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女子婚戀觀:透過《世說新語》,看魏晉女子如何尋找精神自由

提到魏晉時代,自然會想到翩翩才子,各大名士。在這樣一個才華橫溢的時代,有才子自然就會有佳人,有風流故事自然也會有柴米油鹽。

在如今一個快餐愛情的時代,不免會想到古時一生一世一雙人的美好。不過魏晉女子的婚戀觀真的和電視中演的那樣,直到結婚時才會見到自己的丈夫嗎?丈夫去世之後,仍舊要為他守寡,立貞潔牌坊嗎?今天不妨從《世說新語》這本書中看一看魏晉時代的女子的婚戀觀,從中我們當代女子又有怎樣的啟示呢?

魏晉女子婚戀觀:透過《世說新語》,看魏晉女子如何尋找精神自由

三綱五常的束縛,宗法禮制的捆綁

魏晉的時代背景,打破精神的枷鎖

既然要討論魏晉時代女子的婚戀觀,自然要追溯到魏晉的時代背景。實際上,魏晉時代是中國歷史上十分特殊的年代,眾所周知,各朝各代都會推崇儒家學派的思想,遵循禮制,以達到束縛文人思想,維護統治者的地位的目的。而魏晉則剛好相反,他們追求絕對自由,打破禮制對於思想的束縛。

這種現象的出現是由於魏晉時期社會動盪不安,政權不穩定,不斷地更替,長期的分裂和動盪導致社會陷入一種黑暗的氛圍中,而“名士少有全者”直接刺激了眾多士人的神經,使他們意識到死亡的恐懼和對生命的極度渴望。

這種思想上的覺醒,衝擊著儒家禮制對於文人們的束縛,魏晉時代的人們對於生命意識的覺醒,讓他們執著追求短暫的生命,他們普遍認為“死生亦大也”

,因此更加追求精神上的解放。

與此同時,隨著儒家學說的削弱,道學、佛學漸漸被眾人接納乃至追捧,許多學者開始質疑儒家學派所倡導的道德規範是否合理,漸漸的開始有了批判的聲音。有另外一種聲音開始出現在眾人的視線中,他們提倡追求精神自由,個人自我價值的追求,強調自我享受的觀念,不再被條條框框所拘束。比如阮籍因其鄰家婦美而常醉臥其旁,在叔嫂不通問的封建社會里與嫂話別,他認為“禮豈為我輩設也”這一系列思想上的轉變,從而引發了人們對於傳統的婚戀觀的反思,挑戰,乃至最後的打破。

魏晉女子婚戀觀:透過《世說新語》,看魏晉女子如何尋找精神自由

原有的婚戀觀念,宗法禮制的束縛

實際上魏晉之前,傳統的婚姻觀念主要受兩方面的影響,一個是宗法制,一個是儒家學說,比如我們常說的“三綱五常”。

宗法制是貫穿於我們各朝各代之中,這種制度使得個人意識必須服從群體關係,萬事皆以宗家為主。在傳統的封建宗法制度中,女性的地位十分低下,甚至沒有獨立的人格可言,這是因為宗法制度所崇尚的儒家學派認為,女人只能附庸於男人,因此她們不需要有獨立自主的意識,不需要有自己的人格,不需要有話語權,只需要服務於男性社會就可以。自然而然,女性在婚姻中從一開始就處於劣勢。

《禮記·昏義》中曾記載:“上以事宗廟。下以繼後世也。”

自從周代宗法制度形成之後,他們認為女性在婚姻中的作用就是祭祀和延綿子孫。

至於我們常說的“三綱五常”

,是由漢代時董仲舒提出的,他認為在婚姻關係中,女性需要絕對遵從丈夫的權力,甚至遵從兒子的權力,這就是明確規定了女子是男人的附庸,是生育後代的工具。而後劉向寫了一本《烈女傳》用來進一步固化了女子服從男人的形象,並以此來宣揚所謂的婦德,以助於禁錮女子的精神。

他提出:母儀、賢明、仁智、貞順、節義、辯通、孽嬖。之後班昭的《女誡》更是徹底的將女子的地位降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他提出“三從四德”,其中四德明確規定了女子應當遵守的行為規範:

所謂“四德”即:女有四行,一曰婦德,二日婦言,三日婦容,四曰婦功。清閒貞靜,守節整齊,行己有恥,動靜有法,是謂婦德。擇辭而說,不道惡語,時然後言,不厭於人,是謂婦言。盥浣塵穢。服飾鮮潔,沐浴以時,身不垢辱,是謂婦容。專心紡績,不好戲笑,潔齊酒食,以奉賓客,是謂婦功。此四者,女人之大德,而不可乏之者也。

至此,千百年來用來束縛女子思想,規範女子行為的規定已經大致形成。從此之後,女人是男人的附庸這種觀念已經深入人心。

魏晉女子婚戀觀:透過《世說新語》,看魏晉女子如何尋找精神自由

二、 魏晉的思想解放,女子追求幸福的開始

1、 追求幸福的第一步,敢於質疑丈夫

其實魏晉這個時代不再拘泥於儒家的思想禁錮,敢於追求精神自由,這種趨勢在女子的婚戀觀上有更加明顯的體現。

雖然女性在封建社會中的地位仍舊很低,但是隨著魏晉解放思想的風氣盛行,她們也漸漸意識到自己人格的獨立性,從而做出了一些思想上的改變。

在《世說新語》中,有一篇記載就很好的體現了魏晉女子追求幸福的第一步。

在記載中,阮氏是許允新過門的妻子,但是阮氏天生相貌醜陋,因此得到丈夫的嫌棄,甚至在洞房花燭的時候都不想進到妻子的房間。不過在友人的勸說之下進了房間之後,看到妻子的相貌又準備出門,阮氏覺得丈夫一走了之之後,自己往後可能不會有地位了,所以她拉住了丈夫的衣服。許允覺得為了擺脫這個醜八怪,就問她:“婦有四德,卿有其幾?”在以往的教育中,妻子就算委屈也不能質疑丈夫的決定,更別說想要改變他的主意了。但是隨著女子個人意識的覺醒,阮氏認為她要做一些反抗了。

於是她並沒有忍氣吞聲,反而質問丈夫:“新婦所乏唯容爾。然士有百行,君有幾?”她大方承認了自己相貌醜陋,反問丈夫有什麼好的品行。許允回答他都有。於是阮氏進一步問他:

“夫百行以德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謂皆備?”她以丈夫好色而不好德證明丈夫也有欠缺,以此來讓許允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從此對阮氏十分敬重。

所以說魏晉女子追求幸福的第一步就是敢於質疑丈夫,敢於直視自己的缺陷,敢於提出丈夫的缺點,以此來贏得幸福和丈夫的敬愛。

魏晉女子婚戀觀:透過《世說新語》,看魏晉女子如何尋找精神自由

2、 魏晉女子改嫁自由,從一而終不如執手終老

古時候提倡女子應當從一而終,他們固執的認為“夫有再娶之義,婦無二適之文。故日:‘夫者,天也’。天故不可逃,夫固不可違。”這種思想的結果導致即使丈夫早亡,仍有許多女子選擇獨守空房,為了當所謂的“烈女”“貞女”而放棄了改嫁的機會。但是這一情況在魏晉之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比如何晏的母親帶著何晏再嫁曹操,而且兩人也沒有因此備受歧視,反而深受寵愛。

而在《世說新語》中有一篇記載,反映了魏晉時期對於寡婦改嫁的寬容和理解。在記載中,諸葛恢的大女兒文彪是瘐亮的兒媳,在她的丈夫死後,她發誓說不再改嫁。但是她的父親認為江思玄是個值得託付的人,所以希望兩個人在一起,但是文彪卻死活不同意。

於是她的父親使計讓兩人相處的時間變的多了起來,漸漸地,文彪開始接受這份感情,成功改嫁,兩人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值得注意的是,文彪的婆婆對於這件事的意見是“賢女尚少,故其宜也。”

所以說,在魏晉時期,人們對於女子改嫁的事情已經十分寬容了,而且再次締結的婚姻裡感情的成分變得純粹了,可見魏晉時女子婚姻觀的改變。隨著思想的改變,她們開始相信從一而終不如執手終老。

魏晉女子婚戀觀:透過《世說新語》,看魏晉女子如何尋找精神自由

三、 魏晉女子的婚戀觀,當代女性的思想榜樣

魏晉女子何以當婚?她們已經逐漸擺脫了傳統思想的束縛,開始漸漸形成了自己的婚姻觀,她們認為自己不再是婚姻中男人生育的工具,而是漸漸追求幸福,追求感情,追求個人自由和精神上的解放。這種勇氣,對於當代女性有何啟示呢?

實際上,隨著時代的發展,女性的地位有了大幅的提升,隨之同時,女性的婚戀觀也更向往自由,平等。不過隨著條件越來越好,對於另一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是時間成本耗費太高,於是為了婚姻而一味降低條件的女生也變得越來越多。在魏晉時期的女子仍有追求幸福的自由,當代的我們卻沒有了追求幸福的勇氣。

我認為我們生在了一個好的時代,可以因為愛情而結婚,而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沒有三綱五常的束縛,沒有三從四德的要求,在婚姻中有獨立的人格和充分的自由,那麼我們應當比魏晉女子更有勇氣去追逐那個對的人,讓我們的婚姻變得更有價值,而不是名存實亡。同時也要有她們和丈夫相處的智慧,好好經營自己的婚姻,有自己正確的婚戀觀,才是我們對於這個時代最大的回饋。

參考文獻:

1、《中國青年報》文章“魏晉風流,中華文明的另一種可能?”華中師範大學國學院名譽院長唐翼明

2、《魏晉至隋唐與晚清女子教育比較研究》王璐

3、《中國通史》翦伯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