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承受之重:1.5萬名兒科醫生被迫逃亡,9000萬家庭退無可退


無法承受之重:1.5萬名兒科醫生被迫逃亡,9000萬家庭退無可退

生命力很奇怪,它熊熊燃燒的時候,你不敢去直視它,你會繞著走。恰恰是那火燒成灰,灰裡吐火星的時候,你反而注意到它。也許生長在人心最底層的善良與憐憫,才是真正的生命力。走到生命盡頭時,真正打動你的就是每一個人的不放棄,病人的不放棄;醫生的不放棄;家屬的不放棄……哪怕最後,是不好的結果。——《人間世》總導演周全

在醫院工作的這些年,發現一個獨特的現象,每回經過兒科不管白天還是深夜,那一定是患者最多的地方。

無法承受之重:1.5萬名兒科醫生被迫逃亡,9000萬家庭退無可退

  • 我們科室建立到現在的4年裡辭職了4個醫生
  • 隔壁科室只有兩個名額,卻有6個人來報名
  • 我們科室明明有8個名額,卻只有1個人來報名

這是《人間世》第81集中,ICU兒科主任朱曉東的感嘆,隻言片語中,一個更可怕的現實暴露出來:

比孩子看病更加困難的,是兒科醫生正在消失。

朱曉東話音剛落,又一位兒科醫生辭職了。

01

和朱曉東一樣,ICU兒科主治醫師朱月鈕在這個科室已經堅守了12年。朱月鈕說:「進了ICU,沒有一個孩子的病情是輕描淡寫的,都是重症。

朱醫生的一番話,也說出了醫生存在的意義:死神手裡搶人。

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因此和其他科室相比,兒科醫生面對來自家屬的壓力更高。病房外的困擾一點不比病房內少。

幸好,同一個科室裡,還有沉穩幹練的同事,老張。

老張醫術精湛,能力出眾,在患者和同事口中都有著不錯的口碑。只是,這個與朱月鈕搭檔了十年的老張,還有一個星期就要走了。

老張為什麼會走?

本科畢業,論文數量少,在這所醫院一眼看到未來,這些都是逼迫老張不得不走的原因。

無法承受之重:1.5萬名兒科醫生被迫逃亡,9000萬家庭退無可退

一個人是一群人的縮影。

老張的離開,不是個例,而是整個兒科的普遍現象。

朱曉東說:我們的痛,就是兒科醫生沒人當。

02

在醫學界,有這樣一句順口溜:金眼科,銀外科,打死不去小兒科

這句話不無道理,孩子不會表達自己的病痛,往往又要在短時間內弄清病症所在,這對每一個兒科醫生而言都是一個大考。

根據《中國醫生執業狀況白皮書》記載,截至2018年1月9日,中國有66%的醫師經歷過不同程度的醫患衝突,其中經歷過語言暴力的醫生佔51%。

孩子,作為一個家庭的紐帶,更是牽動著幾代人的心。因此,兒科醫生的關注度往往更高,缺口更大,醫患關係也格外嚴重。

無法承受之重:1.5萬名兒科醫生被迫逃亡,9000萬家庭退無可退

孩子說不舒服,父母就提心吊膽責問醫生,甚至拳腳相加;吊點滴孩子哭了,一個耳光說不定就甩到護士臉上...

  • 2017年10月30日,湖北一新生兒在被搶救31小時後死亡,家屬拒絕檢查並一口咬定是醫院的責任,持刀追砍醫務人員並砸爛整個兒科診室。
  • 2016年,山東兒科醫生李寶華被患兒家屬砍傷。在身中27刀,頭部12刀後不治身亡。
無法承受之重:1.5萬名兒科醫生被迫逃亡,9000萬家庭退無可退

讓人難以釋懷的是,被砍死前,李寶華剛剛結束自己16個小時的夜班。還沒來得及閤眼,卻永遠閉上了雙眼。

哪怕沒有被患者砍,他們也不一定是安全的。

2017年末,流感大爆發使得醫院兒科成為「重災區」。2018年1月9日,天津海河醫院兒科醫生全部病倒,兒科不得不停診。

無法承受之重:1.5萬名兒科醫生被迫逃亡,9000萬家庭退無可退

2018年1月27日凌晨,連雲港第一人民醫院兒內科醫生郭佳麗,一夜診療67個孩子後腦血管破裂送醫救治,另一位值班醫生陳龍因連軸轉感染腦炎,一夜忙碌後暈倒。

03

在提倡8小時工作制的今天,大部分醫生,尤其是兒科醫生,每天都要工作16個小時。

如此高強度、長時間的工作,導致很多人都覺得醫生的收入非常可觀,但事實是:

有76%的兒科醫生工資在5000元以下,其中有有一半人工資不足3000元。

無法承受之重:1.5萬名兒科醫生被迫逃亡,9000萬家庭退無可退

高薪、體面、社會地位高...這些我們原以為的待遇,他們一個沒有。

2017年的《中國兒科資源現狀白皮書》中介紹,最近3年,中國兒科醫師流失人數為14310人,佔比10.7%。當前中國兒科醫生總數約10萬人,卻要服務2.6億0-14歲兒童,平均每2000名兒童才能擁有1名兒科醫生。

無法承受之重:1.5萬名兒科醫生被迫逃亡,9000萬家庭退無可退

作為唯一一個有能力管理ICU的醫生,朱月鈕每天要兼顧整個科室的病人。這些病人和其他科室不同,都是孩子,卻又都是重症。

為了這些孩子,她忙到沒時間喝水、吃飯、上廁所...

她對得起每一個來到這裡的孩子,卻唯獨虧欠了自己的孩子。

10歲的女兒腿受傷,不能上學,她卻只能將孩子安頓在值班室。

女兒成績下降,朱月鈕覺得自己沒有資格教育她,她苦笑著:「一邊是翻江倒海的生死,一邊是女兒一去不返的童年。」

無法承受之重:1.5萬名兒科醫生被迫逃亡,9000萬家庭退無可退

她沒有選擇的機會,因為自己連回家的時間都沒有。她能做的,就是給家裡的阿姨打個電話,囑咐她多做點好吃的給女兒。

除此之外,她再也做不了其他的。

這不是朱醫生的常態,而是所有醫生和兒科醫生的常態。

04

除了上面這些,兒科診室還存在著一個特殊的問題,就是定位偏差

在一些兒科專家看來,雖然都叫急診,但兒科急診和成人急診還是有著本質的不同。兒科急診除了擔負和成人急診一樣的搶救等功能外,在普通門診夜間關閉時,急診仍承擔門診的職能。

無法承受之重:1.5萬名兒科醫生被迫逃亡,9000萬家庭退無可退

這樣的設置也直接導致了夜間患者數量的居高不下,縱使有些患者的情況完全不能稱之為「急」。

「其實我們接診的很多病例,嚴格意義上並不是急診的範疇。」一位兒科醫生介紹,往往孩子出現發燒、頭痛、過敏等症狀,家長都會很緊張,從而不分時間地選擇急診。

於是,我們在新聞上經常能夠看到:

上海各個醫院的兒科,平均排隊4小時;

深圳某醫院,兒科醫生一天接診300個患兒,是普通門診工作量的3倍

...

在這看不到前路卻工作量飽和間,我們卻還是能夠聽到一些不和諧的聲音:

你沒時間回家,關我屁事;

我也是擔心孩子才衝動打了醫生的;

他們收入那麼高,這點苦應該能吃的吧;

...

一字一句,句句誅心。

在一次次的心灰意冷間,在一次次的不被理解後,在一次次的冷嘲熱諷中,醫生們退無可退。

無法承受之重:1.5萬名兒科醫生被迫逃亡,9000萬家庭退無可退

於是,轉行、辭職、跳槽成為了無數兒科醫生的常態。兒科醫生大逃離的背後,將是那9000萬無路可退的家庭。

05

沒有哪個做父母的不擔心自己的孩子,這是情理之中,可以理解。

這也導致孩子生病後,往往「急」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父母們的心。這個時候,幾乎所有的父母腦海中只有三個字:去醫院

無法承受之重:1.5萬名兒科醫生被迫逃亡,9000萬家庭退無可退

但是,就像上文所說的,兒科急診中很多病例完全不是急診的範疇,家長們僅僅是因為擔憂便直接衝去急診。下面這些問題,希望每一個為人父母的都能明白:

❶ 細菌、病毒往往都是通過呼吸系統傳播,醫院屬於人流密集區域,生病時的孩子往往處於免疫力最脆弱的時候。這個時候去醫院,很容易交叉感染。因此,在孩子出現不適後,我們要區分出孩子到底是生病了還是其他問題,再決定要不要帶孩子去醫院。

❷ 腹瀉,在很多孩子身上經常出現,尤其是夏秋季節。一般孩子腹瀉後,只需要觀察其精神狀態、及時補充水分即可。

❸ 還有一些兒科疾病其實去不去醫院結果都是一樣的,最典型的就是腸絞痛。這既不影響孩子的成長髮育,做檢查時又查不出任何異樣。

❹ 一些自限性疾病也沒有太大必要去醫院,自限性疾病就是不吃藥也能好的病,如感冒。哪怕去了醫院,醫生也只能開點感冒藥。有在門診排隊的時間,說不定孩子的感冒都已經好了。、


Dr.X說

兒科醫生不會消失,但和兒科醫生一樣,所有醫生最怕的是「心涼」。只希望每個人,都能給醫生一份善意、尊重和理解。


關注我,走進臨床醫生的生活!

-Dr.X-

一個醫學博士、外科醫生和三娃奶爸,

帶給你有態度、有溫度的健康乾貨和育兒錦囊~

關注我,每天多一點健康

無法承受之重:1.5萬名兒科醫生被迫逃亡,9000萬家庭退無可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