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華為每年的研發投入比當年的利潤都多,還要發18萬人的工資,它是怎麼維持的?

迷茫中的霧


評論員李睿陽:

華為的確是研發投入比當年的利潤都多。我們來看一下華為2018年的數據。根據華為的年報,2018年華為整體營業收入為7212億元人民幣;淨利潤593億人民幣,淨利率大概是8%的水平;研發費用為1015億人民幣,佔整體營業收入的14%。可以看到,華為公司整體的研發費用投入接近淨利潤的兩倍水平,可以說是一家非常重視研發的公司了。

有這麼高的研發投入,那麼公司如何才能保持好的經營?答案是華為持續增長的產品銷售。

我們知道,在科技行業,無論是否偏重於製造,整體的規模效應都非常明顯。研發固然是一個高昂的成本,但是隻要產品能夠售賣出去,則單位成本在規模效應的作用下會攤得越來越低,公司也會有越來越大的利潤空間。華為手機2018年整體出貨了2億臺,2019年可能要出貨2.3億臺以上,如此龐大的出貨量讓華為自然有了足夠的利潤空間;此外,華為在基站側也是當仁不讓的老大,這一塊也給華為帶來了相當可觀的業務。


首席投資官


1、研發人員的工資就算是研發投入

華為18萬員工,我們假設華為員工平均薪酬成本是100萬人民幣,那麼合計是1800億元,而2018年華為的研發支出是1015億元人民幣,那麼這兩項支出合計就是2815億元人民幣。而華為2018年的營收是7212億元人民幣,而華為還擁有593億元的淨利潤,這筆賬怎麼算都維持不了的。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研發投入和18萬員工的工資很大程度是重合的,研發投入就包括了研發人員的薪酬支出,而華為的研發人員據說就有8萬,佔總人數的比例為45%,這8萬人的薪酬支出都是研發支出,如果這8萬人的人均工資是100萬,那麼也有800億了。

根據最新數據,華為目前的員工人數是18.8萬人,其中的研發人員是8萬人,而華為2018年的工資、薪酬以及其他福利費用總計為1124億元,這其中有一半的工資薪酬算是研發支出了。

華為的研發人員佔比達到45%,這個本身就說明了華為是以技術驅動為主的企業。

2、研發投入高也決定了公司產品更加有競爭力

華為能夠有今天的成績和他十幾年來堅持研發投入是分不開的,雖然我們都知道技術創新來自於研發的高投入 ,但是我們也知道研發投入具有強烈的不確定性,因為你不知道是否會有結果,即便是有結果,你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有結果。

所以敢於在研發進行強投入是需要很大的勇氣和魄力的,華為的堅持獲得了回報,今天華為在5G技術上具有主導地位,在芯片領域也迎頭趕上。華為的研發投入佔到總營收的14%,這個比例在中國的規模以上的企業中是排名第一的。

3、還有那些企業捨得研發投入的?

阿里巴巴其實也是滿捨得投入的,2019年第二個季度營收1149億元,其中研發費用就佔了105億元,研發投入佔比9.1%,我們都以為阿里巴巴是一家電商公司,從研發投入來看,阿里巴巴已經是一家科技公司了,2014年的時候研發投入佔比更是高達14%,和華為相當。


壹號股權


這是一個常規的企業經營模式,並不會令人費解。

第一,華為有那麼大的銷售。

華為18萬員工不是吃乾飯的,他們遍佈全球100多個國家,從基礎科學研究,到產品應用研究,到產品推廣、銷售,到售後服務,是一個完整的企業生態系統在推進,為華為帶來巨大的營收收入。

企業的營業收入中,是包含了員工工資、研發費用等要素在內。

2018年華為營收高達6000多億元,這樣的銷售收入怎麼就發不起18萬人的工資。

第二,研發費用是計入成本支出項的。

研發費用,不是從淨利潤裡面扣除的。淨利潤是在企業在已經扣除所有支出費用之後,企業所產生的純粹利潤,那些已經扣除的費用中,包括了研發費用。

用公式簡單說明一下:企業利潤總額=企業營業收入-成本-營業稅。成本中,包括原材料成本、員工工資成本、廣告推廣成本、銷售成本、研發投入成本等等。

淨利潤=企業利潤總額-所得稅費用。

這樣直接明瞭。

第三,華為研發超過利潤是可以理解的。

華為作為一家高科技企業,是以科技驅動企業增長的一種發展模式,所以華為在研發投入上遠遠超過一般企業,甚至在研發費用佔比營收上,超過很多歐美高科技企業。也正是因為重視研發,華為才在通訊領域,擊敗多家跨國公司,從而成為通訊領域全球霸主。

根據華為的一些數據,整個2018年華為在研發投入上耗費了1015億元,在全球銷售收入高達7212億元的前提下,研發投入佔比總銷售收入為14.1%。在2018年,華為的淨利潤約為600億元,這一數值確實小於研發的投入。但是正因為此,華為在2018年的銷收增長達到了20%。

還有一項數據顯示,在過去的十年裡,華為的研發投入合計超4800億元。之所以如此重視在研發方面的投入,是因為華為必須保證自己在技術進步上,與競爭對手拉開差距,這樣才能讓自己發展的更加穩健。也正因為華為在科研投入上舍得,所以華為在5G上,成為全球最領先的企業,也正因為華為太厲害了,才受到了美國不遺餘力地打壓華為,並創造了一個歷史記錄:

全球最強大的國家,用一國之力,去打壓一家民營高科技企業。

這是華為的艱難時刻,也是華為的榮耀時刻,希望華為越來越好。


波士財經


前面的回答都是在估計,我這裡用數據比什麼都有說服力,我們從華為的財務報表來分析這個問題。

營業收入高,完全能覆蓋高額成本投入

華為官網公佈的2018年財務報表顯示,華為的年營業收入為7212億元,除去營業成本,營業利潤為僅733億元,利潤率只有10.2%,比一些製造業企業還要低。這說明,華為花在研發和員工工資上的成本實在是太高了,導致利潤只剩下一點點。

研發投入只佔收入的14%

據官網公佈,華為2018年的研發投入為1015億元,佔總收入的14.1%,雖然絕對數很高,但從比例來看,這個投入比重並不算很大,實屬正常範圍。研發投入不僅僅包括做實驗等研發過程需要錢來買設備、材料,還包括廣大研發員工的工資。所以完全不用擔心華為沒錢支付高額的研發費用和人力成本,畢竟這塊只佔他營業收入的一部分而已。

華為18萬員工工資合計981億元

從下圖公佈的華為應付職工薪酬來看,18萬員工的薪酬福利為981億元,這與華為7000億元的營業收入相比,可謂是小巫見大巫。

綜上,華為的研發費用和員工工資只佔營業收入較小的一部分,完全不必擔心華為支付不起,只是因為華為體量大,絕對數量看起來很大而已。


楚說財經


華為花的是自己賺的錢!華為沒有上市,沒有圈錢。我預計,如果華為在國內A股上市,市值會超過中午石油和工商銀行,也會超過阿里巴巴和騰訊,就是超過4萬億!所有華為持股的員工都會瞬間變成千萬億萬富翁,到時就會安於享樂,失去前進的動力了。所以華為不上市,保持戰鬥力,為中國企業作出了表率。


華南汽車人


稍微有一點財務知識的都知道,你只需要知道,營收、成本,稅額、利潤等等名次到底都是什麼意思就可以了。舉個例子你開發一個軟件,你買電腦花了1萬塊,請一個員工花了1萬塊,最終軟件賣出去賣了2萬5,那麼你的利潤就是5千塊,你的研發投入比你的利潤就高,但是你依然是賺錢的。

這個理解起來並不難,不過我今天要說的是我們為什麼要力挺華為?

  • 不管標準如何,華為的研發投入都排名世界前列

當然,我們不否認製造業本身的研發成本理論上要比大多數軟件企業、互聯網企業要高,華為是科技公司、也是主營業務為硬件生產的企業,本質上是一個製造企業,因此研發成本確實比較高,同時華為的員工確實比互聯網企業要多得多,研發成本中人力成本佔據了更多的成本支出,不過我不認為這是問題,畢竟這是行業性質決定的。

在任何榜單中,華為的研發投入都排在全球前列!

不管排名標準如何,華為的研發投入都是全世界排名最靠前的幾家企業之一,基本上在所有榜單中,華為的研發投入都能排在全球前十的榜單中。

幾乎在所有的榜單中,華為也僅次於大眾、微軟、谷歌、亞馬遜、三星等企業的後面,甚至華為的研發投入要略超過蘋果公司的研發投入(不過蘋果的投入產出比確實厲害,蘋果是全世界研發效率最高的企業)。這是華為為什麼能夠從一家山寨企業,發展到如今的一家持有這麼多專利的科技巨頭的,並且在電信設備、移動處理器、以及5G專利方面能夠有很深技術積澱的根本原因,就是捨得花錢做研發。

  • 華為的營業收入有一半來自海外

大家都知道,對於中國的企業最難的是什麼?就是國際化!

在互聯網企業尤為突出,因為模式創新的原因,我們的企業很難出海,阿里巴巴、騰訊、百度出了國門大家都不知道是什麼,別看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天天到處跑,但是馬雲國際化了,阿里巴巴可沒有國際化,在國外基本上沒人用支付寶、阿里巴巴這些產品。

華為的2017年超過6000億的營業收入中有一半以上的收入來自海外,可以說華為是全中國國際化最好的企業,對於中國本土市場依賴最小的企業,這是民族品牌的驕傲。

  • 華為從山寨企業逆襲,成為真正有核心技術的企業

不過華為雖然也是山寨出身,這麼多年來勵精圖治,在核心競爭力方面,也就是專利技術積累,尤其是核心技術方面的專利積累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從最開始要依靠愛立信、諾基亞、思科等企業的專利授權,現在華為已經可以和愛立信等交叉授權,因為有了核心技術積累以後,我們挺起了腰桿。

在5G專利最終結果中,華為拿下了控制信道,掌握了29%的行業專利,雖然核心專利還是在高通手裡,但這是中國的企業歷史上第一次能夠真正參與到基礎網絡協議的標準制定當中,並且擁有很大的話語權。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力挺華為的原因,華為是民族科技的驕傲!為什麼有的人要各種找我們的麻煩,因為哥強大了,某些人怕了!而華為就是這裡面最好的一個縮影!


EmacserVimer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這是任正非的經商哲學,也是華為成功的經驗。

任正非曾是個軍人,很懂得軍事謀略,知道上兵伐謀,將天下大勢看的通透,用古人的智慧在下一盤滅國棋,目標是打敗美國的科技壟斷。

這盤棋局的目標太大了,任正非自己下不完,需要華為人一代接一代的不懈努力才能完成,就要給華為人才重賞才能完成下完這盤棋。

想讓華為人才發揮最大的作用,就要允許人才犯錯,才能從錯誤中找到成功的道路,並且殺出重圍,找到屬於自己的成功之路。

華為想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就要加大研發力度,投資天量的資金去賭未來,才能做到前無敵人後無追兵的大好局面。

馬雲為賭雲計算成功,可以允許王堅犯錯,有十年投一百億的決心,還有十年一百億打水漂的心理準備,才研發出了阿里雲。

任正非比馬雲低調,不肯公開說華為有多少馬雲式的賭徒投資,就怕打一些中國高科技公司的臉。


光芒萬丈34957


利潤是扣除了研發費用,扣除了人員工資之後剩下的。那就是說扣除了這些之後還有利潤。

我們看看華為的2018年的財務報告:

2018年,華為的銷售收入是7212億人民幣,它的淨利潤是593億人民幣,其中的差價超過600多億,這個差價包括了研發、人員工資等情況,剩下的才是淨利潤。

說實話,華為這個利潤率真的不高,尤其是對比一些互聯網公司。這是實體制造業會面臨的問題,利潤率不高,研發費用高,只能擴大規模才有收入。


當然,華為投入這麼多的研發費用也是有很高的回報,那就是超多的研發專利。

華為要發18萬人員的工資,其中的是8W的員工是研發,還有的是銷售和運營人員等。他們的工資也是相當高,但是付出也是相當高。

華為本身也是一家普通的企業,它只不過是規模大一點而已。它不可能長期研發費用比收入還要高的,也不可能長期虧損的經營的。

華為只不過是投入超過10%的銷售收入作為研發而已,它的銷售收入足夠高,扣除了研發費用,人員工資、運營費用、稅收等之後,還有一定的淨利潤。

所以,華為能夠運營下去的也是正常啊。


太平洋電腦網


華為發佈的數據又沒有第三方審核的,自己說多少就是多少~ 沒有任何可信度。


臨小夢


2018年華為財務報告顯示,研發費用支出1015億元,同比增長13.2%,淨利潤593億元,同比增長25.1%,工資、薪酬以及其他福利費用總計1124億元。其中,淨利潤總額是研發投入的58%,兩者差值達到422億。


淨利潤不及研發投入,還有維持18萬員工1000億以上的工資,華為什麼要堅持高研發費用?又當如何維持?一起和小麥看一看吧。


捏在手裡的才是自己的


"新產品研發不成功,你們可以換工作,我只能從這裡跳下去!"1993年,49歲的任正非站在深圳南油深意工業大廈的窗口,對著研發工程師如此說道。

同年,僅隔100公里的廣州,地鐵1號線開建,由於當時國內不能生產地鐵設備,所有產品需要從國外進口,每公里造價人民幣8億元,

這是九十年代的8億元!造價高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一旦出現故障,需要售後服務時還得看外國企業的眼色。


一面是各地興建高鐵的熱情,一面是外國公司高昂的報價,1995年國家決心開始了城市軌道交通國產化工作。


2002年,廣州地鐵2號線開通,這是第一個國產化城市軌道交通示範工程。與一身國外設備的廣州地鐵一號線相比,工程造價下降50%,車輛價格下降33%。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落後就會捱打。不想被人卡住咽喉,最好的路子就是自主研發,捏在手裡的才是自己的。


沒有研發高投入,就沒有市場地位


從2012年到2018年,華為淨利潤連續6年低於研發投入,但華為始終堅持研發高投入,2016年研發投入金額更是達到了淨利潤的2倍。


2019年初,歐盟委員會發布了《2018年歐盟工業研發投資排名》,對全球46個國家和地區的2500家公司在2017-2018年度的研發投入情況進行了彙總。


全球研發投資排名第一的是三星,第二是谷歌母公司Alphabet,第三是德國大眾,第四是微軟,唯一上榜前10的中國公司是華為,排第五。


華為的研發投入是113.34億歐元,超越了排名第6的英特爾和排名第7的蘋果,不僅是前10中唯一的中國企業,更是前50名中唯一的中國企業,其研發總投入甚至超過了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三家公司之和。


衡量研發投入的效果,專利技術是個直觀的指標。截止2018年的12月底,華為擁有87805項專利,其中在5G網絡方面獲得的技術專利高達1970件,佔比5G網絡專利總數的21%。


近日,德國專利數據公司IPlytics發佈了5G標準技術貢獻排名。這份排名代表對於5G技術哪些企業出的力最多,貢獻最大。在這份榜單中,華為高居第一。


搶5G市場就是搶未來,在美國的阻力面前,華為已在全球市場簽約65個5g商用訂單,自主研發的5g基站出貨量超過40萬臺,這些成績源自領先的技術,而技術的背後就是高研發投入。


如果說互聯網擴展寬度,那麼技術就是挖掘深度,沒有高研發投入又談何技術。


研發超過淨利潤,並不代表虧損


回到最初的問題,淨利潤不及高研發投入,同樣不及員工薪酬福利支出,又當如何維持18萬員工的工資支出?


從財務角度來講,淨利潤不等於營業收入,研發投入超過淨利潤也不代表虧本。


舉個例子,甲公司是軟件企業,新項目購置設備花費了20萬塊,聘請研發員工花費15萬塊,最終軟件銷售賣了45萬,最終的淨利潤就是10萬元。聘請研發員工的資金其實就是研發投入,這一數值也確實比利潤高,但是甲公司依然是賺錢的。


根據最新數據,華為目前的員工人數是18.8萬人,其中的研發人員是8萬人,而華為2018年的工資、薪酬以及其他福利費用總計為1124億元。不過需要注意研發投入與工資存在重合。


研發投入包括了研發人員的薪酬支出,而華為的研發人員有8萬。也就是說,這8萬人的薪酬支出都是研發支出,而這部分員工佔總員工的比例為45%,相當於員工工資支出中至少有45%和研發支出是重疊的,由於研發人員的工資相對更高,所以事實這個比例會更高。因此高研發投入並不影響18萬員工的工資支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