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深圳的工廠慢慢開始轉移到別的城市,是不是深圳要全面商業化?

優名的花


深圳的工廠向別的城市轉移。並不是說深圳這個城市要全面商業化。而是因為深圳這個城市的地價越來越貴。廠房的租金一年比一年上漲。導致。工廠的經營成本一年比一年增加。



大家知道地價,油價的上漲都可以導致物價上漲,以及各行各業的價格上升。這方面深圳工人的工資也比內地城市要高。工廠在廠房租金以及工人的工資成本這一塊上漲的厲害,利潤越來越薄。內地別的城市在這方面比深圳有優勢。


資本是逐利行為,哪裡有利潤高,就向哪裡傾斜追逐。雖然深圳有完整,成熟的行業輔料配套鏈,但內地別的城市這些年在這方面也改進不少。完全可以滿足工廠投資進駐該地的基本要求。那些高汙染,低產能,低效益的產業要遷出。深圳政府也不會挽留他們的。

至於說深圳是要全力發展商業中心。應該條件還不成熟。深圳市商業輻射範圍也就是惠州東莞,香港。向北一百多公里,有廣州市這個大的商業城市。這個範圍內的客源幾乎都是往廣州跑。所以說深圳主打發展商業中心城市。優勢不明顯。

估計政府的規劃是要向金融,高科技產業,高端電子產業,計算機軟件產業等發展。還有發展第三產業。


水花果66


一個城市的興起,最初是依靠製造業。等到有了一定的經濟積累之後,會逐漸進行產業升級,那些附加值高的產業轉移到外地,騰出空間和資源發展附加值更高的產業。北京、上海、深圳莫不如此。至於升級之後的產業是製造業還是服務業,那就要看決策者的選擇了。有的是製造業,比如東京、舊金山,有的則是服務業,比如紐約、香港。但大部分都是兼而有之,去發展服務業,也堅守制造業。中國的北京、深圳、上海就是這樣的例子。


自2008年廣東省在珠三角推行“雙轉移”戰略開始,附加值並不高的產業,轉移到了非珠三角地區。其間深圳也有不少企業轉移出去了。騰出空間之後,深圳市重新產業發展定位,最後選擇了金融業和高科技產業。在這兩者中,先來說高科技產業的規模還是大於金融業的。這一點從官方的數據可以得到印證。

2017年深圳市GDP是22438億元,同比增長8.8%。其中,金融業增加值3060億,佔GDP比重為13.6%;先進製造業增加值5744億元,佔GDP比重是25.6%。我簡單對比就可以看出深圳的先進製造業規模,比金融業大了很多,佔GDP的比重高12個百分點。

深圳的製造業主要是集中在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領域。2017年該行業增加值達到了4736億元,比金融產業增加值高近1700億元。
(比亞迪是深圳製造業的一張名片)


以上數據說明深圳一直在堅守制造業這個領域,不是像題主所說的全面轉向商業。在深圳的8家世界500強企業中,有多家分佈在製造業領域,包括華為和正威。除了這兩家超級製造業企業,深圳還擁有很多知名的製造業企業。根據廣東省發佈的《2018廣東製造業100強排行榜》,在前十強中,有4家位於深圳(排名廣東省首位)。除了華為和正威國際,還有比亞迪和中集集團(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全球規模最大的集裝箱製造業企業)。


財經知識局


這是城市發展的趨勢,只不過深圳要追求高速發展,產業機構就必須加速升級。

80年代-90年代

改革開放以來,香港把勞動密集型產業遷往深圳,當時的深圳蛇口成了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遍地都是工廠,從幾千人的工廠到上萬人的工廠,蛇口成了內地人來深圳撈金的第一站。

90年代末到21世紀初

隨著深圳的不斷擴容,和產業升級,以前的老工業區都被拆了重建高樓大廈,而工廠錢到了關外很偏的地方,觀瀾富士康、沙井、福永、固戍工業園、寶龍工業園、坂田華為基地等等,成了工廠的聚集地。

2010年前後

深圳的工廠都遷往惠州、東莞、中山、珠海等地,隨之而來的是大力開發寫字樓,從南山科技園到後海超級企業總部基地、再到前海-蛇口自貿區。這八年,深圳的摩天大樓數量位居全球第一,超過旁邊的香港。

展望2025年

深圳的面積只有北京的八分之一,上海的三分之一,廣州的四分之一,未來要追求高速發展,必然要淘汰低附加值的產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互聯網、金融、人工智能、雲服務等領域。

2025年,深圳要全面建成17個核心片區,每個片區都會有不同的發展和定位,但是有一點不會變,深圳未來的核心產業就是以科技創新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以及金融服務業。


蔣昊說經濟


深圳應該不會沿襲香港的模式,完全放棄工業,全面商業化。

因為地價的上漲、城市規劃的變更,深圳有大量製造業搬遷到周邊的東莞、惠州、河源及更遠的城市,但在深圳的寶安、龍崗、坪山、光明等轄區,現在仍有大量的工業區存在。深圳在發展服務業的同時,也並沒有放棄工業,只不過是隨著城市品質的提升,一些低端的製造業逐漸被淘汰,留下的是技術含量更高的高、新技術產業。

最近新聞報道深圳發佈的17個重點發展區域,其中與產業相關所佔比重還是比較大的,很多是信息、高新技術研發轉化等高新產業,但也不乏現代製造業,這些都不是商業。比如:

高新北區 定位: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2020年,每平方公里產業用地創造工業總產值力爭超過2000億元

坂雪崗科技城 定位:雲計算、高端軟件、智能終端為主的新一代信息產業

國際低碳城 定位:建設成為國家低碳發展綜合試驗區。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節能環保、新能源、生命健康、低碳服務業、高端裝備製造、航空航天等六大新興產業園區

福田保稅區 定位:高端服務&先進製造業


whitedeer


所有的設想和發展,前提都是要能留住人,深圳這麼大的城市,不可能全是科技人才,全做金融,打掃衛生的阿姨,小區門口的寶安,飯店服務員,外賣快遞員,等等很多這些工作都要有人做,有人會說未來都是人工智能不需要人力了,但是這些要全部成熟,還需要很多時日,再加上現在美中貿易戰,經濟肯定受緩,政府如果不能提前做好應付各種可能的準備,一味按著自已想法和老思路去走,等到哪一天人工智能還沒來,產業還沒升級完成,人卻已經跑光了,到那個時候,再去應對,一切為時晚矣,

我身邊很多同學朋友,走了一波又一波,都是現實,來深的人也有,但是最近幾年越來越少,各大省份現在都發展的不錯,很多人都留在家鄉工作,以前大學生來深圳工作的外省人很多,現在已經少之又少了,大部分來深圳工作的大學生都是廣東省內深圳周圍的人了,這些都是明顯的變化,加之老齡化,少子化,高房價,等諸多因素,未來幾年這種情況只會越來越嚴重。

深圳為什麼能發展起來,是因為全國各地天南地北,如果哪一天,四川人只知道成都,湖南人只知道長沙,河南人只知道鄭州,湖北人只知道武漢了,那麼深圳還靠什麼產業升級,只做廣東人的深圳嗎,別忘了,廣東還有廣州等幾個大城市呢,他們也要發展,也要人才,香港的五十年期限也沒有多少年了,到時候對內地全面開放,深圳的金融優勢又會被削一大半下去,國家放著香港這個現成的金融大亨不要,難道會去扶持一個都快沒人的深圳嗎?

不管是經濟上升,還是經濟下跌,不管是繁榮,還是墮落,都不是一成不變,其中因素太多太多,稍有差池,就可能偏了路,

萬不可,曇花一現,一切都是夢啊。


我最帥l





深圳特區是作為北上廣深(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中最年輕的新型大都市,也是最有活力的城市,深圳經濟特區經過30年的快速發展,成為了四大經濟特區中發展的標杆,其中目前深圳定位的都市是世界最大的金融都市美國‘’硅谷‘’,深圳的速度創造了世人目共賭的奇蹟,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領頭羊。




在高新科技,金融,商業,貿易等創新為理念的模式中,吸引了世界級500強企業近400家入住深圳,隨著城市的不斷高速發展,經濟體量快速增長,城市在不斷的擴展,人口不斷增加,本著深圳人多地少的短板,隨著土地的不斷增值,城市住宅,商業等價格成本會不斷的提高。




那些低效應的企業在深圳生存的空間逐漸的遞減,自然會好移嫁於臨深周邊的二三線城市,從而降低企業成本而增加企業的利潤。來換取生存空間,未來存活於深圳將會是高新科技,金融,商貿,智能,綠色製造等等的高薪產業,我相信深圳特區未來成為全面商業化城市指日可待!!!




僅代表個人觀點,我是明天更美好,歡迎互動交流點贊轉發,您的鼓勵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明天更美好


深圳的變化速度用一日千里是誇張,用日新月異是實話直說。👍👍👍

七八年前,在南山區還有生產假頭套的工廠,在南園村附近的街道旁曬那些發毛,一股化工產品的怪味,令人掩鼻而過。現在這種工廠早就不見了,此地變成高樓林立的工業園。深圳的低端產業基本上都外遷了,創造附加值多的高端企業壯大起來。流水線上的操作工少了,靠打拼腦力勞動為生的精英多了。這是一種趨勢,一個現實。不信,你進入前海自貿區大門不遠處就是青年創業園區。如果特朗普到深圳一遊,看深圳這麼繁華、蒸蒸日上,必將大罵奧巴馬家族。據說,奧巴馬的弟弟在深圳打工做生意。😄😄😄

又,深圳也有不足之處,不早日解決,必將干擾妨礙深圳的發展。

深圳是年輕人的城市,這些年輕人要結婚生子,傳宗接代在深圳紮下根。在深圳紮根真的不容易,高昂昂不肯低頭的房價(比香港便些?)。

還有孩子上學難,能上高中的孩子不到百分之五十。太落後了。歐美地區都普及了大學教育。連中國的臺灣島的大學教育都基本普及了。深圳發展光靠向全國各地借人才發展,只能繁榮一時,不可能持久。因為房價高,外地人才難紮根。紮了根,學校教育環境又落後,一半的孩子連高中都沒資格上。更談不上普及高等教育了。

一一擔心語,深圳的發展進入了一個關隘口,希望早日過關斬將。

否則,別看一些落後的生產企業外遷了,但深圳的繁榮發展,仍是任重道遠呀。😇😇😇

深圳加油。


大蠍子用戶5950467594


深圳的工廠慢慢開始轉移到別的城市,這是一個趨勢,就像最初華為等工廠從南山區轉移到龍崗區那樣。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深圳要全面商業化。深圳全面商業化,即沒有必要,也沒有未來。

如果深圳放棄製造業,而是轉型變成一個商業化過重的城市,那麼,深圳的城市發展優勢就沒有的。就商業來說,對岸有世界級的商業中心香港,後面有地區商業中心廣州。

商業,恰恰不是深圳的強項,也不是現在今天深圳所要追求的支柱產業。放棄現有支柱產業把GDP建立在吃喝玩樂之上,等於是自毀前途,自斷前程。簡單發展商業,並不需要大量的一流人才。現階段專注發展商業,必然會導致一大批創業創新人才離開深圳。而人才,年輕的創業人才,恰恰是深圳這四十年來發展的立身之本和核心競爭力。年輕人才的離去,只能說明一座城市真的變老了!

當然,深圳的城市未來發展,需要成熟的商業配套。就我國目前城市建設來說,即使如上海、北京等,商業發展還是較大落後於巴黎、紐約、東京等世界級商業中心。從深圳城市的未來發展來說,發展商業是必須的,但不是現在的首要任務。那麼,深圳目前的首要任務是什麼呢?

對於深圳來說,市中心可用土地越來越少,有限的土地將留給利潤最大的、附加值最高的研發等項目。所以華為將總部留在了深圳。去前海自貿區、去天安雲谷,你會發現越來越多的高端研發、設計中心,以及與之相配套的金融、保險、法律等高端服務行業。

而從珠三角地區錯位互補發展來看,更需要深圳成為世界級的研發高地,諸如華為等企業也沒有搬離珠三角,而是去了與深圳無縫對接的東莞、惠州等地,這些地方,是深圳發的發展腹地(就像當年深圳作為香港產業專業的發展腹地那樣),是珠三角的戰略縱深。所以說,深圳的工廠慢慢開始轉移到別的城市,這是個城市發展的必然,也是深圳新的起航,但並不是全面商業化的開端。


單問者


產業轉型升級是世界各大城市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共同課題,深圳也不例外。經過幾十年的快速發展,深圳從逐步工業化,再轉變成如今以高新科技產業為主導,已形成了繁榮的經濟增長格局,同時也必然面臨著用地緊張、房價高企等問題,產業空間日趨緊缺,導致部分製造業選擇外遷至周邊城市。

但是,這不代表深圳放棄製造業,實現全面商業化。深圳的定位是創新型城市,而創新一定要有製造業的支撐。

目前,深圳全力打造“中國製造2025”國家級示範區,淘汰高能耗高汙染的、低附加值的低端加工製造業,圍繞5G、新型顯示、集成電路、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精準醫療等新興產業領域,規劃建設10個製造業創新中心。

事實上,第二產業在深圳的產業佔比中仍然佔據絕對優勢。2018年1~5月數據顯示,深圳先進製造業和高技術製造業增長值表現亮眼,增幅分別為11.9%和11.4%,為深圳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關注:粵港澳大灣區,好內容等著您】


灣區城市群


我想這並不是要全部商業化,也不是要全部工業化,是順應了時代發展的潮流和全球一體化。這是一個城市轉型升級優化產業結構的過程。這是深圳追求高速發展,拉動周邊城市經濟的責任。這說明了中國的強大,科技的進步,綜合國力的增強。這是一個城市發展的應有的規律和趨勢,間接說明中國城市化發展進入了下一個春天,進入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又一個新時代。下面從兩方面分析。

一:時代與發展

從古到今,經歷了農耕文明,工業文明。經歷了農耕時代,工業時代,信息技術時代,科技革命時代,智能化與互聯網+時代。所以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又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但追求美好生活的初心不會改變,會重新從城市文明迴歸田園農村文明 。另外,從原始的以第一產業為主,二三產業為輔到現在的以第二產業為主一三產業為輔。未來以第三產業為主,第一二產業為輔。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農業改變了生活,工業豐富了生活,科技提高了生活。智能化讓生活更美好更有質量。

二:改革與開放

80年代-90年代

改革開放以來,香港把勞動密集型產業遷往深圳,當時的深圳蛇口成了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遍地都是工廠,從幾千人的工廠到上萬人的工廠,蛇口成了內地人來深圳撈金的第一站。

90年代末到21世紀初

隨著深圳的不斷擴容,和產業升級,以前的老工業區都被拆了重建高樓大廈,而工廠錢到了關外很偏的地方,觀瀾富士康、沙井、福永、固戍工業園、寶龍工業園、坂田華為基地等等,成了工廠的聚集地。

2010年前後

深圳的工廠都遷往惠州、東莞、中山、珠海等地,隨之而來的是大力開發寫字樓,從南山科技園到後海超級企業總部基地、再到前海-蛇口自貿區。這八年,深圳的摩天大樓數量位居全球第一,超過旁邊的香港。

展望2025年

深圳的面積只有北京的八分之一,上海的三分之一,廣州的四分之一,未來要追求高速發展,必然要淘汰低附加值的產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互聯網、金融、人工智能、雲服務等領域。

2025年,深圳要全面建成17個核心片區,每個片區都會有不同的發展和定位,但是有一點不會變,深圳未來的核心產業就是以科技創新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以及金融服務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