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蘊章為何說啟功的書法水平放在民國只能算一般?

驚龍軒


田蘊章為什麼說啟功的書法水平在民國只能算一般?

這句話是田蘊章在一個節目裡說的,看到一句評論,我們往往容易斷章取義,為了避免這個問題,先讓我們來看一看這一整段的對話,如下圖:


下半部分是這樣說的:

這段話可以分成三個部分看,他的意思是在現在氣功是大師,在民國屬於一般水平,在書法史上叫大師就過了。

我是不贊同田蘊章的觀點的,我覺得啟功無論是在當代還是在民國都可以稱得上是大師。啟功先生不僅在書法上獨創一體,開創了一種溫文爾雅的書寫風格。

把行書用筆運用的楷書,書寫靈活自如。開創了一種新的楷書的模式。他所寫的書論很多也深入人心,比如透過刀鋒看筆鋒等等。


他在文物鑑賞、詩詞歌賦、繪畫上也有很大的成就,另外他教書育人,為中國書法的教育事業也做了很大的貢獻。

有了這些,足以稱為大師,是這個時代的標誌性人物,而中國這樣一個大繁榮大發展的時代,也必定會是載入史冊的時代。作為這個時代的書法大師,也必定有他一筆。


再讓我們看看民國四大書法家,分別指譚廷楷書、胡漢民、吳稚暉金和于右任,除了于右任,剩下的比啟功也高不到哪去。

你覺得呢?


不二齋


小編故意挑事啊。那田怎麼不客觀也評論下自己放在那時是什麼水準呢?

我只想說,此二人,都是現代書法史的大家。

啟功的字是人生,歷史,文化的結合,非常的有內涵和豐富的知識。且自創一體。無可代替。

田就不一樣了。他規範了字體筆畫,這也是歷史上的一道光輝。但是田就只是書法,書法內涵和深度的表現與其他是不能與啟功同論的。田本來應該會有很好的高度,毀就毀在像這樣的文章太多。所以大家都談不上了。字是好字,人沒好品。。。。

書法除了字本身以外還包含什麼,我想行里人都知道。

王羲之還塗改錯別字呢。

還有就是,文中說近代沒大家。

現在書壇如田的人太多,有點成就就這也不服,那也不是,心裡還沒個數嗎?

個人觀點。不喜勿怒。

下面是我五年前上學寫的字。只是個愛好,打發時間,讓自己安靜下來的習慣。

僅此而已。



白水空山


“一支鮮花不是春,萬紫千才是春”。文化是百家齊放,百家爭鳴,求同存異這才叫文化。如果搞一家獨大排除異己這不叫文化這叫壟斷。滿大街人都學啟功書法行不行,我看不行。滿大街人都學田楷行不行我看也不行。人與人之間是有差異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與缺點。每個人都有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人不是萬能的什麼都會什麼都懂。啟功書法有優點吧,我看有反正我是喜歡他的書法。二田楷書好吧!好我也喜歡我也欣賞。但是每個人跟我卻不一樣,我能欣賞得來東西,你未必能欣賞得來。啟功的書法再好也有人看不上,二田楷書再美也有說他還沒寫好。其實都是正常現象。從古至今沒人說自己十全十美,什麼都懂什麼都能。就是神仙都做不到何況你是凡人。人家草書寫的很棒,你非叫人家寫楷書瞧瞧。可是人家楷書寫的很棒,怎麼草書寫的那麼差。無論你怎麼做反正有人給你挑出毛病來。即使你什麼都寫的好依然有人看不上。我說過神仙也做不到。


談談學書法,現在學啟功的書法,學二田書法的人非常多。從古至今沒有摹老師能超越老師的。我就拿馮承素來說。我想馮承素大家都知道。就是臨《蘭亭序》最好的那個人。無論馮承素把《蘭亭序》摹的多麼好多麼棒,他不會超過王羲之。永遠不可能。也許有人要問為什麼,因為被你老師蓋住了。就那麼簡單。你只能排第二。從古至今超越師傅都是求變,才能超越師傅。如張芝,二王,張旭懷素他們都是在變上,才能超越師傅。所以學書法不可以死學,道理就在這裡。像我者死。學書法把別人的東西與自己的東西結合才是對的。


我的觀點就是求同存異,百家爭鳴,百家齊放。才能搞活中國書法文化事業。如果搞排除異己一家獨大中國書法文化不會搞好的。其實我個人是容許醜書存在,其實每朝每代都有醜書存在。只不過人家發覺不好不美丟掉吧了。現在當大家感覺到醜書不好,醜書隨著時間推移會自動消失的。沒有人理它,它也就沒有存在價值了。這是我個人看法希望大家一起來探討!


傳承文化繼承傳統


啟功先生的字,開宗立派,自成一體,清秀靈動,愛之者眾

由於書風創新,會有所爭議,不只是一個新字體的出現,其實,各類創新皆因有異於當時的社會主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一定的抵制也是一般規律


因此,這種創新得不到時人認可也屬正常,歷史證明,一般大家也都是身後成名

顏書當時一改二王之風,形成寬博雄渾之書,亦有不接受者,被譏為張手立足的農夫,因此啟先生的字歷史會給於公正評價

每個人都有自已的思想,我想田先生的評論也不會代表的了繼往開來眾書家的定論

田先生評價啟老的這段視頻我也曾見過了,其實,田先生不但對啟老,對其他書家也提了自己的看法

田先生的字很漂亮,對他人要求也很高,針對當今書界的大咖也從自己角度上提出了一些自認中肯的看法,微辭頗多

田先生的書風其實也面臨同樣問題,粉絲眾多,但爭議也同樣不小

我認為,對欣賞的,就多看多學,欣賞不了的,只是不符合你的口味,因此也不併多加評判,平心靜氣,默默練自已的字也就夠了





l石崑崙l


田蘊章先生對於啟功先生的書法評價過於倉促、片面,過多的摻雜了個人情感和審美在裡面,當然這是田蘊章先生從自身立場出發做出的評價,本身這個說法也無可厚非。



同理,啟功先生的書法骨子裡流露著他個人的性情和書法造詣,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和文化素養,基於獨特這個特性,為什麼非要給啟功先生的書法給一個特定的定性說法來定義其好壞呢?為什麼一定要施加一個莫須有的民國比較呢?



其次,自古以來,人們都喜好尊古賤今,認為古代的藝術就是最好的,在界內作為一個標準來衡量其他的作品,為什麼不給現代藝術一個肯定的認可呢?秦始皇當年不看好韓非的作品,現代人卻把韓非的作品作為一種經典來學習,這就是尊古賤今的一個反面教材。



所以,對於書法的評價應該是理智的,應該是符合現實社會的發展潮流的,對於書法文化的認識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書法風格是屬於個人的,但伴隨著時代環境的變化,每個人的理解卻都是不一樣的。

尊重別人的風格,也是對書法文化的一種尊重。

我個人認為,一個時代充滿琳琅滿目的書法作品,才是一個時代文化發展最直白的展示。


賈寶玉傳人賈三少


《啟功“自由散漫”,田蘊章敢說敢講,不過本人還是希望他沒有講過這樣的話》

一、啟功先生的貢獻很大,在於書法世界出了個新書體,與眾不同;

啟功體是一種新的書體,啟功體對中國文化的貢獻,不在於他的字寫得如何!更何況,他的啟功體本身也寫得“亦莊亦諧”,上得高堂,也能下得“平常之家”呢?

最主要的他將中國書法文化研究帶入了數學世界。在此之前,可能沒有誰想到過用“0.618”這黃金分割率應用來規劃中國漢字書法的結構。也許有人想到過,但是卻沒有人將它實實在在地開發成為一種成型的書體來。

二、田蘊章先生評價啟功先生書法在民國只算一般,遠不必下此結論;

啟功的作品的精氣神,前所未有。很多書法家研究書法一生,從臨帖到自我創新,寫出書法的新氣象。這樣的工作做的人也許多很多,但是成功的人並不多。啟功先生的記啟功體曾經飛墨滿地,也算少見的“洛陽紙貴”的傳承者。

啟功先生的字好,當然作為一種藝術,有很多人不太喜歡,尤其是同行們不認可,甚至詆譭。但是總有人也說“啟功之外200年內無大師”,這同樣可以證明啟功的偉大之處!看看啟功大師一批批弟子,也沒見過啟功大師感想別人下跪拜師的典故在!

三、中國書法近200年,啟功體與工筆田楷堪稱兩大發明;

當年瓦特發現了蒸汽機。現在看起來,只能用“醜”“不環保”“不節能”來形容。但是就是這樣的不節能不環保開啟了工業的革命時代大門。

啟功體的偉大當然不能與蒸汽機的偉大創意相比。但是,啟功體中的數學方法那也是實實在在的書法研究發明。自趙孟頫楷書之後,有啟功體的劃時代新風格的書體的確在啟功之前啟功之後都沒有人見到過。

在這個時候,田英章楷書所締造的工筆楷書時代,不得不說,有著同樣的意義。


創新炎黃


記得前些年第一次見魯迅先生的字時,真的被驚到了。從小學習魯迅先生的文章,卻沒想到他的字也這麼好。

民國是個國學大師輩出的時代,也出現了不少書法大家,于右任就不必說了,李叔同、胡漢民、譚延闓等,個個都是高手,就連隨溥儀出任偽總 理大臣的鄭孝胥,也寫得一手好書法。

至於啟功先生,百度裡,關於他的介紹是:古籍文獻師、國學大師、鑑定師、書畫家等,也就是說,啟功先生首先是為學者,是文物鑑定家,再次才是書畫家。

所以說,啟功先生如果在民國,確有可能也就是一位極普通的書畫家。

敬請關注千年蘭亭,這裡一定有你感興趣的文章和作品點評。

魯迅先生的小行書,是不是極有味道?


千年蘭亭


這話沒毛病。當就書法技能方面而言,在那個年代的確只能算一般。但書法成就的高低,技藝是次要因素。更多的是其人的名望與德行、學識,學術成就、政績等非技術因素。
(民國時期蔣仲和楷書)

蔣仲和,他的名字誰知道?
(民國時期戴熙行書)

戴熙是誰?我真沒聽過他的名字。

前不久,在雲南陸軍講武堂,裡面陳列有眾多的民國時期學員的作業。其小楷之精細,現代的名家大師,不及其萬一。那些作業的主人,誰知道他們的名姓?
(子衿小楷)

書法的成就,從來都不是以技能為第一位的。啟功的書法,之所以傲視當代,是以其淵博的學識和高尚的德行贏得天下人對他的敬仰。僅僅憑技能,在書法史上留名的人,還沒有。所以要去評價啟功的書法,從技能上去說,田蘊章沒毛病。從綜合方面來看,田蘊章的說法站不住腳。



子衿書法


這隻他一家之言。不過民國時期,書法大師層出不窮,是真的。像杜月笙啊,張作霖他們的書法都非常了得。是好是壞比比不就知道了嗎?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

這是土匪頭子張作霖的書法。

這是黑幫老大杜月笙的書法。

這是我們當代楷書大師啟功的書法。

弘一法師出家前的書法。

看看看看,到底是誰技高一籌?


水電工老路書法


不可能。

如果把啟功一生的學術成就,特別是書法放在民國時期不是“一般”,恰恰相反,至少是民國時期的“書聖”。為什麼這麼說?



一是清末至民國時期,“東學西漸”,“東學西用” ,“以夷制夷”的思潮流行的時代,而啟功先生把黃金分割理論創新的納入了書法藝術,如果放在那個時代,人們對於時代思朝作用於實踐的成熟現狀,遠不如啟功對黃金分割這種舶來品的融會貫通的高度成熟的層次境界,還有消化、駕馭的力度。打個有些誇張的比方說就是象把現代的手機或大炮、飛機放到原始社會那樣。僅這一點,就足以為楷模。


二是硬筆書法工具和書寫的萌發期,毛筆書法那種點畫粗細輕重特徵明顯,毛筆的使用遠還沒有受到現代硬筆書法的衝擊的歷史階段,啟功先生的書法的線條在那個時代,絕對是異軍突起,鶴立雞群。並且由於啟功因“東學西漸”的貢獻,自然會產生權威的力量,那種被劃入異端邪說的可能性都不大。因為那是符合時代思潮的發展潮流的。正如孫中山先生說的“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在者,那時的書法家們或許還正在研究怎麼利用鋼筆這個工具創新硬筆書法藝術呢!平地一聲雷,出了個啟功,又是別開生面。不火一把都難。

三是啟功書法的風格問題,現代人們都稱之為“啟體”,還出了字模。這個放到民國時期,又是一等一的大亮點。可以說有劃時代的創新。不像處於現代,隨著硬筆工具的出現,人們對硬筆書法的線條,創作書法藝術這種形式早已司空見慣,啟功的書法仍然還能拔得頭籌,何況在放到倒退數百年的那一個時代。

在說,啟功先生還有詩詞、繪畫及人品、書品等一流的修養。再加上啟功還屬於皇族,有那樣輝煌的成就,也不再會經歷困頓的磨礪。

從這幾個方面考察,成為那個時代的“書聖”是絕對沒什麼問題的。就是現代,啟功的書法藝術的水平也是罕有匹敵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