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征歐洲的蒙古細犬,在戰鬥中屢建奇功

蒙古細犬是皇室君王的愛犬,在遼代就已經存在,並受到了契丹王室的垂愛,遼代契丹人很重視對獵犬的選擇,細犬是他們常見的獵犬。大遼時期改犬名為“契丹獵犬”。據《元都丞志》及有關史料記載,當年成吉思汗遠征歐洲時,曾帶著許多蒙古細犬作為警戒與狩獵之用,這些英勇機敏的蒙古細犬在戰鬥中屢建奇功。

遠征歐洲的蒙古細犬,在戰鬥中屢建奇功

蒙古細犬(契丹獵犬)體型高大健壯,奔跑速度快、嗅覺靈敏,搏鬥能力強,蒙古細犬的性格兇猛頑強,一般一隻蒙古細犬就可以單獨和狼對抗,三隻可以輕鬆控制大型獵物,可以看出蒙古細犬的威力。

蒙古細犬頭略窄,嘴長,咬肌非常發達,耳朵有垂耳、折耳兩種,以垂耳為佳。眼暗褐色,略小,鼻子有黑色和紅色兩種。蒙古細犬的被毛分為針毛和底毛(絨毛)兩層,即使夏季腹部肉皮也不會外漏可見,冬季針毛下面遍佈厚實的絨毛。蒙古細犬的皮膚粗糙而結實,抗寒抗撕咬能力強。白、草黃兩種顏色的蒙古細犬最為常見,黑、青灰或虎皮色的蒙古細犬是稀有毛色品種。

遠征歐洲的蒙古細犬,在戰鬥中屢建奇功

蒙古細犬的身體呈長方形,腹腔寬大,腰部十分流暢,但並不十分纖細,腹部皮膚鬆弛,背微弓,四肢非常的粗壯、脛骨上肌肉飽滿,前腿直,後腿帶有一定彎度,身體結構非常適合高速奔跑,蒙古細犬的外觀給人以強壯流暢的運動感。

遠征歐洲的蒙古細犬,在戰鬥中屢建奇功

蒙古細犬的蹄瓣緊密,不鋪散,小而結實,分為兔蹄、貓蹄兩種(兔蹄中間兩腳趾略長;貓蹄腳趾骨節整體成橢圓形)。蒙古細犬的尾巴細長,下垂略彎曲,過後腿膝關節,興奮時可舉尾過背,但絕不捲曲成圈。雄性蒙古細犬的肩高70~80釐米,體重35~50公斤,雌性蒙古細犬的肩高65~75釐米,體重30~40公斤。

遠征歐洲的蒙古細犬,在戰鬥中屢建奇功

蒙古細犬有著獵犬的天性,獨立性強,精力旺盛,好動活躍,溝通慾望強,適合戶外飼養,而且要求經常與人溝通。蒙古細犬對主人非常忠誠,有較強的領地意識,因易於訓練和培養,可馴化為護衛犬。蒙古細犬對陌生人懷有強烈的敵意,會攻擊人和其它動物。因此需要從小對它進行社會化訓練,多讓它與陌生人和動物接觸,以培養它良好的社會化性格。

遠征歐洲的蒙古細犬,在戰鬥中屢建奇功

蒙古細犬性格兇悍,戰鬥力和殺傷力強,在北方地區,很多人把蒙古細犬用於專業鬥狗,因為它強大的殺傷性和好鬥精神,不弱於那些專業鬥犬。

蒙古細犬身體相當靈活,四肢修長有力,奔跑速度能與獵豹媲美,在野外有強烈的搜尋和追蹤慾望,發現獵物後可長時間,長距離的追捕,是一種全天候全地形的綜合型獵犬,尤其擅長捕獵野兔。

遠征歐洲的蒙古細犬,在戰鬥中屢建奇功

蒙古細犬因為其出色的狩獵性能,快速奔跑能力和耐粗飼料等特性,曾在很長的時間內做為東北地區、內蒙東部主要狩獵用犬,在這些地區有大量種群。到了二十一世紀,己成了稀少的品種。僅在中國內蒙東部、大興安嶺地區有少數的留存,但其體型、相貌和血統受到其它犬種的影響,導致純種的蒙古細犬數量越來越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