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朋友圈更新狀態的人變少了?

魔尊v


朋友圈幾乎人人都要用,但是髮圈的人卻變少了,你不覺得很奇怪嗎?這到底是為啥呢?依我看可能有如下幾個原因。


無話可說

對啊,確實無話可說!自己的工作很普通,沒啥值得說的;自己的生活很普通,沒啥波瀾壯闊的;自己的內心很平靜,沒啥好憤青的。你讓我說啥?

那就試著去發現工作和生活的美吧,找啊找就是沒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算了,我還是看看人家發的圈吧!



不想說

也有的人肚裡有很多可說的,可是實在受不了朋友圈裡的烏煙瘴氣。每天打開朋友圈,第一條就是一碗雞湯,好有人生道理的雞湯,雖然沒啥用。再看第二條,好嘛,是減肥產品廣告,不用說了,又是那個做微商的人發的。哦對了,第一條雞湯也是他發的。再看第三條,曬哇!最討厭別人曬娃了,曬一次兩次就算了,關鍵是天天曬,時時曬,曬的人家心慌意亂。再看第四條,這個就更過分了,又是那個沒工作的天天不務正業的亂晃,今天又晃到不知哪個破地方來個自拍!

看到這些讓人窩心的圈,自己瞬間就不想發了!

其他原因

由於工作原因不方便發的、把你屏蔽的等等。小夥伴們,你們說呢?


數字視聽科普


因為每個平臺的活躍度,很大因素來源用戶的新鮮感。

在微博剛開始興起的時候,我周圍的很多人,每天都會抽出時間來發微博。那時候我正在讀大學,朋友見面第一句話就是:來來來,微博互粉一下,然後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會第一時間點贊和轉發。

微博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充當的是媒介的作用,也就是說,有了這個媒介,你們可以更加無障礙地溝通。

但是隨著用戶新鮮感的衰減,投入到微博的時間呈現斷崖式的減少,剛好這時候又有微信的崛起,用戶又因為一時新鮮,立刻就奔到了微信的懷裡。

所以你現在可以看到,用戶在剛開始使用微信的時候,會把更多的時間,用在探索新鮮功能之上,比如說「搖一搖」、「漂流瓶」、「朋友圈」等等,直到用戶的新鮮感又一次衰減,他們才會逃離這些功能,但微信作為一種通訊工具的作用,已經成為了用戶的一種習慣,用戶即使不發朋友圈,不玩搖一搖,一樣會用微信來進行通訊。

因為用戶的人際關係網絡,都在微信裡,你怎麼可能逃離它呢?

所以你可以看到即使有人從來沒有發過朋友圈,你一樣可以通過微信文字或者語音的方式找到他,因為微信成為了他的一種生活方式。

不過也有一些人,他玩不玩一款軟件,或者說,發不發朋友圈,跟它對這款軟件的新鮮感沒有太大的關係,而是要看他是內向還是外向。

內向的人,不喜歡通過和外界進行互動的方式,來恢復自己的能量,他們喜歡一個人靜靜地待著,而外向的人則不同,他們更喜歡通過和外界互動,通過和別人進行交談,來讓自己的能量得到補充。


曾少賢


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就是當你打開朋友圈發現好多人發朋友圈的次數越來越少,甚至都不發朋友圈了。然後你出於好奇去翻開他們的主頁得到的結論就是,他們不是設置三天可見就是上一條動態停留在幾個月前。

確實,現在很多人都不愛發朋友圈了,那究竟是為什麼呢?大家平時出去旅遊、吃飯、和閨蜜聚會,都喜歡隨手拍幾張照片留作紀念,並把照片傳到朋友圈配上自己的一段抒情小文字,不過這些照片或者文字都會被朋友拿來調侃。還有就是一打開朋友圈各種微商廣告,鋪天蓋地讓你感到非常厭煩,卻又非常無奈,導致你每天也不想去看朋友圈,更不想發朋友圈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你會感到越來越孤單,當你因心事而憂愁傷感時,微信通訊錄也找不出一個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來訴衷腸,自己想編寫一段文字發表一下心情,編輯一次刪除一次,最終也沒有發出去。發朋友圈,倒不如來個好覺睡醒,也就讓人沒有想發的慾望了。

朋友遇到過一種情況,由於自己出差在外和客戶進展不順利又身在異鄉,晚上自己一個人借酒澆愁,半夜時分,他倍感孤獨,在微醉的狀態下發了一條比較暗黑系的朋友圈,緊接著他的手機就被打爆。家人朋友看到都認為他出了什麼事,各種關心和問候。他不得不去一一解釋,後來他逐漸的不發朋友圈了,避免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每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都是不容易的,發不發朋友圈是自己的權利,別人無權干涉,朋友圈也是一種休閒娛樂的方式,也不必太較真。


獨角獸工場


看到這個題目,特意去看了一下朋友圈,發現朋友圈的朋友動態,除了微商的一天發幾條動態、推廣活動的、集贊換好禮的....除此之外,朋友現狀的動態可謂少之又少。

互聯網在當今社會扮演者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可為什麼在朋友圈更新狀態的人變少了呢?

今夜閒來無事,便於朋友聊了這個話題,朋友的話讓我感慨萬千:不是不發動態,而是現實中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朋友還特地跟我講了她朋友小A的故事:

小A是清華大學在讀生,她朋友圈最近一條動態的時間是:2016年12月,之後便沒有了動態。

本來考上清華大學是多麼榮光的一件事情,就算不頻繁而高調地發朋友圈,偶爾的發個朋友圈定個位也不為過,可小A卻沒有。

朋友覺得很奇怪,還以為她是遇到了什麼事情,便跑去問小A,小A回答說:我來到清華兩年了,在這裡,比我有天賦又肯努力的人一抓一大把,你稍稍一放鬆就有上百人超過你,如今我每天只想著如何提升自己,哪有功夫去編輯文字發朋友圈,我有更多比發朋友圈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呢!

這讓我突然想起,前陣子備考考證,想發個朋友圈表明一下自己的決心好好備考,編輯到一半的文字,又刪了,最後直接不發了。

要是真的認真真的下定決心,便直接去考罷,默默努力,用成績來證明自己的決心,總比在朋友圈上只靠嘴皮子吹噓一大堆,最終不了了之來得更實在些。

是啊,有追求目標的人,每天都忙著提升自我、向著目標更近一步的方向努力拼搏著,不甘落人之後,有時候甚至忙得連喝咖啡的時間都沒有,又哪有功夫消耗大量時間堆砌辭藻去編一條華麗的動態發朋友圈呢?


令狐富貴


現在的微信已經是社交物品,不是認真交朋友的地方。表現最明顯的就是朋友圈。
當所有人都認識到,朋友圈代表一個人的生活品質的時候,大家幾乎都開始卯著勁兒想證明一些什麼。
於是,朋友圈裡的“真朋友”越來越少了,它更像是一張名片,讓人搜腸刮肚用心去經營。
直到朋友圈的很多現象都成了作者們挖掘人生道理、批判社會現象的地方,發朋友圈的人也就越來越少了。
過去,當你好不容易享受週末時光,和家人出去走走的時候,拍幾張照片曬曬,好心情也隨著照片躍然而出。 但總有人說你裝逼。
當你終於下定決心,和朋友去一家高檔餐廳吃一頓飯,想拍個照片紀念一下。 但總有人說你裝逼。

久而久之,我們的朋友圈越來越死氣沉沉,能像最初那樣開開心心毫無芥蒂地發動態的人,越來越少了。

我就是眾多不愛發朋友圈的其中之一,因為我心裡面知道,我是一個過於在乎自己在別人眼裡是什麼形象的人。
因此,對於發朋友圈這件事也越來越慎重,時間久了反而不知道該發什麼好。
很多話在朋友圈說,說深了是小題大做、譁眾取寵,說淺了是故弄玄虛、深夜矯情。
很多照片想發出來紀念一下此時此刻的心情,又害怕發出去會被一大堆人尋根問由。 太麻煩,也心煩,索性算了。
其實,這樣並不算是一個好辦法。
那些情緒和想法堵在胸口沒有抒發,簡直是一個天大的損失。 珍貴的記憶不發出來,就只能一直存在手機裡,結果前幾天我一不小心把手機給格式化了。 。沒了。。什麼都沒了。。
我整個人一下子就懵了,像我活過的日子也突然之間有一塊再也找不回來的缺口了。
有一種人,喜歡充滿戾氣地去談論別人,或者談論一種現象。
我們明明只是想分享,卻被曲解成炫耀。明明只是想記錄,卻被硬說成裝逼。
初中時有個好朋友,好到上廁所都手拉手,後來因為距離原因聯繫不那麼頻繁了。
可是我卻忍不住關注她的一切動態,想知道她過得好不好,開心不開心。 每次看到她無比鮮活地在朋友圈裡活蹦亂跳,隔著屏幕都能感覺到她的那股靈氣,感覺我們依然像很多年前一樣,還在一起的時候一樣。
有一天她突然發了一條:“不再發動態了。” 然後就鮮少再有她的消息。

最難過的是,想她的時候還是會習慣性點開她的朋友圈,卻發現再也沒有了她的生活軌跡。


那一刻,心裡是很失落的。

同樣的,我相信有一些人也在默默關心著我們,希望我們真心過得好的。
有時候,多發朋友圈不見得是壞事。
我媽媽就很喜歡看我發朋友圈,然後給我點贊,表示我的近況對方“已閱”,像親人之間的一種默契和無聲的交流方式。
在這個時代裡,我們不再喜歡煲電話粥,不再喜歡重複講閒言碎語,但生活中總有一些瑣碎的美好,是可以分享的。
正如那句話說的:“我發朋友圈並不是為了傳達什麼,而是等到幾十年後,我頭髮花白滿臉皺紋的時候,可以翻到我20幾歲時,曾經因為哪些有趣的事情開心過。”
能誠實對待自己的情緒,不在意點贊數,也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
都說朋友圈不真實,其實未必。
吃過什麼東西,到過什麼地方,看過什麼劇有過怎樣的感想,這些都是真的發生過的。 只是,它被一些“有心人”給妖魔化了。

很多人喜歡在朋友圈炫耀,這不假。

但我們之所以對他們嗤之以鼻,反感到不想成為他們,恰恰是因為他們用力過猛的炫耀努力證明自己好的過度的樣子,使他們看起來像小丑。

而真實的我們,無論如何都是美的。

幸福上上籤(公眾號:xfssq520),公認的女性情感諮詢實效平臺,專注於兩性幸福情感關係教學。致力於幫助學員解決失戀挽回,異地戀危機,婚姻危機,擺脫單身、學習戀愛技巧、改善人際關係、提升自我價值和魅力等。每天分享更多幸福絕招。

幸福上上籤


有天,一個很久沒聯繫的朋友問我最近怎麼樣了

她說:”怎麼都沒看見你更新狀態了“

我知道她說的是朋友圈

我回答說:“因為最近都沒什麼大的變化或新的情況”

所以就沒發什麼消息

退出對話窗口後我點開自己的微信相冊看了一眼

因為近期沒發什麼內容

一劃就劃到了大半年前

相比起現在,我以前還真是個話嘮

看了一部電影,會在朋友圈寫長長一段觀後感

和一個很久沒見的朋友一起吃飯

會回憶一下與之的相遇相知

即便是一次花落或一陣秋風

都忍不住寫一段三行詩

還有遇到不順心或挫敗後的抱怨、吐槽、負能量

還真是把這裡當成了一個可以記錄生活點滴的地方

於是,我在朋友圈寫了一段話

表示下這樣的改變

好友看到後說,她也是

越來越少在朋友圈發東西

我文藝而矯情地說道:

那是因為我們現在內心更加充實了

她很直白地回覆我:

充實個鬼,是微信里加了太多不想加的人

越來越不方便而已

她一語道破天機

原來如此,我恍然大悟

才不是什麼內心充實到不用在朋友圈傾訴

也不是生活忙碌到沒有時間

而是我們的通訊錄裡

多了許多與我們的生活不相干的人

而我們的這些想法

情緒潛意識裡根本就不想被他們看到


英尼網絡


感謝您的閱讀!

你是不是和我一樣討厭“微商”呢?朋友們都成了賣鞋子,賣童裝,賣化妝品的時候,我們最喜歡做的是,屏蔽他們!刪除又不適合,可是又不想被他們影響自己看朋友圈,怎麼辦呢?屏蔽他們!

可能你還不會屏蔽這些朋友們,我和大家簡單聊一下,怎麼將這些朋友進行屏蔽:

我的——設置——隱私——不看他(她)

瞧一瞧我將多少人進行了屏蔽:27個朋友基本上都是做微商的,因此一股腦的全部將他們進行了屏蔽。

那麼,為什麼更新朋友圈的人少了呢?我的猜測有如下原因:

  • 不想讓別人看到自己的消息,特別是生活壓力大,哪有精力將自己的好壞分享呢?
  • 不想家人朋友擔心,有些人可以回覺得自己更新了信息,如果是好的家人會開心,可是是不好的,父母會擔憂。我之前就寫了一段感悟,老孃直接打電話問我怎麼了?
  • 朋友圈已經不是新時尚。我們發現朋友圈越來越不是新的時尚點了,不如寫寫微博,看看抖音。
  • 自從朋友圈上線了最近三天,最近一個月等等,越來越多的人,我們看不到他們的更新,索性也自己不更新了。
你的朋友圈還在更新嗎?有沒有想停止的念頭呢?

LeoGo科技


微信是現在社交最常用的軟件之一,我們用它聯繫家人、 朋友、 同事,用它購物、理財、學習、分享、出行等等!朋友圈作為微信最受歡迎的功能,也是受大家熱捧!但是我們發現,現在發朋友圈的人越來越少了?甚至出現了幾天可見功能後,很多人設置了三天可見,半年可見,不完全展示自己的朋友圈!

其實,這個現象是比較正常的。還記得你玩人人網的時候麼?每天發新鮮事,給朋友點贊評論留言,說悄悄話,送禮物…… 還記得你玩qq的時候麼?每幾分鐘就刷刷空間動態,每天堅持簽到,經常去你暗戀的人空間去看,還不忘刪除記錄!後來微信出現了,qq漸漸沒有人說話了!大家每天在朋友圈曬著美食,曬著娃、秀著恩愛,風景九宮格……到集贊、掃碼、微商廣告!一會不刷朋友圈就感到少些什麼! 但是現在朋友圈更新越來越少了,自己發的也少,別人發的也不多!微信最基本的功能是交流,和家人,朋友,同事,客戶進行交流!朋友圈功能大家用久了變失去了新鮮感!互動只是和已經成為好友的人,比較封閉!

相信大家現在玩抖音、美拍、火山小視頻這類軟件的人很多,有玩的或者喜歡看的點個贊,舉下你們的手!為什麼視頻軟件現在這麼火呢? 比較開放,可以看到很多有趣,新鮮的東西,同時自己發佈的視頻可以被大家看到!也會慢慢有自己的粉絲!互動讓大家感覺到不再孤獨!所以大家是需要不斷尋求新的刺激,厭倦已經用了很久,沒什麼新玩法的平臺!但是作為交友軟件,微信還是目前很好的平臺,非常方便!但是朋友圈這個附屬功能受歡迎程度會下降!

還有就是現在微信不只是和朋友聯繫,很多公司同事,領導、客戶、親戚、同學、不熟悉的人等等,我們會分很多組,發個朋友圈不想讓某些人看見又要選擇屏蔽,而新加的人又可以看到之前分組的朋友圈,所以也有些麻煩!大家索性就不願意發太多自己的想法!

作為我個人,我基本很少發朋友圈,因為我更喜歡和別人直接互動,而不是朋友圈的點贊之交!


高太爺


我自己的心態是:

1、有什麼可發的?

心靈雞湯?自己都抵制,當然不會發;

重大社情?頭條微博啥的比你快多了,發了有啥價值?

花樣自拍?哈哈我是大老爺們天生不感冒;

曬生活曬旅遊曬娃?對不起這都是我私事,憑什麼要發?

2、偶爾發,無非少數幾個原因:a真心感覺好的深度文章,真心想分享;b幫朋友推廣信息不好拒絕也應該幫助;c有趣的、有利的、有益的價值,可能對朋友有幫助且大家應該樂於看。

……………………………狗狗的分割線………………………………

“略深刻的理工狗”榮譽出品,我的每一個回答都是認真的。

喜歡的請關注、轉發、收藏。致謝。


略深刻的理工狗


其實我自己就是這個情況,整個2017年和2018年都只發過一條狀態,不是不想發,而是現在的朋友圈變了味。

現在打開朋友圈後,你會發現絕大多數都是廣告,不管是親朋好友,還是點頭之交,當你朋友圈裡面發廣告的人數已經佔有很大比例的時候,你自己也就不會想發了。

用我自己的話來簡單形容就是,我加你們就是把你們當朋友,但你們卻總是想賺我的錢,這並不是我想要的那種朋友圈。

當然,其中有一部分廣告並不是那些人自己真心想發,而是公司強迫的,為了工作不得已而為之。其實外國有些同樣的社交媒體也一樣,現在FB用戶更新狀態的也越來越少了,其實廣告太多也是原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