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不糊塗 小事不糾結 凡事有主見


大事不糊塗  小事不糾結  凡事有主見


人生的層次越高,才能看得越遠。


只有觀世界才會有全面的世界觀,只有觀人生才會有立體的人生觀。

周國平說:哲學就是要讓你有一個好的心態,大事不糊塗,小事不糾結,活得更明白也更超脫。

凡事拎得清,方顯大智慧。


1

大事不糊塗

提起鄭板橋,廣為人知的是他那句難得糊塗。所謂“難得糊塗”,難就難在大是大非上面不糊塗。

鄭板橋擔任縣令期間,正逢大饑荒。他憐惜百姓疾苦,開倉放糧救活了數萬災民。自己卻因此被罷官還鄉,以賣畫為生。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鄭板橋以百姓的生死為重,看輕個人利益,守住了做人做事的底線,才被後世所稱頌。

一個人只有在重要的事上不犯糊塗,才能事有所成。然而卻總有人曲解“難得糊塗”,把意氣用事當成做事準則。結果往往是一錯再錯,損失慘重。


2006年的蔣多多事件,曾經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她出身農村貧寒家庭,從小品學兼優,初中時曾多次獲獎,一直有個作家夢,讀高中期間就寫下了數本小說。

她本可通過高考改變命運,實現夢想。卻在參加高考時犯糊塗,寫下8000多字控訴高考制度,雖然經報道之後,輿論譁然。但卻葬送了自己的前程,得不償失。現在的她在家務農,被生活瑣事所累早就忘了自己的作家夢。


人的一生會做很多事,最基本的是要能在大是大非面前堅守原則。小事出錯還有彌補的機會,大事糊塗就只能悔恨自責。

明代思想家李贄曾自題聯語: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

大事不糊塗,需有成熟的心智,能明辨是非,從不意氣用事。能夠著眼全局,不被眼前利益所誘惑。

若如此,人生才能迎風破浪,善始善終。


2

小事不糾結

生活中,總會有人在小事上糾結不已。穿衣糾結哪件好,吃飯糾結吃啥好,凡此種種都拿不定主意。

在一件事上過於糾結,實際上不是跟事過不去,而是跟自己過不去。

作家契訶夫的名篇小說《小公務員之死》,就講述了一個關於糾結的故事。

小說的主人公在戲院看戲時,忍不住打噴嚏,卻不小心濺到了將軍的光頭。他總是害怕將軍會處罰他,先是糾結於如何跟將軍道歉,後面又糾結於道歉後將軍很淡然的反應。

但將軍真要處罰他嗎?並沒有,將軍並沒有把這件小事放在心上,是他自己無法釋然。

糾結的本質是一個人的格局太小,太看重得失。往往體現在需要做出選擇的時候,被自己想象出的後果擾亂了思緒,無法準確權衡利弊。

很多人都是如此,做事經常猶豫不決,只要聽到別人有不同意見,自己就焦慮不安。

一個人如果把精力耗費在無益的小事上,就沒有時間來提升自己。做事猶豫不決愛糾結,就會錯失良機,難成大事。


3

凡事有主見

《笑林廣記》中記載,漢朝時有個叫鮑堅的人,他第一次去拜見司徒崔烈,怕有失禮節禮,向先到的人請教。

那個人說“隨典儀口倡”,意思是典禮官怎麼說你就怎麼辦。可鮑堅誤會了,以為要他跟著典禮官說。拜見的時候,典禮官說什麼,他都重複一遍,人云亦云授人笑柄。

我們都會有被誤導,從而不知所措的時候。一時盲從還可挽救,若凡事都人云亦云,只會迷失本心,一事無成。


國學大師梁漱溟說:“有了主見,才得有自己;有自己,才得有旁人。”

一個人有主見,並不是說我行我素,做事不聽取他人意見;也不是說剛愎自用,錯了也不接受批評。而是在於堅持真理,活出自我。


一個人做事很難皆大歡喜,有時候,越想周全時,往往就越難周全。旁人都是從自己的主觀想法出發,最終結果的對錯成敗,還是需要自己承擔。

生活不是糊塗賬,心中有數才不慌。大事不糊塗在於有原則,小事不糾結在於大格局。


一個做事有原則,遇事大格局,凡事有主見的人,才是真正擁有了人生大智慧。

大事不糊塗  小事不糾結  凡事有主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