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分享:35歲無房無車,努力一輩子不如選對一條路

老闆分享:35歲無房無車,努力一輩子不如選對一條路

經常有人討論,30歲左右的人有多少存款才算正常,我很少敢去討論,因為我肯定拖了大家後腿。我一直在試著說服自己,不是我不夠努力,只是缺少一個機會。如果你現在很討厭你的工作,但是迫於生計又不得不堅持,那很不幸,你已經陷入了這個死循環中,因為你不可能從你現在討厭的工作中找到任何讓你鹹魚翻身的機會。

無論身在職場還是自己創業,我們深信不疑努力就能成功這句話,但是從來沒有去考慮過努力的方向對不對,許多人上班只是為了一份工資,為別人打了一輩子工,到頭來只能把希望寄託在60歲以後的養老金。關於而立之年,兩極分化很明顯,有的人已經實現財富自由,有的依然在抱怨行業不景氣,工資收入低。35歲,無房無車還大有人在,我們不能夠說他們不努力,可能真的是沒有走對正確的路。

老闆分享:35歲無房無車,努力一輩子不如選對一條路

一、你不得不承認,選擇大於努力

同樣一個行業,平臺不同你的發展就不同,這裡不區別大小公司,而是重點關注發展潛力。有的企業真的就是爛泥扶不上牆,無論換多少精英進來救火,依然無力迴天。老闆依然抱怨著沒有人才,沒有團隊,其實最大的問題是出在自己身上。在這樣的公司,無論你多努力,你得到的回報很難成正比。而一個好的平臺,你甚至不需要太多努力,你就能輕鬆成功,坦誠的講,這裡面存在一些運氣成分,但是大多數情況下,你是能夠嗅出機會的味道,但是因為很多原因,你放棄或者退縮了。

二、35歲以後的職場人如何選擇平臺

怎樣才算好平臺?並不是給你錢多的平臺就是好平臺,而是這個平臺能讓你做你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我的職場經歷中遇到過一個人,他工作三年,在原公司月薪4000做文案策劃,後來自己悄悄找工作跳槽到了另一家公司月薪8000做媒體專員,沒別的原因,就是因為工資翻了一倍。但是這家公司半年後就倒閉了,他重新找工作,至今過了快兩年了,月薪4500沒變過。你說他運氣不好,確實有一部分,但是更重要的是他自己沒有原則,如果誰給你錢多你就去哪兒,那麼最終會被短期利益所迷惑,失去長期發展的機會。特別是35歲以後的職場人,如果你不選擇自己創業,就更應該儘快確定好一個方向,考察好一個平臺,將自己最好的事業黃金期,投資到這個平臺中進行對賭。

三、35歲的職場要穩定,還是要挑戰?

中國傳統文化提倡中庸之道,很多人誤讀成什麼事情只要做一半就夠了,也就是不需要太好,也不能太差,實際上這不是中庸之道,這應該叫平庸之道。真正的中庸之道是一種境界,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離、不變換自己的目標和主張,這就是一個持之以恆的成功之道。而很多人因擔心失去現在的工作,失去這份穩定,即便明知道沒有好的發展,依然無法下決心去改變,30歲以前你有資本去等待觀望,30歲以後就不要再把工作當成謀生手段。

四、35歲以後難找工作將何去何從?

實話講,如果你35歲以後還需要投遞簡歷找工作,只能說明你之前的職業規劃非常失敗。很多人到了35歲這個年齡,不會輕易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因為現在許多公司已經開始不招聘35歲左右的員工了,到了這個年齡,要麼你已經在職場混出名堂做到公司中高層管理了,要麼你就還在基層墊底。最近遇到一個案例,一個38歲朋友,大學畢業後離開家鄉來到另外一座城市打工,努力了十多年,終於在城區貸款購買了一套住房,結果房貸剛通過沒多久,公司突然就開始裁員,他失去了穩定的收入,去找新的工作處處碰壁,公司嫌他年齡太大。後來在家呆了半年得了抑鬱症。到了這個年齡如果被下崗,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1、主動離開舒適區,窮則思變,只有改變才有一線生機,例如,你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創業,那你真的應該去考慮一下,你從來沒有想過從零開始去做一件事情,你也有必要去嘗試一下,不要說你有家庭,有孩子,有壓力,這些都是你自己不想改變的藉口。

2、主動學習,30歲之前很多人不會主動去學習,但是30歲以後凡是有一點成就的人,都會更加拼命的學習,學習不是看多少書,不是報多少學習培訓班,而是讓自己更加自律。

3、善於利用自己積累的社交關係或者資源,到了這個年齡,多少你都積累下了一些社交關係和資源,我們現在講一句比較流行的詞彙,叫做“變現”,如何將你的社交和資源變現,我有一個朋友,他大學畢業後就沒有上過班,但是依然過得很風光,有一次聚會很直白的問他,你的錢從哪來的?他直言不諱的說,就是朋友多,這個幫一下,那個推一把,我隨便做什麼事兒都能賺錢,所以這又引出另一個話題,30之前的社交是吃喝玩樂,30歲以後的社交是為你賺錢。

老闆分享:35歲無房無車,努力一輩子不如選對一條路

老闆分享:草根創業者,現自己經營公司,分享最有價值的職場心得,喜歡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