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人類吃絕種的野生動物:“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那些被人類吃絕種的野生動物:“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Hi,bro~作為一個從小就愛看《動物世界》,夢想有生之年能去非洲大草原看一次動物大遷徙(手動艾特旦總)的有志青年,鐵皮人是野生動物保護的堅定支持者。


就在昨天,一則最新法規開始實施,令鐵皮人振奮不已:“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自公佈之日起施行。”


那些被人類吃絕種的野生動物:“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鐵皮人覺得,因為新冠肺炎而及時強力出臺的這項法規,可以說是善莫大焉了。雖然新冠病毒的動物源頭還存在著爭議,不管是蝙蝠、穿山甲、果子狸,但說到底,罪魁禍首,都是濫食野生動物的我們自己!


還記得矮大緊老師在一期節目中提道,地球上的人類,總計有3億噸重,而人類為了吃肉而飼養的家禽家畜,達到了7億噸,剩下的動物總質量則只有1億噸!


雖然這個數據並不科學(1億噸可能僅特指陸地上的野生哺乳動物),但鐵皮人覺得,人類早就度過了茹毛飲血的時代,對於現代人來說,飼養的家禽家畜已經足夠滿足我們的日常所需了,為什麼就非要嘴欠,將罪惡之口張向野生動物呢?


鐵皮人雖然不是專業的生物學者,但也想為大家盤點一下,除了大家熟知的穿山甲、渡渡鳥之外,還有哪些美麗的野生動物,短短几百年間被我們生生吃絕了!


那些被人類吃絕種的野生動物:“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斯特拉大海牛

“吃”絕所用時間:27年


那些被人類吃絕種的野生動物:“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在所有被人類吃絕的動物中,斯特拉大海牛是最令鐵皮人感到扼腕嘆息的,不僅僅因為它的溫良,更因為它的故事像極了《農夫與蛇》的諷刺寓言:大海牛拯救了人類,而人類反手就將它們趕盡殺絕。


那些被人類吃絕種的野生動物:“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話說1741年11月(中國清代乾隆年間),一支受彼得大帝指派的探險隊,在穿越白令海峽的途中遇到了海難,困在了一座無人小島上。因為接近北極圈,又時值嚴冬,氣候極其惡劣,探險隊只能在島上停靠休整,尋求食物。


一天,船上的生物學家兼醫生斯特拉在沿著海邊拾柴火時,注意到一團巨大的黑色陰影正在淺灘上移動。根據特徵,斯特拉很快就意識到這是一種體型巨大的海牛。


那些被人類吃絕種的野生動物:“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這些大海牛雖然體型巨大,但性格溫順,就算人類接近,它們也依然無動於衷。正因這些特點,大海牛彷彿是一塊漂浮在海里的肥肉,任人宰割。


成年大海牛的重量達到了10噸,獵殺一頭大海牛,就已經可以讓所有船員吃上一個多月了。據說大海牛的肉非常美味,斯特拉讚不絕口,誇它勝似牛肉,油脂美味更是可以媲美廣受好評的荷蘭奶油。


那些被人類吃絕種的野生動物:“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於是,斯特拉帶領探險隊,仿照格陵蘭人捕鯨的方式抓捕大海牛。他們將魚叉綁在長繩,長繩的末端由岸邊的幾十個人抓緊,再派六人乘船悄悄接近大海牛,把魚叉往大海牛身上猛插。而大海牛一被命中鉤緊,岸邊的人就會協力將大海牛往岸上拖。與此同時,小船上的六人也會用武器不斷攻擊大海牛,使其不斷失血、逐漸虛脫。


那些被人類吃絕種的野生動物:“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根據斯特拉的描述,大海牛是高度社會化的動物,並嚴格遵循著一夫一妻制。當一隻大海牛被鋼叉擊中時,其他大海牛就會聚集成群,試圖救助被人類攻擊的同伴。它們會試圖把小船弄翻、或壓著繩子想把魚叉拔出,就是不肯離開。


斯特拉還觀察到,一頭公大海牛連續兩天到岸上,凝望著已經死去的母大海牛。而人類則正好利用這種習性,對大海牛們進行一鍋端式的大屠殺。


那些被人類吃絕種的野生動物:“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就這樣,靠著大量囤積的大海牛,探險隊捱過了寒冬,順利返回,可以說大海牛救了他們的命。然而,探險隊在白令島上的傳奇故事,也迅速流傳開。無數貪婪的獵人湧入這片海域捕殺大海牛。短短27年後,最後一頭大海牛於1768年在獵人的鋼叉下死去。


那些被人類吃絕種的野生動物:“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白令鸕鷀

“吃”絕所用時間:110年


那些被人類吃絕種的野生動物:“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上文中提到的這支探險隊,在發現大海牛的同時,還在島上發現了一種體型較大、不會飛的黑色海鳥。斯特拉把這種鳥命名為白令鸕鷀。


和大海牛一樣,白令鸕也不懼怕人類,束手就擒,船員直呼它是“ stupid bird”。而這種鳥的體型像大鵝一樣,足夠三個人果腹,且肉嫩多汁,探險隊員們發明了一種類似“叫花雞”的烹飪方法,將這種鳥不拔毛直接用粘土包裹起來用火炕烘烤。


探險隊的離開並沒有結束白令鸕鷀的噩運,隨後愛斯基摩人闖進了這片島嶼,對白令鸕鷀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捕殺。在被人類發現的110年後,最後一隻白令鸕鷀,於1851年被獵人捕殺並吃掉了。


那些被人類吃絕種的野生動物:“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北極大海雀

“吃”絕所用時間:300餘年


那些被人類吃絕種的野生動物:“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也許很多老鐵們小時候都有一個疑問,為什麼北極沒有企鵝呢?


其實,早在短短的500多年之前,北極還生存者著一種和企鵝長得幾乎一樣的鳥類——大海雀,甚至最早的英文penguin,指的就是北極大海雀。它們和企鵝沒有血緣關係,只是因為相似生存環境和捕食方式而進行了趨同進化。


然而,早先被發現並命名的它們,卻不像後被發現的企鵝那麼幸運,而是走上了和白令鸕鷀相似的滅亡之路。


那些被人類吃絕種的野生動物:“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16世紀,法國探險家雅克·卡蒂埃帶領船隊跨越大西洋,沿著北美洲東北海岸航行時,發現了一座平坦的島嶼,上面到處都是不會飛的笨拙肥鳥。對於平時只有醃肉可吃,飢腸轆轆的船員來說,這猶如是上天的恩賜。


消息不脛而走之後,其他北上的歐洲水手也開始把這座島當做了免費的飯店。在吃幹抹淨之後,貪婪的人類還看上了大海雀的羽毛,將一隻只的大海雀直接扔進大鐵鍋裡煮後拔毛後,將羽毛帶回歐洲,用來做床墊和時髦帽子的羽毛,餘下的肥厚脂肪,被直接當油料扔進鍋下燃燒的火中。


那些被人類吃絕種的野生動物:“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1830年,海底火山爆發,吞沒了這座大海雀棲息的島嶼,只有大約40對大海雀逃過劫難,棲息到了另一座小島上,但不久,它們又被熱衷於做動物標本的科學家盯上了。在科學家們的重賞之下,大海雀價格急劇攀升,一隻大海雀甚至可以換幾套房子,那些水手們自然拼命地尋找最後的大海雀。稀少的大海雀成了人們努力搜尋的目標。


那些被人類吃絕種的野生動物:“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1844年7月3日,大海雀迎來了滅亡的終章:三個冰島漁夫遠遠看見了一對不會飛的鳥,並追了上去。其中兩個人捉住並掐死了這兩隻鳥,還有一個人的靴子則將它們正在孵化的蛋,踩得粉碎。


那些被人類吃絕種的野生動物:“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那些被人類吃絕種的野生動物:“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北美旅鴿

“吃”絕所用時間:不到100年


那些被人類吃絕種的野生動物:“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旅鴿是一種曾經廣泛分佈於北美大陸的候鳥。作為一種社會性鳥類,它們成群結隊棲息在森林中,遷徙的時候遮天蔽日。歐洲人來到北美大陸之前,北美有多達50億隻旅鴿。


那些被人類吃絕種的野生動物:“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17世紀歐洲人發現美洲大陸後,旅鴿因為肉味鮮美而成為開拓者的食物。隨著旅鴿的肉被大眾廣泛接受,大規模的商業捕殺開始,旅鴿成為窮人們的廉價蛋白質。1805年的紐約,一對旅鴿賣兩美分。


那些被人類吃絕種的野生動物:“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人們為了捕殺旅鴿用盡了千方百計:焚燒草地和硫磺,讓飛過上空的鴿子窒息而死、槍擊、炮轟、放毒、網捕、火藥炸……


鳥類畫家奧杜邦描寫了這些慘劇:“大獵殺之後,這裡已經看不到什麼活的旅鴿了。很多人騎著馬,趕著大車,帶著槍支彈藥,在周圍安營紮寨。兩個從羅斯威爾走了幾百英里趕來的農夫,驅趕他們的幾百頭豬來吃這些被獵殺的旅鴿。四處都是給死旅鴿拔毛的人,拔完毛就把旅鴿肉用鹽醃起來。”捕殺鴿子還成為了紳士之間的比賽項目,一個俱樂部一週就殺了5萬隻旅鴿,有人一天便殺了500只。


那些被人類吃絕種的野生動物:“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1850年之後,人們已經開始注意到旅鴿的數量在減少,但是美國內戰之後鐵路和電報的發展讓勞動人口大量增加,更推動了旅鴿的需求。再加上森林被加速砍伐,這種鳥類的噩運就像翻滾過山車一樣越走越快,無法阻止了。


1914年9月1日下午,最後一隻人工飼養的叫“瑪莎”的雌性旅鴿在美國中部的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動物園中死掉,代表著旅鴿從此在地球上銷聲匿跡。


那些被人類吃絕種的野生動物:“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禾花雀(黃胸鵐)

“吃”絕所用時間:13年


那些被人類吃絕種的野生動物:“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via:birdnet.cn)


北美旅鴿的悲鳴還縈繞在人類歷史的恥辱薄上,令我們惋惜不已,而另一種鳥類的相似悲劇,卻正在我們身邊上演著——這就是學名黃胸鵐(wú)的禾花雀。


那些被人類吃絕種的野生動物:“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黃胸鵐早在1990年代,還是一種在包括我國在內的歐亞大陸上,漫山遍野隨處可見的尋常鳥類。2000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還將它定為“無危”,但到了2017年,黃胸鵐直接連跳四級,列入“極危”物種,距野外滅絕只有一步之遙:2012到2015年間,俄羅斯貝加爾觀察站一共標記到了9只。芬蘭已經有10年沒有黃胸鵐現身,日本也已連續幾年只能找到幾對。近年來,在我國能觀察到這種小鳥都可以登上當地報紙了。

那些被人類吃絕種的野生動物:“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短短10餘年,一種鳥就即將走向滅絕,其原因就是我們中國人的大量捕食。


那些被人類吃絕種的野生動物:“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1997年香港街頭販賣禾花雀)


中醫認為,禾花雀有滋補強壯的功效,而廣東人則將其視為“天上人參”,認為有“補腎壯陽”的功效。儘管從清代開始,廣東的文獻中就有將禾花雀作為食物的記錄,但以前人們捕食的數量不大,直到上世紀90年代,食用禾花雀一度成風。1992年起,每年的“三水禾花雀美食節”就捕殺數千只,1997年這個節日被禁,但是禾花雀黑市依然存在,佛山一個黑市一天之內就賣出了約1萬隻。東莞曾驕傲地把“三禾宴”(禾蟲、禾花鯉、禾花雀)稱為本地頭號美食。


那些被人類吃絕種的野生動物:“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隨著種群的崩潰,當年論串賣的鳥肉,如今每隻的價格動輒上百元,這更助長了非法捕獵之風,獵人們甚至向北轉移,在遷徙的半路上截殺。2008年浙江省攔截了一批正向南方轉移的禾花雀,僅這一次就是4300只!


那些被人類吃絕種的野生動物:“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如果不重拳出擊,打擊非法捕鳥行為,用不了多久,禾花雀就會步北美旅鴿的後塵,成為近百年來,又一個被人類吃絕種的鳥類!




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勢在必行。相信隨著我們的文明意識的提升,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加強與完善,以及各國警方打擊非法野生動物交易力度的提升,今後慘死在我們口中的野生動物會越來越少。


最後,鐵皮人還想說一句,最新出臺的這部法規僅僅規範的是陸生的野生動物,因為漁業的特殊性和國際間通識,魚類等水生野生動物還不在禁食範圍之列。但我國海域裡,不論是幾十年間就被過度捕撈到幾乎絕跡的野生大黃魚、小黃魚,還是天價拍賣長江鰣魚的新聞,都不時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放眼全球,藍鰭金槍魚已經在過度捕撈中瀕臨滅絕、前幾年,野生鰻魚也登上了瀕危物種,越來越多的魚類,正在我們習以為常的餐飲消費中越來越少,走向滅絕,解決這些問題,不僅僅需要一個國家,更需要我們人類共同的智慧。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