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位!薛其坤院士榮獲2020年度菲列茲·倫敦獎

該獎項是國際公認的低溫物理領域最高獎,薛其坤是首個獲得該獎的中國科學家。

儀器信息網訊 近日,菲列茲·倫敦獎(Fritz London Memorial Prize)評獎委員會宣佈,2020年度菲列茲·倫敦獎將授予三位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院長薛其坤;重費米子超導的發現人、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固體化學物理研究所創始人Frank Steglich;國阿貢國家實驗室的Vinokur博士。

中國首位!薛其坤院士榮獲2020年度菲列茲·倫敦獎

三位獲獎人員(左至右:薛其坤、Frank Steglich、Vinokur)

按照評獎委員會的通知,薛其坤是因為在實驗上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而斬獲這一榮譽的,他是自1957年該獎設立以來,首個獲得這一榮譽的中國科學家,第二個來自亞洲地區的科學家。


據悉,菲列茲·倫敦獎是國際純粹物理和應用物理聯合會(IUPAP,即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Physics)為紀念著名物理學家——菲列茲·倫敦而設立的,旨在獎勵在低溫物理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

中國首位!薛其坤院士榮獲2020年度菲列茲·倫敦獎

菲列茲·倫敦是20世紀理論物理和化學發展的關鍵人物和量子化學的創立者之一,菲列茲·倫敦獎設立於他去世三年後的1957年,每三年評審一次,是國際公認的低溫物理領域最高獎。在過去63年間的24屆獲獎者中,共有50餘位著名物理學家被授予這個獎項,其中12人次後來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這包括天才物理學家朗道博士,發明晶體管和建立超導微觀理論、首個在同一領域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John Bardeen博士等。

2020年度菲列茲·倫敦獎將於今年8月15日-22日在日本北海道札幌召開的第29屆國際低溫物理大會上頒發。

薛其坤院士簡介(摘自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官網)

薛其坤,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物理學會會士,清華大學副校長。 薛其坤是國際著名的實驗物理學家,其主要研究方向為掃描隧道顯微學、表面物理、自旋電子學、拓撲絕緣量子態和高溫超導電性等。發表文章400餘篇,被引用超過14000餘次。在國際會議上應邀做大會/主題/特邀報告150餘次,其中5次在美國物理學會年會做邀請報告。曾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06)、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005、2011)、第三世界科學院物理獎(2010)、求是傑出科技成就集體獎(2011)、陳嘉庚科學獎(2012)、“萬人計劃”傑出人才(2013)、求是傑出科學家獎(2014)、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成就獎(2014)和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2016)、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2018)等獎勵與榮譽。薛其坤領導的實驗研究團隊對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驗實現進行攻關,在2012年底在磁性拓撲絕緣體薄膜中在世界上首次實驗發現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該成果引起國際學術界的巨大反響,並得到了楊振寧先生等知名物理學家的高度評價,並被多個世界頂級研究組重複確認。

關於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

北京量子院成立於2017年12月24日,是由北京市政府發起,聯合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單位共同建設的新型研發機構,首任院長由清華大學副校長、中科院院士薛其坤擔任。

成立兩年來,在北京市科委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北京量子院在運行機制、凝聚人才、營造科研環境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成立了以諾貝爾獎獲得者克勞斯·馮·克利欽、安東尼·萊格特領銜的學術顧問委員會;組建了評估委員會,負責對量子院的科研和整體運行進行評估;確立了重點科研方向,分別由5位院士負責牽頭推進“量子物態科學、量子計算與量子通信、量子材料與器件、量子精密測量”四個研究部和“微納加工支撐平臺和綜合測試平臺”兩個平臺建設。截至2019年底,已組成212人的科研團隊,其中專職111人。

截至目前,北京量子院實驗室面積已達6300平方米,已購置2.56億元的科研儀器設備,2020年底,將組建完成10支左右特色優勢科研團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