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報復性”上漲在即,值得投資的有哪些?

關於鄰國日本的股市情況,在大多數人的影響中都可以用“熟悉的陌生人”來形容。

熟悉的是,日本的很多上市公司例如任天堂、索尼、豐田汽車、花王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企業。

KAO 花王,市盈率29.49,市值2700億人民幣,主要的業務是研發、製造與銷售清潔用品。人們熟知花王主要是通過花王紙尿褲,花王蒸汽眼罩等日用消耗品。但除此之外,花王也研究及生產醫藥、農業、塑膠、鋼鐵、建築等的工業用原料或中間製品原料。

資生堂,中國消費者再熟悉不過的企業了。市盈率68.46。市值2100億人民幣。

但是相比於美國股市,我們對日本股市的表現卻知之甚少。

而買入日本股票,可以通過投資配置的優化,對沖疫情風險。

股票“報復性”上漲在即,值得投資的有哪些?


PART ONE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日本是排在美國、中國之後的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最新數據顯示,日本在2019年一季度GDP總量為137.8萬億日元,按照日元與美元的平均匯率計算,約合1.25萬億美元,這個數字相當於中國一季度GDP總量的40%,美國一季度GDP總量的24%。

PART TWO

日本交易所為全球第三大交易所

如今的日本證券交易所集團,是2013年由東京證券交易所和大阪證券交易所合併創立而成。

據上交所報告,從市值規模上來說,日本交易所集團2018年底股票市值為5.3萬億美元,領先上交所,排名全球第三;IPO籌資額131.5億美元,排名全球第4。

股票“報復性”上漲在即,值得投資的有哪些?


PART THREE

日本股市是重要的國際資產配置標的

日元的匯率較為穩定,是全球三大避險貨幣之一,能夠滿足投資者多元化配置和避險投資的需求。

MSCI ACWI(MSCI全球指數)作為歐美主流機構投資者進行全球股票配置的重要參考基準,截止2018年底,日本資產在MSCI ACWI中佔比為7.58%,位列全球第二。(數據來源:MSCI,2018.12.31)

PART FOUR

日本股市的板塊構成

據日本證券交易所集團官網,日本證交所共分為市場一部、市場二部、Mothers、JASDAQ等板塊。截至2018年11月30日,其共擁有3640家上市公司(其中6家為外國上市公司),大致情況如下:

1、市場一部(相當於A股主板):上市公司數量2119家;

2、市場二部(相當於A股中小板):上市公司數量498家;

3、Mothers(相當於A股創業板)上市公司數量268家;

4、JASDAQ(相當於A股科創板)上市公司數量690家,JASDAQ Growth上市公司數量37家。

5、TOKYO PRO Market(相當於A股新三板)上市公司數量28家。

PART FIVE

日本股市的常用指數

1、TOPIX指數(東證指數)

東京證券指數(TOPIX)由在東京證券交易所市場一部上市的所有股票按自由流通市值加權平均計算出的股價指數,覆蓋總市值約為616.55萬億日元(數據來源:Bloomberg,2019.04.26)。取1968年的指數為100,是代表日本經濟走勢的重要經濟指標。

2、日經平均指數(日經225)

由日本經濟類媒體《日本經濟新聞》參考道瓊斯指數的組成結構編制,於1979年首次發佈,以225支個股股價計算平均值,覆蓋總市值約為374.40萬億日元(數據來源:Bloomberg,2019.04.26)。

日本股市最主要的指數是日經225指數。這個指數是日本大盤股的代表。

股票“報復性”上漲在即,值得投資的有哪些?


PART SIX

日本股市的歷史發展

日本股市在1989年以前可謂是順風順水:在20年的時間裡一路從2000多點漲到了接近四萬點,整個指數上漲了20倍。幾乎是一路牛市上漲。

但從1989年開始,日本股市一蹶不振,開始了漫漫下跌路,從1989年一直到2008年才觸及最底部的7000點左右。

日本股市從1983年開始緩慢回升。

1984年初,日經平均指數上升至10000點以上,廣場協議後股市迅速進入大牛市。

1986年1月日經平均指數為13000點,至1987年9月便上漲至26000點。即使遭到了1987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 全球股市暴跌的襲擊,日本股市上升的腳步也未受阻。

1988年股票市場總市值超過當年GDP(387萬億日元),達到477萬億日元。

1989年12月29日,日經平均指數達到歷史最高點38915.87點。這是牛市之初的近3倍,股票市場總市值上漲到611萬億日元,相當於GDP的1.48倍。我們以前提到過巴菲特指標(市值/GDP),如果超過120%,那就算比較高了。日本當時到了148%。

股票“報復性”上漲在即,值得投資的有哪些?


1989年,日本股票市場的市盈率高達70.6倍,這個估值比2007年A股牛市還要高。股市巨大的財富效應使得居民個人消費心理膨脹,人們爭相購買新車、高爾夫會員證和名牌產品等,民間消費支出連年增長,新建住宅大量增加,整個日本島都沉浸在富足之中。人們甚至堅信股價只漲不落、地價只升不降的神話。

1990年1月3日,《日本經濟新聞》在對20位著名企業家進行股市預測時,大家一致樂觀地認為1990年的股價將繼續上衝至42000-48000點。

但是事與願違,1990年4月2日,日經平均指數暴跌至28002.07點,比1989年末的最高值下降了28.05%,1990年10月1日,又降至20221.86點,股市總市值消失了270萬億日元以上。股票的下跌也引起國內債券市場的恐慌,拋售股票、債券的資金迅速流向海外,日本金融市場出現了股票、債券與日元三重貶值的混亂之中。

1990年秋季,房地產開始暴跌。大牛市的破滅使日本經濟增長率從1990年的6.0%降至1992年的1.1%,1992年的股票市場總市值跌至289萬億日元,比1989年下降了52.7%。暴跌的股價和地價,使居民持有的金融資產嚴重縮水。個人金融資產的縮水,導致消費信貸收縮,居民消費銳減。

其實,日本上班族的收入,從90年代以來,已經二十多年沒有增長過了。

到了20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日本股市跌到了歷史最低,不到7000點。估值也只有幾倍市盈率。

指數點數=市盈率*盈利+分紅

從70倍的市盈率到只有幾倍的市盈率,過於高估的估值貢獻了負收益。再加上實體經濟不景氣,盈利增長和分紅積累也很緩慢。不過從低估區域開始,日本股市觸底反彈。指數畢竟長期還是上漲的,只要買入估值不貴,即使是日本股市也可以長期上漲。從2009年至今,日本股市整體也上漲了3倍。

總而言之,日本股市90年代以前,是全球收益最高的股票市場之一。

而90年代到2009年,日本股市則是全球收益最低的股票市場之一。

這其中的巨大潛力正等待著股票掘金客來發現!

PART SEVEN

進軍日股市場的必要性

隨著市場持續擔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蔓延,全球的股票市場在最近幾個交易日一直在暴跌。但是下跌的(通常)會反彈。現在低價可能會帶來傷害,但同時也提供了買入機會。

精明的投資者已經開始在全球範圍裡尋找有潛力、有實際回報價值的股票交易。

而對於中國投資者而言,一衣帶水的日本股票市場無疑是片從未涉足的“處女地”。

日本股市的企業價值倍數(EV/EBITA)只有7倍,而美國股市企業價值倍數在13倍左右,因此從估值角度看,日本股市非常具有吸引力,現在是買入的好時機。

未來日本投資利潤空間,主要來自於“大事件驅動”。以下四個“大事件”是日本經濟未來助推,即賭場、G20峰會、奧運會、世博會:

股票“報復性”上漲在即,值得投資的有哪些?


受“大事件”推動影響,日本股票市場在未來的幾年內具備投資的廣闊潛力。

日本政府在2014年推出了NISA制度:規定20歲以上的公民每年每人可享有100萬日元的金融資產投資免稅額,投資的目標是股票和股票投資信託等。

這一計劃相當於每個月的總投資額約有500億日元,這些資金給日股帶來了約125億日元的買盤,相當於東京證交所第一部日交量的0.5%。

2016年,每人每年的免稅額被提高至120萬日元。

隨著政府持續推行NISA計劃,鼓勵更多的投資行為,日股的利好消息極有可能得到相當一段時間的維持。

而對於近期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如何快速拯救市場經濟,提振股市靠的就是各自政府的“真本事”了。

日本政府已經開始積極救市!

日本央行在3月2日購買了創紀錄的1014億日元ETF。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表示,看到金融市場動盪不安。日本央行將努力通過市場操作、資產購買來提供穩定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