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1949年之前軍屬人員(文職幹部)軍服

國民黨軍屬人員其實就是相當於軍隊的文職技術幹部,主要指國民黨軍中的秘書、書記、軍校的職員等未受過軍事訓練的人員。1929年1月,南京國民政府頒佈《陸軍軍常服暨禮服暫行條例》,這是自國民政府成立以來首次對軍服進行統一,同時也對軍屬人員的軍服進行了統一,明確規定自1929年1月起,國民黨軍中的秘書、書記、軍校的職員等未受過軍事訓練的人員統稱為軍屬人員,他們不穿軍裝,不繫武裝帶,穿灰色中山裝,在左胸的衣領上方佩戴軍屬胸章。軍屬人員分為三等九級,參照軍隊中的將、校、尉級設置,但無上將級軍屬人員。

1934年國民黨設立銓敘廳,統一對全國的軍隊人員進行任命、軍銜的授予、獎懲。統一銓敘後,軍隊的指揮人員、司令官、參謀、副官等稱為軍官,從事軍需、軍樂、軍醫等專業的人員稱為軍佐。軍隊文官、軍法法官、秘書、書記員、司書、翻譯、技術人員等稱為軍屬。軍屬的級別稱呼在軍官的軍階上加“同”字,比如“同少尉”、“同少校”。軍屬的最高級別為“同少將”。

1929年1月到1936年1月軍屬軍階參照1929年陸軍的軍銜,將官軍階的底色是紅色,校官軍階為藍色,尉官軍階為白色,同一級別軍階以三角星來區別,比如軍階底色為紅色的將級軍屬,兩顆三角星為同中將、一顆三角星為同少將,軍屬軍階最高軍階為同中將。

1929年軍屬軍階從上到下共分為三等九級:

​ 將級:同中將、同少將;

​ 校級:同上校、同中校、同少校;

尉級:同上尉、同中尉、同少尉、同准尉。

國民黨1949年之前軍屬人員(文職幹部)軍服

1929年1月-1936年1月國民黨軍屬等級

1936年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再次頒佈了《陸軍軍服條例》,對陸軍軍服進行了調整,同時軍屬軍服也做了較大調整,1936年後軍屬軍服的軍階最高為同少將,其他沒變,軍階標誌由原來的三角星改成梅花星,軍階底色將級軍屬依舊是紅色,校級改成金色,尉級改成藍色。

1936年1月之後的軍屬等級調整為:

將級:同少將;

​ 校級:同上校、同中校、同少校;

​ 尉級:同上尉、同中尉、同少尉、同准尉。

國民黨1949年之前軍屬人員(文職幹部)軍服

1936年1月之後國民黨軍屬等級

國民黨1949年之前軍屬人員(文職幹部)軍服

1936年的軍屬軍服不僅對軍階進行調整,也增加了軍屬人員職業領章,用於區分軍隊文官、軍法法官、秘書、書記員、司書、翻譯、技術人員等軍屬。

國民黨1949年之前軍屬人員(文職幹部)軍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