份,買入的股價低於稅後利潤 的5倍,低於稅前利潤的3倍。”


1990年,巴菲特就擁有500萬股富國銀行股票大約28940萬美元,1990年,巴菲特這樣寫道,用20:1的槓桿來看待優秀管理的影響,巴菲特對低廉銀行股價格毫無興趣,而唯一感興趣的是買進了優秀管理。


次貸危機成就了富國銀行的赫赫盛名,巴菲特在投資富國銀行的30餘年間,賺取了幾十倍的利潤。近年來,巴菲特持續減倉富國,2019年股份變動比例達到14%。


M&T銀行


M&T銀行也是巴菲特關注較早的銀行。


1991年,當同業壞賬大幅產生之時,該行淨利潤卻仍在增加,從0.54億提高到0.67億美元,巴菲特對其總裁威爾莫斯非常崇拜。


當年3月,買入該行可轉換優先股4000萬美元,股息率9%、轉股價對應1倍市淨率。該部分優先股在1996年完成轉股。2000、2001年,股市下跌之際,巴菲特又以1.2倍PB左右價格買入6300萬美元,截止2006年末,巴菲特在這家銀行的收益率達到696%。


美國銀行

 

2007年後,隨著M&T銀行的淡出,合眾銀行、美國銀行受到了巴菲特的青睞。


次貸危機中,美國銀行業遭遇倒閉潮,而合眾銀行卻以184億美元出價收購了9家破產銀行,將其營業網點納為己用,巴菲特也在持續增持,並重倉至今。


美國銀行是巴菲特2019年第一大重倉銀行股,持有市值超過300億美元、僅次於蘋果。


2011年,巴菲特以優先股形式為該行提供50億美元,收益率6%、附帶認股權證,允許其在2021年前以每股7.14美元的價格買入70萬股該行股票。


2017年,美國銀行年度股息提升至每股0.48美元、高於優先股股息,巴菲特實現轉股;2018年,巴菲特以30.34美元的平均成本增持公司股份至9.19億股,2019年進一步增加至9.47億股。2019年底,美國銀行為35美元,較最初轉股價上漲4倍有餘。


紐約梅隆銀行


在2017年後才成為重倉股。它們與傳統商業銀行有著較大不同,紐約梅隆將貸款、投行、信用卡等傳統業務出售,主打託管、資管等輕型資產業務,非息收入佔比超過70%。2017-2019年,巴菲特持有紐約梅隆5330.75萬、8448.88萬、8148.88萬,19年略微減倉、但變動有限,該行近年來股價維持震盪。


摩根大通銀行


摩根大通更偏投行業務,非息業務收入佔比超過45%。2018、2019年伯克希爾分別持有其5066.14萬、6005.99萬股。巴菲特認為,在債券利率只有3%左右的世界,摩根能在其淨有形資產上盈利15%、17%,這種生意是非常好的


在美國曆史上,每隔一段時期如二十、三十年、或四十年,十大商業銀行及投資銀行的排位都會與前期不同,一些大銀行後來大幅度縮小規模、分裂、合併或倒閉,有經營的原因,但更多的是華盛頓與華爾街鬥爭的結果,如現在的高盛。1929年崩盤後,很多商業銀行被迫放棄了非常盈利的投資銀行業務。


格雷厄姆在《證券分析》有一小段話點到了保險公司,他是用保險的原則來理解股票投資,但正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金融行業,可謂點睛之句。“上述討論引導我們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普通股投資的原則很可能與保險公司的業務操作存在著密切的相似之處。保險商根據實際經驗對所承擔的每一宗風險進行衡量,並據此收取保險費。有時,分析的重點集中於所謂的“道德風險”方面,此時必須衡量一些實際統計數據以外的因素。任何一種風險都可能造成遠遠超過保費收入的損失,但是平均結果卻能夠可靠地形成商業利潤。”銀行也具有相同的特徵,任何一種不良貸款都可能造成很大的損失,但是平均結果卻能夠可靠的形成商業利潤。


巴菲特在1991年年報中,對1990年10月增持富國銀行(在富國銀行下跌前已經買入部分)做了非常詳細的解釋,而觀察1991-1997年這段時間美國銀行股的股價表現,富國銀行並不是漲得最好的銀行。


“趁著大家出脫銀行股之際,我們卻逆勢以2.9億美元,五倍不到的本益比(若是以稅前獲利計算,則本益比甚至不到三倍),買進Wells Fargo 10%的股份。WellsFargo實在是相當的大,帳面資產高達560億美元,股東權益報酬率高達20%,資產報酬率則為1.25%,買下他10%的股權相當於以買下一家50億美元資產100%股權,但是真要有這樣條件的銀行,其價碼可能會是2.9億美元的一倍以上…… ”


巴菲特說過,利率對於股市相當於地球引力,格雷厄姆在《證券分析》中提出的16倍上限,正是基於美國1933年前後6%左右的利率。1990年10月29日前,美國基準利率是8%,對應中國當前4%基準利率,當時5倍的市盈率相當於現在中國的10倍市盈率,這樣的價位,就是巴菲特說可以貪婪的大口吃進優秀銀行的時候,這也就是去年巴菲特為什麼說未來10年中國股市將是世界表現最好的市場。


巴菲特怎麼買銀行股


接著再看他是如何評估大眾恐慌的那部分:


“當然擁有一家銀行的股權,或是其它企業也一樣,絕非沒有風險,像加州的銀行就因為位於地震帶而必須承擔客戶受到大地震影響而還不出借款的風險,第二個風險是屬於系統性的,也就是嚴重的企業蕭條或是財務風暴導致這些高財務槓桿經營的金融機構,不管經營的再好都有相當的危機,最後市場當時主要的考慮點是美國西岸的房地產因為供給過多而崩盤的風險,連帶使得融資給這些擴張建案的銀行承擔鉅額的損失,而也因為Wells Fargo就是市場上最大的不動產借款銀行,一般都認它最容易受到傷害。”


“以上所提到的風險都很難加以排除,當然第一點與第二點的可能性相當低,而且即使是房地產大幅的下跌,對於經營績效良好的銀行也不致造成太大的問題,我們可以簡單地算一下Wells Fargo現在一年在提列3億美元的損失準備之後,稅前還可以賺10億美元以上,今天假若該銀行所有的480億借款中有10%在1991年發生問題,且估計其中有30%的本金將收不回來,必須全部轉為損失(包含收不回來的利息),則在這種情況下,這家銀行還是可以損益兩平。若是真有一年如此,雖然我們認為這種情況發生的可能性相當低,我們應該還可以忍受,事實上在Berkshire選擇購併或是投資一家公司,頭一年不賺錢沒有關係,只要以後每年能夠有20%的股東權益報酬率……” ——這就是巴菲特所說的永久性虧損概率極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