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朱元璋稱為天下第一奇男子的元朝大將王保保有著哪些出色的戰績?

今古言堂


元末大將王保保不僅被朱元璋稱為“天下奇男子”,而且朱元璋還特別尊重他。

王保保前半生不算強悍,後半生倒有過兩次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高光時刻。


一次是元朝滅亡後1369年,元順帝已經北逃,王保保準備進攻北平光復元大都,徐達得知後決定率軍攻打他的駐地太原,因為北平有孫都督防守,可以應付他,這樣做主要是為了他:進不能戰,退不能守,如果他回太原自救,還有機會擒獲他。


果然,當王保保率軍進行到保安時,徐達引大軍直趨太原,他立即回軍救援,結果被徐達挑選的精兵營埋伏,王保保部盡降,他最後只得率領18名騎兵連夜北逃。


還有一次是1370年,朱元璋命徐達為大將軍,李文忠為副將軍,分路出兵,徐達決定自潼關西路出擊,直搗定西,攻打王保保。當徐達到達定西時,王保保退守沈兒谷,徐達揮師逼近。雙方隔溝而戰,最後大破王保保軍,擒獲元朝遺留的文武百官一千八百多人,士兵八萬多人,馬匹駱駝等數以萬計。狼狽的王保保僅攜妻子、兒女等人逃往和林。


這兩次大敗,可謂是敗的“傾家蕩產”,如果是一般人肯定沒機會翻牌了。誰讓他是“天下奇男子”王保保呢?對朱元璋來說,只要他沒死,他就是心腹之患!

1372年,朱元璋又大舉進攻王保保。命徐達為徵虜大將軍從中路出發,李文忠為副將軍從東路出發,馮勝為徵西將軍從西路出發,分三路大軍進攻王保保。王保保沉著應戰,他用誘敵深入的計謀將明軍引到土剌河(今圖拉河),然後在那佯裝失敗逃走。徐達摔著大軍一路追趕,王保保一路且戰且退,最後把徐達引入和林。結果王保保的手下大將賀宗哲率領主力在和林以逸待勞。最後王保保與賀宗哲會合,在漠北伏擊徐達軍,明軍慘敗死傷數萬人;東路軍李文忠一直打到臚朐河(今克魯倫河),接著在土剌河擊潰哈剌章等,進至拉魯渾河(今鄂爾渾河)時,被元軍包圍,李文忠勉強撤退,也損失慘重;只有西路的馮勝獲得了局部勝利卻因為隱藏了駱駝和馬匹而被降罪。也正是因為此戰嚴重挫傷了明軍的銳氣 ,朱元璋從此之後,不敢再輕易派兵出塞,對北疆主要實施以防守為主的策略。


王保保兩次身陷死地,卻能置之死地而後生,還創造了有生以來最輝煌的戰績,保住了北元的命脈,使得明軍不敢再隨意侵犯邊塞,讓朱元璋從心裡上對他產生敬畏之情!

忽然覺得有句詩特別適合他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他的生命力簡直比小草還頑強!


羊妹的歷史


首先我們來介紹王保保這個奇男子吧!

王保保(?-1375年),胡名擴廓帖木兒(Köke Temür)。穎州沈丘(縣治在今安徽臨泉古城子)人。元朝末年將領。父親是元翰林學士、太尉賽因赤答忽,母親是元朝末年將領察罕帖木兒的姐姐,後為舅舅察罕帖木兒收為養子。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察罕帖木兒在益都被降而復反的紅巾軍將領王士誠、田豐謀殺。擴廓帖木兒襲父職,拜太尉、中書平章政事、知樞密院事,即領兵破益都,殺田豐、王士誠。次年,駐兵太原,與中書平章孛羅帖木兒為爭奪地盤不斷髮生衝突。此時,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欲奪帝位,勾結丞相搠思監,以擴廓為外援;御史大夫老的沙則支持順帝,依靠孛羅帖木兒與之相抗。二十四年,孛羅進駐大都,皇太子逃往太原。二十五年,擴廓討伐孛羅,進逼大都,順帝即殺孛羅。擴廓隨皇太子入京,進為左丞相。皇太子屢欲自立為帝,擴廓不從,請求外出帶兵。封河南王,總天下兵,代皇太子出征,駐河南,與軍閥李思齊等發生衝突,互相攻伐。二十七年,順帝削擴廓兵權,分其原統軍馬,另立大撫軍院,由皇太子總制天下兵馬,專防擴廓。次年,擴廓進據太原,殺元廷所置官吏。順帝下詔削擴廓官爵。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秋,明兵北伐,元惠宗詔復擴廓官職。及明兵逼大都,元惠宗北逃,擴廓入援不及,大都失守。明將徐達、常遇春進兵山西,擴廓出雁門乘虛攻大都,明軍直搗太原,擴廓還救,被明兵夜襲兵營,率十八騎倉卒北走,收集殘部屯兵甘肅,騷擾西北。

1371年春,徐達總兵出西安,搗定西,與擴廓戰於沈兒峪,擴廓大敗,北奔和林。時元惠宗已死,愛猷識裡達臘嗣位,命擴廓為中書丞相。四年,敗明兵於漠北。五年,擴廓南下攻雁門。其後,擴廓隨愛猷識裡達臘徙往金山(今阿爾泰山,一說在遼河以北,為元將納哈出屯兵之所。七年,朱元璋命李思齊到漠北招降擴廓,擴廓不從。八年,卒於哈剌那海之衙庭。

所以說王保保是元朝大將,也是朱元璋滅元的強大敵人,令他們佩服至極!


奇趣講史


王保保是蒙古人,父親是元朝的翰林學士,母親是乃蠻部的小姐,王保保也算是出身世家,長期居住漢朝,深受漢文化的影響,十分的優秀,因為父親文武雙全,史記記載他的父親是一個喜歡讀書,研習吏事,有遠見有謀略,善騎射,並且才能力量皆過人的人,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王保保可想而知也是文武雙全,各方面都有所涉獵了。為什麼朱元璋會稱王保保為天下奇男子,不僅是因為本身有才能,更是因為這個才能用到了明朝的身上,大家熟知的常遇春是朱元璋手下的常勝將軍,一生敗績寥寥可數,但是常遇春和徐達這樣的將才遇上王保保也只有側面迂迴的份,從不敢正面對上,不能說一定打不過王保保,只是打勝的代價也是非常大的,就像司馬懿遇上了諸葛亮也要避其鋒芒一樣,並且王保保在20歲事就已經接手了養父的兵權,20歲的年輕人在幹什麼,不是在享受大學生活就是剛剛出社會,一些小事都能打擊到的年齡,雖說古人早熟,但是王保保以20歲年齡取得兵權是非常了不起的,更是是取得了士兵以及眾位將士的認可,成為了“小總兵”,在元朝也是身兼數職,且官位都不低。最後逼不得已,朱元璋派了15萬明軍,而王保保面對這如此強大的軍隊也沒有絲毫慌亂,明軍雖然取得最終勝利,但是也是慘勝,王保保以一人之力保住元朝的命脈,對明朝的軍隊來說非常的有陰影,對朱元璋來說也是一大阻力,不過很可惜的是,元朝氣數已盡,王保保僅憑一人之力無法和整個明朝抗衡,而元朝也是隨著王保保的去世而徹底毀滅。王保保確實非常有才,也得到了極大的發揮,連朱元璋都稱讚不已,只是如果沒有強大的團隊的話,也註定不能取得最後勝利,王保保就是這樣一個例子,不過他也算是死得其所,當得起英雄二字!


老王的Vlog日記


王保保這個“奇男子”的稱號,是朱元璋給的,評價較帝國雙璧之一常遇春更高,含金量十足:朱元璋曾大會諸將,問道:“天下奇男子誰也?”諸將都說:“常遇春將不過萬人,橫行無敵,真奇男子。”明太祖笑曰:“遇春雖人傑,吾得兒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


王保保有哪些出色戰績,以下三點足以說明

1:屢次擊潰明軍

先後擊潰湯和、於光、李文忠、藍玉等明朝將領,相較同期或敗或降的元朝將軍,表現已經太好了,基本明朝軍事上的失利都是從王保保這裡領走的,也讓明朝自徐達以下的將領都不願意正面和王保保交鋒,每次出兵前總要朱元璋出來“力排眾議”。

2:屢敗屢戰,終勝徐達


明軍這裡也有王保保的苦主,就是徐達。一次是回救大都之時,被徐達奇襲大本營太原,匆忙回援途中被徐達策反了部將作為內應,黑夜被偷襲大營,最後帶著18人逃走,4萬人大軍被俘。

第二次是兩軍對壘,被徐達噪音騷擾的大軍每夜不得休息,突然安靜一天,王保保軍隊紛紛趁機昏睡,結果又被徐達夜襲了。這次王保保只是帶了老婆孩子倉皇逃跑,折損士兵8.5萬人和1.5萬匹馬。但王保保也沒有氣餒和認輸,反而利用了徐達對自己的戰績優勢心理,最後保衛元朝命脈一戰,佯敗引徐達部隊深入大漠,在漠北通過伏擊斬明軍萬餘人,贏下來存亡之戰。

作為一代名將,沒有像司馬懿那樣連續在武侯手下吃虧以至於心虛膽寒,反而能吸取教訓進而利用對方的心態劣勢求勝,實在是可敬可佩。不管之前輸了多少,輸了多慘,在不能輸,沒有退路得時候贏下來背水一戰,就不辱英雄之名,也能夠多少祭奠之前捐軀的士兵。

3:名鎮中原,百姓歎服

王保保多次擊敗明軍,名鎮中原,當時明朝民間如果有人做點小事就自誇的話,人們就會譏笑著人說:“嘗拿西邊王保保來耶!”這句話成為名人的一句諺語。

最後,這是個朱元璋一直想得到卻得不到的男人,也是朱元璋一直想殺死卻殺不死的男人。


紙上談歷史


王保保原名叫擴廊貼木兒,他後來帶兵平帶河南,並被封為河南王,這個時朱元璋,張士誠,陳友諒幾個軍閥在南方互相攻打,王保保卻沒有趁機攻打,原因是他捲進了元朝內部皇帝元順帝和皇太子之間的政治鬥爭並且和李思齊等元朝將領交戰


蝦蔗糖


老實說,這哥們兒早期的戰績只能算差強人意,但是他有個最大的優點——知恥後勇,百折不撓,是以嶺北之戰一戰封神,連名將徐達也在他這個昔日的手下敗將手中吃了大虧,暫時遏制了明朝對北元的戰略攻勢。至於老朱對他“天下奇男子”的評價,哥們兒更傾向於“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的心理比較。


百里胖


最大的應該就是鎮壓紅巾軍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