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博物館館藏的“中華第一龍”

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象徵,龍文化上下八千年源遠而流長,作為龍的傳人,不能對中國的龍文化一無所知。不瞭解龍文化,就無法瞭解古老的中華文明。今天我們站在考古發現的角度,瞭解有哪些形跡可供我們參考:

隆窪文化石塊堆塑龍

興隆窪文化遺址是一處位於內蒙古及東北地區時代較早、保存較好的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

如1984年出土的良渚文化蟠螭紋鏤空足帶蓋陶鼎,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

這件帶蓋的陶鼎,鏤空的足間有龍,而蓋上、腰身上的龍紋更加精彩。後來青銅器上的龍紋,可以視為這種陶鼎龍紋的摹本。 此外,交龍紋、蟠龍紋和一頭二身、二身一頭、S紋等標準龍圖案都曾在上海及其周邊地區強勢存在並流行。

龍文化在南方也獲得了普遍的認同,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重要文化象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