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全景“雲”遊野三坡

長城網訊(徐建國)在疫情影響下,短期內讓人無法出遊,但通過VR技術,不出家門也能享受文化生活、領略河北的大好河山,尤其是頗受央視青睞的野三坡。

VR全景“云”游野三坡

野三坡距離北京120公里,位於我國北方兩大山脈——太行山與燕山的交匯處,縱橫600平方公里,群山連綿,壁立千仞,深澗裂峽,奇洞怪泉,長溪飛瀑,冰川倒懸……濃縮了華北14億年地質構造的演化史。

由於獨特的地質構造,在野三坡可以見到許多罕見的景象。古代文獻有相關記載:“上坡與下坡因山脈之障蔽,氣候亦有不同,寒暖相差半月許。每逢春令,下坡核桃已結實,上坡始花。雨降稍遲,耕種亦隨之轉移。”位於海拔1983米高處的“空中花園”白草畔,晝夜溫差較大,暑期最高氣溫為22℃,因而山上植被呈垂直帶狀分佈,顯現出“同天同山不同季,同花同草不同開”的溫差效應。

今天的主角是野三坡另兩處景觀——魚谷洞和百里峽,一個是藏著千古之謎的怪泉,另一個則是罕絕天下的嶂谷地貌。讓我們跟著央視的視角去一探究竟。

《地理中國》親赴科考

魚骨洞

關於魚谷洞泉,有一首歌謠流傳:“三坡山中一怪泉,洞湧清流不斷源。穀雨噴魚八百擔,預解其謎問神仙。”

每逢農曆穀雨前後,魚骨洞就會不斷的向外噴魚,一到傍晚,山裡人揹著竹筐、篩子到洞口接魚,多時可達2000斤。雖經多次考察研究,卻始終解不開“魚谷洞噴魚”之謎,也因此被列為世界八大怪泉之一。

所噴之魚,當地人叫作“石口魚”,科學家稱其為“多鱗鏟頜魚”,此魚喜靜,多於夜間自魚谷洞泉眼湧出,大魚順泉眼湧出後入河,部分小魚徘徊於泉眼周圍。

VR全景“云”游野三坡

魚谷洞噴魚。野三坡景區供圖

2019年11月,央視《地理中國》欄目中,專家推測有著溯源產卵特性的多鱗鏟頜魚,很有可能是沿海河逆流而上,通過拒馬河,游到了小西河中,並無意中進入了溶洞。

VR全景“云”游野三坡

魚谷洞內景。野三坡景區供圖

“魚谷洞”已探明的地下洞穴長約1800米,分為5層,層層有洞,洞中有洞,洞洞相通,洞內藏一湖,洞口與泉口相連,終年不斷地向外噴湧泉水。正是因為這獨特的地質結構,才有了“多鱗鏟頜魚”隨著泉水噴出的景象。

VR全景“云”游野三坡

魚骨洞內的鐘乳石。野三坡景區供圖

魚骨洞內形態各異的鐘乳石景觀,都是經過上億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形成的,石鐘乳、石筍、石旗、石幔,縱橫交錯、琳琅滿目。魚谷洞泉水,水中富含多種有益於人體的礦物質微量元素,符合國家一級飲用水標準,可用來直接飲用,是難得的天然礦泉水。

眾多央視大劇外景地

百里峽

近幾年,打卡電視劇取景地備受年輕人追捧。要知道,在還沒有濾鏡的那個年代,百里峽就被央視版《三國演義》《赤壁》《尋秦記》《蕭十一郎》等眾多影視劇選為外景拍攝地。由此可見,百里峽的顏值很能打。

VR全景“云”游野三坡

百里峽。野三坡景區供圖

海棠峪、蠍子溝、十懸峽,三條迂迴曲折的嶂谷組成了總長上百里的峽谷,通稱“百里峽”,是國內規模最大、景觀最為奇特的嶂谷地貌景區。

百里峽之美,首推百里長峽險峻奇絕。地拔雙崖,天餘一線,既氣脈磅礴,又風情百態。十懸峽內“不見天”,只見峰巒壓頂,花木臨坡;“擎天玉柱”“回首觀音”,奇石兀立,地造天成;絕壁沖天,湧泉飛瀑。峽谷內植被繁茂,多奇花異草,其中有高等植物3000多種,草藥1348種,常年空氣溫潤,清香浮動。

VR全景“云”游野三坡

百里峽飛瀑。野三坡景區供圖

然而,峽中之水更不可不提。百里峽峽底有水,因峽谷狹窄,水汽得以盤桓谷內,石附青苔,壁生鍾乳爽。自進山谷,便有潺潺溪流,一路相伴,不離左右。大小瀑布數十處,掛於百餘丈崖壁之上。水瀑或高或低,水流跌落之際,生出聲調高低不同的水聲,悅耳動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