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阿拉伯的"黃金時代",阿拔斯王朝的強大超乎你的想象

在伊斯蘭的歷史上,阿拔斯王朝可以說是其最為璀璨的一筆。阿拔斯王朝是阿拉伯帝國第二個實行世襲制的王朝,其王朝延續的時期更是被譽為阿拉伯的

"黃金時代"。自公元前八世紀中葉阿拔斯王朝建立後,阿拔斯王朝先是控制了阿拉伯半島和美索布達米亞半島。

在曼索爾統治時期,更是以國家強盛的軍隊力量為倚仗,以武力強行對外擴張,吞併了埃及、高加索、波斯、中亞等地。在786年至833年哈倫·拉希德與馬蒙執政期間,阿拉伯帝國達到鼎盛時期,當時阿拔斯王朝的領土東起印度,西接摩洛哥,北達高加索、土耳其,南抵阿拉伯半島,整個王朝面積超過了1000萬平方千米,可以說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之一。

被譽為阿拉伯的

而阿斯巴王朝這個國家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之一,還是伊斯蘭教史上最長最昌盛的朝代。根據史料記載,阿拔斯王朝延續的時間非常長,從王朝建立到最終覆滅,一共延續了500多年。在阿拔斯王朝全盛時代,整個帝國的經濟都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當時國內不管是農業、工業、還是手工業,都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世界各地的商賈都雲集於阿拔斯王朝的首都巴格達,不僅帶來了琳琅滿目的商品,也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不同的文化。而阿拔斯王朝的統治者也非常鼓勵國內商人走出去,所以當時阿拉伯商人都非常樂意出外貿易,足跡可以說是遍佈世界各地。

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阿拔斯王朝的統治者對國內的文化教育事業也非常重視,所以使得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在阿拔斯時期蓬勃發展,以至達到史上的巔峰狀態。阿拔斯王朝在建立後的首個一百年,便在統治者的治理下進入了極盛時代。當時的阿巴斯是世界上當之無愧的文化中心,在不斷外界文化進行交流吸收的過程中,阿拉伯文學也在這一時期達到了發展的頂峰,進入了黃金時代。可以說阿巴斯王朝的繁榮與發達,不僅在當時推動了王朝本身的發展與進步,也對近代歐洲及整個人類史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那麼,繁盛至此的王朝,是如何一步步發展起來的呢?

被譽為阿拉伯的

阿拔斯王朝的建立

自公元632年先知穆罕默德去世之後,伊斯蘭教的世界裡就一直存在著爭奪統治權的鬥爭。而當時,阿拉伯存在著非常多的派系,這些派系都有自己的團體、民事法律以及宗教領袖。當時伊斯蘭教的政府是佔優勢地位,對於不信奉伊斯蘭教的信徒來說,必須對伊斯蘭教政府表示臣服並繳納賦稅,才能堅持自己原本的信仰。為了得到經濟上的好處,很多人都皈依了伊斯蘭教,而阿拉伯的征服者也一直將伊斯蘭教視為國家榮譽的象徵,長期保持著他們的宗教。

661年,穆阿維葉所帶領的政府不斷擴張,能力躍居所有團體之首,於是成功在大馬士革建立了倭馬亞王朝。在王朝建立之後,穆阿維葉為了保證自己階層的權益,設置了一個特權等級,所有阿拉伯穆斯林都屬於這個特權等級,作為特等階級的人員,不僅能夠不交人頭稅,還能夠在國庫中得到固定的補助。當時非阿拉伯人都需要被徵收大量人頭稅的,所以這項政策也為國家的內亂埋下了伏筆。

被譽為阿拉伯的

在哈里發歐麥一世執政期間,為了表示阿拉伯人和非阿拉伯人都是國家的公民,享受相同的權利,所以取消了向非阿拉伯人徵收的人頭稅,這種做法雖然能讓非阿拉伯人認可哈里發歐麥爾一世的統治,但是卻讓國家少了一大筆收入,使國家陷入了一場財政危機之中。為了補充國家的財政收入,哈里發希沙姆代之向非阿拉伯人徵收土地稅,這引起了非阿拉伯人更大的不滿,國家陷入動盪不安之中。

在這個時候,出生於麥加古萊什部落哈希姆家族的艾布·阿拔斯,以穆罕默德叔父阿拔斯玄孫的身份,打著還權於先知家族,恢復伊斯蘭教政體的名義,與什葉派和呼羅珊結成了同盟,秘密奪得佈道會的領導權。同時他們以死海南岸為根據地,不斷組織國內力量進行武裝奪權鬥爭,後來又將活動領地從侯邁麥轉移到伊拉克庫法。

747年,在阿拔斯派首領易卜拉欣的指揮下,呼羅珊艾布·穆斯林發動了聲勢浩大的人民起義,在750年成功佔領了大馬士革,徹底推翻了伍麥葉王朝的統治。至此,阿拔斯王朝正式建立。

社會格局發生改變

阿拔斯王朝的建立,也意味著阿拉伯帝國正式邁入一個新時代。在這個時代,阿拉伯貴族不再是帝國的最高統治者,能擔任新帝國官吏的,也不僅僅只有阿拉伯人,伊拉克人、敘利亞人、埃及人甚至是波斯人,都有權利進入帝國的管理階層,成為帝國的高級官吏,原本的阿拉伯貴族統治制度徹底被新的官僚階段所取代。在這個時代,阿拉伯血統已經不再是決定人們社會地位的重要因素。在這種政策下,帝國內各個民族基本上都實現了阿拉伯化和伊斯蘭化,呈現出一派和諧安穩的社會狀態,不僅有利於統治階層的統治,更讓當時帝國內的人民對新帝國有更強的歸屬感。

在新王朝建立之後,國家的重心由原來位於地中海沿岸的敘利亞轉移到美索不達米亞地區,而這裡不僅是兩河流域的肥沃地帶,更是四通八達的商業要塞,所以,當統治者遷都至巴格達之後,利用有利的地理條件,使巴格達的商業很快發展起來。除此之外,在遷都到巴格達之後,因為巴格達主要居住著波斯人民,所以波斯專制主義的政治因素以及波斯的社會風尚,都對帝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被譽為阿拉伯的

確立政教合一制度

為了維持王朝的統治,阿拔斯王朝實行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制度,在行政管理方面也借鑑了原波斯的管理。在王朝高級官吏方面,統治者以啟用波斯貴族為主,並吸收來自世界各地的,非阿拉伯民族的穆斯林貴族或者學者參與到政治中。而作為統治者,則集政教大權於一身,具有最高權威。

當時,阿拔斯王朝的統治者都被稱為"哈里發",為了賦予自己的統治以神聖的性質,哈里發聲稱自己是

"先知的代言人""安拉在大地上的影子",而阿拔斯王朝則是先知穆罕默德家族的合法繼承者和正統派教義的捍衛者。他們憑藉龐大的官僚機器,對帝國內的各族人民進行封建統治。除了哈里發之外,官僚機構中的最高行政長官維齊爾(即首相)也擁有較大的權力,除了不能決定王儲之外,王朝內的一切行政和宗教事務,首相均能夠秉承哈里的意志全權處理,可以說權勢極大。

而在維齊爾之下,還設有司法、財政、軍事、工商、農業、警務和驛站諸部大臣。除此之外,還設置了負責處理日常文秘的樞密院以及負責整頓吏治的督察院。同時,為了防止地方總督權勢過大,阿拔斯王朝也對前朝原有的制度進行改革,由原本的5大行政區再次細分為24個行省。原本屬於地方行政部門的司法系統也被分離出來,被歸入到由中央大法官到各方各省法官組成的獨立系統。在這種制度之下,不僅能大大避免地方貪汙腐敗,還對統治者的集權相當有利。

被譽為阿拉伯的

阿巴斯王朝之所以在後期能夠侵佔那麼多國家,不僅是因為國家經濟富饒,更是因為軍隊實力強悍,可以說軍隊就是整個王朝最有力的支柱,為了發展國家的軍事力量,在王朝建立之後,統治者也對軍事體制進行了改革,原本傳統的全民皆兵部落制逐漸變成了需要經過嚴格訓練,並且能領受軍餉的正規常備軍。而這種以國家經濟力量支撐經過嚴格訓練出來的隊伍,實力更是空前強大。

大力發展經濟

在阿拔斯王朝建立之後,當時的統治者利用國家幅員遼闊,境內擁有世界上最富裕的地區和地理貿易條件優越等有利條件,發動全國人民積極發展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為此也出了很多政策,鼓勵商業貿易,從而極大地促進了阿拉伯帝國社會經濟的繁榮昌盛。

因為阿拔斯王朝利率遼闊,所以農業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因此王朝的統治者十分注重發展農業生產。不僅出錢興修水利,還鼓勵人民開墾墓地,因此許多荒蕪和不毛之地都變成了上好的良田,使得王朝沃野千里,物產十分豐富。在阿拔斯王國的疆域中,美索不達米亞、大馬士革和俄波拉等地,都是國內農業最發達的地區。不僅能生產小麥,大麥,水稻等人民主要糧食,更能生產棉花、亞麻等人民生活必需品,而當時的園藝也非常發達,除了桃、李、杏等水果之外,還培植了大量的橄欖、蘋果、西瓜和蔬菜等,可以說物產極為豐盛。

被譽為阿拉伯的

在手工業上,阿拔斯王朝也相當發達,尤其是紡織業更在國家的經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當時國內生產的綢緞、布匹、呢絨、服裝等製品都深受世界各地的歡迎,暢銷至全國各地。當時,埃及是亞麻手工業的中心,而波斯東部是絲綢手工業的集中地,生產地毯的小作坊更是遍佈全國各地。而其他類似玻璃、武器、珠寶、傢俱等手工業也非常興旺。

在八世紀中葉,中國的造紙術由中亞傳入阿拉伯帝國,此後造紙業就在阿拉伯飛速發展,並通過西班牙傳入到整個歐洲。當時阿拉伯帝國生產的紙張數量是非常驚人的,不僅能滿足阿拔斯王朝的需要,更是能遠銷到世界各地,提供給世界各國人民使用。

學術文化廣泛傳播

阿拔斯王朝一共延續了500多年,而這段期間可以說是伊斯蘭教學術文化廣泛傳播和發展的全盛時期。阿拔斯王朝的統治者奉行以正統派教義為國教,在全國內大肆推行伊斯蘭教法。而在這個時期,大批的宗教學者也被吸收進來參與國家政治,在社會上享有較高的地位。為了能夠大力傳播和強化伊斯蘭教,吸引力國內各民族的人歸順伊斯蘭教,阿拔斯王朝的統治者採取了政治,經濟,教育法律等多方面結合的措施,順利完成了民眾伊斯蘭化的過程。

在統治者的努力下,伊斯蘭教徹底滲透到了王國的經濟、政治、文化領域,使國內各民族的人逐漸按照穆斯林的生活方式生活。除此之外,統治者還在全國各地興建清真寺和宗教學校,培養了大批信奉伊斯蘭教的官吏學者和教職人員。在帝國一統之後,為了方便自己的統治,哈里發也將阿拉伯語作為帝國的母語,逐步在帝國境內推廣,阿拉伯語不僅是一種宗教語言,更成為了學術研究,社會交際的通用語言。

被譽為阿拉伯的

在這種社會環境下,伊斯蘭教的古蘭經學,教法學,聖訓學,凱拉姆學、誦經學等體系完整建立起來,為教導民眾所服務。而早期不同的政治派別也逐漸發展成為宗教派別,並確立了各自的教義學說體系,此後更是將六部聖訓編撰成書,這也意味著四大教學法派學說的形成。

在這種社會氛圍下,不同學說和不同教派之間不斷進行著言論鬥爭,使得伊斯蘭教各學派的學術不斷髮展完善。統治者也大力提倡和贊助學術文化的發展,舉全國之力在國內的主要城市興建了圖書館、天文臺和各類學校,並在帝國的首都巴格達建立了"智慧館",以此為學術中心,開展了大規模的翻譯運動。

在統治者的支持以及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阿拔斯王朝創造出了光輝燦爛的伊斯蘭文化。當時伊斯林學者輩出,著出了很多史詩級的鉅製,不管是在哲學、醫學、農學還是在數學、化學、物理學、乃至在文學、藝術學方面均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極大豐富了世界文化寶庫,成為人類發展史上不可多的的精神財富。

結語

在經歷了繁榮發展的黃金時代之後,阿拔斯王朝由於戰亂、階級矛盾、經濟衰敗等原因逐漸走向沒落,但它為人類傳播文化與文明所做的貢獻,對伊斯蘭教的發展完善傳播,卻早已被載入史冊。阿拉伯伊斯蘭教文化為人類文明所作出的貢獻,可以說是人類發展史上最具光芒的一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