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進中舉後為啥會發瘋?放到當代范進是什麼職位?

遊影聯盟


人生最幸福的事情是有一個目標,併為之不懈的努力,當你拼盡全力完成的時候,這就是人生最幸福的時候。然而,大部分時候,由於一些不公平的現象,社會連一個努力的方向都不給你,至於希望,自然就更沒有了。



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如果一個人沒有背景且家庭貧困,而且,他在社會上也沒有強大的人脈關係。那麼,這個人想要出人頭地,走上人生巔峰有多難?

答案是異常的難。有時候普通人持續加倍的努力可能換來的卻是無助。很多努力提升自己的人,卻不如那些靠著關係走後門人容易。所以,很多普通人可能一輩子都沒翻身的機會。

這種感覺,一般的普通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越來越強烈。如果壓抑了幾十年,甚至多半輩子,一旦某一天翻身,那爆發出來的喜悅一定會衝破每一根神經。

說到這兒,也就不難理解范進為何會在中舉後發瘋了。



范進;男

民族;漢

職業;書生

社會地位;底層(過得還很沒有尊嚴)

經濟狀況;家徒四壁(飯都快吃不起了)

這就是范進中舉前的個人情況,這種底層煎熬的生活過了幾十年,五十多歲依舊一事無成。身上穿的破破爛爛,跟個乞丐也差不多,而且三餐不繼,每天都在飢餓的邊緣徘徊,可謂苦不堪言。

所幸,他還有一個目標,有一個希望支撐著他。

但一文錢憋到英雄漢,經濟收入低下不僅是餓肚子的問題,更嚴重的尊嚴盡失。原著中,范進不僅在鄉里鄉親的面前抬不起頭來,就連自己的老丈人胡屠夫也是冷嘲熱諷的,更嚴重的是范進找老丈人胡屠夫借點盤纏去趕考,結果胡屠夫一口老痰啐了他一臉,罵了他一個狗血淋頭;

像你這尖嘴猴腮,也該撒拋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鵝屁吃!趁早收了這心,明年在我們行事裡替你尋一個館,每年尋幾兩銀子,養活你那老不死的老孃和你老婆才是正經!



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此時的范進過著最底層的生活,忍受著無盡的煎熬。但幸福突然降臨,幾乎是一瞬間,范進突然就變成了舉人。

明朝,舉人可以為官,雖然做不到封疆大吏,但是進入縣衙做官還是非常容易的。這就等於一個村裡的窮光蛋,突然某一天接到命令,被調入縣政府工作,而且還是在縣政府裡做官。

關鍵的是,進入縣衙後,經濟條件得到了改善的同時,人脈圈也不一樣了。

另外,即便考中舉人後,范進不進入縣衙為官,那他也可以獲得400畝土地免稅的特權。此時,附近的鄉親,或者是周圍的地主都會爭相投奔,將這些土地掛在范進的名下,僅憑這一點,范進經濟狀況就會陡然好轉。



事實也證明,在范進中舉之後,無論是以前看不起他的老丈人胡屠夫,或者周圍的鄉親,甚至連以前都沒見過面的本縣首富張鄉紳也前來送禮。

此時,范進從社會最底層的一員,搖身一變成為了社會的上層的知識分子。看到這兒,只能說一句幸福來的太突然了,陡然而富,財富、名望、尊嚴、地位,所有的一切都接踵而至。

從此刻開始,以前在底層社會受盡煎熬的日子將一去不返到,充滿希望,充滿尊嚴和財富的新生活即將到來。也因此,范進被喜悅衝昏,突然發瘋,也是一個正常不過的事情。



那麼,范進的後來官職放到當代又是什麼職位呢?

首先說,范進在中舉之後,雖然擁有了豪宅美女、傭人丫鬟、金銀珠寶等等,但卻並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他依然在努力向上攀爬。

中舉之後,范進母親去世,為母親丁憂三年之後,范進又考中了進士,授職部屬、考選御史,為正七品官員。這相當於縣級領導幹部,但其主要職責是監察百官,相當於紀檢委。

之後,范進又做到了山東學道,這個官職相當於現在的教育廳廳長,負責全省的教育工作,這個職位雖然沒有固定的品級,但地位卻僅次於巡撫,屬於地方大員的級別。

再後來,范進又做了通政使,人人都尊稱一聲通政公。這個通政使是負責內外章奏和臣民密封申訴之件,正三品的官職,相當於現在的國家信訪局。處理群眾來信,保證信訪渠道暢通,針對群眾意見,開展調查研究,並且提出制定相政策方針的建議。



看到這兒,不得不說,科舉制的存在,使得當時天下所有的讀書人都有一個人生目標,並且在為之拼盡全力。就好比如今人人都想創業,都想走上人生巔峰,都懷揣著夢想卻拼搏。

但不同的是,科舉不用拼人脈、資金和後臺,拼的是自己的能力。也正是這一點,沒有背景的范進成功的鹹魚翻身,完成了逆襲,或許,范進並不是科舉制度的受害者,而應該是受益者。


我是越關


大家看過范進中舉那篇文章,就知道範進從年紀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考科舉,一直沒有考中 但是到了年紀很大的時候,卻突然一下子意外的高重,結果他一下子居然受不了這樣的刺激,當時就瘋了。幸虧是他老丈人一巴掌,把他又從瘋狂的狀態中打回來。

范進考中的是一個舉人,舉人在古代應該還算是不錯的,雖然無法同進士相比,但不管怎麼說,至少是一個有功名在身的人。因為我們在很多電視劇還有小說中,可以看到,一般的老百姓都自稱草民。草民自然是和當官的相對應的,一旦中了舉,那個身份就不再是草民了,而是有關街身份的人。

話說中了舉人之後,如果出去做官,至少也是一個八九品的官員,相當於現在的科級幹部。你想想之前他啥也不是,就一個窮秀才而已,一下子突然就升到科級,他能不高興嗎?而且科級只是保底而已,很多舉人最後還當了比較大的官。在文章裡面說到捷報連登皇甲,也就是說有了舉人之後還還可以繼續往上考,如果文才真的比較出眾的話,就可以考中進士。

一旦中了進士,那就不是一般身份了。要知道範進中了舉人,他的老丈人都對他恭恭敬敬,要是中了近視,那還不把他當神仙捧著。也許作為舉人可能當不了太大的官,但是在古代也不乏一些舉人,最終平步青雲,當上了比較大的官,最典型的就是海瑞了,甚至當上了應天巡撫。左宗棠也只是一個舉人身份,他做了湖南巡撫的幕僚,可是能力強,對於一般三四品的官員例如知府之類的,都是呼來罵去,別人也不敢反駁他。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趣談答案:范進中舉之後沒有任何職位,僅僅是一個舉人而已,可即便如此,范進也收穫了所有人的尊重。

秀才很難當,舉人更難當

先講一個小故事吧,武林外傳當中我們經常稱呼呂輕侯為呂秀才,但是大家請注意,這個時候的呂秀才還沒有考中秀才。

而成為三歲識千字,五歲讀唐詩的一個絕頂聰明的小夥子,竟然連秀才都沒有考中。

范進這一考便考中了舉人,幾乎是那個年代小村子小部落裡面的巔峰存在。

范進中舉後的待遇

那個小學課文當中,我們能夠明顯看到范進中舉之前每日只能吃麵糊糊米湯,僅僅是填飽肚子而已。

而范進在中舉之後,眨眼之間就看到了鄉親們拎過來的雞呀,魚呀,肉呀。這些估計是范進這一輩子都沒有吃過的美食。

緊隨其後,自己的岳父也開始重視自己,送來了很多肉,甚至還給自己送了3000~4000錢,把這些錢打發給了當時通知范進中舉的那兩位跑腿先生。

這就結束了嗎?不恰恰相反,這僅僅是開始。

鎮子上有名的鄉紳主動送給范進三進三出的大宅子,這幾乎是那個年代最高的追求了。

安得廣廈千萬間這裡面的廣廈就是指這樣的大宅子,很多窮苦老百姓他們住的房子都是夏天熱,冬天冷,四面透風,採光良好的破屋子。

而根據儒林外史的對應文獻所對應的年代,不難發現這個時候范進已經有名額了,只要哪個地方出現缺額,范進就可以補上去,就可以當大官享大福。

單純的看身份的話,這個時候的范進僅僅是一個讀書人,可是用不了幾日,讀書人就會變成當官人。

當然這個時候的范進還是有一點特權的,這個特權就是見到了官員,見到了皇親國戚,不用下跪可以站著。這算得上是古代對於讀書人的最高待遇了吧。

年少時笑范進,年長時依然笑范進

這篇文章印象非常深刻,在小學的時候讀過,讀完之後和同學一起嘲笑范進,他沒出息。

斗轉星移時間飛速,到了現在也依然會笑范進,這個笑充滿了尊重,充滿了敬畏。

因為年少不單單代表著無知,還代表著無所畏懼。在封建王朝窮苦孩子讀過讀書來改變命運,這幾乎是他們唯一能做的事情,儘管范進顯得非常狼狽,可最起碼從此時此刻開始范進的家族在未來若干年之內,子孫的生活必然會提高若干檔次。

歡迎大家關注@趣談唐宋元明清 ,歷史研究者,優質歷史領域創作者,每日分享新鮮歷史冷知識,解決歷史趣問題,愛你們!

趣談唐宋元明清


要知道範進是年過半百的時候才中了舉人。

在古代,經商會被別人看不起,平凡人家要逆襲就只能靠考取功名了,而每次考試要等待漫長的三年時間,這三年時間考生們是相當煎熬。

范進考了從十幾二十歲開始考,到五十歲左右才中舉,這中間經歷過多少辛酸挫折,期間還被老丈人看不起,被老婆嫌棄,家裡窮都沒有飯吃,老母親餓得兩眼發昏說道:"我有一隻生蛋的母雞,你快拿到集上去賣了,買幾升米來煮餐粥吃,我已是餓的兩眼都看不見了。"這才出去賣雞換米。

等到有人來通報范進中舉,范進三兩步走進屋裡來,見中間報帖已經升掛起來,上寫道:"捷報貴府老爺範諱進高中廣東鄉試第七名亞元。京報連登黃甲。"笑了一聲,道:"噫!好了!我中了!"說著,往後一交跌倒,牙關咬緊,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將幾口開水灌了過來。他爬將起來,又拍著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著,不由分說,就往門外飛跑,把報錄人和鄰居嚇了一跳。

著實是瘋了,胡屠戶在眾人的慫恿下,打了范進一巴掌,才把范進從地獄拉回來。

范進中舉前,飽嘗了科舉制度迫害下落第文人的辛酸苦楚。50多歲僅是個童生,家中窮苦不堪,12月的天氣還穿著單衣服,"凍得直髮抖"(原文:"廣東雖是地氣溫暖,這時已是十二月上旬,那童生還穿著麻布直裰,凍得乞乞縮縮。")。范進在幾十年應試不中的情況下,由於主試官周進的抬舉,應試及第。他喜不自勝出現了癲狂狀態。(長期的被人蔑視侮辱,二十多次落第的經歷把他弄得十分脆弱,無論是巨大的歡樂或悲哀都已經承受不住了。"好",幾十年的屈辱和痛苦結束了!"中了"夢寐以求的功名富貴到手了)

范進中舉,好歡喜的事。舉人,究竟有多大的官?

其實舉人還不算是官,放在當代,只能算是剛考上名牌大學。

舉人本謂被薦舉之人。

漢代取士,無考試之法,朝廷令郡國守相薦舉賢才,因以”舉人”稱所舉之人。

唐、宋時有進士科,凡應科目經有司貢舉者,通謂之舉人。

至明、清時,則稱鄉試錄取的人為舉人。中了舉人也意味著一隻腳已經踏入仕途,日後即使會

試不中也有作學官、當知縣的機會。


林生觀歷史


范進沒有想到他會中舉,一旦中舉,就是意外之喜,樂極悲生,就瘋了,如果遇到現在的社會,他不會瘋,也不會中舉,更不會成家,即便是瘋了,也沒有人願他好,一個真范進後面,就有九個假范進來冒名頂替,他也就是瘋一輩子的下場,精神病院便是他最後的歸屬,有人說,他中舉前是個秀才,那時的秀才,就相當於現在的小學文化,還不能夠依靠文化養家餬口,我那口子是初中文化,也僅僅只是個藍領,靠出賣重體力勞動過活,象范進,他大概也不甘心做個藍領因此,他只是遊手好閒的那種人,作者不是交待了吧,范進趕考回來,家中老母己經餓了三天了,餓得頭暈眼花,范進忙抓了家中生蛋的老母雞插上草標,拿到集市去賣,這也就從側面說明了,他從來不做身體力行的勞動,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儒家思想貫穿了他的一生。


春回芳去一玫到


首先,千萬不要小瞧范進,范進後面可是中了進士,當上了山東省教育廳文化廳亭長的職位,最後官居四品(副部級幹部),官聲非常好。

此外,中舉在古代可是一件很了不得的事,有著一大堆的好處。你看范進中舉後,很多舉人來慶賀,這家給了五十兩銀子(500萬人民幣),那戶給了幾個漂亮的丫鬟(美女幾個),還有人直接給了一套二進二出的院子(別墅一套),你瞧瞧這好處,難道不比你中了5000萬來的開心?更別說很多親戚來投奔,願意做范進的佃戶了,原因就是因為舉人的佃戶,不用給國家交稅和服徭役。

為什麼給這麼多好處?因為舉人是一個階層,一個共同體。為了這個階層的體面,大家會互相幫襯。所以一中舉,范進就成為了人上人。金錢、美女、別墅、下人都有了,瞬間走上人生巔峰。


詩詞細讀


范進中舉之前是秀才。

明朝的讀書人從低到高排列如下:童生,秀才,舉人,進士,庶吉士。一般人唸到秀才也就到頭了,孔乙己連個秀才都沒撈著,一輩子是個童生。



大明王朝的科舉考試三年一考。如果一個人八歲讀小學,十一歲考住童生,十五歲考中秀才,四十歲罷考,中間時間是二十五年,三年一考,能考八次。為啥四十歲以後就不考了?因為學習這種東西吃的也是青春飯,年輕時候記性好有耐力,思想也能跟上形勢,所以考中的幾率高。越往後腦袋就成了漿糊,考中的幾率越低。所以古人說,三十未娶不應再娶,四十未仕不應再仕。



但是一般人在二十歲甚至更早需要結婚生子成家立業,不能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讀書上,這就無形中增加了考中的難度。學習是一項反覆性腦力勞動,需要大量的模擬和長期的訓練,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肯定效率不高。大家都讀過書,對此應該深有體會。

而且考試這種東西,越往高指標越少,機會越難得。比如你的小學同學,能讀到大學畢業的連十分之一都沒有,但是讀完初中的肯定超過百分之九十。



所以古代的讀書人能唸到秀才就不錯了。大家不要小瞧秀才,只要有了秀才文憑,就能不當兵,不納糧,見了縣官不用跪。比如你是個農民,種了十畝地,收了一千斤糧食,結果五百斤交了農業稅,生活就會捉襟見肘。但是秀才也種了十畝地,也打了一千斤糧食,卻不用交稅,生活水平也就相對高一點。

但是秀才活的依然很苦逼,因為他基本不幹農活,全靠家人幹活,或者去私塾教孩子讀書。當民辦教師是很苦逼的,古人云,寧種二畝糧,不當孩子王。好多秀才連老婆都娶不上,住在破廟裡,喝和尚們剩下的殘羹剩飯,受和尚們的白眼。



范進能娶到胡屠夫的女兒,是因為胡屠夫的女兒也不出色,嫁不出去,只好下嫁范進。過著有一頓沒一頓的生活,全靠岳父接濟。這種苦逼生活一直過到中舉之前。中舉前已經三天沒吃飯,老媽餓得眼都看不見了。只好把老母雞拿出去賣。老母雞是家裡的生產資料,是用來下蛋的,不到萬不得已是不賣的。

所以范進中舉之後瘋了並不奇怪,給你你也瘋。


唐風宋月



范進中舉後神智失常原因有兩個:

第一、中舉實在是太難了。

第二、中舉後好處實在太多了。

一、明清中舉太難!太難!太難!

明朝276年,一共只有11萬舉人,平均每年只有400名舉人。

而根據歷史學家統計,明朝差不多有1200個縣,計算平均值,差不多一個縣三年才能考上舉人。明清西南地區文風不盛,真的有十幾年沒出過一個舉人的縣。

說一個令人吃驚的事實,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根據史書記載,非常刻苦用功,十幾歲就開始參加科舉考試,考了17次,一直到43歲才考中秀才。這只是秀才哦,秀才的難度不足舉人難度的十分之一。

而康熙朝名臣于成龍,他的經歷更誇張,他是真正從明朝一直考到清朝都沒考中,只是混到了國子監學習資格。于成龍從1634年(崇禎七年)參加科舉,一直考到1661年(順治十八年)才考中了國子監學習資格,此時他已經45歲了。

清朝乾隆年間還有一個老秀才99歲了還堅持參加考試,乾隆帝知道後乾脆賞了他一個“舉人”。

根據清華大學學者統計,萬曆年間解元(各省鄉試第一)考中進士的平均年紀全部在40歲左右。

所以大家這下明白為什麼范進54歲中舉人後會開心的發瘋了吧。


二、明清舉人好處太多!太多!太多!

因為明清兩朝對於舉人有免稅的優待,所以一旦中舉,十里八鄉就有惠人把自家土地掛名在舉人名下,每年給舉人交一部分“管理費”,所以范進中舉後立刻就有了幾百畝土地,但是這些土地其實不是范進的,但是他可以收“管理費”的,畢竟免稅嘛。

明清舉人不僅土地可以免稅,還能免除數十人的丁稅和徭役,所以范進中舉立刻就有許多人寧願不要錢都要做范進的“奴僕”。

因為明清普通沒有功名的老百姓徭役實在太重,從明朝開國開始,就經常出現老百姓自殘身體逃避徭役的事情,雖然朱元璋對這些自殘身體逃避徭役的老百姓抓住就殺全家(真的殺該民眾家成年男丁),但是依然還是很多老百姓為躲避徭役自殘身體。


另外,明清入仕分“正途”與“異途”,所謂“正途”就是通過科舉入仕的,而舉人入仕也算是正途,只有正途出身的官員才有可能做到四品以上高官,而且是主官;而一切不是通過科舉入仕的則被稱為“異途”,基本上能做到六品通判就是極限了。即使到了晚清,捐官成風,正途官也是優先安排的。

最後,中了舉就等於有功名,在地方上就算是“官僚”階層一份子,可以參與地方事務了,見了地方官不用下跪,只需拱手,因為算是“同事”了。


蘭臺


吳敬梓在《儒林外傳》中描寫的范進形象,可謂家喻戶曉,深入人心。他從20歲開始參加科舉考試,一共考了20次,直到白鬚皓首依然不中。主考官憐憫范進的不易,才將54歲的范進填了個第一名,中了秀才。

但是一個區區秀才顯然無法讓范進釋懷,也改變不了他窮困潦倒的現狀。

於是,范進堅持再考,終於中了舉人。中舉後的范進反覆觀看了捷報後,把兩手拍了一下,自言自語道:“噫!好了!我中了!”然後往後一倒就牙關緊咬,不省人事。醒來後不由分說飛奔而去,直至掉進泥塘裡,一身水淋淋漓漓。虧得他的岳父胡屠夫一個響亮的巴掌,才讓他清醒了過來。

(漫畫中的范進中舉)

范進的瘋態,讀來讓人忍俊不禁.但掩卷之餘,一股悲涼之情油然而生,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中舉的范進反而瘋癲了呢?

一、封建社會腐朽的科舉制度是范進發瘋的根源。

封建科舉給人灌輸的就是“學而優則仕”“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達則兼濟天下”的理念。這種思想讓古代的讀書人,寧肯一輩子抱著聖賢書不放,也要博取功名。

而且,一旦考取了功名,便可實現“魚躍龍門”,從此步入入仕為官的康莊大道。一切名譽、地位、財富唾手可得,怎能不叫讀書人心動,怎能不叫讀書人窮其一生,誓死追求。

在這樣的利益驅使下,范進一共考了34年。儘管他已步入了不惑之年,儘管家裡已經家徒四壁,甚至斷炊,老母親已經餓得眼冒金星,要靠著變賣家裡唯一的一隻下蛋的老母雞換回糧食。范進卻依然孜孜以求,矢志不移,就是不願意找個賺錢的門路,來養家餬口。

中舉前的范進“面黃肌瘦,花白鬍須,頭上戴一頂破氈帽,穿著麻布直裰,凍得乞乞縮縮”。與他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考中的周進“緋袍金帶,何等輝煌”。

更何況,范進就是過去的范進,他也曾經窮困潦倒,一無所成。他也曾經遭人白眼,皓首窮經,沉迷科舉而難以自拔。但范進畢竟考上了。現在的范進榮華富貴享不盡,受人尊敬,被人追捧。這無形中,給了范進極大地鼓勵和鞭策。

因此,才會有范進幾十年如一日堅持科考。

每一次滿懷憧憬地參加科考,每一次都鎩羽而歸,失望透頂。數十次的考試失敗,數十年的痛苦折磨,幾乎讓范進陷入了絕望的境地。

突然間雲開霧散,他中舉了,幸福來得太快,痛苦也釋放得太快,作為長期生活在底層的范進,焉能不瘋?

(古代科舉考試)

二、長期的窮困潦倒是范進發瘋的現實背景。

范進出身寒門,好不容易討了個屠戶的女兒做老婆,但他卻沒有能力養活她,甚至連老母親都差點被餓死。

他在中舉前,曾迫於生活壓力,鼓足勇氣向他的老丈人胡屠夫借錢赴考。但胡屠夫不但沒有些許憐憫,反而將他罵了個體無完膚,也將他的境遇清晰地展示了出來:“像你這樣尖嘴猴腮,也該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鵝屁吃。”

即便後來范進中了秀才,也絲毫不受老丈人的待見:“我自倒運,把個女兒嫁與你這現世窮鬼,不知豬油可吃過兩三回?如今不知因我積了什麼德,帶挈你中了個相公。”

胡屠夫對范進尚且如此,可想而知,周圍的人是如何的態度。同時,胡屠夫對范進的責罵,不僅僅是對他貧困形象的一種刻畫,更是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范進艱難的生活和辛酸的身世。

范進就在這種貧困交加、冷漠勢利的社會環境中,孤獨無助地生活著。數十年如一日的心理煎熬,已讓他不堪重負,形成了卑怯屈辱的性格,喪盡了做人的自尊。

一朝中舉,意味著他將徹底擺脫這種心理桎梏。從天而降的大喜,竟變成了一種巨大的衝擊力量,脆弱的心理焉能不瘋?

(范進賣雞)

三、病態的社會習氣是范進發瘋的誘因。

中舉前的范進,是典型的“百無一用是書生”,所有人都對他嗤之以鼻、極盡羞辱。他在抱著家裡僅有的一隻雞上街叫賣時,羞於開口,東張西望,一踱一步,半天都沒能把雞賣出去。滿街的鄉鄰,沒有一個人伸出援手,任由范進落魄地遊蕩在街頭。

范進中舉後,眾鄉鄰馬上變臉了。胡屠夫馬上改口,不再罵他是窮,“我自己覺得女兒像有些福氣的,畢竟要嫁與個老爺,今日果然不錯。賢婿老爺今非昔比了!”就連平時從未正眼看過范進一眼的張鄉紳,也急忙趕來拜會,而且大方地送了他一所房子。

這樣截然不同的待遇,范進焉能不喜極而瘋。


張生全精彩歷史


這是兩個問題,分開說。先說范進中舉後為什麼發瘋?

其實在《儒林外史》的原文中,已經把范進發瘋的前因後果說得很清楚了。

中舉前,范進被所有人瞧不起,比如范進的老丈人胡屠夫就曾罵過他:“我自倒運,把個女兒嫁與你這現世寶窮鬼”,“你是個爛忠厚沒用的人”,“像你這尖嘴猴腮,也該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鵝屁吃!”


從胡屠戶的話中就可以看出,范進沒有中舉之前,他除了生活比較拮据外,平時沒少挨相鄰的鄙視和貶低嘲諷。至於像張鄉紳之流的當地知名人物,更是不會多看范進一眼。

簡言之,中舉前的范進在老家,沒有一個人瞧得上他。

然而,范進中舉之後,他的一切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首先,在老丈人胡屠夫眼裡,范進的形象來了個180度大轉彎。

用《儒林外史》原文中的話說就是:“我的這個賢婿才學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裡頭那張府這些老爺,也沒有我女婿這樣一個體面的相貌。”

因為中舉了,之前的老丈人胡屠戶,現在變成了范進的狗腿子。


其二,鄉里鄉親都不敢瞧不起范進了,紛紛提禮物去巴結范進。尤其是范進家鄉的幾位大人物也紛紛登門,開始與范進攀親帶故。

具體怎麼攀的,就不細說了。簡言之,就是范進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巨大改變。之前他住茅草房,活得像乞丐。而後來,他住進了張鄉紳為他提供的豪宅,家裡奴僕、丫鬟應有盡有,過上了上流人的生活。

如果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昨天的范進還在天橋下要飯,過得是有上頓沒下頓的日子。而僅僅只是一日之隔,范進便從窮屌絲變成了當上總經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的成功人物。

並且縣裡的首富還跟他攀關係,關係好到要拜把子,穿一條褲子。

這種巨大的人生反差,我覺得換任何人,都有樂瘋掉的可能性吧?



再說第二個問題。如果放在當代,范進是什麼職位?

范進中舉後,又參加了會試,並且還成功高中進士。後來范進當了三任官,第一任是督察院御史,第二任是山東學道,第三任是通政司的一把手通政使。

所謂御史就是古代的檢察官,在明朝(故事背景是明朝)是正七品,與縣令平級。拿到今天來說,就是縣處級幹部。

而山東學道就是古代山東省主管教育、科考的官員。這個職務在明清沒有固定品級,屬於欽差性質。如果是二品官員兼任,那品級就是二品,如果是五品官員兼任,那就是五品。不過由於學道對官員的出身和資歷有一定要求(必須是兩榜進士出身),所以擔任這一職務的人的品級,一般不低於五品。放到今天來看,就是廳局級幹部。

最後是通政使。這個職務是京官,掌管全國章奏和臣民的密封申訴之件,相當於現在的國家信訪局局長。在當時是正三品,現在是副部級幹部。

范進中進士後擔任的職務,大概情況就是這樣了。

另外還有一點需要強調的是——即便范進沒有高中進士,一輩子只是舉人身份,他在明清時期也是可以直接當官的。



為什麼能直接當官呢?因為當時舉人的數量十分稀少。

就單拿明朝舉例說,明朝立國276年,一共才錄取11萬名舉人,合每年約400人,每個省約20多人。而當時全國的縣、州、廳大約有1600多個。

這就相當於說,有的小縣,三年出不了一個舉人。甚至更嚴重的,有的小縣,十幾年都出不了一個舉人。

由於舉人的稀缺性,因而在當時,舉人想要補一個副縣級官員,十分輕鬆。當縣官,難度也不算大。

很多搞不清楚情況的人經常以訛傳訛,說明清兩朝的進士不一定能當官,要等缺額。但事實上,這種情況只在明朝初年才有,明朝中後期和整個清代,都沒有這種情況。進士在當時是一定能做官的,而舉人做官的概率也極大。相當於100%,只是很難出任高品級職務而已。

就拿明朝山東濟南府舉例來說,除了歷城和章丘這兩個在當時比較重要的縣,擔任知縣的人是進士比舉人多之外,其餘諸縣,擔任知縣的人,都是舉人比進士多。


清代的濟南府也一樣,舉人任知縣的比例也要高於進士。

PS:舉人和進士任知縣,待遇一樣,都是實授縣令。

所以實際上,在明清兩代,擔任縣令的主力軍是舉人。

(清代統計)


綜上所述。范進作為一箇中舉之人,即便他會試沒有考中進士,一輩子都是舉人,他保底也可以當一個副縣級職務,這相對於他沒有中舉之前的生活水平,他會發瘋,你還會覺得奇怪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