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軍閥曾經對日本人忠心耿耿,後來卻成為反日英雄,可敬

1924年4月,吳佩孚五十大壽之時,各地軍閥、政客、文化名人、外國使節數百人紛紛前往洛陽為其祝壽,康有為還親筆寫下了一副對聯作為壽禮,聯曰:“牧野鷹揚,百歲功名才一半;洛陽虎視,八方風雨會中州”。美國人還讓吳佩孚登上了《時代週刊》的封面。這個時候,是玉帥吳佩孚的巔峰時刻。

在這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吳佩孚與日本支持的奉系軍閥對抗了很多年,實際上他也曾經為日本人做過事。

這個軍閥曾經對日本人忠心耿耿,後來卻成為反日英雄,可敬

吳佩孚,字子玉,1874年4月22日出生於山東省蓬萊縣。他的父親名叫吳可成,是當地一個小商人,依靠祖上傳下來的雜貨店維持全家的生活。吳佩孚自幼聰明好學,在家鄉完成了舊式的教育,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神童。由於家境變壞,當了幾年的水兵,後來還是走上了科舉的道路,考中了秀才沒幾年卻被革了功名。

幾經輾轉吳佩孚考進了開平武備學堂,學習測繪,畢業後被派到了北洋督練公所。正是由於他的測繪專業,他成為了日本人間諜,忠心耿耿地為日本人做了幾年事情。

這個軍閥曾經對日本人忠心耿耿,後來卻成為反日英雄,可敬

1904年,日本和俄國這兩個新老帝國主義為了爭奪在中國東北的殖民利益和特權,爆發了日俄戰爭。為了獲取俄軍的準確情報和東北地區的地理圖冊,日本人找到了親日的袁世凱,請後者提供一批熟悉東北環境、精通測繪的人員輔助日軍。袁世凱就從北洋武備學堂和公所參謀處挑選出二十個年富力強的參謀交給日本人,吳佩孚就是其中一員。

吳佩孚精明強幹,他幾次潛入港口附近,準確地探聽到了俄軍的虛實,甚至日本間諜也稱讚他是天生的特工人才。

這個軍閥曾經對日本人忠心耿耿,後來卻成為反日英雄,可敬

老話說得好:常在河邊站哪有不溼鞋。在一次執行任務時,他被同夥出賣,被俄國士兵抓捕。俄國人嚴刑逼供,但是吳佩孚但拒不招供,被判死刑後跳車逃生,戰後晉升上尉軍銜,日軍授勳以資表彰。

經過這一事件,主持對俄情報工作的日本使館武官青木宣純對他刮目相看,並將他推薦給了北洋陸軍第3鎮統制。後來吳佩孚靠著才智和靈活,逐漸得到曹錕的賞識和重用,並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在軍閥混戰中,吳佩孚逐漸脫穎而出。他雖然也有舊軍閥共同的很多汙點,但是卻有強烈的愛國心。一些舉動言行背後可能有政治利益方面的考慮,不過他的很多做法確實推動了歷史前進的步伐。他在護法戰爭緊要關頭髮表和平通電,贏得了舉國上下的讚揚。在五四愛國運動中,他公開發表通電,支持學生的舉動,得到了“愛國將軍”的美名。

這個軍閥曾經對日本人忠心耿耿,後來卻成為反日英雄,可敬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之後,他率領直系軍隊大敗奉系軍閥,要不是奉軍“五虎將”之一的郭松齡死守山海關,奉系的歷史差點被終結。吳佩孚也迎來了他軍閥事業的巔峰。

不過後來盛極而衰,在軍閥混戰中失利,又在北伐鐵軍的猛烈攻勢下接連丟城失地,只得宣佈下野,後來從四川到北平定居。在家裡種花、養鳥、寫書、研究佛學。

可是樹欲靜而風不止,他被野心勃勃的日本人盯上了。日本人想扶植他東山再起,被他斷然拒絕,盧溝橋事變後,日本人想利用他的威望,希望他出任偽政權的領導人。

這個軍閥曾經對日本人忠心耿耿,後來卻成為反日英雄,可敬

一時間,日本駐華特務頭子土肥原賢二、華北派遣軍參謀長板垣徵四郎連帶著大批漢奸說客先後登門,可吳佩孚咬緊牙關,就是不肯答應,終保大節無虧。

吳佩孚本是北洋軍閥的領袖之一,被認為有“號召力”。日本人認為可以利用,當時任陸相的板垣及著名的特務頭子土肥原妄想讓吳與曾任辛亥革命後民國第一任國務總理的唐紹儀合作,成立較大規模的傀儡組織。這個陰謀當時被稱為“吳唐合作”。

日本人見他不為所動,只好對他暗下殺手。1939年11月,他因吃羊肉餃子被骨屑傷了牙齒,引發牙痛、發燒,被日本特務芳太郎強行介紹一個日本醫生為他治療,據他夫人講述,日本醫生在樓下為吳“治牙”時,注射一種毒劑,使吳立時暈倒,張夫人聞訊下樓,吳已氣絕身亡。

1940年1月24日,北平的日本佔領軍和漢奸政權重重祭奠了這位不肯屈就的大人物,甚至連日軍侵華最高司令官也參加了公祭儀式,而華北淪陷區的各省市三日之內均下半旗誌哀。

這個軍閥曾經對日本人忠心耿耿,後來卻成為反日英雄,可敬

與此同時,在陪都重慶,國民政府同樣也召開了萬人追悼大會,追贈逝者為一級上將,國民政府行政院長孔祥熙、國民黨元老吳稚暉等高官顯貴都參加了追悼活動,蔣介石也送去了親筆書寫的輓聯,上書“落日睹孤城,百折不回完壯志;大風思猛士,萬方多難惜斯人”的字樣。

連當時駐重慶的中共代表董必武也對記者發表談話,稱被悼念之人與其他軍閥有截然不同之處,無私蓄而有清廉之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