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的千佛山是哪個朝代修建的?

趣聞視圖


千佛山是泰山的餘脈,又名歷山,它的名字確實是有由來的。上古時期的舜帝為民時,曾在山下開荒種田,該山又被叫做舜山、舜耕山,傳說中的“舜耕歷山”。

而千佛二字的來由,普遍認為有兩種。

一說,東晉時,佛教流傳到濟南,歷山成為人們祭祀舜帝的地方,每年都要在這裡舉行盛大的“遷祓”儀式,以消災除惡,祈福迎祥,久而久之,人們就把“遷祓”轉音為“千佛”了。

另一說,隋開國皇帝楊堅之父楊忠,祖居陝西華陽,年輕時客居岱宗,娶濟南黎民之女呂苦桃為妻,後生子名“堅”,寄居在陝西大荔縣一寺院中,僧侶尼姑撫養之。公元581年,楊堅繼其父爵隋國公,建立隋朝,就在全國大興佛事,為紀念其母呂苦桃,於是就在歷山依山就勢雕刻了很多佛像,興建了“千佛寺”,自此,歷山就有了“千佛山”的稱謂。

千佛山上的石佛雕刻集中在興國寺後的千佛崖上。興國寺又名千佛山寺,始建於唐代,後經歷代增建,規模漸大。寺門外西南上方的山崖上刻有"第一彌化"四個篆體字,每字約有4米見方。千佛崖上有隋代石佛60餘尊,年代悠久,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千佛山之東,佛慧山上也有雕刻石佛。其中主峰山麓有一佛龕,內有一尊頭部佛像,高7米,寬4米多,俗稱"大佛頭"。濟南人叫“佛慧山”就叫大佛頭,整座山是免費、有趣而香火很盛的好去處。


濟南時報


濟南的千佛山位於市區南部,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另兩處是大明湖和趵突泉)。目前千佛山是國家4A級景區,每年都要接待大量的濟南本地和外地遊客。千佛山也是濟南市內為數不多仍在收費的景區之一,門票是30元每人次。

千佛山古稱歷山、舜耕山,這與舜曾“躬耕於歷山”的說法有關,《史記》中對此有記載。但因為舜時仍是無文字時代,所以這種說法更多的是一種口口相傳的傳說。

隋朝開始,中原地區尚佛,大量興建佛寺和佛窟。千佛山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發展成“千佛山”的。

據史料記載:隋朝年間,山東地區佛教盛行,虔誠的教徒依山沿壁鐫刻了為數較多的石佛,又修建了千佛寺,這座離城府很近的小山便因此得名千佛山。這個千佛山,歷經歷代修繕重建,保留至今,也就是今天的興國禪寺,位於千佛山的半山腰上。興國禪寺附近還保留有一個千佛崖,其上還能看到歷朝歷代雕刻的佛像痕跡。不過,保留至今的佛像並不是很多,主要是因為歷史上的戰亂,以及40多年前的那場文化浩劫。

90年代,千佛山山腳下又修建了萬佛洞。萬佛洞看著是舊物,其實都是新品。這是藝術家根據敦煌、龍門、麥積山、雲岡四大佛教石窟裡的佛教藝術作品仿製的。洞內的壁畫有上萬平米,總體上挺震撼的。門票要單收,5元錢一位。

前兩年還有人研究濟南的地圖,發現千佛山景區和周邊居民區組合在一起,就像一尊坐佛。不知道古代人在佛寺選址上是不是真的考慮了這一地形特點。cp


齊魯壹點


千佛山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海拔285米,面積151.8公頃。周朝以前稱歷山,相傳虞舜曾於山下開荒種田,故又稱舜耕山。隋開皇年間,依山勢鐫佛像多尊,並建“千佛寺”,始稱千佛山。唐代將“千佛寺”改名“興國禪寺”,自元代始,“三月三”、“九月九重陽節”均舉辦廟會,明代寺院擴建,遂成佛教勝地。

千佛山1959年闢建公園,1995年被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2005年被評定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011年被評為省級文明單位。

千佛山,東西嶂列如屏,風景秀麗、名勝眾多。興國禪寺是全國142所漢傳佛教重點寺院之一,現存隋開皇年間佛像130餘尊。歷山院,曾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院落,現內有舜祠、三聖殿、《舜典》石刻等,為弘揚大舜文化的主要場所。集中國四大石窟於一體的萬佛洞,內塑大小佛像兩萬餘尊,遊人在此可一瞻北魏、唐、宋造像之風彩。彌勒勝苑,主像高30米,通體貼金,其體積之大、氣勢之偉,號稱“江北第一大佛”。

辛亥革命烈士陵園在千佛山東麓,安葬著辛亥革命中犧牲的23位烈士,是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外,還散落著因秦瓊拴馬而聞名的唐槐亭、“遙望齊州九點菸,一泓海水杯中瀉”的“齊煙九點”古坊、“峰迴路轉時、曲徑通幽處”的“雲徑禪關”古坊、可俯瞰泉城丰姿、“一覽眾山小”的一覽亭,以及乾隆御碑、第一彌化石刻等名勝古蹟。

近年來,先後增添了遊覽索道、瀛芳園、舜能滑道、十八羅漢、臥佛、大舜石圖園、梨園、南大門等景點及設施。2011年,市政府投入專項資金對千佛山進行環境改造提升,加強生態綠化景觀效果,突出佛、舜兩條文化主線,全面提升了千佛山風景區的整體景觀和文化品位。2013年,在山南麓興建了集山東碑刻文化之大成、濟南市首家碑刻文化主題公園齊魯碑刻文化苑。至此,千佛山成為一處融歷史、文化、風景、宗教於一體,服務功能齊全、規模宏大的旅遊勝地。


泉城好玩


千佛原名為遷祓的諧音。

千佛山的名字確實是有由來的。上古時期的舜帝為民時,曾在山下開荒種田,該山又被叫做舜山、舜耕山,傳說中的“舜耕歷山”。

一說,東晉時,佛教流傳到濟南,歷山成為人們祭祀舜帝的地方,每年都要在這裡舉行盛大的“遷祓”儀式,以消災除惡,祈福迎祥,久而久之,人們就把“遷祓”轉音為“千佛”了。
另一說,隋開國皇帝楊堅之父楊忠,祖居陝西華陽,年輕時客居岱宗,娶濟南黎民之女呂苦桃為妻,後生子名“堅”,寄居在陝西大荔縣一寺院中,僧侶尼姑撫養之。公元581年,楊堅繼其父爵隋國公,建立隋朝,就在全國大興佛事,為紀念其母呂苦桃,於是就在歷山依山就勢雕刻了很多佛像,興建了“千佛寺”,自此,歷山乃有“千佛山”之稱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