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兩次懷著孕嫁人,被四個男人拋棄:原生家庭是怎樣毀人一生的?

被原生家庭殘害終生的民國才女

“半生盡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這是作家蕭紅臨終前發出的悲嘆,讀來令人肝腸寸斷。

蕭紅被譽為“20世紀30年代的文學洛神”,是和張愛玲齊名的“民國四大才女”之一,然而她的一生卻極為坎坷。

她兩次懷著孕嫁人,被四個男人拋棄:原生家庭是怎樣毀人一生的?

蕭紅

蕭紅9歲時,母親病逝,父親續絃。父親重男輕女,本就對蕭紅冷淡又專制,在繼母的挑唆下,父親越發冷漠無情,以至於父女關係一度到了難以調和的地步。

19歲時,蕭紅不顧婚約在身,與已婚的遠房表哥私奔,但沒過多久,軟弱的遠房表哥迫於家庭和經濟的壓力,拋棄蕭紅迴歸了家庭。

蕭紅隨遭到父親關押,逃出家鄉後,走投無路之下又投奔未婚夫汪恩甲,兩人在旅館同居。半年後,蕭紅懷孕,接近臨產期時汪恩甲卻不辭而別,留下了旅館幾百元的債務。

蕭紅寫信向報館求助,繼而認識蕭軍,進入了第三段感情。之後她經歷了孩子送人、居無定所、蕭軍的兩次出軌、被家暴……而兩人分手時,蕭紅已經懷了蕭軍的孩子。

她兩次懷著孕嫁人,被四個男人拋棄:原生家庭是怎樣毀人一生的?

蕭紅和蕭軍

隨後蕭紅與東北作家端木蕻良結婚,此時正逢日軍侵華戰爭,端木蕻良卻兩次在大轟炸期間拋下蕭紅,獨自逃亡。再加上第二個孩子夭折、疾病纏身、被誤診……1942年冬蕭紅在醫院裡再也沒有醒來,年僅31歲。

為什麼蕭紅一次次地被拋棄,卻一次次地投入新的感情?這歸根結底和她的原生家庭有關。

在心理學著作《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中,蘇珊·福沃德說,孩子的世界很小,不論家長如何暴力以對,對他們而言,家長仍然是獲得愛和安慰的唯一來源。被虐待的孩子在整個童年時期都在尋找父愛或母愛,這種尋找將一直持續到他們成年以後。

蕭紅父親的冷漠無情,使蕭紅終其一生都未曾得到過父愛。一切沒有完成的重大願望都會成為詛咒般的力量,這種對父愛的渴求使成年後的蕭紅不斷地從男人身上尋找她想要的這種愛。

蕭紅自己曾說過,這四個男人都是年長的、溫和的、類似父親的角色。因為太渴望、需要父愛,每次遇到對她好、給她這種缺失愛的男人,她就會不由自主地淪陷,草草地將自己一生交付出去。

她兩次懷著孕嫁人,被四個男人拋棄:原生家庭是怎樣毀人一生的?

蕭紅與蕭軍、黃源合影

和前任一分開,即使肚子裡還懷著前任的孩子,她也義無反顧地投身下一段感情裡。她這種行為實際上是上癮式的空虛愛,她試圖用這種愛去填補原生家庭帶給她內心的空虛感和缺失感。

什麼是原生家庭?

當我們小的時候,家庭就是我們的全部。家庭教會了年幼的我們如何去看待這個世界,我們才能夠決定自己是誰、該如何與人相處。

父母在我們心裡種下了精神和情感的種子,它們會隨著我們一同成長。在有些家庭裡,父母種下的是愛、尊重和獨立,而在另一些家庭裡,則是恐懼、責任或負罪感。

在《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一書中,蘇珊·福沃德提出,原生家庭是我們理解、認知這個世界的基礎,它奠定、影響、塑造了我們的感情和行為。我們與父母之間的關係,是成年後的我們同別人交往並建立關係的基礎。

有毒的父母將扭曲的理念灌輸給我們,使我們的認知框架、連同我們的感情和行為都發生了歪曲,被原生家庭毒害的孩子都會表現出自尊心受損及由此引發的自我毀滅式行為,他們都會或多或少地感到自己毫無價值、不討人喜歡而且一無是處。

所以,直面原生家庭的真相,深入分析“有毒”父母的行為模式,對我們治癒童年時期的精神創傷、改變失敗的人生至關重要。

她兩次懷著孕嫁人,被四個男人拋棄:原生家庭是怎樣毀人一生的?

《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是一部振聾發聵的家庭心理療傷經典之作,其作者蘇珊·福沃德是國際知名的心理治療師、演說家和作家,有著超過45年的從業經歷,她通過工作中接觸到的大量真實素材,分析了不健康的原生家庭是如何傷害子女,並持續影響子女成年後的生活的。

不過這本書的主旨並不是簡單地控訴那些“有毒”的父母,而是教給人如何擺脫原生家庭帶給自己的傷害,以及修補自己性格上的缺陷,讓自己從原生家庭的毒害中解脫出來,獲得事業、家庭及人際關係上的成功。

哪些父母是“有毒的”父母?

大部分父母都打罵過孩子,哪怕只是偶爾的,誰都難免有不足之處,畢竟父母也是普通人,但也有很多家長,他們的負面模式是持續存在的,始終支配著孩子的生活,傷及孩子的自信和自尊,使孩子在人際關係、事業和家庭各個方面受損。那麼,如何分辨“有毒的”父母呢?

在《原生家庭》一書中,作者蘇珊·福沃德將有毒的父母分為六類,任何一類對子女的傷害都是不容小覷的。

1、 不稱職的父母:這類父母只在乎自己的感受,忽略孩子的需求和情感,推卸自己對孩子應盡的責任,在這樣的家庭長大的孩子缺少關愛和照料,無法形成自我認同感和自我價值感,長大後往往缺乏自信,無法與人形成親密關係,甚至出現自我麻痺行為。

2、 操控型父母:這類父母以自我為中心,用直接或間接的方式控制成年子女的生活,使子女一切都聽他們的,他們害怕子女獨立,需要子女永遠的依賴。

這類子女成年後往往缺乏對自我身份的認知,成為“媽寶”,或走入叛逆的極端。

她兩次懷著孕嫁人,被四個男人拋棄:原生家庭是怎樣毀人一生的?

3、 酗酒型父母:這類父母經常喝得酩酊大醉,喜怒無常,孩子常常被無視,孩子的基本需求難以得到滿足,在這樣的家庭長大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對他人信任缺失,擁有過度的責任感,控制慾和佔有慾強。

4、 身體虐待型父母:這類父母通過暴力對待孩子來解決問題和發洩情緒,他們缺乏對沖動的控制力,只要有負面情緒需要發洩,就選擇對孩子動粗。這類孩子一生都活在恐懼中,缺乏自信和安全感,充滿自我厭惡、無力感以及無名怒火。

5、 言語虐待型父母:這類父母會用惡毒的語言貶損孩子,罵孩子愚蠢、沒用或醜陋,在這樣家庭長大的孩子,充滿自卑感,對成功心懷畏懼,感覺自己無價值甚至產生自殺傾向。

6、 性虐待型父母:這個範圍比較廣,包括以喚起侵害者性興奮為目的而進行的與兒童的一切身體接觸、在孩子面前裸露身體或手淫、偷窺孩子洗澡、向孩子說挑逗性的話等,都屬於亂倫。受到父母性虐待的孩子會產生強烈的自責、自我厭惡感和羞恥感,成年後出現性障礙,無法應對正常的戀愛關係。

追溯原生家庭,是為了將我們從有毒父母留給我們的扭曲的負罪感和自我懷疑中解脫出來,從父母手中尋回我們作為成年人本應擁有的各種權利,以及生而為人的大部分尊嚴。

如果你已經認識到有毒父母的真面目,且能正視來自原生家庭的傷害,接下來更重要的一步,就是科學的治癒它。

她兩次懷著孕嫁人,被四個男人拋棄:原生家庭是怎樣毀人一生的?

擁抱你的內在小孩,重獲新生

在《原生家庭》中,蘇珊·福沃德說,如果你不想辦法解決自己對父母的恐懼、愧疚和憤怒,你將會把它轉移到自己的配偶和子女身上。

瑞士著名的心理學家榮格用“陰影”理論來解釋這種現象,不能在陽光下呈現的心理,最後就會躲入陰影中,但它不會消失,而是會以我們不能控制的破壞性的方式出現。

有毒的家庭體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連環追尾,其惡劣影響會代代相傳。父母教會你如何看待這個世界、如何看待自己、如何與人相處,而你又將這些觀念傳遞給子女。

英國心理學著作《天生非此》中有個經典案例:

2000年,英國著名女主播寶拉·耶茨因海洛因吸食過量死於家中,當時她身邊是3歲的女兒泰格·莉莉,無人照看。

14年後,寶拉的二女兒皮馳斯被發現死於家中,同樣死於海洛因吸食過量。而皮馳斯身邊是她11個月大的兒子,無人照看。

皮馳斯從小由保姆養育,與母親關係生疏。母親常常對她進行身體和精神暴力,於是皮馳斯也繼承了母親的悲劇。

認識到父母身上的“毒”,並嘗試去解毒,不僅僅是為了我們自己,更是為了我們的孩子,為了不讓自己將原生家庭的惡劣影響傳遞下去。我們不能選擇父母,但卻可以成為好父母。

她兩次懷著孕嫁人,被四個男人拋棄:原生家庭是怎樣毀人一生的?

有毒父母對我們的情感傷害並非一朝一夕,“解毒”也並非易事,在《原生家庭》一書中,蘇珊·福沃德給我們提供了具體又實用的方法,幫我們消除父母對我們造成的負面影響。

1、 釋放內心的悲傷和憤怒,將責任歸於那些應該負責的人。

面對自己的遭遇,我們首先需要發洩憤怒,而不應該去弱化和抹殺曾遭受的傷害。

壓抑的憤怒最讓人心力交瘁,當你壓抑自己的憤怒,你就會變得抑鬱或者狂躁。

不要壓抑自己的感受,發洩出怒火,比如用力捶打枕頭;對著惹你生氣的人的照片大吼大叫;和信任的朋友聊聊等,你只有釋放自己,才能獲得情緒和內心的真正平靜。

同時你要明白,你沒必要為父母的感受負責,你必須卸下為童年不幸遭遇而承擔的責任,歸還給應承擔責任的人。否則,你就會一直責怪自己,你的內心就會永遠充滿恥辱和自我憎惡。

2、 保持情感的完整性,忠於你內心的真實想法。

我們很多人都對父母有

過度的責任感,將自己的需求置於父母的需求之下,很少能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從而造成內心積聚的憤怒和個人滿足感的缺失,甚至抑鬱。

要擺脫這種模式,你就必須忠於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保持情感上的獨立,進行自我界定,捍衛自己自由選擇的權力。

當你明確表明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的時候,當你對自己願做和不願做的事情設定限度的時候——你與父母間的關係必然會有所變化。

她兩次懷著孕嫁人,被四個男人拋棄:原生家庭是怎樣毀人一生的?

3、 使用非辯護性回應,表明自身立場。

你不必極力為自己辯解,放棄“讓父母明白”的無謂努力,採用非辯護性回應,用節制而溫和的方式,堅定的表明自己的立場。比如:

① 這樣啊。

② 很遺憾,你不贊同這一點。

③ 讓我想想。

④ 很抱歉讓你失望了(傷心、生氣)了。

只有沉著冷靜,臨危不亂,才能讓你保留實力。一旦你生氣、道歉、解釋或是請求對方原諒你、理解你,那麼你就給了他拒絕滿足你要求的權利。但如果你採用非辯護性回應,你沒有提任何要求,也就不會遭到拒絕。

4、 克服直面父母時的恐懼,與父母對峙。

與父母對峙並不是為了報復他們、懲罰他們,或從他們身上尋回補償,

而是為了直面父母,徹底克服面對他們時的恐懼,告訴他們實情,同時為你們此後的關係定位。

沒有歸還的,便會轉移。如果你不勇敢的面對你的父母,你就會把這些不滿遷怒於自己的配偶和子女身上。對峙應該涵蓋以下四個要點:

① 父母曾經對你的所作所為。

② 你當時的感受。

③ 你的生活如何受到影響。

④ 你現在對父母的要求。

重要的不是他們的反應,而是你的回應。如果面對父母的暴怒、譴責、威脅和狡辯你能堅守立場,那麼你將會體驗到決戰勝利的輝煌。

對峙之後,決定與父母的關係:雙方達成改善關係的共同意向;疏遠他們以維持一種更為表面化的關係;或者與他們徹底斷絕關係。無論你選擇哪一種,都是向擺脫過去的陰影邁出的一大步。

她兩次懷著孕嫁人,被四個男人拋棄:原生家庭是怎樣毀人一生的?

尼采曾坦言,真正「活過」的人,都是由他自己選擇如何經歷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像個木偶一般被生活所經歷。

只有你認清原生家庭的真相,克服直面父母時的恐懼,勇敢的進行自我界定,捍衛自己的權力和情感,將責任歸於那些應該負責的人,你才能從有毒的原生家庭中解脫出來,擺脫宿命的輪迴,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

如果你也覺得自己的家庭有毒,建議你看看《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憾》這本書,它雖然不能保證你父母的問題會奇蹟般地在一夜之間消失,但卻可以使你重新審視與父母的相處模式,改變對自我的認知,釋放內心的力量,為自己的生命打開一扇新的大門。

當我們心中的陰影被覺知之光照亮時,愛、幸福與自由就會點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