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調查報告:物流企業受疫情影響情況及相關政策訴求

新冠肺炎疫情給物流行業的運營造成壓力,當前物流企業正克服重重困難逐步恢復運轉。為客觀分析疫情對物流行業帶來的衝擊,

《中國物流與採購》雜誌社零點有數於2月底聯合發起“物流企業受疫情影響情況及相關政策訴求”的抽樣調查。根據調查情況,現已形成調研報告,並已提交給政府部門以備政策參考。

此次調查共收到了來自133家物流企業的反饋。本次調查和監測範圍包括綜合型快遞和物流供應鏈企業、倉儲企業、專線運輸企業、配送企業、網絡貨運平臺和生產工程物流企業;從規模上看,年收入在5億以下中小規模企業和年收入5億以上的企業比例約為7:3。受訪企業均為民營物流企業。

疫情對物流行業影響指數為69.3,業務規模和利潤下降預期均較大

本指數設定若疫情對企業未產生任何影響則指數為100,指數越高表示企業受疫情影響越小。本次物流行業影響指數為69.3(附圖一),表明物流行業受衝擊較大,突出表現為企業業務規模和年度利潤預計受損嚴重,近四成企業疫情期間業務規模下降在50%以上,五成以上企業預估2020年度將虧損5%以上。值得一提的是,在這種情況下,物流企業對經濟生產的恢復仍保有較高的信心。

「獨家」調查報告:物流企業受疫情影響情況及相關政策訴求

疫情對物流細分行業的影響主要取決於其業務多元性、成本結構和供應鏈長度

從疫情對物流細分行業的影響來看,輕資產運作的網絡物流平臺抵禦疫情能力最強,影響指數為72.8(附圖二),這類企業主要依託於科技嵌入、數據應用從而實現車輛調度,供需資源匹配,同時其輕資產運營的模式在疫情期間將風險和壓力自然轉移至承運人,避免了業務量驟減形勢下的高成本支出。因此,疫情並未對這類企業產生實質性重創,年度利潤受損相對較小,企業對未來發展持樂觀態度。倉儲企業雖然固定成本高,但由於其訂單週期長,在疫情期間業務規模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整體影響指數為72.2(附圖二)。

「獨家」調查報告:物流企業受疫情影響情況及相關政策訴求

綜合型物流供應鏈企業由於其業務的多元化受疫情打擊相對較小。這類企業除了傳統物流運輸業務外,還包括供應鏈管理、多式聯運、倉儲、物流園區、物流金融綜合等,可以通過市場策略的調整來降低損失。網絡型的快遞企業如通達系等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大,影響指數為69.1(附圖二),其中長期業務規模受損是最關鍵的影響因素,以快遞或快運業務為主且在全國範圍內擁有大量網點的網絡型快遞企業,主要是依靠規模效應創造利潤,且其業務鏈條較長,短期內任何一環出現問題都會影響整體運作,且疫情期間業務量大幅下降,但轉運中心、車輛、人工等成本持續發生,致使利潤遭受較大損失。

專線運輸、生產工程物流、配送物流等業務結構單一的企業受疫情的影響較大,這些企業難以通過其他途徑彌補業務規模大幅下降帶來的損失。服務於特定城市之間運輸的專線企業面臨的兩個困境是線路暢通率低和業務規模驟減,根據本次監測,疫情期間有72.2%的專線運輸企業面臨線路暢通率不足50%的現狀,這使得本就缺少業務的專線運輸企業更加艱難。以末端城市配送服務為主的企業影響指數為66.5(附圖二),短期業務規模受重創,且人員到崗率不容樂觀,但恢復信心較高。配送企業在隔離政策影響下即使仍保有C端消費者的訂單,但受餐飲、商業綜合體相關B端客戶關閉的影響,仍面臨無貨可運的困境。隨著疫情好轉,B端客戶逐漸恢復運營,終端消費者的需求重新被釋放,配送服務會迅速恢復。

總體來看,企業受影響程度與供應鏈鏈條長度、成本結構、業務結構三個因素有關,且年度影響與短期影響之間沒有必然聯繫。業務鏈條長,固定成本高的企業在疫情期間由於業務規模驟降、生產難以全面恢復同時負擔高運營成本,受到的影響較大。

本次疫情對物流各細分行業衝擊大,可能造成行業整體的“斷鏈”危機。由於整個供應鏈某個或某些環節復工不充分,導致產業鏈上、下游銜接不暢,使得生產企業、物流企業均存在“復工難復產”的情形。原材料生產企業有貨運不出;物流企業收了貨由於幹線受阻導致貨物積壓,倉儲壓力大,甚至某些分撥中心出現爆倉現象;需求端企業缺乏原材料生產停滯,整個供應鏈的運轉受到嚴重影響。疫情面前物流供應鏈價值凸顯,物流全環節、全鏈條的解決方案能力成為企業創新的主要方向。對於配送、專線運輸等細分行業,由於其業務收入來源單一、智能化程度較低、運營協同度不足,重構業務產品或強化技術創新是提高競爭壁壘的有效手段。

企業通過提供員工保障、加強運營與管理、嚴控現金流、調整市場策略等措施自救

企業應對疫情所採取的措施,主要集中在提供員工保障、加強運營與管理、嚴控現金流、調整市場策略四個方面。

「獨家」調查報告:物流企業受疫情影響情況及相關政策訴求

提供員工保障方面:55%的企業提及採取“培訓+保障”相結合的措施為員工的安全健康工作提供保障,如為提升員工的防疫意識和防護意識,企業積極組織員工學習防疫知識、加強員工個人衛生防疫措施宣導;為保障員工的生命安全,主動為員工推出防疫保險。

加強運營與管理方面:51.2%的企業提及從全網的運營與管控方面著手,重點對物流的中轉與配送環節予以支持,緩解全網運營壓力,如靈活調整對中轉分撥和基層網點的考核指標、給予網點包倉和轉運費用優惠或者提供額外資金支持;與此同時,對於社區封閉、農村封路導致的末端派送難題,通過啟用無人機、無接觸配送等方式緩解派送壓力。

嚴控現金流方面:疫情導致企業的現金流緊張,45%的企業提及主要通過開源節流的方式緩解現金流壓力,破解疫情造成的現金流困境,如通過向銀行申請貸款保障現金流週轉;通過有序分類復工、裁員等方式降低企業人員成本;

調整市場策略方面:42.6%的企業提及會以此為契機,化被動為主動,根據市場湧現出來的新需求調整業務結構,如加大涉及到民生和醫療領域等產品線的開發、佈局如農特產品交易市場等。

企業政策支持訴求:減免優於緩交、運營給予特許、防疫物資優先保障、信貸支持持續

物流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生命線,起著鏈接供給與需求、生產與消費的重要作用。但受此次疫情影響,物流行業整體遭受重創,企業積極採取防守型自救策略的同時,也提出了政策期待,希望獲得政府實實在在的支持,幫助其渡過難關。

「獨家」調查報告:物流企業受疫情影響情況及相關政策訴求

1、減免優於緩交:89.9%的企業提及希望政府給予減免類政策,包括稅收減免,土地、房屋租金減免,社保和公積金豁免。直接減免要優於緩交,建議政府首先出臺減免類的政策。尤其場地租金方面,物流企業倉儲和作業場地佔地面積較大,租金是很大的一部分支出,但目前對於商用和民用物業沒有相應的租金減免支持政策,這是目前政策不到位的地方。從受惠的公平性來看,普惠優於選擇。

2、運營給予特許:62.8%的企業提及希望政府在運營方面給予支持,包括為物流企業復工開通專項綠色通道,允許物流企業的車輛正常運輸和分撥場地的開工;為網點正常經營開綠燈,給予物流從業人員特許通行證;打通居民需求和快遞配送之間的管控關卡,保障運輸和配送效率,在物流企業採取必要的防禦性保障措施的前提下,應首先滿足企業的此類訴求。

3、防疫物資優先保障:53.5%的企業希望政府給予物資支持或提供防疫補貼,為企業員工復工復產提供必要保障。22.5%的企業提及防護物資匱乏,17.8%的企業提及疫情防護物資支出大。

4、信貸支持持續:有45.5%的物流企業希望獲得政府在信貸方面的支持。通過信貸支持緩解企業現金流壓力,包括加強信用貸款類信貸支持和融資成本降低,鼓勵金融機構減免物流企業的貸款利息。此類政策期待在疫情過後一段時間內得以延續,幫助物流企業度過難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