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樓學短》:十分鐘帶你輕鬆讀懂一篇古文

清朝末年,一位外國傳教士編印《聖經》,他將《聖經》中的同一段話,用各種文字翻譯出來,各佔一頁,只有中國文言文的篇幅最短。鍾叔河先生曾說:

古文最簡約,少廢話,這是老祖宗的一項特長,不應該輕易丟掉。

鍾叔河,原嶽麓書社總編輯,著名出版家,學者。因歷史原因,鍾老被劃過右派、開除公職、判刑勞改,但他始終不忘一個文人的初心,在出版《走向世界叢書》20餘人的團隊中,82歲的鐘叔河仍是主編之一。

鍾老非常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他教孫女的方法很特別。鍾老挑選古文裡面不超過一百個漢字,而且獨立成篇的文章,進行翻譯、註釋、評析。後來,這些小冊子應邀出版,名為《學其短》。

此書深受讀者喜愛,自1991年首刊至今,歷經多次改版印刷。鍾老不斷對其補充和豐富,親自作序七次,《學其短》也進階為《念樓學短》(鍾老住在20樓寫作,廿念相通)。本書分為上、下兩冊,共五十三組,五百三十篇。


《念樓學短》:十分鐘帶你輕鬆讀懂一篇古文


學短不是你想的那麼淺顯,也可以很深厚

關於長話短說,有一個故事。北大教授胡適為讓學生體會文字的運用,對學生說:有位朋友給我打電報,請我去政府部門工作,我決定不去,就回電拒絕了。請同學們根據我這個意思,用文言文寫一個回電,看看誰用的字最少。(電報按字數算錢)

胡適挑了一份用字最少的電文:“才疏學淺,恐難勝任,不堪從命。”胡適說,這份寫得確實不錯,僅用了十二個字。但我的電報卻只用了五個字:幹不了,謝謝!胡適又解釋說:“幹不了”就有才疏學淺、恐難勝任的意思;“謝謝”既表示感謝,又有拒絕的意思。

這個故事充分說明,長話短說,不等於淺薄,相反,更需要深厚的知識底蘊作支撐。當今快節奏時代,一切都講究短,短視頻、短信、微博、微頭條應運而生。如何在短時間內,在短短的文字裡,表達清晰,抓住人心,則需要功底。

《念樓學短》,書如其名,深諳短之精髓。打開書本,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短,主題短,原文短,註釋短,翻譯短,評析短。排版也是精減規整,隨手翻開一頁就是一篇文章。包括原文,每篇五百字左右,十分鐘讀完綽綽有餘。

《念樓學短》:十分鐘帶你輕鬆讀懂一篇古文


右頁為【學其短】,上部為原文,字右邊的小黑點是為斷句標誌,可說是非常貼心,畢竟530篇古文都熟的人不多。下部為註釋。

左頁最上面是每篇的主題,非常契合原文而又通俗直白,比如在“孟子——王顧左右”篇裡,題為《尷尬的王》,在“莊子——夢為胡蝶”篇裡,題為《我是誰》。下面是分別是【念樓讀】【念樓曰】。讀是翻譯,曰是評析,短短几百字,既是真知灼見,又詼諧有趣,讀一篇古文就像讀一個故事。

註釋不是你想的那麼嚴肅,也可以很好玩

說到文言文註釋,我們就會想起初中課本上原文下面的小字,別看那些字小,有時比原文都多,還經常考試呢,所以註釋總是很嚴肅的。《念樓學短》也有註釋,包括文章出處、作者介紹、特殊字詞等。有的多一點,但大多隻有幾個字。


《念樓學短》:十分鐘帶你輕鬆讀懂一篇古文

《田家樂》篇原文及註釋

黑牡丹,水牛的戲稱。唐五代時以賞牡丹為雅,劉訓有次請客,故意牽來水牛,指著它對客人說:“此劉家黑牡丹也。”

我們看了這個註釋,不但為之莞爾一笑,而且讀起原文來更覺有趣,也知道了一個新的典故,同時,對蘇東坡樂觀豁達的胸襟、風趣幽默的性情有了更深刻的印象。這樣的註釋誰不喜歡讀呢?

又如在《人的尊嚴》這一篇,作者對“輯”的註釋。


《念樓學短》:十分鐘帶你輕鬆讀懂一篇古文

《人的尊嚴》篇原文及註釋


緝,原注為斂,是收的意思,說因餓者無力穿鞋。我卻納悶如何收法,夾在腋下豈不更加費力?收入行囊黔敖又怎能見到呢?

《念樓學短》初衷在短,作者卻花這麼多文字註釋一個並不關鍵的“緝”字,足見作者對待前人文章的審慎態度,同時,又敢於提出異議。讀到這裡,或許我們也會思考:是不是這個饑民,因為鞋子破爛,不合腳,只好用腳趾摳著鞋子走路呢?說是收腳,也有道理。

像這樣認真細緻而又引人思考的註釋,讀過一遍,恐怕終身都記住了。在這樣的註釋之中學習古文,之乎者也都變得親切多了吧。

翻譯不是你想的那麼刻板,也可以很傳神

說起翻譯,也是學習文言文的必經之路。當然,學任何其他的語言也是如此。一般情況,我們要麼是直譯,要麼是意譯,有時也加上主語、賓語等。鍾老是如何給我們翻譯的呢?


《念樓學短》:十分鐘帶你輕鬆讀懂一篇古文

《嬉笑赴死》篇原文及註釋


【念樓讀】大兒記著:菜蓀子、鹽水豆合在一起,細細咀嚼,居然可以嚼出核桃肉的滋味,這是我獨有的經驗。只要這一點不失傳,要砍頭便砍頭,我也沒什麼遺憾了。

這個翻譯真是絕了!第一,語氣形象。“大兒記著”,比原句“字付大兒看”還少一個字,但是父親的威嚴與無懼生死的態度躍然紙上,這是一個父親對孩子最後的教育!

第二,細節鮮明。“細細咀嚼”,原文中並沒有,但是這個細節一加,更增添了其中滋味,把原作者嬉笑赴死的態度也襯托得更加鮮明。有人講寫作方法,說到“五感寫作法”,就是運用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嗅覺去表達。那麼,讀懂一篇文章,也是要用全身心去體會的。

第三,整體和諧。“這是我獨有的經驗。只要這一點不失傳,要砍頭便砍頭”也是根據文章背景加譯的文字,讀來擲地有聲、氣勢如虹。鍾老評價金聖嘆的文章“向來別具一格,絕不一般”。

同樣,這篇譯文也別具一格,譯出了文章的風格,更譯出了作者的風度。我們學英語,經常說語境,說聯繫上下文,這不就是嗎?若是那些大部頭著作,都能譯成這樣,想不看完都難哪。

評析不是你想的那麼狹隘,也可以很走心


《念樓學短》:十分鐘帶你輕鬆讀懂一篇古文

《師生之間》為本書首篇文章,其【念樓曰】就體現了作者直抒胸臆的風格。

第一段,信息量很大,寫到孔子的地位,用了時下流行的“導師、偶像”,很形象。寫到歷史,寫到古代思想家。原來聖人還被如此對待,“死屍還要從墳墓裡被拖出來燒灰。”

第二段,引申《論語》其他文章,表達自己對於教與學的觀點,但仍著眼在篇名“各言爾志”。在本書裡,無論註釋、翻譯、評析,也會自然融入其他作品和史料,讓讀者觸類旁通,閱讀體驗更好。

第三段,一句話彰顯孔子最大亮點:身為導師而不說大話。

“念樓曰”從原文出發而不拘泥於單純賞析,把滿腹經綸化為走心的文字,潤物無聲,讀之神清氣爽,遂體會作者所言:借古人的酒杯,澆胸中的壘塊。

《念樓學短》:十分鐘帶你輕鬆讀懂一篇古文


《念樓學短》選題好,翻譯的白話好,註釋好,批語好,讀了能增廣學識,讀來又趣味無窮。不信,只要試讀一篇兩篇,就知此言不虛。

正如楊絳先生所言,《念樓學短》530篇傳統文化經典,好讀好懂好學,十分鐘即可輕鬆領會一篇古文的精髓,不失為每一個小孩的文學啟蒙讀物,更值得每一個擁有國學情懷的人去閱讀、去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