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Insta360 GO 是 Insta360 品牌新推出的運動相機產品,雖然產品名稱當中有 360,但 GO 並非可以拍攝 360° 全景畫面的產品,而一款只有拇指大小的單鏡頭運動攝影機,可以提供超廣角且具有 FlowState 防震技術的畫面,GO 的迷你體積為它帶來有趣且便利的拍片方式,採用 1:1 比例的感光組件,最高能記錄 3040x3040@30fps 分辨率的影像信息或照片,通過手機 App 還有各種絢麗的特效與剪輯效果,加上事後調整影片比例的能力,讓 GO 成為非典型的短片拍攝神器。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事實上 GO 的使用型態與 GoPro HERO 或 ActionCam 這類運動攝影機有著明顯的不同,GO 的體積非常小,且不具有記憶卡插槽,在錄像狀態下它只有大約 20 分鐘的電池續航力,並且只能使用 6.6Gb 的內建內存,這乍聽之下很怪,但 GO 本身就不是讓你拿來長時間錄製影片的器材,而是讓你紀錄多段"有使用價值的"短影片,並且快速導入手機剪輯短片的微型運動攝影機,所以 GO 與 GoPro Hero 雖然都有防手抖、可以錄製超廣角影片,但使用的邏輯還是會有一定的差異。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因為 GO 本體在錄像狀態下只有約 20 分鐘的電池續航力,所以它附有一個帶充電與傳輸文件功能的充電盒,在本體與充電盒都滿電的情況下,合計可以提供 60 分鐘的錄像電池續航力,若全部都拍延時攝影則可以達到 90 分鐘,而 GO 接上充電盒之後也可以通過 Lightning 接頭或 OTG 線材連接 iPhone/Android 智能型手機將文件傳到手機上保存、上傳或剪輯,這樣就解決了內建容量偏小的問題;前言說了那麼多,就是為了讓大家瞭解 GO 與 GoPro Hero 雖然都能用來拍片,但他們並不能完全取代彼此,而是各有各的強項。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正面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背面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頂部

Insta360 GO 採用白色紙質的外包裝盒,上面印有 GO 的主機外觀、固定配件的使用情境、主要技術規格與連接方式等信息。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打開外盒後可以看到被固定在充電盒裡的主機、下方的配件盒以及左側的主要功能操作說明。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除了 Insta360 GO 主機與充電盒之外,盒子裡麵包含了貼紙、快速入門指南、充電線、Micro-USB to USB-C 數據線、磁吸掛繩、簡易夾、簡易夾膠墊、磁吸硅膠墊、轉向支架 、轉向支架底盤;這些東西可以滿足大部分的拍攝環境,待會小編也會做比較詳細的介紹。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充電盒-正面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充電盒-背面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充電盒-電量鍵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充電盒-透明護蓋

GO 平常不使用時可以收納在充電盒當中,依照的官方的說法,充電盒大約可以幫 GO 充電兩次,讓主機加上充電盒的電池續航力達到約 60 分鐘,充電盒頂部有一個透明蓋子保護主機,背面則有用來查看剩餘電量的按鍵與電量指示燈.會根據剩餘電量以不同顏色的燈號顯示,看上去其實與 Apple Airpod 的充電盒有些類似。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GO 的充電盒有多大呢?大概就比 Airpod 充電盒的再大一點而已,官方標示尺寸為 50.46 x 59.76 x 25.5 mm。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Lightning 接頭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角度-2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橡膠保護塊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microUSB接口

充電盒底部有一個用來接 iPhone/iPad 的 Lightning 接頭,可以將 GO 內存裡的照片/影片傳送到手機當中,或者是單純檢視剛拍攝完成的文件,主機也可以設置成文件傳到手機後自動刪除主機裡的文件,這樣可以幫 GO 迅速清理出更多空間,不過底部的 Lightning 接頭有點短,有裝殼的手機基本上都插不進去,必須要把殼拔掉才能使用,這是小編覺得比較美中不足的地方,如果是 Android 手機的話則可以使用原廠附的線插充電盒側面的 microUSB 接口與手機連接。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蓋上護蓋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打開護蓋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取下主機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金屬接點

GO 採用了磁吸式固定系統,充電盒上也具有磁鐵與凹槽設計,可以牢牢將 GO 給吸附住,平常收納時透明的護蓋也能提供一定的保護效果,充電盒的凹槽處有五個金屬接點,能用來充電及傳輸文件,下方也有一個小凹槽,避免誤按到背面的按鍵。
GO 拍攝一般影片可以設置 15、30 或 60 秒,就看你需要什麼樣長度的短素材,但因為機身上只有一顆按鍵,所以調整秒數設置需要通過手機控制,另外還有間隔錄像、慢動作兩個影片模式,拍照以及延時攝(縮時)也都是內建的功能。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Insta360 GO主機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主機正面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主機背面

Insta360 GO 幾乎可以說是目前最小巧的運動攝影機,尺寸就跟小編的大拇指兩個指節差不多而已,真的非常小巧,GO 的正面有一顆分辨率達 3040x3040 的超廣角鏡頭,一般錄像狀態下的文件為 2720x2720@25fps,在經過 App 處理防手抖處理匯出後的文件為 1080p@25fps,因為原始紀錄的影片為(2720x2720)正方形的畫面,所以在 App 匯出時還可以選擇 16:9 橫幅、9:16直幅、1:1正方形三種不同的畫面,這也是一般攝影機做不到的功能。



鏡頭下方有一個小小的指示燈,用不同顏色的燈號顯示錄像、拍照、充電等各種狀態,下方則是 Insta360 的廠徽,值得一提的是廠徽位置可以客製化不同圖案(雷射鵰刻),背面部分則是由金屬材質構成,底下藏了一塊橢圓形的強力磁鐵,背面上下各有一個黑色的圓形區塊,上方的是用於充電、傳輸數據的電子接點,下方是主機上唯一的按鍵,可以用來控制開關機、錄像、拍照、延時攝影等功能,可以自定義單擊、雙擊、按三下觸發不同的功能。
還有一個需要注意的地方,GO 主機包含了錄像、拍照、延時攝影(縮時)、遙控拍攝、App快速剪輯等功能,但它沒有內建屏幕,也辦法通過手機 Live View 實時預覽畫面,沒辦法很明確掌握拍攝範圍,但它接近 180 度的超廣角多少可以彌補這個問題;另外,GO 並不像專業攝影器材可以調整 ISO、快門、光圈等(通過手機App也沒辦法控制這些數值),所有參數都是由機器自動判斷出來,對於初學者或一般人來說非常方便,就算對攝影沒概念也很容易上手,但對於專業影像製作者來說可能會少了一點創作空間。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頂部麥克風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麥克風特寫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角度-2

GO 頂部有一個小小的麥克風孔,在拍攝影片時可以用於收音,音質以這樣小的機身來說也在還能接受的範圍內,不過因為麥克風孔直接外露的緣故,在風大的環境或車速較快的狀態下還是會有較明顯的風切聲。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硬幣比對-正面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硬幣比對-側面

對 Insta360 GO 體積有多小沒有概念嗎?小編直接用硬幣來對比,正面的體積大約是一個拾圓硬幣加上一個伍圓硬幣,而側面的厚度大約為 14.85mm,比一般裝殼的手機再稍微厚一點點,但整體來說還是非常的迷你。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Hero6 比對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正視角度

如果是跟 GoPro 比呢?那差距看起來會非常明顯,雖然 GoPro 已經算是小臺的運動攝影機了,但 GO 的體積大概是 GoPro 五到六分之一左右,這也造就了它們完全不同的使用體驗。
跟 GoPro 相比還有一個很大的差異,就是 GO 雖然支持裸機防水,但僅支持防潑水、短暫浸水、防下雨的等級,並不像 GoPro 可以達到水下 10 公尺的防水效果,原廠表示「GO 不適合長時間浸入水下拍攝,淺水處最多可浸入 10 秒」,因此要拿去水下攝影的玩家可能要留意一下。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吸冰箱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吸烤箱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吸展示冰箱

剛才提到 GO 的背面藏有一塊強力磁鐵,讓它可以不任何固定配件就能固定在有磁性的物體上,舉凡冰箱、烤箱、鐵門、汽車或任何磁鐵可以吸附的材質上面,不過 GO 的工作溫度為 0℃~50℃,所以不適合放在運轉中的烤箱或是溫度低於零下的地方。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示範-正面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示範-頂部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示範-背面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拆開收納時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撕開膠墊貼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硅膠墊

轉向支架、轉向支架底板是一個很好用的組合,平常不使用時可以拆卸收納,組合起來時可以用來完成各種拍攝,底板上有一個 1/4 標準腳架螺絲,轉向支架底部有螺絲孔,兩者結合在一起就變成一個輕便的球形雲臺,固定凹槽頂部有讓麥克風收音的小開孔,背面則有一個讓按鍵或金屬接點露出的小孔。
轉向支架底板的背面是一塊具有黏性且可以重複使用的硅膠,撕掉膠墊貼之後就可以黏在任何光滑的表面,拔下之後清洗之後仍然有黏性,可以重複使用,不過要記得私下的膠墊貼不要弄丟,平常沒有要使用時還是要貼回去。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吸玻璃或牆面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側面視角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角度任意調整

轉向支架、轉向支架底板的使用方式就是貼在牆面、玻璃門、汽車或任何貼的住的地方,並且能在範圍內調整各種角度,整體來說非常實用。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磁吸硅膠墊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直接黏牆壁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背面膠貼

磁吸硅膠墊是一個更簡單的固定配件,背面一樣是帶有黏性且可以重複使用的硅膠貼,撕掉膠墊貼之後就可以吸在任何吸的住的地方,墊子裡的金屬板可以用磁性固定住 GO,磁吸硅膠墊的優點就是極輕便、好攜帶,但不能像上方的轉向支架那樣調整角度。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簡易夾-側面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正面磁鐵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背夾設計

簡易夾也是一個很實用的小配件,正面有一個帶磁鐵的固定凹槽,背面則是帶有彈性的背夾機構,可以將簡易夾夾在任何夾得住的地方,隨附的簡易夾膠墊可以讓它夾在更薄的位置,整體來說也是一個好用且方便攜帶的配件。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夾帽子上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側面視角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夾在任何地方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夾皮帶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夾皮帶側面

簡易夾可以固定在鴨舌帽的背面、打籃球的頭帶(髮帶)、褲子的皮帶上,還是女生包包的揹帶上,就看你想要取什麼角度的景,任何夾的住的地方都是可以使用的。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磁吸掛繩-正面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磁吸掛繩-背面

磁吸掛繩則是小編最常使用的配件,磁吸掛繩有一塊圓形的板子,正面是白色帶磁性的光滑面(朝外),背面是一塊帶有摩擦力的線膠(朝內),掛繩設計有可以快速調整長度的設備,能快速調整繩子的長度,調整好長度之後就可以把磁板放進衣服裡面。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吸在胸前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長度-長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長度-短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放進衣物內

當調整好繩子長度把磁板放進衣服之後,就可以很輕鬆的將 GO 固定在胸前的位置,而且從外側看不太出來是用什麼方式固定,GO 小小的體積與輕盈的重量也幾乎不會影響到運動,不管是運動(打球、跑步)還是拍一些有趣的畫面都可以用這個配件。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原廠隨附的線材包含了充電線與 Micro-USB 轉 USB-C 數據線,充電線可以接在充電盒上充電,也可以將放入充電盒的 GO 與計算機聯機傳輸文件,數據線可以用於帶有 USB-C 接口的 Android 手機或筆電。

在光線充足的狀態下 GO 即使面對陽光仍然有不錯的畫面,都可以以 16:9 比例導出,並且使用 FlowState 防抖功能,手持狀態下只要拿得夠穩,其實可以達到接近三軸穩定器的畫面,畫面始終保持水平,且幾乎沒有跑步時的不規則晃動,用磁吸掛繩掛在胸口前面時,掛在胸前跑步時 GO 仍然會跟著衣服擺動,所以畫面會有左右擺動的情形,但在 FlowState 防抖的輔助之下依然可以維持較平滑的畫面,而不是令人頭暈的天旋地轉,如果是一般的步行狀態畫面會更平穩。

因為 GO 記錄下的是 1:1 超廣角畫面(以及晃動信息),所以輸出什麼樣的畫面是可以事後決定的,小編以手持方式對著自己的臉拍,以一臂之長(約70公分)的距離來說,GO 的廣角大約可以從頭頂拍到腰部的位置,橫向寬度大約可以包含三到四個人,而手持狀態奔跑在開啟防抖狀態下,畫面依然可以維持水平,並幾乎把大部分的晃動都消彌掉了,如果匯出時把防抖處理取消的話,畫面就會出現拍攝當時的抖動狀況,看起來是比較讓人不舒服,所以 FlowState 防抖還是相當重要的;另外,無論你用水平還是垂直角度拿相機,最後都可以輸出水平的畫面,而且還可以輸出 9:16 直畫面或 1:1 比例的畫面,這些都是可以在後期輸出時再做決定,拍攝當下是不用另外做設置的。

手持跑步跟拍

GO 本身的防抖效果很不錯,在大部分情況下都能有較穩定的畫面。

夜間運動縮時

縮時攝影因為有更充足的曝光時間,所以即使是夜間也有不錯的畫質,尤其是固定機位拍攝的下班路口車流,不過如果是夜間拍攝一般影片的話,就會發現影片的畫質明顯下降、明顯的噪點與光暈,畫面的細節也流失的非常多,代表 GO 相對之下還是比較適合光線充足的拍攝環境。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兩機 PK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固定在單車把上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側面角度

在運動攝影機當中最讓大家叫得出名字的應該就是 GoPro HERO 了,雖然這次沒有借到最新的 HERO8,不過借到了一樣有電子防手抖穩定功能的 HERO7,而測試的方式也很簡單,就是將兩臺機器固定在同一個支架上,儘量讓兩臺機器的鏡頭在同一個焦平面上拍攝,固定的位置、拍攝角度、甚至是受到的震動都相同,看看兩臺機器拍出來的畫面有什麼差異。

第一組就是固定在單車車把上的畫面,分辨率皆為 1920x1080,HERO7 的視角設置為"廣",有開啟電子防手抖,但沒有開啟 Protune 模式,而 GO 則是一般的錄像模式,相比之下 GO 的畫面更廣,影片穩定效果也比開啟防抖的 HEOR7 更平穩,但壓過路面標示時仍有著一些抖動,而 HEOR7 雖然沒那麼廣、穩定效果也略輸 GO,但HERO7 的暗部畫面較明亮,保留下來的暗部細節也更豐富、噪聲略低,想比這與感光組件大小和影片壓縮方式有著一定關係;GO 的影片在陰天環境稍微偏暗、偏黃。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第二組比較是固定在安全帽上,拍攝參數都與前一支影片完全相同(僅固定位置不同),拍攝當天是陰天光線較暗的環境, GO 拍攝的影片確實稍微偏黃,以畫質來說大致就與上一組結果差不多,HERO7 還是有比較多的暗部細節,但在廣角方面還是 GO 佔上風,不過因為這組是固定在安全帽上,畫面抖動的情況又比第一組影片更好一些,HERO7 的防抖已經相當有水平,但 GO 卻是達到有如三軸穩定器拍攝的畫面,可見拍攝超廣角再通過 FlowState 技術處理的穩定效果更具優勢,但如果是跟 HERO8 比那就說不準了。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與手機連接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直接讀取文件

由於 GO 本身並沒有辦法將文件用藍芽或其它無線方式傳到手機上,甚至連在手機上 Live View 實時預覽都沒辦法(因為這樣做會大量耗電),所以在錄像時大多都是盲拍的狀態,不過也別擔心,因為 FlowState 技術會幫你維持畫面的水平與地平線,並且通過 G sensor 紀錄的數據將震動過濾掉,加上它的超廣角視角,即便沒有三軸穩定器也能輕易拍出穩定的畫面。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而想要在戶外檢視拍攝文件的話,只要將 GO 放入充電盒並與手機連接,在開啟專屬 App 之後就可以在手機上檢視 GO 內存的文件,而 App 也會將手機內的文件與 GO 上面的文件分開顯示,就算 GO 沒有與手機連接也可以檢視那些已經傳到手機上的影片。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在手機 App 當中除了檢視/管理文件之外,也可以看到其它使用者用 Insta360 拍攝上傳的影片,而在"故事"功能當中就可以利用內建的剪輯軟件來編輯影片,此外,App 還可以調整 GO 的細部設置以及通過藍芽達到遙控拍攝的功能。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錄像文件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文件類型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文件平均大小

雖然 Insta360 GO 沒辦法紀錄 360° 的環景影像,但其 1:1 的感光組件與超廣角鏡頭可以記錄約 180° 廣角的圓周魚眼畫面,而 GO 錄出來的影片文件為 insv 格式,在手機上必須通過 Insta360 GO App 才能播放,如果在計算機上的話可以通過 Insta360 Studio 2019 來播放或剪輯影片,在原廠編輯軟件中也可以調整影片比例或加入轉場特效等,而小編平常用的 PotPlayer 也可以播放 insv 格式的影片,不過是原始的 1:1 畫面,而且未經過 FlowState 防震處理,所以建議還是使用手機 App 或專用的計算機程序做播放或匯出。


小編隨意拿了 10 個片長一分鐘的 insv 文件來做分析,10 支影片的大小約為 2.33GB,代表單支一分鐘片長的 insv 文件大小約為 238.6MB,換算下來 6.6GB 內建內存大約可以容納 28 支一分鐘的影片,或合計 28 分 19 秒的影片,如果要避免內建內存裝滿的話,只要用充電盒把文件傳到手機上即可(可設置傳到手機上即從內建內存刪除),不過缺點是你的手機要預留很多空間來裝 Insta360 GO 的影片。

總結

短片拍攝神器 Insta360 GO膠囊型防抖攝影機使用體驗

過去人們往往用文字或照片記錄生活,當影片拍攝工具價格越來越低廉、畫質越來越好時,人們紀錄生活的方式也逐漸往影片發展,包含三軸穩定器也越來越便宜,但除非是進階的 Vlogger 或影片工作者,不然拿著專門的攝影設備與三軸穩定器還是非常累人的,而 Insta360 GO 正是已極輕便著稱,小巧的體積與強大的防震功能除了適合業餘用戶之外,也可以用在某些特殊的專業拍攝中,例如連 GoPro 都放不下的極狹窄空間(拍汽車懸吊的做動、拍從嘴巴拿出攝影機的畫面),讓拍攝影片擁有更多的可能。
GO 小巧的體積在拍攝運動題材時特別吃香,因為用 GoPro 拍攝打籃球時,你可能要買胸前綁帶把一臺約 110 公克的攝影機固定在胸前,不僅很大臺,運動時還有可能被 GoPro 的重量或碰撞給影響,而 Insta360 GO 只要用隨附的磁吸掛繩與主機就能達到一樣的效果(GO 重量為 18.3 克),而且體積小到幾乎可以忽略,並且可以用有線方式快速將影片導入手機內剪輯,更有效率的完成影片並分享在社群網站上,除非是更專業的使用者,否則你根本不需要用計算機去剪輯 GO 的影片。
GO 的確不是可以拿來拍長時間影片的器材,不只內建內存可能裝不下,電池續航力合計起來也只有約一小時,但 GO 適合拿來拍有使用價值的短素材,每次錄像只有一分鐘時間也會讓你思考這一分鐘該拍什麼畫面(避免錄一些用不到的廢片),所以電池續航力不長、內建內存不大也不是什麼致命的缺點,只要抓到正確的使用訣竅,你也可以用這臺小玩意拍出很棒的影片。(via.mobile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