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日本宣佈投降,那時日本國內還剩多少男人?

風雲一點通


二戰可謂是整個人類歷史上涉及國家最多、戰爭烈度最大,傷亡人數最多的一場戰爭。參加此次戰爭的國家多達61個,而參加此次戰爭的人口達到了17億。

尤其是在此次的戰爭中,死亡人數最多的是蘇聯人和中國人,分別承受了2700萬和3500萬之巨的人口傷亡。海量青壯年的急速消亡,也導致了整個國家生產力的缺乏。因為不管在任何一個時代,男性既是社會勞動力的主力,同時也是戰爭的主力,而這一次巨大的戰爭,喪命最多的無疑是男性。

日寇軍隊

日本作為當時的參戰國之一,似乎在任何一個戰場上都能看到日軍的身影。他們投入瞭如此多的兵力到當時的二戰戰場上,那麼在日本宣佈投降以後,這個國家究竟還剩多少男性呢?說出來許多可能不會相信,日本人並沒有因為戰爭損失極大部分的男性。相較於其他國家,在戰爭過後,該國的男女比例更為平衡。甚至在1950年的時候,日本男性都佔據了全國總人口的49%,究竟是何原因讓這個曾經在戰場上付出重大傷亡的國家,在戰後還能保留如此多的男性呢?

二戰東方戰場

如果人們只是一味的看各種神劇影視劇,當然瞭解不到真實的日軍損失情況。雖然當時日本是參戰的軸心國之一,其實他們真正的傷亡人數並不大,根據統計表明,從九一八事變以來,一直到日本投降,日本的死亡人數才區區300萬左右,而軍隊中所損傷的人數更僅有200萬左右,比之其他國家的損傷人數相比,可謂是少之又少。例如二戰時期日本的盟國——德國,光是軍隊的死亡人數就達到了600萬,所以日本在參戰的眾多國家中,死亡人數算是比較小的。

日寇軍隊

而且早在戰爭初期,日本就已經加速了國內的備戰步伐,這其中就包括人口和徵兵。尤其是在1936年的時候,他們的總人數早已經超過了7000萬,這其中男性的數量達到了3600萬,其中大約一半處於仍能夠勞動的青壯年。因此,雖然日寇戰死了200萬青壯年士兵,但是對於當時該國國內男性的總人數來說,確實也不是一個龐大的數字,更何況,儘管是在戰爭時期,日本的人口都是呈增長模式,這與其他的戰爭國家相比,都是完全不同的。

日寇軍隊

除此之外,日本之所以能夠保留如此多的男性數量,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它只是一個狹小的島國,同時他們又是侵略國,所以那些重大的戰爭都不曾在本土進行,這就大大降低了平民的傷亡人數。雖然在戰爭後期,這裡也遭到了原子彈的轟炸,本土的死亡人數也僅有60多萬。這對於面積狹小卻人口眾多的日本來說,確實算不上是一個巨大的損失。

日本軍隊

因此,即便是日本投降以後,也沒有出現像德國或者是俄國那樣男女比例嚴重失調的局面。因為在1945年,日本的總人口與戰爭之前相比,僅減少了200萬,而男性又佔其中的49.03%。雖然看到這個數字會驚訝,但是事實確實如此,儘管這次的二戰讓日本男性的數量也有一定減少,但是並沒有從根本上動搖整個日本男性的勞動力。


鳶飛九天2018


日本自己統計,在1945年,日本有7200萬人口,其中15-64歲男女為4100萬。
日本二戰徵兵數字是900多萬,最後戰後還有760多萬。也就說日本男性的死亡率,算不上特別多。日本沒有出現嚴重的男女失衡,到1950年,蘇聯把關東軍俘虜都歸還日本以後,日本男性已經佔到了總人口的49%以上。
日本男性死亡相對少的主要原因是,日軍有很多師團根本沒有打過仗,有幾十個師團和旅團從成立一直到戰敗就都在國內,哪裡都沒有去過。因為,日本沒有足夠的海運能力,沒有足夠的運輸船部署他們。還有就是美國控制了制海權,就是裝上運輸船到了海上也是餵魚。最後,就是留下他們準備打所謂的本土決戰。
另外就是日本累計,還有至少300萬以上士兵,都是航空兵基地兵和海軍基地兵,這些人絕大部分也都是在國內,沒有部署到海外。
最後,還有,美軍是跳島戰術,其實很多日軍的重兵區域,都被直接跳過去了。

歷史救生圈


一提到戰爭,人們很容易想到死亡,人口銳減,特別是男性人口。但是,在二戰中,日本的人口反而是越打越多。

1940年,日本人約為7300萬;到了1950年,即:日本宣佈投降後不到5年的時間,人口就增至8300萬,人口足足增長了1000萬。

同時,在日本宣佈投降後,並沒有出現男女比例失調的情況,這究竟是為什麼呢,男人究竟還有多少呢?

從二戰前後日本人口對比,分析日本男性人口數量

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盧溝橋事變,開始全面侵華時,總人口是7063萬。其中,男性人口約為3512.8萬人,女性人口約為3550.3萬人。

到了1940年,日本總人口增至7193.3萬人。其中:男性人口約為3547.5萬人,女性人口約為3645.8萬人。

到了1945年日本宣佈投降時,總人口增至7199.8萬人。其中:據日本官方預估,男性人口約為3589.6萬人,女性人口約為3610.2萬人。

也就是說,日本宣佈投降後,還剩下3589.6萬男人。但是,這一數字同1940年和1937年相比,似乎日本的人口並沒有因為戰爭出現銳減,反而出現了逆增長。

難道日本在二戰中死人很少嗎?

從二戰日軍死亡人數,分析日本男性人口數量

據日本歷史教科書和《大東亞戰爭全史》記載,死於二戰期間的官兵約為185萬人。其中:陸軍1439101人,海軍419710人。

雖然,這一數字在國際上頗有爭議,但總體出入並不算太大。

同時,在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日本向中國出動了110個師團,總兵力250多萬人。到了1945年,總兵力一度攀升到了600多萬。

若以此來看,無論是戰場死亡的185萬人,還是陸續投入戰場的600多萬人,應該會嚴重影響日本的人口增幅才對。結果,卻恰恰相反,這又是為什麼呢?

從二戰日本民眾死亡人數,分析日本男性人口數量

據日本歷史教科書和《大東亞戰爭全史》記載,死於二戰的平民有658595人,基本為男性。同時,美國在廣島和長崎投放原子彈造成日本平民死亡的人數約16萬人,大多為女性。

這些,也應該會影響日本人口的正常增長才對。而實際上,日本的人口似乎依舊在正常增長。

這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秘密呢?

從二戰日本生育政策,分析日本人口的反增長

能夠出現這樣的結果,和日本在二戰中實施的人口政策有關。

二戰爆發初期,日本政府制訂了《確立人口政策綱要》,提出“1960年總人口達到1億,一對夫婦平均生育5個子女的目標。”同時,也將女性的法定結婚年齡定在了13歲。

該政策頒佈後,日本國內普遍出現了“女性14歲當媽,28歲當外婆”的怪異現象。

因此,可以說在日本軍人出征之前,已在加大完成生育目標,就算自己戰死,也並不影響後代人口的繁衍。

由此也可看出,當時日本政府眼光的深遠。若非如此,二戰後日本又怎麼會出現嬰兒出生高潮和人口激增現象呢。同時,日本經濟又怎麼可能快速崛起呢。

從二戰日本人口“掠奪”以及駐日美軍,分析日本為何沒有出現男女比例失調

日本因二戰一下死了近300萬男人,不影響男女比例失調應該是不可能的。

但是,日本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曾採用強行或欺騙手段,將中國、泰國、越南、朝鮮等國的青年男子“掠奪”到日本做工。

同時,針對近4萬的駐日美軍,也成了日本解決男女比例失調的一大策略。

因此,據不完全統計,到了後來出生兒童的混血比例一度曾達到60%。

雖然,二戰期間日本超前的人口戰略眼光和恰當的處置策略,並沒有給自己戰後造成太大的人口問題。但卻給受侵略國家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同樣也是應該被歷史牢記和譴責的。


祥子談歷史


二戰其實對於世界各國來說都是個災難,作為被法西斯侵略的國家,世界上的很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都承受了巨大的災難,整個二戰,導致超過7000萬人死於戰爭,而這些與納粹脫離不了關係,尤其在東亞,日本更是在戰爭中犯下累累罪行!

世界傷亡慘重,男性大量死於戰爭

其中蘇聯死亡2660萬,佔總人口的13.8%,也就是說蘇聯二戰期間每10個人中就有至少一個人死亡;最死亡的絕大部分是男性,所以蘇聯在戰後出現了嚴重的男女比例失調的情況。

二戰後蘇聯人口為1.53億,男女性別比卻為1:2.7,直到現在蘇聯解體之後,蘇聯的很多原加盟國,仍舊出現著男少女多的現象,俄羅斯的男女比例為1:1.147,就算是比較均衡了。

中國死亡1800萬,中國因戰爭間接導致的累計傷亡數高達3500萬,死亡人數佔總人口的百分之3.86,由於我國的人口基數較大,雖然死亡人數高達千萬之多,但是人口比例沒有像蘇聯那般失調。

而對於發動戰爭的法西斯國家,傷亡同樣也是巨大的。

納粹德國1939年,總共有不到7000萬人口,二戰結束,死亡人數高達800萬人,在總人口中佔比12%左右,同樣造成了嚴重的男女比例失調。

但同樣是納粹國家,同樣是發動戰爭,同樣是7000萬人口左右的日本,其實傷亡率遠低於德國。

據戰後數據顯示,1939年全日本總人口為73,114,308人,二戰結束後,在二戰中軍事人員的死亡數目達到了220萬至230萬,再加上其餘非戰鬥人員的死亡,在300萬左右,占人總人口的比例為4%。

日本死亡數不算多

所以日本的男女比例其實就也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失衡,再加上日本政府利用比較極端的政策快速恢復人口,使得男女比例很快就平衡了。

由於參加戰爭的青壯年均為男性,而且死亡了超過250萬成年男子,對日本面臨一種勞動力有些缺乏,而且因為男性戰死較多,所以出現了大量的寡婦。

雖然三百萬的缺口並不是很大,但是為島國的日本還是希望通過人口紅利來促進日本的發展,急需擴充男性勞動力,恢復男女比例的平衡。

日本促進人口平衡的方法

因此為了改變局面,日本政府出臺一個無恥的政策,便是要求日本國民改變女子的結婚年齡,從15歲降至13歲。

然後是日本政府鼓勵採取大力生育,戰爭期間日本就制定過一個確立人口政策的綱要,要求一對夫婦至少要生5個孩子。

加上戰後日本俘虜的回國,整個二戰中,日本總兵力達到900萬人,到了二戰後,日本投降的兵力將近760萬人,這760萬人的回國極大的彌補了日本的勞動力不足,同時也降低了單身女性的比例。

此外,據說日本還從海外大力招募來自東南亞等地男性勞工,然後利用這些男性勞動力,降低日本的寡婦比例,據說還有建立的有服務美國大兵的慰安所,生了很多混血孩子。

這樣種種情況下,男性勞動力大力增加的情況下,5年之後,日本就出現了嬰兒潮,人口快速增加,很快恢復到戰前水平。

1950年的時候,日本男性已佔到總人口的49.03%,只比女性少了150萬,而如今的日本,人口達到1.268 億 (2017 年),男女比例基本持平……


歷史好奇怪


根據有關數據顯示,二戰前的1939年日本人口是7300萬,在二戰中全部死亡人數達到300萬左右,占人總人口的比例為4%左右。

所以日本的男女比例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失衡,二戰結束後日本政府利用比較極端的政策快速恢復人口,使得男女比例很快就得到了平衡。

由於參戰的絕大多數為男性,所以死亡了超過250萬成年男子,所以出現了大量的寡婦。

為了促進日本的發展,急需擴充男性勞動力,恢復男女比例的平衡。日本政府出臺一個政策,要求國民女子的結婚年齡,從15歲降至13歲。鼓勵生育,戰爭期間日本就制定過一個確立人口政策的綱要,要求一對夫婦至少要生5個孩子。

5年之後,日本就出現了嬰兒潮,人口快速增加,很快恢復到戰前水平。

1950年,日本男性佔到總人口的49.03%,恢復平衡,只比女性少了150萬,現在的日本人口達到1.27 億 (2017 年),男女比例基本持平,老齡化嚴重。


驛動星期六


日本戰敗後,日本男性大概還剩4100餘萬,比當時的俄羅斯人還要多,在日本國內男女比例是1:1,所以這麼牛逼的平衡還是很了不起的。

1945年8月15日,日本終於宣佈無條件投降,至此,持續了六年的二戰終於畫上了句號。翻閱資料,我們發現,早在1936年,日本全國的人口數量就曾達到過7000萬。而在這7000萬人中,有1000萬人都是符合參軍條件的。

整個二戰期間,日本國內共徵兵900萬人,而在日本投降時,日軍現役人員還有788萬人,剩下100多萬人都在中國戰場上。眾所周知,二戰結束後,很多國家的男性人口數量都減少了很多,例如蘇聯,當時蘇聯國內的男女比例一度達到了1:2.7。

但令人想不到的是,二戰結束後日本男性的數量卻比蘇聯男性數量好很多,且人數一直在持續增長,僅在1937年—1945年這8年間,日本人口就多了130餘萬。而到1950年的時候,日本的青壯男性數量已經達到了4100餘萬,佔全國總人口的49%,這個數量著實令人驚訝。

對於二戰後日本男性數量增多的原因,專家是這樣解釋的:二戰時日軍其實有很多師團都沒有正面參與過戰爭,他們一直都作為儲備力量守在島上。這主要是因為當時日本沒有足夠的海運能力,所以這些軍隊只能在日本國內準備所謂的“本土決戰”。

另外則是與美軍當時採用的“跳島戰術”有關,美軍利用“跳島戰術”的優勢,隔斷了日本每個小島之間的聯繫,而這樣也剛好錯過了很多日軍的重兵區域,所以才為日本留下了這麼多的青壯年。如此說來,日本人還真是應該感謝美國人呦。


紀錄影像


二戰時蘇聯傷亡慘重,戰前人口約1.8億,戰後人口為1.52億,其中絕大部分是男性,所以當時蘇聯男女比例嚴重失調。而另一主戰國日本人口又有什麼變化呢?我們看看相關數據。

1937年,日本的總人口是7063萬人,其中役齡男性是1693萬,可供徵兵的人數佔役齡男子的56.2%,達到1000萬人,當時日軍國內加派遣軍總兵力是108.4萬。

1942年日本人口是7190萬。役齡男性數目是1 779萬,可供徵兵的人數為1 000萬人左右,由於各大現場戰事吃緊,當年日軍各軍區總兵力達到了719.3萬。

日本二戰死亡人口近300萬,其中士兵死亡約190萬,日軍在中國戰場死亡人數約44萬(還有其他傷亡是朝鮮人、臺灣人);在東南亞被英軍、中國入緬遠征軍、游擊隊殺死約20萬。

在蘇日戰場死亡10萬餘人;在太平洋與美軍戰鬥中死亡約120萬;志願人員、童子軍死於戰爭近40萬;平民被美軍原子彈、炸彈炸死人數約在55萬人以上。這其中又人口比例有影響的應該是日軍死亡的男性士兵190萬人。

1945年,日本投降後,其國內的總人口是7199萬。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日本從發動侵略戰爭到投降,其總人口還上漲了130萬。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日軍戰場都在國外,這並沒有影響到他們國內的造人。

從以上數據可以推算出,二戰後日本男人人口大概在3500多萬。其次,日本二戰那190萬死鬼只佔日本投降後總人口的2.64%,所以對日本男女比例平衡影響不太大。

另外,日本戰敗後,1945年8月28日,首批美國海軍陸戰隊15萬美軍佔領了日本全境,開始以盟國佔領軍的名義佔領日本。

接著從8月30日到9月6日,麥克阿瑟所率領的美軍共46萬人又陸續進駐日本,控制了各大都市和戰略要點。

由於美軍的進駐,日本政府組織了大量的女性慰問團,還有日後的美國大兵各類情人、臨時老婆等等,這樣算起來,美軍也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日本男女比例稍許失衡的問題。


花木童說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發動了對我國的侵略戰爭。14年戰爭,中國軍民在抗擊侵略的戰爭中,傷亡人數超過2000萬。不過我國軍民的抵抗也給日本造成了不小的傷亡。此外,日軍在其他戰爭上也付出了重大的傷亡。那麼到日本投降後,日本國內究竟還剩多少男人?

其實,日本雖然也是軸心國之一,是二戰的主要參與國,但是日軍在二戰中的傷亡與德國相比並不大。據戰後統計,二戰德國光軍隊的損失就超過350萬,而日本的軍隊損失只有130萬,加上平民的傷亡也不過200萬。

因為日本的軍人除了在國外作戰的一部分外,國內大本營還有大量的部隊,這些部隊很多甚至沒有經歷過戰爭。戰爭後期,日本國內駐守的軍隊和衛戍部隊加起來也還有300萬之多。

而且當時日本的人口不算少,據悉,戰爭初期日本國內共有7000多萬人,其中男性就有3000多萬,青壯年佔據了其中大部分。當時日本傷亡的軍人只有130多萬,對日本國內的男女比列並沒有很大的影響。

但令人想不到的是,二戰結束後日本男性的數量卻比蘇聯男性數量好很多,且人數一直在持續增長,僅在1937年—1945年這8年間,日本人口就多了130餘萬。而到1950年的時候,日本的青壯男性數量已經達到了4100餘萬,佔全國總人口的49%,這個數量著實令人驚訝。而且二戰之後,日本僅僅用了幾年時間,人口便恢復到戰前水平,很快就從戰爭的影響中走出來。時至今日,日本的人口總數已經達到1.3億。

對於二戰後日本男性數量增多的原因,專家是這樣解釋的:二戰時日軍其實有很多師團都沒有正面參與過戰爭,他們一直都作為儲備力量守在島上。這主要是因為當時日本沒有足夠的海運能力,所以這些軍隊只能在日本國內準備所謂的“本土決戰”。

另外則是與美軍當時採用的“跳島戰術”有關,美軍利用“跳島戰術”的優勢,隔斷了日本每個小島之間的聯繫,而這樣也剛好錯過了很多日軍的重兵區域,所以才為日本留下了這麼多的青壯年。如此說來,日本人還真是應該感謝美國人呦。






歷史回放機999


二戰其實對於世界各國來說都是個災難,作為被法西斯侵略的國家,世界上的很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都承受了巨大的災難,整個二戰,導致超過7000萬人死於戰爭,而這些與納粹脫離不了關係,尤其在東亞,日本更是在戰爭中犯下累累罪行!世界傷亡慘重,男性大量死於戰爭,其中蘇聯死亡2660萬,佔總人口的13.8%,也就是說蘇聯二戰期間每10個人中就有至少一個人死亡;最死亡的絕大部分是男性,所以蘇聯在戰後出現了嚴重的男女比例失調的情況。



二戰後蘇聯人口為1.53億,男女性別比卻為1:2.7,直到現在蘇聯解體之後,蘇聯的很多原加盟國,仍舊出現著男少女多的現象,俄羅斯的男女比例為1:1.147,就算是比較均衡了。中國死亡1800萬,中國因戰爭間接導致的累計傷亡數高達3500萬,死亡人數佔總人口的百分之3.86,由於我國的人口基數較大,雖然死亡人數高達千萬之多,但是人口比例沒有像蘇聯那般失調。

日本,它雖然跟德國一樣,人口都是7000萬人左右,但是由於他侵略的國家不是蘇聯,而是戰力相對而言非常弱小的中國,所以他們的傷亡率遠遠低於了德國。根據二戰後的數據顯示,日本總共加起來的死亡人數一共只達到了300萬人,除卻一些非戰鬥人員的話,那麼他們的死亡人數僅僅只有220萬人,就佔了總人口比例的4%。這比起被日本侵略的中國總死亡人數1800萬和累計傷亡人數3500萬的驚人數據來說,這點死亡人數實在是太少了點。而這時候的日本還有多少人呢,1945年的是,日本有著7500萬的人口,其中在15歲到64歲之間的人數是4100萬。而死亡人數雖然單獨來看有點大,但是對照著總人數來看的話,日本男性的死亡率並沒有很高,所以當時日本國內並沒有出現因為男性人口過少而出現寡婦,或者是年輕女子嫁不出去的情況,男女比例總的來說還是比較平衡的。1950年,蘇聯把原本打敗並且俘虜走的關東軍也都歸還日本,這時候日本男性的比例已經達到了總人口數量的百分之四十九了。



之所以日本死亡人數不少很多,是因為日軍的很多師團都沒有上過戰場,而是一直都呆在國內,除此以外,當時日本不少的士兵都是海軍或者空軍,也一直沒有離開過日本,這樣子自然死在戰場上的人就不是很多。而且這點損失說起來對日本並不算太過於慘重,因為日本政府後來又利用一種極端的政策,很快速的就將人口給恢復了過來,所以男女的比例也很快就平衡了。

那麼這個極端的政策是什麼呢?那就是將日本女子原本的結婚年齡給縮減,據說要求這些女性的結婚年齡從15歲降至13歲,並且要求她們每個人都必須生滿5個小孩,生不下來就犯法。再加上日本後來又從其它國家大量的招募男性,所以,很快這個300萬人的缺口就被彌補了過來,其它國家沒有日本這麼的無恥,自然損失就要大的多了。


那麼日本這一個國家它本身國土面積相對來說就比較的小,那麼在有限的國土面積之上,人口的數量更是相對來說更少一些的。在這樣的一種狀態之下,日本卻經常的參與到各種各樣的戰爭之中,那麼在戰爭之中對於人力的損耗是必不可少的。 因為在戰爭之中死去了太多的人,所以說使得當時日本國內人口數量也是在不斷的減少,再加上日本國內它本身就沒有太多的人口,那麼在人口不斷折損的狀態之下,國內人口情況可以說是十分的危急後來在抗日戰爭後面階段的時候,日本他徹底的宣告投降。


大老二爺


在不少的影視作品中,二戰期間日本死亡人口數目極大,而在戰後,日本人口嚴重失衡,日本人不得不為了儘快恢復人口做出行動。

日本徵兵活動也是十分頻繁,從戰爭開始,一直都能看到家家戶戶都要將適齡男子派上戰爭前線,很多人家走出去參軍的日軍男子都是十幾歲的青少年或者是六十多的老年人,這給人的印象就好像日本人為了打一場二戰幾乎全民出動了。

然而事實卻打了臉,二戰期間,人口傷亡最多的是中國和蘇聯,而日本傷亡的人口真的算是比較少的。

自九一八事件開始,日本總人口就已經達到了七千多萬,而其中適齡男子數目就有一千多萬到兩千萬。

而自九一八事件開始到二戰結束,日本戰死沙場的又有多少人呢?根據不同時期的統計,二戰期間日本加上平民的人口損失也不過不到三百萬。

區區三百萬的人口,對於一個擁有著七千萬人口基數的人口大國,即使是傷筋動骨,但也卻是沒有想象中那麼大的影響。

有人可能會懷疑這個數字的真實性,其實日本死亡人口還是他們自己統計的,日軍統計過二戰中死亡的日軍人數,還有二戰後被蘇聯扣留在西伯利亞參加勞改中死亡的人數,更是統計過戰爭中包括民兵隊伍死亡的人口。

日本統計的方法是不會有問題的,他們徵兵的時候,就會按照單位大小從小到大從各地徵兵,許多電視劇中可以看到這樣一種現象,就是日軍中某一出名隊伍,往往都是來自某市或者某地區的某隻連隊。

單位越小,裡面的士兵便也越發熟悉,可能一個班的日本兵就是出自同一個村子呢。

日本本身就有著七千多萬的人口,加上廣島長崎的核彈下喪生的平民數目,損失不過不到三百萬人,如此數目對於日本來說的確不算多,二戰以後,日本人口恢復速度相當快,本來男女比例失衡就不算很嚴重,二戰以後更是迅速恢復到了正常水平。

其實日本別看徵兵的數目挺多的,因為日本是一個島國,徵兵數目多不代表都能上戰場,真正決定日本能派出去多少兵力的,還是日軍的航運能力。

蘇聯和中國,動不動損失幾千萬人,日本才損失了不到三百萬,也跟日本是個島國有很大幹系,日本領土上本土作戰不多,大部分本土作戰也都是單方面遭受美軍轟炸,日軍在亞洲大陸上殺害了無數中國和東南亞無辜平民,而日本本土卻沒沒遭受太大的打擊,這也成為日本損失人口數目小的主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