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勢頹廢衰敗,家事有喜有悲,道光皇帝五味雜陳的1840年

1840年,是中國歷史上具有分水嶺的一年,也是對於中國人來說非常恥辱的一年,就大清王朝本身而言,也是讓其顏面盡失的一年,就在這一年裡,向來以天朝上國自居的大清王朝敗給了被其視為蕞爾小邦的英國。戰爭的失敗讓清政府威信掃地

。同時也讓作為帝國的最高元首道光皇帝深受打擊,從此直至其去世的最後十年,道光皇帝對國事心灰意冷,得過且過。

相比國事的衰敗,道光皇帝的家事亦悲喜交加,悲的是,在這一年年初的正月,深受晚年道光帝寵愛的繼後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病死,孝全皇后的死讓已經年近六旬的道光皇帝傷感不已,但是這一年也有喜事。喜的是,他的琳嬪烏雅氏為他生下了一個兒子,按照齒續,這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一年之中,家事、國事發生了太多的變化,這便是道光二十年,也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公元1840年。

孝全皇后,離奇死亡:

道光二十年正月十一,道光皇帝的第三位皇后孝全皇后鈕祜祿氏在睡夢中崩逝於圓明園寢宮,由於皇后去世突然,並且事先毫無任何徵兆,因此然得到皇后崩逝的消息的道光皇帝震驚不已。皇后崩逝後,道光皇帝和皇太后匆匆趕到孝全皇后的寢宮,瞻仰了她的遺容。

國勢頹廢衰敗,家事有喜有悲,道光皇帝五味雜陳的1840年

孝全成皇后便服像


由於孝全皇后死的突然,以至於在其死訊公佈之後,引起了朝野上下的紛紛議論,清朝官方史書對於孝全皇后的記錄為正常病死,但是自從孝全皇后死後便一直有兩種關於其死亡的說法:一種傳聞說孝全皇后欲下毒毒死靜貴妃之子奕訢,最終事敗不成被皇太后下令自盡;另一種說法為孝全皇后與道光皇帝的嫡母孝和太后關係緊張,因為瑣事糾紛,孝和太后盛怒之下賜毒酒給孝全皇后,孝全皇后被迫自盡。這兩種說法。

實際上這兩種說法都是沒有任何根據的,孝全皇后與孝和太后即便有不和,但是在以孝道治天下的清王朝,皇后是不可能不顧及道光皇帝的感受而對皇太后不孝的,而皇太后並非道光皇帝生母,她亦不會過分為難道光皇帝寵愛的皇后,更為重要的是,孝和太后並沒有殺害孝全皇后的理由。而孝全皇后的真正死因,則極有可能是突發疾病猝死。

國勢頹廢衰敗,家事有喜有悲,道光皇帝五味雜陳的1840年

孝全成皇后與幼年咸豐帝畫像


孝全皇后崩逝後,道光皇帝對其一生做了高度的評價,不僅親自參加了皇后的永安大典,還多次到其靈前祭酒。孝全皇后死後,痛失愛妻的道光帝發誓不再立後,而孝全皇后的那位還沒成年的兒子奕詝則被道光皇帝交由靜貴妃撫養。奕詝則是日後的清文宗咸豐皇帝

孝全皇后死後,道光皇帝久久不能釋懷,但是偏偏天不作美,就在孝全皇后的死讓道光皇帝悲痛不已時,帝國的南疆又傳來了英國人的隆隆炮響。

國勢頹廢衰敗,家事有喜有悲,道光皇帝五味雜陳的1840年

孝全成皇后朝服像


天朝上國,敗與英夷:

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英國政府以林則徐虎門銷煙為藉口,派出遠征軍侵華。同年6月,英軍47艘軍艦以及4000名士兵聚集在珠江口一帶海域,並封鎖出海口,隨後英國遠征軍封鎖廣州、廈門等地港口,切斷了清王朝的對外貿易,同時,一路英軍北上,並於7月攻陷浙江定海,定海的失陷讓南京震動。

戰爭前期,道光皇帝在林則徐的力陳下主張堅決抵抗英軍侵略,但是在英軍攻陷定海後,道光皇帝開始動搖,8月,英軍繼續北上進攻天津大沽口,京師受到嚴重威脅,清廷震動,道光皇帝已經被英軍的實力嚇怕,但是卻仍舊放不下天朝上國的面子。交戰中,道光皇帝戰和不定,清軍也因此錯失了多個痛殲英軍的有利時機最終迫於英國的武力,道光皇帝將林則徐撤職流放,發配新疆。清政府被迫與英國簽訂《江寧條約》(南京條約)。清政府被迫割讓領土,國門被打開。

國勢頹廢衰敗,家事有喜有悲,道光皇帝五味雜陳的1840年

虎門銷煙


這場歷時一年多的戰爭最終以英軍的完勝和清政府的慘敗告終,作為這場戰爭的最高指揮者和帝國最高權力的掌握者,道光皇帝對於清朝政府的失敗要負重要責任。此場戰爭讓道光皇帝優柔寡斷、疑心多慮的個性暴露無遺,同時亦將其膽小怕事目光短淺彰顯出來。

清朝政府的失敗讓清廷上下頗受震動。戰爭的失敗也讓清王朝的最高統治者道光皇帝深受打擊,從此直到其駕崩的道光三十年,道光皇帝本人再無任何作為。

國勢頹廢衰敗,家事有喜有悲,道光皇帝五味雜陳的1840年

鴉片戰爭中英交戰油畫


琳嬪生子,兩代帝父:

道光二十年四月,道光皇帝的琳貴人烏雅氏傳出了懷有身孕的喜訊,這讓焦頭爛額的道光皇帝非常高興,就在琳貴人被發現懷孕的當天,道光皇帝便下旨將19歲的琳貴人晉封為嬪。五個月後,琳妃不負眾望,一舉得男,生下了道光皇帝的第七子奕譞。此時的道光皇帝已經年近六旬,對於這位突然來到的小兒子非常欣喜,而他的生母也因為生子而在兩個月後晉升為妃,並被安排到了更為華麗的承乾宮居住。

國勢頹廢衰敗,家事有喜有悲,道光皇帝五味雜陳的1840年

琳貴妃烏雅氏畫像


似乎命運非常眷顧琳妃烏雅氏,就在皇七子奕譞出生後,琳妃又在之後的道光二十二年、道光二十四年、道光二十五年,分別生下了壽莊固倫公主、皇八子奕詥和皇九子奕譓。五年時間,琳妃烏雅氏先後為道光皇帝誕下三子一女,這樣的高產讓原本膝下子嗣稀薄的道光皇帝深感欣慰,因此,在皇九子奕譓週歲時,也就是道光二十六年,琳妃被道光皇帝晉為貴妃,成為後宮中地位僅次於攝六宮事皇貴妃的博爾濟吉特所為嬪妃。而琳貴妃所生的皇七子就是日後同光年間著名的醇親王奕譞。

國勢頹廢衰敗,家事有喜有悲,道光皇帝五味雜陳的1840年

醇親王奕譞


同治皇帝死後,由於無子,因此兩宮皇太后f共同將奕譞的兒子載湉立為皇帝,三十四年之後,奕譞的兒子載湉亦無子而終,而奕譞的另一個兒子,此時已經繼承醇親王王爵的載灃之子溥儀則被慈禧太后立為了新皇帝。在晚清的政治舞臺上,醇親王家族可謂顯赫無比,接連出了兩位皇帝的的醇王府可以說是大清第一王府了

琳貴妃就是光緒皇帝的親祖母,也就是宣統皇帝的曾祖母,但是非常遺憾的是,琳貴妃並不長壽,她在同治五年時便薨逝了,年僅四十五歲,因此她沒能夠看到自己的親孫子繼承皇位。這不能不說是一大遺憾。

國勢頹廢衰敗,家事有喜有悲,道光皇帝五味雜陳的1840年

醇親王奕譞與載灃


公元1840年,對於一生循規蹈矩的道光皇帝來說不可謂不驚心動魄,國勢的頹敗,家事的喜憂都讓這位年近花甲之年的老皇帝應接不暇。作為中國歷史上轉折時期的最高權力掌握者,道光皇帝無論膽識還是能力顯然都是不合格的,他統治清朝的三十年時間,主觀意識上想要王朝振興,想要國家變好,但是此時的清王朝已經積重難返,若不痛下猛藥根本毫無效果,而對祖宗之法亦步亦趨的道光皇帝顯然沒有大刀闊斧改革時弊的魄力和能力,清王朝在其統治之下,逐漸墜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