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保4萬多醫護人員“零感染”,有多難?專訪中央赴湖北指導組醫療組專家吳安華

口述實錄·火線


火線 | 確保4萬多醫護人員“零感染”,有多難?專訪中央赴湖北指導組醫療組專家吳安華


建議將院感課“擠進”所有醫本科的教學計劃中,可以先給8-10個學時,避免以後再出現類似的慘痛的教訓。


記者 | 黃 祺

“到目前為止,4.2萬人的醫療隊無一人感染。”3月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佈會,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公佈了這一數據。郭燕紅專員表示,在武漢,有一支感染控制的專家團隊,他們有一項工作就是在每一支醫療隊進入到工作崗位之前,專門對他們進行感染控制和防護工作培訓,使他們能夠做好防護,避免感染,最大限度降低感染風險。

全國各地支援湖北的4萬多名醫護人員,至今保持了“零感染”的紀錄。這個“0”背後,是湖北省截至3月5日,累計確診病例67592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41966例等等龐大的數字。

疫情早期,武漢市出現醫務人員感染,最新公佈的數據是,3000多名感染新冠肺炎的醫護人員中,絕大部分是武漢當地醫護人員,已經有十多名醫護人員因感染新冠肺炎死亡。

前有武漢當地醫護人員大量感染的殘酷教訓,各地醫療隊到達武漢後的醫院內感染控制,成為頭等大事。如果醫護人員再出現感染情況,不僅會造成醫療救治力量的削弱,還會讓醫院裡其他患者受到威脅。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院感專家吳安華臨危受命,1月21日從長沙出發,搭乘高鐵逆行武漢,為的就是不讓醫護人員感染的情況再發生。

火線 | 確保4萬多醫護人員“零感染”,有多難?專訪中央赴湖北指導組醫療組專家吳安華

作為較早到達武漢的中央赴湖北指導組醫療救治組成員之一,吳安華主任在武漢度過了最特殊的春節,迄今已經駐守武漢40多天。在武漢期間,吳安華做了近100場防護培訓,覆蓋醫護人員超過1.4萬餘人。他曾創下一天7場培訓會、講7個多小時課的“個人紀錄”,他和專家組一起確立的“先培訓再上崗”策略在保證醫護人員“零感染”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確保所有醫療隊醫護人員“零感染”有多難?3月8日上午,吳安華主任接受了《新民週刊》的專訪。


城市是安靜的


火線 | 確保4萬多醫護人員“零感染”,有多難?專訪中央赴湖北指導組醫療組專家吳安華

《新民週刊》:1月21日出發到武漢,走得很緊急嗎?

吳安華:武漢出現不明原因肺炎後,1月份,我們一直在做院感巡查工作。1月18日、19日我都在我們湖南省省內做醫院的院感巡查。1月20日我接到國家衛健委通知,要求我去武漢,但不知道什麼原因後來說不用去了,到了21日,又來通知,要求我們立即到武漢。

《新民週刊》:去武漢之前對當地新冠肺炎救治的情況有哪些瞭解?

吳安華:當時武漢已經有幾百個確診病例,增加的速度很快,1月20日,新冠肺炎被列為乙類傳染病按甲類傳染病管控,所以當時我就想情況應該是比較嚴峻了。

1月21日中午1點出發,一個多小時到武漢,後來幾天我到武漢各處巡查。武漢外表看起來很安靜,但是一到醫院,就像個戰場一樣。

《新民週刊》:國家衛健委為何第一時間就派出了院感專家到武漢?

吳安華:新冠肺炎是個新的傳染病,首先要防止它在醫院裡擴散。當時我們看到已經有醫務人員感染的報道了,院感工作的目的是既要保護病人,又要保護醫務人員。2003年的非典中,醫院內感染的情況非常嚴重,不少醫護人員感染,有些患者也是在醫院裡被傳染的。

火線 | 確保4萬多醫護人員“零感染”,有多難?專訪中央赴湖北指導組醫療組專家吳安華

病人太多

難以維持正常的就醫流程


《新民週刊》:您到武漢第一任務是什麼?

吳安華:我們第一個任務是要制定醫院內新冠病毒感染預防與控制的指南。我20日到武漢,21日主要是和其他專家一起討論指南的內容。那天工作到特別晚,差不多半夜才結束。22日,這個指南就發佈了,速度特別快。

《新民週刊》:指南的內容是不是針對新冠病毒來制定的?

吳安華:在指南的基本要求裡,我們提出了十點要求,到現在看我們當時考慮得還是比較全面的。第一點講的是預案和流程;第二點講全員培訓;第三點專門講醫護人員的防護;第四點講關愛醫護人員;第五點是要做好醫院監測,包括醫務人員的醫院感染監測和病人的感染監測;第六點是要做好清潔消毒管理;第七點是加強患者就診的管理;第八點是加強患者教育,因為當時就診的人比較多;第九點是加強感染暴發的管理;第十點是加強醫療廢物的管理。

《新民週刊》:疫情早期,要落實這些指南的要求,難嗎?

吳安華:當時發熱病人增加太快了,已經不是我們常規看病就診的流程。

所以這個時候我們院感指南中基本要求的第一點——流程管理就特別重要。指南第二個方面講到了重點部門的管理。一個是發熱門診,發熱門診醫護人員和患者要怎麼做好個人防護。一個是急診科,一個是普通病區,還有一個是對於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隔離病區的要求。

重點區域管理這四個方面要求特別重要。當時對新冠肺炎病毒的傳播特點,其實瞭解還不多,所以我們提出標準預防加補充隔離措施,包括接觸隔離、飛沫隔離,還有空氣隔離這樣一些措施。

醫護人員的防護文件做出了特別強調。醫護人員必須要保持戰鬥力,不能減員。醫護人員的個人防護,我們特別強調怎麼樣做好標準防護,也強調了高風險操作的時候需要特別注意什麼。

《新民週刊》:哪些措施是這次疫情中醫護人員避免感染最有效的措施?

吳安華:我們非常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兩個措施,第一個是要正確選擇和佩戴口罩,第二個是手衛生,現在看,這兩點仍然是最重要的,說明我們的指南有一定的前瞻性。我們第一版院感指南到現在還沒有更新,這說明當時考慮得比較周全,各方面情況都考慮到了。

《新民週刊》:除了制定指南,院感專家還要到各家醫院去做現場的督導是嗎?

吳安華:是的,我們到醫院去做調研,瞭解醫院裡面的病人收治的情況,包括髮熱門診,也包括隔離病房,我們還到賓館裡面去看看醫務人員的生活防護到底是不是做得到位。

中央指導組的醫療救治專家組裡,有我和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李六億教授兩名院感專家。我們集體備課,課件在中國感染控制雜誌公眾號推出,全部分享給醫療隊員,課後可以繼續學習,課件共更新三次,瀏覽總量超過10萬,說明很多人都關注院感與個人防護。另外還有一組十多位院感專家,由國家衛健委直接派到武漢10家醫院。各支醫療隊中也有院感專家。相對來說,院感專業人才還是太少,我們做得比較累。目前看來的醫務人員零感染,與各醫療隊的院感人員、醫務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共同努力是分不開的,在新聞裡大家也看到隨隊院感人員如何監督、指導醫務人員做好防護工作。


所有醫療隊

必須先培訓再上崗


火線 | 確保4萬多醫護人員“零感染”,有多難?專訪中央赴湖北指導組醫療組專家吳安華

《新民週刊》:大年初一(1月25日),廣東省和上海市派出的醫療隊到武漢,您當時要做哪些工作?

吳安華:我記得最早到武漢的醫療隊有廣東醫療隊、上海醫療隊、他們大概年夜飯都沒吃就來武漢了 。從年初一開始我就再也沒有休息過,最早培訓的就是春節那天培訓上海醫療隊和廣東醫療隊。

所有醫療隊必須先培訓再上崗的建議就是我們院感專家組提出來的,後面我們感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策略,因為這麼多醫療隊來支援武漢,如果不培訓的話,院感控制會變得非常困難。

全國各地的醫療隊,醫療隊員來自不同科室,感染科的醫生護士相對比較少。很多醫療隊的醫護人員對於這樣一種新的傳染病防護是不熟悉的,內心難免恐懼。

火線 | 確保4萬多醫護人員“零感染”,有多難?專訪中央赴湖北指導組醫療組專家吳安華

《新民週刊》:培訓採取什麼方式?

吳安華:培訓主要是講課的方式,一場培訓大概需要60-80分鐘。最開始的時候是兩個人講,偶爾會一個人講。後面支援武漢的醫療隊多了,主要就是一個人講。

1月27日那天,我早上8點出發,與傳染病專家蔣榮猛主任一道,在武漢6地為6支省醫療隊和1支國家醫療隊做了6場崗前培訓,接受培訓的醫療隊員有將近1000人,行程268公里,晚上11點才回到賓館。2月25日,我自己打破了自己的紀錄,這天我一個人講了7場課,培訓了九支醫療隊,講課時間7個半小時,450分鐘。我們開玩笑說,這一天培訓,大概創造了全國院感培訓一個教師講課時間的紀錄,和一個教授一天培訓講課時間的紀錄。

《新民週刊》:整個疫情過程中,您對院感控制是不是一直非常擔憂?

吳安華:醫護人員救治壓力非常大,大家很累,這個時候更容易感染。這種時候更需要注意執行院感管理的標準預防,預防醫務人員感染。

標準防護非常重要,就是我前面講到的正確選擇和佩戴口罩和手衛生。並不是說戴好口罩和做好手衛生做到就能百分之百地預防傳染病,但做到這兩點是最基本的,最基本的也就是最重要的。

戴口罩、手衛生看起來特別簡單,但其實簡單的事情最不簡單。比如說手衛生,大家講的時候都說重要,但從實際操作來講,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手衛生都是難題。還有就是口罩,每次培訓中,反覆強調口罩的正確使用,我要花上10分鐘的時間。

醫學生和醫生

都要補上“院感”這一課


火線 | 確保4萬多醫護人員“零感染”,有多難?專訪中央赴湖北指導組醫療組專家吳安華

《新民週刊》:2003年非典疫情中,醫院內感染是個很大的問題。這些年國內院感水平有沒有進步?

吳安華:進步當然是有的,但沒有我們預想的好。

大家覺得經過SARS的洗禮之後,醫院感染控制無論是從機制上還是人員上,應該可以從容地應對傳染病疫情,但實際上應對還是沒有那麼好。SARS之後,我們還經歷了禽流感、手足口病等等傳染病,應該也受到了鍛鍊,但還是沒有預想的好。當然客觀上說新冠病毒傳染性超過之前的傳染病,疫情太猛烈。

第二個我認為院感能力在各個專業之間不平衡。比如感染科醫生、呼吸科醫生院感知識掌握得好一點,相對而言其他科的醫生,耳鼻喉、眼科、外科等科室的醫生,平常跟感染性疾病打交道比較少的,可能就沒有感染科醫生、呼吸科醫生那麼警惕性高,也不會像他們一樣注意保護自己。

《新民週刊》:新冠肺炎疫情中還是有醫護人員感染,未來如何避免這樣的情況?

吳安華:我特別建議在醫學本科教育階段,就要加入醫院感染控制管理這門課,所有的醫本科學生,無論是醫療、護理、口腔、兒科、公衛、藥學等專業,只要是醫學類本科,都要學習這方面知識。不管是學臨床醫學的還是預防醫學的,本科階段都要進行醫院感染控制的課程教育。

院感管理的一些基本的技能,本科的時候就要告訴醫學生。他們在畢業之後,進入醫療機構就可以用起來。並不是說畢業之後醫生就不需要培訓了,還需要培訓,但是他們至少有個基礎。醫學生畢業進入醫院以後,大家都很忙,會把精力用在自己的專科上,很難很好地再學院感防控知識,所以我覺得這個事情一定要改革一下,將院感課“擠進”所有醫本科的教學計劃中,可以先給8-10個學時,避免以後再出現類似的慘痛的教訓。

《新民週刊》:院感在傳染病防治中,到底有多重要?

吳安華:院感的意思主要就是指預防和控制醫院內的感染。我們國家2006年發佈的醫院感染管理辦法裡面,做了明確的規定,醫院感染管理是衛生行政部門、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針對醫院感染、醫源性感染及相關的危險因素進行的診斷、預防和控制活動,這是醫院感染管理的定義。

這次新冠疫情,再次證明了院控的重要性。院感工作一個是要預防病人感染,醫院這個環境下,病人受到感染的機會是比較多的,比如手術、插管,再加上醫院裡有癌症病人、白血病病人等等,往往病人抵抗力比較低,容易感染各種疾病。在這樣看似理所當然可能感染各種疾病的環境下,我們想什麼辦法,採取一些什麼措施,減少危險因素,降低病人的感染髮生率,這就是院感做的事。

院感的另一個目標是保護醫護人員。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全國有3000多醫務人員感染,還有不少的醫務人員因感染新冠肺炎犧牲,這是一個非常令人痛心的事情。醫護人員在醫院裡面,他面對的是各種各樣的病人,也不知誰有感染,誰處在感染的潛伏期。醫務人員感染風險也高,所以我們還要想辦法,創造更好的醫療條件,保護醫護人員。比如眼科,武漢中心醫院已經有醫生感染新冠肺炎去世,眼科不看新冠病人,他為什麼會感染?醫生在毫無防備或防護不到位的情況下,給病人做診療操作,更容易被感染。所以我強烈呼籲臨床各科醫師都要重視院感管理,積極參與院感管理,與院感專業人員一道,攜手踐行感控標準,保護醫患安全。


火線 | 確保4萬多醫護人員“零感染”,有多難?專訪中央赴湖北指導組醫療組專家吳安華

火線 | 確保4萬多醫護人員“零感染”,有多難?專訪中央赴湖北指導組醫療組專家吳安華

徵集令


陽春三月,萬物復甦。在抗擊疫情的戰鬥中,我們迎來了春天,《新民週刊》也迎來了新聞線索和故事徵集的第二彈。

如今,經歷了一個多月休眠的城市正在逐漸甦醒,各行各業都開始有序復工復產。

不論您是企業老闆、管理者,還是普通員工;又或者,您是老師、家長,還是學生本人……我們希望瞭解復工復產復學過程中的困難,或暖心故事。

如果你是抗疫一線的醫生護士,疫情期間拍下了珍貴的攝影作品,也歡迎聯繫我們投稿。

當然,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相關故事,我們仍然歡迎。

希望廣大讀者朋友,提供相關線索,說出你的故事,讓我們用新聞留存這一切。

《新民週刊》新冠肺炎線索徵集值班編輯聯繫方式(添加時請簡要自我介紹):


週一:應 琛 微信號:paulineying0127

週二:金 姬 微信號:gepetta

週三:黃 祺 微信號:shewen-2020

週四:周 潔 微信號:asyouasyou

週五:孔冰欣 微信號:kbx875055141

週六:吳 雪 微信號:shyshine1105

週日:姜浩峰 微信號:jianggeladandong


如你需要捐贈物資,可與以下兩位工作人員聯繫:王勇:WangYong-SH 吳軼君:rommy150708(添加時請註明“捐物資”,方便工作人員快速通過您的申請,謝謝。)


新聞是歷史的底稿,你們是歷史的見證者。期待你的故事、你的線索!


火線 | 確保4萬多醫護人員“零感染”,有多難?專訪中央赴湖北指導組醫療組專家吳安華

大家還都在看這些

· 李佳琦1.3億買上海豪宅?假的!這可能是開發商和明星的共生套路……

· 深挖|中國最能打的女人:我們要做冠軍,而不是暴君!

· 泉州酒店坍塌事故:頻頻掉玻璃渣的酒店為何成為隔離點?

新民週刊所有平臺稿件, 未經正式授權

與新民週刊版權相關的其他行為,違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