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為”猛人”是如何一步步斷送自己前程的

這為”猛人”是如何一步步斷送自己前程的

犀利、刻薄對媒體人而言不是貶義詞。反而,它卻可以幫助某些媒體人功成名就,以毒舌著稱的金星便是典型代表。對某些特殊人物或特殊事件的評價需要犀利、刻薄的語言或觀點來表達,只有這樣才能深入人心,廣泛傳播。但是,犀利、刻薄的前提必須是客觀、公正。作為一名主持人,其言語所代表的觀眾情感應該大於個人情感,謀求的觀眾利益應該超越個人利益。主持人手中的話筒不是洩私憤和謀求個人利益的工具。在這一方面的反面教材有兩位,一位是周立波,一位是張紹剛。今天,小編要講的就是張紹剛。張紹剛與撒貝寧於1998年進入《今日說法》欄目,並一戰成名,兩人曾經關係親密,共同被看做年輕有為的典範。而如今,撒貝寧還在央視主持人的道路上高歌猛進,而張紹剛則一路向下,從央視到天津衛視再到宣佈退出主持人的舞臺。更加可悲的是,百度搜索張紹剛三個字,前三頁展示出來的信息幾乎都是爭議和謾罵。儘管是宣佈退出主持界將近一年時間,最近卻又因被推上風口浪尖,飽受詬病。究竟是什麼讓曾經的央視主持人淪落至此。下面就讓小編來細數張紹剛的主持人五宗罪:

一宗罪:

角色混亂,言語範疇超越主持人本分。

這是一切問題的關鍵所在。眾所周知,張紹剛曾經即是一名電視臺主持人又是中國傳媒大學的一名碩士生導師。正是老師的這一身份使得張紹剛在《非你莫屬》的舞臺上出現角色混亂。曾經長期關注《非你莫屬》的人知道,對於求職嘉賓的評價和選擇本應該是屬於在座企業高管的工作,張紹剛則應該是屬於中立的、中間調和的角色。而令觀眾詫異的是,張紹剛作為主持人利用自己在舞臺上的話語權優勢不斷對求職嘉賓發起質疑和挑戰,不斷先於並引導各位企業高管對嘉賓做出評判。這無疑已經超出了一位主持人工作的本分。當然,這也是後來一系列雷人事件的根源。《非你莫屬》是求職者的舞臺而不是某一個人的講臺,求職嘉賓是個性鮮明、各有千秋的成年人而不是某一個人的學生。更何況,張老師的職業生涯並不光鮮,所教授的內容又僅限於傳媒領域。他有何德何能去掌控一個節目對於求職者的評判呢?

二宗罪:

道貌岸然,利用主持人話語權洩私憤。

”道貌岸然“這四個字是後來接替張紹剛主持《非你莫屬》的塗磊對張紹剛的評價。對於嘉賓在臺上暈倒扶還是不扶,該怎麼扶這件事,張紹剛在舞臺上的言論和行動完全相悖。他批評求職嘉賓,作為一名主持人,如果有求職嘉賓在臺上暈倒,應該什麼都不要說先去扶起嘉賓。然而,當真正的求職嘉賓在他面前暈倒的時候,他卻說了一句全民共憤的"你是在表演嗎"。在言語上以道德、禮儀等綁架求職嘉賓是張紹剛的拿手好戲。而對於自己不懂得或者是沒有能力做到的事情,張紹剛似乎總有一種莫名的怨恨,因此他會去百般嘲諷。網上曾有人分析這是他高度自卑所造成的自大。多段視頻顯示嘉賓說一口流利的英文總能激發張紹剛的無名怒火,接下來就是一番看似符合邏輯卻毫無根據的說辭和打擊。

三宗罪:

主管臆斷,評價、批評缺少客觀公正。

自大之人的一個特點就是主管臆斷,並要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他人身上。而如果這一特點在一個主持人身上出現就會被加倍放大。因為主持人和來訪嘉賓之間擁有著完全不對等的話語權。更何況在《非你莫屬》的節目中來訪嘉賓都是求職者。或許,在張紹剛的觀念中:我認為不對的其他人也會認為是錯誤,我不喜歡的在座觀眾和企業高管也不會喜歡,因此,我要代表所有的人發聲,對求職嘉賓進行批判或者中斷他的發言。

四宗罪:

言語刻薄,簡單粗暴,缺乏藝術性。

言辭犀利、刻薄的主持人並非張紹剛一人,但像他一樣飽受詬病的人卻不多。對於媒體人而言,語言是一門藝術,深刻的批判不一定需要粗暴的語言。張紹剛似乎總在以自己是耿直boy的理由掩飾自己能力的不足。然而,崔永元、 白巖松、汪涵等主持人在面對重大突發事件時的表現觀眾有目共睹,有沒有簡單粗暴呢。張紹剛甚至連自己在憤怒時的表情都無法控制。所以,他退出主持人的圈子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因為,作為一名主持人,從他的言談舉止中始終透露著三個字:"不適合"

五宗罪:

價值觀扭曲,求職者就要接受施壓發難?

其實,不只是張紹剛,包括許多求職類節目或者選秀節目的所謂導師,都在披著教育和壓力測試的外衣向嘉賓洩私憤。似乎,選手來參加面試或者競選就應該接受指責和不公,就要忍耐。這完全是一種評委和選手不平等的價值觀念在作祟。導致很多家長都擔心自己的孩子承受能力不夠。難道這些人連最基本的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都不懂?合理的質疑和有根據的批評當然是應該接受的。但是,面對無端的指責和庸俗的評判,任何人在任何場合都有權利捍衛自己的尊嚴,這才是正確的價值觀。難道,為了找到一份工作就能讓別人對自己的人格為所欲為?

這為”猛人”是如何一步步斷送自己前程的

若是一位優秀的主持人離開主持界多數觀眾會感到惋惜。而對於張紹剛的離開,觀眾只有四個字:走好,不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