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介紹關於臺式電腦處理器的基礎知識以及選購技巧,適合想要了解電腦硬件知識、有興趣自己寫配置單或動手組裝電腦的朋友閱讀。
中央處理器(CPU)簡介
中央處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作為計算機系統的運算和控制核心,是信息處理、程序運行的最終執行單元。
用簡單一點的話來說,CPU和電腦的關係就如同我們的大腦和身體,它有兩個主要的功能:控制和運算。
當我們用I/O設備(如鼠標鍵盤等)向電腦發出指令,CPU就會收到這些指令並且進行譯碼並且執行該指令,包括我們每一次的移動鼠標、點擊鍵盤,都是通過CPU在控制。
在使用計算機程序的時候,我們可以把計算機程序理解為一個數學方程式,每一個程序都是不同的方程式,當我們輸入一個指令X,就會輸出一個結果Y,而CPU的作用就在於這個過程中的運算。
不同型號的處理器
不同型號的處理器主要的區別在於運算能力的不同,而影響運算能力的因素有處理器的工作頻率、核心數量、線程數量、緩存大小及處理器架構等。
在下圖我們可以比較直觀的看出目前市面上常見的處理器型號之間的性能差異。
上圖中列出了目前市面上最常見的26個CPU型號及其測試分值,其分值來自passmark.com。
該分值只能作為一種參考,並不代表得分高的就一定比得分低的處理器好,具體需要根據你的使用需求進行選擇。
處理器命名規則
目前主流的處理器生產廠商是 Intel 和 AMD ,它們對自家處理器的命名規則各不相同。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 Intel 的命名規則。
Intel Core i7 9700KF
intel:處理器廠商名
Core:處理器品牌“酷睿”
Intel 旗下還有“至強/Xeon"、“奔騰/Pentium”等,至強處理器一般作為服務器處理器,性能強大,但普通消費者很少用到,奔騰處理器是低端入門處理器,性能足夠簡單辦公和家用。
i7:品牌標識符
處理器系列的型號,Core 還有i3、i5、i9系列,一般情況下,同代處理器的性能i9>i7>i5>i3。
9:代標
表示第九代酷睿處理器,目前第十代酷睿處理器即將上市,一般情況下建議買新不買舊。
700:SUK值
代表處理器的性能,一般情況下同系列同代處理器數字越大代表性能越好。
K:不鎖倍頻版後綴
表示該處理器可以進行超頻。
F:無內置核心顯卡版本後綴
表示該處理器沒有內置核心顯卡,需要加裝獨立顯卡才能進行使用。
*除此之外,常見後綴還有:
X:發燒級產品,更強,如 Intel Core i9 9900X
XE:發燒級產品中燒得冒火的產品,如 Intel Core i9 9980XE
T:低功耗版桌面級處理器,性能比沒帶T的要低
下面再來看一下 AMD 的命名規則。
AMD Ryzen 7 3700X
AMD:處理器廠商名
Ryzen:處理器品牌“銳龍”
AMD旗下還有“霄龍/EPYC”、“銳龍 Pro/Ryzen Pro”、“銳龍 線程撕裂者/Ryzen Threadripper”等,其中霄龍一般作為服務器處理器,銳龍 Pro主要面向商業用戶,銳龍 線程撕裂者屬於超多核心的發燒級別,它存在的意義在於霸榜。
7:品牌標識符
處理器系列的型號,Ryzen 還有 Ryzen 3、Ryzen 5、Ryzen 9系列(對標 Intel 酷睿),一般情況下同代處理器性能 Ryzen 9>Ryzen 7>Ryzen 5>Ryzen 3。
3:代標
表示第三代銳龍處理器,第一代銳龍開始翻身,第二代銳龍讓無數硬件愛好者喊出 AMD YES!第三代銳龍更是跨級和 intel 單挑,Ryzen 5 打 i7,Ryzen 7 打i9。一般建議買新不買舊。
700:SUK值
代標處理器的性能,一般情況下同系列同代處理器數字越大代表性能越好,如Ryzen 7 3800X > Ryzen 7 3700X 。
X:支持XFR技術
自適應動態擴頻,除了睿頻以外,還能夠讓CPU在高於睿頻頻率的工作狀態工作。
*除此之外,常見的後綴還有:
G:帶有 Vega 系列核心顯卡的處理器,不帶G的都沒核顯
處理器的選擇
基本辦公/日常家用
兩個處理器定位差不多,都是400不到的價格,性能接近,雖然3000G 的 Vega 3 核顯要稍微比 G5400 的UHD 610核顯強一點,但對於普通的辦公和家用來說沒有太大差別。
這兩個處理器對於基本辦公使用的Office軟件,日常家用看下視頻,瀏覽網站,炒股等都比較合適。
進階辦公/高級家用
這兩個處理器一個是8代一個是9代,性能差距不大,8代的價格更便宜,性價比更高。
入門遊戲
對於預算較低,玩的遊戲種類為英雄聯盟、DNF、DOTA等網絡遊戲的玩家用戶來說,上面三款處理器是不錯的選擇。其中 R3 2200G 是一代銳龍 Zen 架構,R3 3200G是二代銳龍 Zen+ 架構,並不是三代銳龍 Zen 2 架構。同樣的,R5 3400G 也是採用的二代銳龍 Zen+ 架構。
R3 2200G 和 R3 3200G 的性能差距不超過10%,所以如果價格差距超過10%的情況下,R3 2200G 的性價比更高。
R3 2200G 和 R3 3200G 的核顯為 Vega 8,性能差不多是 GT1030 的75%左右,而 R5 3400G 的核顯為 Vega 11,性能差不多與 GT1030 持平。
進階遊戲
前面的入門遊戲處理器自帶的核顯只能玩一些常見的網絡遊戲,對於稍大型的遊戲如絕地求生這種還是比較吃力,如果選用 i3-9100F 加 GTX1050Ti 級別以上的顯卡,基本上多數大型遊戲都可以去嘗試玩一下了。
高級遊戲
i5-9400 和 i5-9600K 自帶 UHD630 核顯,價格要比不帶核顯的 i5-9400F 及 i5-9600KF 貴一點,對於遊戲玩家肯定是要裝獨立顯卡的,所以推薦購買不帶核顯的版本,性價比更高。
R5 2600 性能和九代 i5 差不多,價格要便宜不少,性價比極高,而且是六核十二線程的處理器,對於遊戲多開,多任務處理器等都具有優勢。
R5 3500X 是六核六線程,線程數比 R5 2600 少,但其採用的是第三代銳龍 Zen 2 架構,三級緩存也比 R5 2600 更大,二者價格差不多,可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選擇。
R5 3600 是第三代銳龍處理器,也就是 R5 2600 的升級版,性能大幅升級,足以和九代 i7 處理器一戰,性價比極高。九代 i7 在下文的發燒級遊戲處理器裡面,為什麼R5 3600 沒有列入發燒級遊戲處理器裡面?因為它雖然性能和九代 i7 差不多,但它的價格定位只能讓它屈居高級遊戲處理器裡面。
R5 3600X 是比 R5 3600 更高級一些的處理器,更高的主頻和動態加速頻率,不過TDP也達到了95W,需要更好的散熱。其支持XFR技術,簡單來說也就是散熱越好,頻率可以越高。
上面幾款處理器建議搭配 GTX 1650 Super 以上顯卡,主流3A大作玩起來沒有壓力。
發燒級遊戲
同樣的,i7-9700 和 i7-9700K 自帶 UHD630 核顯,價格要比不帶核顯的 i7-9700F 及 i7-9700KF 貴一點,對於遊戲玩家肯定是要裝獨立顯卡的,所以推薦購買不帶核顯的版本,性價比更高。
R7 3700X 價格和九代 i7 差不多,但其性能足以和九代 i9 一戰,性價比極高。九代 i9 在下文的頂級遊戲處理器裡面,為什麼R7 3700X 沒有列入頂級遊戲處理器裡面?因為它雖然性能和九代 i9 差不多,但它的價格定位只能讓它屈居發燒級遊戲處理器裡面。
R7 3800X 比 R7 3700X 綜合性能更好,TDP也更高,可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選擇。
i9 9900KF 的兄弟 i9 9900K 在下文中的頂級遊戲處理器裡面,為什麼它要放在發燒級遊戲處理器裡面?因為 i9 9900KF 沒有核顯,而頂級玩家會在意核顯多出的這點錢?
上面幾款處理器建議搭配 RTX2060 或 RTX2070 級別以上的顯卡,各類3A大作特效全開沒壓力。
頂級遊戲
這兩款處理器就不用再說了,分別代表 Intel 和 AMD 在普通民用處理器中的最高性能,Intel 的至強處理器和 AMD 的線程撕裂者處理器不在討論範圍之類。當然,如果你硬要買至強處理器或線程撕裂者,只要你開心就好。
頂級處理器肯定要搭配頂級顯卡,RTX 2080Ti 是標配,裝幾張看心情。
*上文中的處理器價格均取自2020年2月淘寶電商報價
*PassMark 測試分取自Passmark.com
*性價比評分計算方式為 PassMark 測試分 ÷ 淘寶電商報價
*帶有核顯的處理器一般比不帶核顯的處理器貴,性價比評分要略低,但不能反映其真實的性價比
*AMD 處理器均為盒裝價格,自帶散熱器,而 Intel 處理器均為散片價格,需要另購散熱器,所以 AMD 處理器實際的性價比評分要更高一點
總結
AMD 的第三代銳龍發佈之後,全線越級挑戰 Intel ,R5 戰 i7 ,R7 戰 i9 ,而 R9 根本不需要自己動手。
Intel 的第十代酷睿處理器就要上市了,然而就目前爆出來的消息來看,依舊是擠牙膏,完全無法和第三代銳龍硬剛。
目前 Intel 依舊佔據了處理器的大半江山,主要是因為其品牌buff加成,在 AMD 的高性能低售價的產品面前,壓力會越來越大,預計在未來 Intel 的產品價格也會繼續降低,不然無法和 AMD 進行競爭。
閱讀更多 啟航工作室自媒體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