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再生醫學的三個重要發展階段

知識科普_現代再生醫學的三個重要發展階段_鄭大中科博生

鄭大中科博生介紹:第一個階段源於1981年小鼠胚胎幹細胞系和胚胎生殖細胞系建系的成功(這項成果直接導致了基因敲除技術的產生),這是再生醫學理論的誕生。

第二個階段始於1998年美國科學家Thomson等人成功地培養出世界上第一株人類胚胎幹細胞系,從此,在全球範圍內,科學家希望將胚胎幹細胞定向分化,以構建一個豐富的健康組織庫用來替代一些被疾病損傷及老化的組織或器官,以達到治療與康復的效果,這是再生醫學真正的開始。但是,由於獲取胚胎幹細胞所帶來的倫理等問題一直受到來自多方面的制約,因而,幹細胞研究進展有限。

第三個階段是2006年底日本京都大學 Yamanaka和美國科學家Thomson兩個研究組分別在Ce〃與Science上報道,他們利用4種轉錄因子聯合轉染人的體細胞成功地誘導出多能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stem cells.iPSC),這意味著科洋彖倡己克服了因倫理而不能採用胚胎千細胞進行細胞治療的瓶頸,使得再生醫學離臨床又近了一步。

隨著幹細胞培養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的成體千細胞能夠在體夕卜培券和擴增,而且成體千細胞是組織再生的源泉,對成體於細胞的研究必將進一步推動再生醫學的發展。

我國在再生醫學研究某些方面巳經跨入國際先進行列。付小兵在國際上首先發現損傷修復過程中成熟的皮膚角質細胞去分化之後,在許多成體組織損傷修復中陸續觀察到了去分化現象,大大推動了再生機制的研究。他獲得的人體汗腺再生成果成功應用了臨床,並正在推廣應用。另外,我國已經通過組織工程技術,生產出與天然人體皮膚類似的組織工程人皮、肌腱以及韌帶等、並已進行臨床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