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瓜之愛

絲 瓜 之 愛

文 | 往事隨風

絲瓜之愛

中午我正揮動大勺,忽然發現少買了絲瓜。吩咐剛放學的兒子趕快到樓下超市。他極不情願地說:“今天不吃絲瓜不行嗎?再吃我都變絲瓜了!你怎麼那麼愛吃絲瓜?”我連哄帶勸,才說服了他。

絲瓜是我從小到大經常吃的一道菜,不是因為我特別愛吃,而是因為它和我的關係特別密切。

絲瓜之愛

我小的時候,嗓子發音不好,較之同齡人,母親說我脖子有點粗。別的女孩子聲音清亮尖細,我的聲音沙啞低沉,聲音要想大,就得很用勁。父母經常向別人打聽偏方,希望改善我的嗓音。有一次聽別人說用炭水加蜂蜜比較好。就是把一塊黑乎乎的炭放在鍋中,加入涼水,待水燒開後,濾去黑炭,舀一碗放至將涼時,挖一大勺蜂蜜。那時候,每天早上或者中午,總有一碗飄著很多黑點的蜂蜜炭水等著我。父親工作的地方有很多蜂農,每次他回來,總要帶一大瓶蜂蜜。戀著蜂蜜的甜味,我喝了一碗又一碗。

嗓子似乎比以前好一點,也可能因為我上小學當學習委員,老師讓我起帶頭作用,我經常發言,嗓門不知不覺間變得宏亮。

絲瓜之愛

父親偶然在書上看到,吃絲瓜對嗓子大有好處。就趁假期在棉花地裡種上五六棵絲瓜。砍幾根樹枝,讓絲瓜的藤蔓向上爬。那塊地離河比較近,父親用扁擔挑著兩個大鐵桶,晃晃悠悠地下到河沿邊,半蹲著身子,迅速地挑著擔子上岸。有時他乾脆提著桶,一桶一桶打來,澆灌絲瓜。絲瓜長得飛快,前一天只有一寸長,隔天就長到一個巴掌長,再過四五天,就可以摘下炒菜。

父親炒絲瓜時,比較仔細。總是先剝十幾個蒜瓣,打三五個雞蛋,待鍋燒熱後,倒一大勺香油,雞蛋哧拉一聲倒進鍋裡,炒到金黃,把絲瓜和蒜瓣倒進去。炒三五分鐘,父親便會細細地向鍋裡倒開水。大約兩三分鐘,便可以起鍋吃飯。鍋裡的絲瓜湯,父親總是給我盛一大碗。

絲瓜之愛

後來家裡的院牆邊開闢成菜地,母親種了絲瓜和苦瓜。夏日的夜晚,我們躺在院子裡的竹床上,看著滿天繁星,在睡意朦朧中,可以清晰地聽到它們生長的聲音。有時是輕微的“咔嚓”聲,有時是脆脆的“突突”聲。第二天,它們一定是我們飯桌上的菜餚。

母親炒菜比較粗糙,鍋裡倒不多的花生油,一大盆絲瓜傾盆而下,她一邊向灶膛填火,一邊拿著鍋鏟炒菜。將炒熟時,倒上半大鍋開水。等水滾開後,倒入雞蛋。然後我們就著絲瓜雞蛋湯,吃著麵條。肚皮快要撐破時,鍋裡還有一大碗絲瓜雞蛋湯。母親不由分說地盛給我:“這個對你最好,你得多吃!”

年齡一天一天增長,我的嗓音好像也越來越中聽。有朋友說我的嗓音富有磁性,我很有幾分得意。

絲瓜之愛

大學畢業後開始從事教師職業,上課用嗓過多,有時會嘶啞到乾咳。母親總勸我:“多吃點絲瓜,你別看絲瓜絲絲攘攘的,可是好東西。用絲瓜瓤刷碗,比洗潔精還乾淨。”我隔三差五地炒上一個絲瓜雞蛋,嗓子時好時壞。

直到遇上我那個學音樂的另一半,他讓我用氣息發音。在不斷地練習中我終於找到一點發音的訣竅,嗓子的問題得以解決。有一次,我不經意間講起吃絲瓜的經歷,他半天不語。然後鄭重地說:“我覺得你還是應該多吃點絲瓜,它確實是非常好的一道菜。”

如今,這道菜就成了我家飯桌上真正的一道家常菜。

絲瓜之愛

ㅡ END ㅡ

作者簡介:往事隨風。明白生活不易,歲月飛馳,希望用文字留住時光,保存一份美好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