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第1集就出现了特技扣图,不少观众却表示“喜闻乐见”

提起“抠图”,大家会第一时间想到什么呢?

是拿着高片酬却挤不出档期好好拍戏的演员,还是为了节约经费对场景进行PS的制作。

《甄嬛传》第1集就出现了特技扣图,不少观众却表示“喜闻乐见”

总之,没有一个剧组愿意被贴上“抠图”的标签,毕竟这意味着粗造滥制,网络上的口水就能把人淹死。

但令人意外的是,经典清宫大剧《甄嬛传》在第一集就采用了抠图技术,不但没人批评,许多观众还看得舒服。

《甄嬛传》的取景地主要是横店的明清宫苑,不少清宫戏也都是在这里取景。

《甄嬛传》第1集就出现了特技扣图,不少观众却表示“喜闻乐见”

横店周围是有山的,所以许多清宫剧在远景镜头中就可以看到宫廷后面就是大山,但这是极为不符合常识的,因为真实的紫禁城位于城市中心,城墙外是没有大山的。

为此,《甄嬛传》在拍完后用特技将所有山的背景都抹掉了。

以《甄嬛传》第一集雍正登基为例,官员叩首时宫殿后面就没有山。但和《甄嬛传》同期拍摄的《新还珠格格》,就可以看到宫廷外面绵延的山峰。

《甄嬛传》第1集就出现了特技扣图,不少观众却表示“喜闻乐见”

《甄嬛传》第1集就出现了特技扣图,不少观众却表示“喜闻乐见”

在这个细节上,就可以看出来《甄嬛传》剧组的用心。虽然采用了抠图的技术,但是观众却甘之若饴。

《甄嬛传》的勇敢,不止在于为了符合实情抹去实景,还纠正了过去许多清宫剧中的“常识性错误”。

在不少剧中,皇帝上朝时都是一个太监在宫殿外拖着嗓子喊“上朝”,但实际上应该是由一个太监拿出辫子甩出三响。

《甄嬛传》第1集就出现了特技扣图,不少观众却表示“喜闻乐见”

还有在不少电视剧中,包括非常经典的《铁齿铜牙纪晓岚》里,大臣都是在乾清宫里和皇帝直接对话。但实际上,群臣只能像《甄嬛传》中那样,在乾清门御门听政。

此外,在《甄嬛传》中还随处可见“太监侍卫看到路过的妃嫔要转身面壁”的情节,纠正了许多剧中下人看到主人慌忙下跪迎接的设计。

《甄嬛传》第1集就出现了特技扣图,不少观众却表示“喜闻乐见”

主创们还熟读了《宫女访谈录》等书籍,还原了清宫宫女的真实生活。

剧中有一场戏是华妃睡着了,她的侍女只能抱膝和衣坐靠在墙边而不能躺着睡觉,随时听候主人的召唤。还有宫女也不能像妃子那样穿花盆底鞋,要穿平底鞋,不然走不快不能很好地服侍。

《甄嬛传》第1集就出现了特技扣图,不少观众却表示“喜闻乐见”

《甄嬛传》之所以如此精益求精,和导演郑晓龙有莫大的关系。

这部剧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历史正剧,但从筹备初期,郑晓龙就决定以严肃、认真的方式来完成,因此在历史细节上没少下功夫。

在开拍之前,郑晓龙特意到故宫待了几天。因为他想知道那些小主妃嫔们从自己的宫殿走到御花园、乾清宫都需要多远。

而景阳宫、翊坤宫、乾清宫这些观众熟悉的宫殿之间真实的空间关系又是什么?

《甄嬛传》第1集就出现了特技扣图,不少观众却表示“喜闻乐见”

郑晓龙实地考察过后,还咨询了清史专家关于官位、妃位、礼仪等问题。

最终这些前期功课,都在剧中落地,给观众们呈现出了一个既真实又虚构的清宫图鉴。

《甄嬛传》第1集就出现了特技扣图,不少观众却表示“喜闻乐见”

剧集播出后,观众以高收视、高口碑、高评分以及高重播率回馈了《甄嬛传》。

而一向挑剔的专家们,也在《甄嬛传》面前卸下了对以往宫廷剧“肤浅恶俗”的偏见,还专门召开了一次研讨会。

《甄嬛传》第1集就出现了特技扣图,不少观众却表示“喜闻乐见”

有人对剧中体现出的文化意蕴十分赞赏:“时代、场景、服饰等自不待言,其中做鞋底的菜玉、做旗袍的蜀锦、做大氅的墨狐皮等一些细节,都是一篇娓娓道来的文章,足以看出主创的文化和知识储备。”

《甄嬛传》第1集就出现了特技扣图,不少观众却表示“喜闻乐见”

也有人迷恋剧中流露的古典气息,评价道“自觉地追求文化品位,谈诗论画、操琴吹箫、踏雪赏梅,古典文化气息即扑面而来。”

《甄嬛传》第1集就出现了特技扣图,不少观众却表示“喜闻乐见”

更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严格来说,一些电视剧的问题不在于题材本身,而在于对待题材的态度。”

是啊,电视剧的好坏从来和题材无关,即使是戏说的古装剧,只要精益求精,也能出精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