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林沖性格和水滸藝術角度,再論“林沖為何不打高衙內”

​從林沖性格和水滸藝術角度,再論“林沖為何不打高衙內”

有句老話說得好,人怕出名豬怕壯。人一旦有了名氣,隨之而來的就是各種困擾和問題,所謂“人紅是非多”,是很有道理的。在《水滸傳》梁山一百單八將中,名氣較大者有不少,比如宋江、武松、魯智深、林沖、李逵等。這些人中,關於林沖的爭議尤其多,包括“休妻實為獻妻”“不該火併王倫”等。

除此之外,妻子兩次被高衙內調戲時,林沖的態度問題也惹來許多爭議。

林沖帶著娘子去東嶽廟燒香祈福,因為覺得無聊,林沖自己出去溜達,還因此結識了落發為僧,在大相國寺看守菜園的魯智深。沒多久,女使錦兒找到林沖,告訴他娘子與人合口(爭吵)。等林沖趕到,發現妻子被人調戲,他本想下手打人,但認出是高俅之子高衙內時,他便沒有下手。

這是高衙內第一次調戲林娘子,還有第二次。

陸謙背叛林沖,設計把林沖騙出家,又讓人把林娘子騙到自己家,而高衙內早已在那裡等候。等錦兒找到林沖,林沖奔到陸謙家時,明明聽到妻子喊叫,他也沒有直接破門而入,而是先在樓梯處高聲讓娘子開門,開門之後高衙內已經嚇跑。

​從林沖性格和水滸藝術角度,再論“林沖為何不打高衙內”

央視水滸林娘子形象

可以發現,高衙內兩次調戲林娘子,林沖都沒有下手。

很多人因此認為,林沖是個懦弱無能的人,害怕權貴而不敢動手打高衙內;也有人說,林沖明明聽到妻子在樓上呼救,不踹門進去,還讓妻子給他開門,實際上就是給高衙內通風報信,讓他快走,林沖其實還是不敢打高衙內等。

是的,高衙內明明兩次調戲林娘子,林沖為何不敢下手打他呢?他到底是軟弱無能,還是不敢得罪高衙內?林沖是否有難言之隱呢?對此,我們可以從林沖性格以及水滸的文學藝術角度,來看待這些問題。

從林沖的性格處境角度分析

林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這得看他的為人和性格。

林沖是個很儒雅、很謹慎、很隱忍的人。比如林沖剛出場,作者就說林沖“手中執一把折迭紙西川扇子”;林沖上梁山時,在朱貴的酒店裡甚至還提筆寫下一首詩,開頭便是“

仗義是林沖,為人最朴忠

​從林沖性格和水滸藝術角度,再論“林沖為何不打高衙內”

新水滸林沖手拿摺疊扇

林沖有這樣的性格,與他的處境和職位有關。

宋代重文輕武,一些武將避免被文人看不起,所以常做文人儒將打扮,甚至學習文化,吟詩作詞等。林沖儒雅,會寫詩,一方面是因為怕被看不起,另一方面也是渴望得到提拔重用,這說明他對自己的職位並不滿意。

林沖出場時已經三十四五歲;他初識魯智深時,魯智深說過幼年認得林沖父親林提轄;而林沖的岳飛是張教頭。提轄、教頭在宋代都是很低級的官職,可能只有六七品甚至沒有品級。林沖家在東京,東京是北宋都城,天子腳下,可想而知,在那種環境下,林沖其實也很不容易,且不說宋代重文輕武,即便是那些一品二品大員,三品四品高官等,人數也是非常多。

在那種環境中,職位卑微的中年男人林沖算什麼呢?什麼都不是。林沖自己也說過“不怕官,只怕”,他之所以不敢打高衙內,就是因為高衙內父親是高俅高太尉。

​從林沖性格和水滸藝術角度,再論“林沖為何不打高衙內”

央視水滸高俅形象

林沖道:“原來是本官高太尉的衙內,不認得荊婦,時間無禮。林沖本待要痛打那廝一頓,太尉面上須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林沖不合吃著他的請受,權且讓他這一次。”

而最先說出“不怕官,只怕管”的是王進,因為父親當年打了一頓高俅,高俅就報復王進,結果王進只能離家出逃。王進的經歷,間接地說明了低級官員被高級官員管配的恐怖,他寧可逃亡,也不敢直接面對高俅。

林沖上有岳父下有妻子和女使錦兒,他不能逃跑,所以唯有隱忍。

其實,現實生活中又何嘗不是這樣呢?普通人面對稍有權勢的人,都只能隱忍。打個比方,就能理解了。

以前工作的地方,有一位四十歲左右中年人,因為有房貸、車貸以及兩個孩子高昂的培訓費等,所以他不敢輕易辭職。即便無緣無故被老闆罵,甚至明明替老闆背黑鍋而被罵,他也不敢反駁,依舊是忍氣吞聲。難道他不想反抗,不想罵回去嗎?他當然想,只是不能(或者說迫於老闆的威嚴而不敢)罷了。

​從林沖性格和水滸藝術角度,再論“林沖為何不打高衙內”

央視水滸林沖形象

林沖也是這樣。林沖不想打高衙內嗎?他也想,只是不能(或者說是迫於高太尉的權勢而不敢)罷了。

很多讀者罵林沖軟弱,是因為不理解林沖。如果能夠站在林沖角度,考慮到家庭、人生和未來等現實問題,相信大家都會理解林沖的隱忍。用《論語》的話來說,就是“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

”。

其實,我們看林沖身邊人的反應就能夠發現,他們其實也很理解林沖的隱忍。比如陸謙騙了林沖後,林娘子的反應是“娘子苦勸,那裡肯放他出門”;魯智深也只是說不怕高太尉,並未抱怨林沖,更沒有責備林沖;直到林沖休妻時,他的岳父張教頭也沒有怪林沖,相反他還很理解林沖,說會保護好女兒,還說要等林沖回來容他們完聚;連左右鄰居都沒有怪罪林沖,還勸林沖不要休妻。這些人之所以不罵林沖軟弱,是因為他們也都是底層人,他們很理解林沖,所以感同身受。

事實上,林沖兩次隱忍不打高衙內,是當時他能做出的最優選擇。

​從林沖性格和水滸藝術角度,再論“林沖為何不打高衙內”

新水滸高衙內形象

高衙內病重後,高俅與陸謙、富安等人設計陷害林沖,由此引出林沖買刀、誤入白虎堂之事。高俅這個計策,目的是要置林沖於死地。不過由於孫孔目的正義,所以開封府府尹只把林沖刺配到滄州。

滕府尹也知這件事了,自去高太尉面前再三稟說林沖口詞。高俅情知理短,又礙府尹,只得準了。

林沖沒打高衙內,高俅尚且要逼死他,可想而知,林沖如果打了高衙內一頓,高俅一定會在第一次害林沖時,就想出更惡毒的辦法害死林沖。當然,也正是因為林沖沒打高衙內,所以高俅“情知理短”,暫時放過了林沖。

總之,從林沖的性格和處境分析可以知道,林沖不打高衙內很正常,他的隱忍,既是為個人考慮,也是為家庭考慮。只不過,林沖的隱忍沒能換來好結局,當然這不是林沖能左右的。

​從林沖性格和水滸藝術角度,再論“林沖為何不打高衙內”

林沖

從水滸文學藝術角度分析

經常看到一些讀者說,水滸很多暴力血腥的情節,實在不應該成為四大名著之一。實際上,名著之所以是名著,不是因為血腥暴力情節的有無,否則《三國演義》《西遊記》也不可能位列四大名著,尤其是後者。

能成為名著,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文學藝術水平極高。水滸中,林沖的故事其實是個很好的證明。

前面說過,林沖是儒雅、隱忍、謹慎的人。如果拋開“林沖不敢打高衙內”這一點,從原著可以發現,林沖其同是還是個脾氣暴躁、性子急切的人。林沖救助過的李小二,曾經對老婆說過林沖性格。

​從林沖性格和水滸藝術角度,再論“林沖為何不打高衙內”

央視水滸李小二形象

李小二道:“你不省得。林教頭是個性急的人,摸不著便要殺人放火。倘或叫的他來看了,正是前日說的甚麼陸虞候,他肯便罷?做出事來,須連累了我和你。你只去聽一聽再理會。”

李小二這句話,直接說出了林沖的性格。陸謙欺騙林沖後,林沖就直接把陸謙家砸了個稀巴爛。從後面林沖在梁山的表現,也可以發現他脾氣暴躁,常常帶頭作戰,出戰敵將,比如捉扈三娘前直接就是一句“兀那婆娘走那裡去”,很不客氣;高唐州之戰,林沖率先出陣,厲聲高叫“高唐州納命的出來”等。

從林沖的相貌“豹頭環眼,燕頷虎鬚”,以及贊詩中的“滿山都喚小張飛,豹子頭林沖便是”,也能發現,林沖是模仿脾氣暴躁、忠直仗義、疾惡如仇的張飛。

這些都能說明,林沖是個脾氣暴躁的人。

​從林沖性格和水滸藝術角度,再論“林沖為何不打高衙內”

央視三國演義中的張飛形象

何以後面的林沖暴躁、性急,而前面的林沖儒雅、謹慎、隱忍呢?

侯會在《水滸源流新證》,聶弩紺在《水滸四議》中都認為,水滸的成書由不同人參與,其中前十三回應該是天才文人所增加,寫出了高俅上位,揭示了“梁山之亂,亂自上作”的根本原因,將《水滸》的思想深度大大提高了。正因如此,所以水滸前十三回被稱之為“天才文人本”或“天才本”。

林沖的故事,就在這十三回中。

有人說,“天才本”的的林沖與後面的林沖,性格衝突,前後矛盾,應是敗筆。實際上,這正是“天才本”的高明之處。這種前後差距,其實最能表現環境對人的改變,也最能表現一個人的無奈,以及環境的殘酷。

​從林沖性格和水滸藝術角度,再論“林沖為何不打高衙內”

林沖

打個比方來說,也許更好理解。

我有一朋友,是個遊戲高手,在遊戲中最喜歡與別人正面硬剛。後來,越來越多我這樣的菜鳥也都喜歡與他組隊玩,為了儘量活到最後,他不得不改變策略,選擇猥瑣苟住(暫時穩住)。連他自己都說,“我一個鐵骨錚錚的漢子,愣是因為你們變成了慫狗(不敢與人硬幹)”。

是的,把一個正面硬剛的高手,愣是變成了猥瑣慫狗,可見身為隊友的我們有多菜。

林沖從脾氣暴躁變成隱忍謹慎,同樣是這個道理。試想一下,什麼樣的官吏和世道,才能把一個原本脾氣暴躁的“小張飛”,活活給逼成有氣不敢出、有冤無處伸的謹慎隱忍之人呢?答案不言而喻。所以,林沖性格前後的不一致,正能體現當時高俅等貪官奸臣的狠毒,以及北宋末年世道的黑暗。

​從林沖性格和水滸藝術角度,再論“林沖為何不打高衙內”

央視水滸高俅形象

比這更令人駭然的是,林沖畢竟還是個教頭,父親是提轄,岳父也是教頭,家庭背景算不一般了。即便如此,他的家庭也因為高俅而破敗了,連他本人也幾度被高俅所害,幾乎小命不保。設想一下,如果是普通人遇到高俅這樣的奸臣,又會怎麼樣呢?是不是會比林沖還慘?相信每一位讀者都心中有數。由此也可知,當時普通百姓的生活狀況了。

所以說,林沖前後性格不一致,正是水滸作者的高明之處,這也是水滸文學藝術水平高度的體現。

有讀者說,林沖也可以像王進那樣,攜家出逃,或許結局就好了。其實,文學故事的創作,一方面要考慮故事情節的發展,一方面也要避免重複。且不說林沖攜家出逃不太現實,即便可以,作者也不會這樣寫作。否則,不但林沖和王進的故事雷同,且後面的情節也無法繼續發展了。

​從林沖性格和水滸藝術角度,再論“林沖為何不打高衙內”

武松打虎(來源網絡)

就像同是打虎,武松是赤手空拳打死一虎,李逵則用刀殺死四虎,而解珍解寶則是用藥箭射虎。這樣的設置,也是水滸文學藝術的表現。

總之,從水滸的文學藝術角度來看,林沖不打高衙內也非常高明。這樣的設置,不僅是為了引出後面的故事,也是為了表現當時奸臣當道、世道黑暗的環境。

參考資料:《水滸四議》《水滸源流新證》《水滸全傳》(明代楊定見修訂本,明代袁無涯刊行,一百二十回)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