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怎樣原諒父母,原諒曾經的自己?

綿綿p1p1


如果從頭腦去硬性要求自己做到的話,那是非常困難的,建議你做心理諮詢,主要是解決三個問題:1.與父母關係;2.與自己關係;3.與外界關係。這是個會有點長的過程,但是處理好這三個關係,將會提升自己的生活和生命品質,希望你可以有個不辜負的人生。


夜的貓心理


首先,我家有兩個哥哥,然後是我。按說父母應該比較寵愛我,然而,不是的。我的爸爸,不亞於蘇大強,幹啥啥不行,偏心第一名。小時候買本書,我需要眼淚,咆哮,上演各種戲碼。後來,我才知道,我是父母抱回來的。哎!不原諒能怎樣?不生而養的恩情,十世難還。就算他再偏心哥哥,但說到底,對我有養育之恩。


鋼牙嬸嬸鼻涕兔


有些事真的沒法原諒。我第一次結婚,24歲,畢竟年輕。有一個男朋友,交往了兩年,然後覺得不合適,我要分手。我爸死活不讓分,在農村,他覺得是丟人的事。20年前都還流行先訂婚,到了合適的年齡再結婚。那時候人還是思想陳舊,訂婚了就不要退,否則是跟丟人的事。我爸死要面子,逼著我結了婚。然後可想而知,不幸福,過了十年,最後離婚收場。離婚時我偷著離得。現在我又結婚了,過的挺幸福的。前幾天我還跟孩子說,雖然你姥爺生病時我照顧了他一年,雖然他生病到去世,我很悲痛很傷心,現在也很想他,但是,唯獨那一件事,我現在也恨他。不可原諒的恨。


蘿蔔白菜4535


首先這個問題我沒有遇到,也只是看到問題想想說說吧。聽身邊朋友說,鄰居小時候父親亂搞扔下幾個孩子跑了,年齡大了回來了,要求孩子們養老,孩子事業單位,不養就鬧騰,咋辦?還好身邊人都知道情況,沒辦法經常給點錢,但從來不見面。這種給孩子從小的心靈傷害是沒有辦法彌補的,要是我,我也只能做到這樣了。甚至可能還不如人家。


我喜歡你的歌924


有些事情不是原諒,而是選擇了放下。

確實,原生家庭和早年經歷對我們的影響都很大,但這種影響真的是不可磨滅的嗎?我們一輩子就只能活在過往的陰影下痛苦不堪嗎?

不,我們可以選擇放下。有時候,放下也是一種解脫。

第一,我們要和父母和解。薩提亞有一條家庭治療理念——任何時候,父母都是盡其所能而為之的。他們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他們的養育經驗來源於他們的早年經歷,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代際傳承。

也許你會好奇,什麼是代際傳承呢?

代際傳承指的是父母經由原生家庭習得最初的人際互動模式,並不斷在新家庭的互動中重複其成長過程中熟悉的模式。

簡單來說,比如我們都說不想成為像父母那樣的家長,但在我們自己的新家庭中,我們卻不自覺地成為了像父母那樣的人。

所以代際傳承對父母,對我們的影響都很大,除非我們有所察覺,並努力去做出改變,不然我們就會習慣用自己最熟悉的模式(最省心)來做出反應。

我不是為父母開脫,因為這些事已經發生在過去,我們再糾纏不放,痛苦的是自己。放下過去,也是放過自己。

所以,有時候父母受時代和本身認知的侷限,他們沒能及時做出改變,可能沒辦法成為你心中優秀的父母,但他們已經盡力了。

第二,薩提亞說過,改變任何時候都是有可能的,即使外在改變有限,內在的改變也是有可能的,任何年齡改變也不晚。

當你想原諒父母、原諒曾經的自己,表明你已經發出了求救和改變的信號,這是好的開始。

接下來,你要全然接納過去做的一切給現在造成的不好的影響,勇敢的面對,不要害怕。

然後客觀冷靜分析現有狀況,根據自身條件合理利用手上的資源解決目前的困境就好。

我們的家庭也許不完美,我們自己也許不完美,我們有時候被生活弄得焦頭爛額、捉襟見肘,當我們被生活狠狠地抽了一耳光、弄得狼狽不堪的時候,我們確實會迷茫、會失望、會難過、會彷徨。

但不要害怕,只要還有一口氣在,路就在腳下。

過去的已經發生,我們無法改變歷史,但我們可以書寫今天,展望未來。

我們沒有辦法改變別人、改變環境,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

所以,痛過,哭過,那又何妨!

路就在腳下,向前走就對了!





曼達


自己的父母怎麼原諒都行,父母是給你生命的人,辛苦的把你養大,不要父母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就要和父母鬧矛盾這是不對的。

一家人誰沒有點矛盾,小吵小鬧是經常有的,他們畢竟是你的父母,和父母之間還有什麼隔夜仇嗎?非要鬧到不可原諒的地步,你是晚輩,你先低過頭像父母說聲對不起,爸媽我不該那麼任性,不聽你們的話,有些事情也許你們說得對,不管怎麼樣你們都是為我好!不過我們這一代人的觀念和看法和你們不一樣。

爸媽你能理解你的女兒嗎?你的這些話說出口,肯定父母是很開心的,他會這樣想女兒長大了,她是一個明事理的人,父母也會給你說,女兒呀!是父母管你太多,如果父母有不對的地方,你不要往心裡去,你是爸媽的女兒,有些事情我們都是為你好!想不到我們對你的教育讓你有

那麼大的反感。

你和父母都說話客氣點,不是父母和你的矛盾就解決了嗎?你就不會把矛盾一直想在心裡,你怎樣原諒父母,原諒曾經的自己,你就這樣原諒了父母,也原諒了曾經的自己。



秋天的果凍


為人母,為人父,第一次成為父母,也是學習的過程,伴著孩子的出生到成長,父母都是一邊學習,一邊自己成長。父母是沒有上崗資格證書的,自動上崗的。那麼問題就是孩子長大了,有自己的世界觀後會和父母的觀點相悖,也談不到對錯,沒有問題到必須是對和錯還劃分。只是事件的兩面性而已。或者不是按照事情的正常軌跡來發展。最好的觀點是達成共識,相互溝通好,父母有父母的短見,兒女有兒女的長處。確實有父母殺人不見刀的。但是既然你提這樣的問題,說明你完全可以放下了,父母有父母的難處和不足。既然你說原諒父母,原諒曾經的你。請你換個角度看問題,想想都不容易,自私也好,無情也罷。放下了,就是原諒,也放過了自己。父一輩,子一輩,你也會有孩子也會成為父,成為母,你的所作所為也是孩子的榜樣。



心隨夢動1967


已經成為過去的人和事,都是曾經的客觀存在,無法改變。

無論美、醜、善、惡,都已經刻在過去的時光裡,無法改變。

很多人都喜歡說:“如果當時.....,會怎樣怎樣.....”,可惜,那只是“如果”,客觀世界裡,從來沒有時光倒流一說。


當下,有很多的影視、小說熱衷於穿越題材,也有很多人愛看。因為人們從中體會到意淫時間和歷史的快感。

只是,時間的腳步從來不曾停留,歷史的車輪也是一直滾滾向前。

所以,對於過去(人和事),我們除了接納,還是接納。因為他們一直就在那兒,而且不可改變。


我們能做的,要麼,永不回頭,永不停息,一路向前,將生命過成一個一直衝鋒的戰士,無暇顧及過往。可惜,這也只能是理想狀態,沒有人做得到。

我們總要息下來,喘口氣,抹把汗的當口,順便瞄一眼來時的路.....

那個曾經的自己,就在那裡,定定的望著你。



怎麼辦?

不害怕,他(曾經的自己)是在那裡,他也許看上去不友好、不親善,甚至骯髒.....

他(曾經的自己)就是那樣的。

伸出你的手,去觸摸,張開懷抱,給他一個溫情的擁抱。

他(曾經的自己)要的,不是現時的你的原諒

是,接受。


接受他(曾經的自己),接受他(曾經的自己)以那樣的方式存在,在過去的那段時光裡。

然後,抱抱他(曾經的自己)

告訴他(曾經的自己),現在的你很好,他(曾經的自己)也要好好的。

學會了接納曾經的自己,與父母的結,也會慢慢解開。

祝好。


藦蘿花


面對這樣問題,我只想對你說,請一定要放過自己,不要總糾結在這樣的情緒中。我們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或多或少的經受或父母親人的傷害,也在刻意和無意中傷害父母和家人。我不知在你的生活裡,是父母對你有過多的傷害,還是因為你不能忘卻這些不愉快,而覺得這種傷害讓你憤懣,壓抑和無望。記得我看過一句話,當你面對生活的不平等,你所能做的就是接受、面對、解決和放下。有很多文藝作品裡,父母總要接受孩子這樣的質問,你們並沒有經過我的同意,生下我,所以我的一切不幸都需要你們來負責。世事輪迴,如果這孩子成為父母,他是否也要承受子女的如此質問呢?所以生而為人,有很多事情都是沒有選擇的。我們只能接受。我覺得在你的生活裡,你首先要接納自己,給自己以肯定與鼓勵。不管你經受了什麼,那都是你成長的一部分。把不愉快的東西擱置一旁,多想想開心的事情。讓自己變得開朗,快樂對待生活,認真對待學習和工作。當你自己快樂了,奮進了,向上了,這時你再去想父母的一言一行時,可能他們愛你的行為一點也不比你認為傷害要少。人的一生中,父母永遠是你最親的人,不管他們對你做了什麼,最後你一定會發現,他們,才是這個世界上最愛你的那個人。


西西里的美麗


想要原諒父母,原諒自己,首先需要解開心結,解開才能放下,放下才能原諒,原諒才能釋然。

可以嘗試用以下一些技巧解開心結:

1.和父母開誠佈公,冷靜地談談你心中讓你耿耿於懷的舊事,看看對這件事情你和父母的看法有什麼不一樣,有沒有認知上的偏見,通過談,能不能達到對此事的一致認知,梳理心結。

2.如果不能當面談或者當面談解決不了問題,選擇一個密閉安全的空間,用一個布偶或其他物品代表你父母,向父母代表說出你耿耿於懷的舊事。把事情發展的經過結果表達清楚,你的情緒可以完全表達出來,因為這樣是安全沒有傷害的。然後用布偶代表你自己,你代表你父母,站在父母的角度把這件事的經過結果敘說一遍,讓自己從另外一個角度重新審視當初的事件。來回扮演自己和父母,直到你覺得已經完全表達,情緒宣洩。如果一次不夠,可以多次進行。

3.給父母寫一封信,然後以父母的身份給自己寫一封信。把事件的經過結果,情緒通過書信表達。信可以不寄出去。

4.找自己的信賴的朋友敘說表達。

5.找專業人員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