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越反擊戰之謎,為什麼高平會成為主戰場?

1979年春季,為了保衛祖國領土不受侵犯,打破頭號敵人的戰略包圍,爭取國內建設的良好國際環境,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廣西和雲南中越邊境全線,進行了歷時28天的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這場短暫而激烈的邊境局部戰爭,在越南北部的六個省展開,從西到東依次是:萊州、黃連山、河宣、高平、諒山、廣寧。為什麼高平會成為主戰場呢?

對越反擊戰之謎,為什麼高平會成為主戰場?

1、戰役發起時,高平戰場我軍投入兵力最多。

高平戰區的越軍計有:1個步兵師(第一軍區步兵第346師,師長黃便山、政委黃越龍。下轄步兵第246團、第677團、第851團、炮兵第188團)8500餘人、3個省獨立團(高平省567團、852團,諒山省123團)3000餘人、5個縣獨立營和特工45營約2000人、11個武裝公安屯不到1000人。以上越軍主力部隊和地方部隊加起來,總兵力在15000人左右。

戰前,按照軍區前指的作戰方案,廣州軍區41軍在那坡、靖西方向作戰,從南向北攻擊高平,參戰3個陸軍師:121師、122師、123師;42軍在龍州方向作戰,從東向西攻擊高平,參戰4個陸軍師:124師、125師、126師、43軍129師。上述合計7個陸軍師,佔2月17日發起攻擊時廣西方向13個參戰陸軍師的53.8%,佔全線22個參戰陸軍師的31.8%,也就是說,作戰打響之時,在六個省裡,高平省解放軍參戰兵力是最多的。

對越反擊戰之謎,為什麼高平會成為主戰場?

2、為什麼要集中兵力打高平?

陸軍作為地面作戰部隊,行軍打仗以地形為基礎。領率機關在擬製作戰方案時,必須以地形為依據。當時,廣州軍區前指司令部認為:高平省東部地區北面與廣西那坡縣、靖西縣毗鄰,東面與廣西大新縣、龍州縣接壤,是一個伸向我國的突出部。越軍在該地區的總兵力為1.5萬人,距離高平最近的越軍312師部署在太原省,增援高平至少需要2天時間。根據上述地形和敵情,從態勢上看,高平省的越軍較為孤立、突出。

對越反擊戰之謎,為什麼高平會成為主戰場?

同時,廣西邊境有多條道路通往高平省東部地區,便於我軍從南北兩翼實施穿插迂迴,只要切斷了3號和4號公路,就可以形成關門打狗、各個殲滅的有利態勢。根據以上分析,司令部認為集中兵力首攻高平較為有利。這一判斷和建議,得到了許世友司令員和向仲華政委的認可與採納。前指司令部隨即據此在周德禮參謀長的主持下,擬定了廣西邊境自衛還擊作戰方案,上報軍委之後,得到了軍委的批准。

這一方案確定:集中41軍、42軍、43軍129師及加強部隊,採取大膽穿插、包圍迂迴戰術,以攻佔高平,殲滅越軍346師及其地方獨立團、營為主要目標。41軍和42軍除了以3個師又1個團分別進攻朔江、八姑嶺、復和、七溪之外,主力分別從念井和佈局突破,向高平實施大縱深遠距離戰役穿插,首先關門,包圍高平地區之敵,爾後分割殲滅該敵。

對越反擊戰之謎,為什麼高平會成為主戰場?

3、隨著戰役進展,高平戰場參戰兵力持續增加

擬製作戰方案時,軍區前指認為,高平之敵約為1.5人,我軍投入7個師加上其他兵種部隊,參戰總兵力可達12萬人左右,兵力對比8倍於敵,我軍處於絕對優勢,完成作戰任務是有把握的。可是戰役發起之後,仍然感到捉襟見肘,兵力不夠用。

8倍於敵卻還是感到兵力不足,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最為主要的一點是在計算兵力對比時出現了失誤,忽視了越南民軍這股龐大的武裝力量。除此之外,我軍進入敵國作戰,要掩護指揮機關、炮兵陣地和後勤單位的安全,要確保交通運輸線的暢通,要保持強大的預備隊應對突發情況等等,這些都是需要使用兵力的地方。

對越反擊戰之謎,為什麼高平會成為主戰場?

因此,隨著戰役的進展,廣州軍區前指又陸續抽調戰役預備隊武漢軍區54軍162師和160師、20軍58師、成都軍區50軍150師投入參加高平地區作戰。其中,162師由54軍前指直接指揮,160師和150師由41軍前指指揮,58師由50軍前指指揮。

這樣一來,參加高平戰役的陸軍師就達到了11個,佔廣西方向19個參戰陸軍師的57.8%,佔東西兩線29個參戰陸軍師的37.9%。根據以上數據可知,在整個作戰中,解放軍在高平方向投入的兵力最多,高平戰場是1979年自衛還擊作戰的主戰場。

作者為歷史學碩士,大學講師,專注中越戰爭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