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打快牛,不應成為基層公務員隊伍的一種普遍現象

鞭打快牛,不應成為基層公務員隊伍的一種普遍現象

有句俗語叫“鞭打快牛”,講的是這樣一個寓言故事:

一位農夫有一頭水牛和一頭黃牛。農夫拉著兩頭牛犁田,他先給黃牛套上犁枷,但黃牛任憑他怎麼吆喝就是不走,折騰半天沒犁了幾路田。無奈之下,農夫換上水牛,水牛不用吆喝就主動拉著犁往前走,但農夫還是不斷地鞭打水牛。水牛很是不解,就停下來問:“主人,我已經盡心盡力地幫你拉犁了,怎麼還老是打我?”農夫說:“黃牛不拉,只有你拉,不打得你跑快些,什麼時候才能犁完田?少廢話,快走!”說罷又是一鞭。多次挨鞭子的水牛想:自己跑得越快,犁的田越多,被鞭打的機會就越多,而黃牛卻在旁邊悠哉遊哉地吃草,真不公平!最終,它掙脫犁枷跑了。

這幾天單位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以前一向聽話表現好的同事跟領導翻車了。原因是從春節到現在,值班加班領導總是安排他,甚至有的同事家裡有事了臨時請假,領導也會第一時間找他頂替。

要是在以前,他都是沒意見的,但是這次卻爆發了,在辦公室當場就說:

“這事我幹不了,你愛找誰找誰吧,每次都是我,覺得我好欺負是吧!”

這次領導聽了也是一臉懵逼,估計也沒想到平時一向溫順的“好”同事卻說出如此過激的話。心想這是怎麼了,哪根筋抽了還是吃了槍藥了。但也不甘示弱,隨即說 “你加班多,平時的加值班費和年底的評先進不都考慮你了嗎?還怎麼著?還有啊,你別忘了你是黨員,你要帶頭......”

但沒成想這個同事還真槓上了,有種話已說開破罐破摔的架勢,把這兩三年來自己多幹的工作多吃的苦,領導安排工作的不公和對一些同事莫名照顧一股腦全倒出來了......那叫一個酣暢淋漓,引得單位同事都放下手裡的活側耳聆聽。

最後的結果是,這哥們誓死不從,領導也無奈妥協,宣佈此事再議。

這最後的爆發在基層單位可能是個別現象,但類似的不公卻是普遍現象,只不過很多人都忍了。

用一個詞來形容這種現象的話,就是“鞭打快牛”。但是,牛再聽話、再賣力就活該挨鞭子嗎?

人與人能力和性格天生有所不同,作為單位的領導,誰都想用聽話又能幹的人,誰也不願意去招惹那些沒能力又事兒多嘴碎的人,這就產生了鞭打快牛的現象。

但是,牛再老實也有脾氣。如果一味的鞭打而沒有任何實質激勵,恐怕再忠厚老實的牛也會撂挑子。這體現在基層公務員隊伍中尤為明顯。

如果換做是公司企業,有完善的獎懲機制和上升淘汰通道的話,鞭打快牛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因為牛跑得快乾得好也會得到更多的物質獎勵和升職空間,不好則有可能會被淘汰。因此大家都會去爭當快牛,甚至甘願挨鞭子。

但是在現有的公務員隊伍中,這種獎優罰劣的機制卻沒有那麼明顯,幹得再多再好,或許能多掙一些加值班費,但卻非常有限。也可能被領導賞識提拔,但機會也不是絕對。有些人不求進步,又不想讓自己太累,乾脆就徹底不要這部分錢,權當花錢買自在了。反正他知道一般不出什麼大錯,單位也不會因為這個開了自己。

但是到了關鍵時刻,

有的領導為了搞平衡,卻沒有給那些累死累活的快牛一個實實在在的說法,或者說並沒有讓他們內心感覺到付出和回報成正比。這就造成了一味的鞭打快牛最後換來了牛的幡然醒悟,也就是文章開頭的一幕。

因此,公務員隊伍需要快牛,但是卻不能讓“鞭打快牛”成為一種普遍現象。而是需要更多更合理的獎懲機制來激勵大家主動去做快牛,也要有更公平的制度去確保快牛不寒心。

真正需要去“鞭打”的是那些出工不出力的慢牛,而且對於那些怎麼打都不動的慢牛,更要有淘汰機制。基層單位不是養老的地方,也不適合養老,如果有一些慢牛始終站著編制領著工資卻不幹活,單位卻拿他們一點辦法也沒有,是對其他同事的不負責,更是對老百姓的不負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