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鄂妃臨終前懇求薄葬,順治卻給了她大清200多年最高的后妃葬儀

順治帝和董鄂妃的故事,一直被後人當作一場悽美的皇室愛情佳話。董鄂妃的驟然隕落,將所有的矛盾激化到了頂點。董鄂妃重病之後,順治帝屢屢顛覆典制,以表達對董鄂妃的愛意,殊不知這樣的寵愛,給了董鄂妃偌大的精神壓力,也間接加速了她的死亡。

董鄂妃臨終前懇求薄葬,順治卻給了她大清200多年最高的后妃葬儀

順治皇帝是滿清入關之後的第一位皇帝,他即位之時僅僅六歲,年幼的他親眼目睹自己的手足和長輩為了這個皇位劍拔弩張。母親孝莊太后忍辱負重,為了讓他早日掌握實權,她對兒子管教十分嚴厲。順治帝是一位優秀而勤勉的帝王,但十幾歲叛逆期受到叔叔多爾袞的鉗制,內心壓抑苦悶,性格消極陰暗,甚至一度自我放棄。

順治帝14歲那年,孝莊太后為他選擇了自己的親侄女蒙古科爾沁部卓禮克圖親王的女兒為皇后,這便是順治帝的孝惠皇后。孝惠皇后是大家閨秀,嬌生慣養,自然有些小脾氣,順治帝本希望她能體諒他一些,而兩人見面大多爭吵挖苦,這讓順治帝對她極為不滿。後來,17歲的順治帝就遇到了董鄂妃。

董鄂妃到底來自於何處,官修史書對其避而不談,只有在《湯若望傳》之中能夠尋找到一絲線索——順治帝對一位滿籍軍人的夫人燃起了火熱的愛戀,這位軍人因為夫人的不貞和夫人起了衝突。聽聞此事之後,順治帝氣得將這個軍人打了一巴掌。這位軍人因此憤懣而亡,也有人說他是自殺而亡的。這位夫人後來就被順治帝接進宮中,成為了順治帝的貴妃。

董鄂妃臨終前懇求薄葬,順治卻給了她大清200多年最高的后妃葬儀

有人說,這位滿籍的軍人是順治帝的弟弟襄親王博穆博果爾。根據《清世祖實錄》記載,博穆博果爾16歲就薨逝了。他死後一個多月,內大臣鄂碩之女董鄂氏被立為賢妃。一個月之後,董鄂妃直接晉升為皇貴妃,順治帝還越制"大赦天下",在清朝近300年曆史之中,從沒有過立皇后或者妃嬪大大赦天下的,董鄂妃完全成了不是皇后的皇后。那麼,順治帝真的搶了弟弟的媳婦兒嗎?

其實,如果查閱《愛新覺羅宗譜》就不難看出,博穆博果爾的嫡福晉是孝莊皇太后的親侄女博爾濟吉特氏,他一生沒有娶側福晉,所以和董鄂妃也沒有什麼關係。而且博穆博果爾尚且年幼,並沒有上過戰場,也非軍人。湯若望是順治的近臣,經常和皇家人接觸,定然不會將一個小親王誤說成一個"軍人"。所以董鄂妃也不是順治帝的弟媳,只是這位滿籍的軍人因為皇族的刻意隱瞞,現在已經很難查出到底是誰了。

順治十一年,孝莊皇后突然廢止了一條舊例——不允許朝廷命婦入侍后妃。《清史稿》之中記載著:"國初故事,后妃,王、貝勒福晉 ,貝子、公夫人,皆令命婦更番入侍。 至太后孝莊始命罷之。"有學者認為,孝莊太后之所以廢止這條舊例,就是要阻斷順治帝和命婦"董鄂氏"的戀情,但順治帝已經和董鄂氏私定終身,孝莊太后發現得太晚了。

早在博穆博果爾去世之前,董鄂氏已經進宮並且寵冠後宮,只是暫時沒有妃位罷了。賢妃尚未冊封,董鄂氏的父親鄂碩封官加爵。後來,乾清宮、交泰殿相繼建成,在祭祀官員的名單之中,鄂碩已經排在了大臣索尼之前。

董鄂妃臨終前懇求薄葬,順治卻給了她大清200多年最高的后妃葬儀

娶了董鄂妃的順治帝算是十幾年來唯一一次遂了自己的心願,為了表達自己的愛意,他幾乎不顧任何人的想法,將所有自己覺得好的給董鄂妃。董鄂妃做了賢妃沒多久就成了皇貴妃,地位僅僅次於皇后。然而董鄂妃真的幸福嗎?

董鄂妃少女時期隨著父親南征,在江南一帶停留數年,因此,董鄂妃深受漢文化影響和薰陶。因為其知書達理,富有才情,也曾被一度被誤傳為董小宛。董鄂妃的這種靈秀,在滿洲世家子女之中寥寥無幾,因此被順治倍加呵護。董鄂妃好讀史書,也通儒學,知忠義廉恥。所以當她間接害死了自己第一任丈夫,又被順治帝如此招搖地捧到後宮的頂端,她十分惶恐,日日不得安心。所以即便順治帝愛得坦坦蕩蕩,她依舊覺得有愧,也在竭力去證實自己可以成為一個好妻子。

順治帝翻看奏章,有時馬虎潦草,董鄂妃會提醒他不能忽視;而當順治帝要她一起看奏章時,她忙跪拜拒絕,說"後宮不得干政";皇后甚至妃子病了,董鄂妃一定去探望侍奉;皇太后病了,她日日夜夜在旁照看,不顧自己剛剛生孩子沒多久;宮女太監們犯錯了,她不忍心責罰,還會在順治面前為他們求情……董鄂妃一直活得小心翼翼,史書之中的字字句句都可以看到她的用心,她希望融入這個家庭之中,只是後宮嬪妃們,早就將她視為眼中釘。

很多電視劇將孝莊太后和董鄂妃放在敵對的位置上,甚至有野史傳聞,董鄂妃是孝莊太后設計害死的。以孝莊太后的為人,她的胸襟,絕對不可能以下作手段對待兒子深愛的女人。雖然從順治帝的種種行為上來看,董鄂妃已經讓他失去了一個君王應有的沉穩從容,孝莊對順治多年嘔心瀝血的的培育化為烏有,但孝莊從未對董鄂妃有半句抱怨。董鄂妃薨逝後多年,她的弟弟費揚古還成了平定三藩之亂與征討噶爾丹的大將軍,被封為一等公。

董鄂妃臨終前懇求薄葬,順治卻給了她大清200多年最高的后妃葬儀

順治十四年,董鄂妃生下皇四子,順治帝稱他為"朕的第一子",並且毫不掩飾想要封第四子為太子的意願。孝惠皇后大概已經對這段婚姻絕望了,無意再和董鄂妃爭搶。後來孝莊太后病重兩個多月,董鄂妃日夜照顧,她卻不來探望,更沒有派人來問一句。順治氣怒之下想要以"不孝"的罪名廢后,在孝莊太后的一再幹預、董鄂妃苦苦哀求之下,孝惠皇后才保住了自己的後位,只是孝莊太后已經對她極其失望,接下來三年都不曾和孝惠皇后見面。

順治帝大概以為,只要董鄂妃有了孩子,孩子成為儲君,他最愛的這個人就一輩子享受榮華,與他攜手一生。但很可惜,皇四子出生104天之後就夭折了,董鄂妃悲慟成疾,兩年後也突然病逝。

寵冠後宮的紅顏知己香消玉殞,給痴情天子留下了無盡的悲思,順治帝寫下了四千字的文章悼念董鄂妃,她不答應董鄂妃薄葬的遺願,而是以大清后妃最隆重的葬儀下葬了董鄂妃——他要求給董鄂妃十二字的諡號,下令太監宮女殉葬,要求朝廷二、三品大臣為董鄂妃抬棺,四品以上的官員和皇室子弟都要去給董鄂妃哀悼,只要哭得傷心就有賞……

董鄂妃臨終前懇求薄葬,順治卻給了她大清200多年最高的后妃葬儀

做了無數荒唐的事情,董鄂妃終於入土為安,而順治帝的心似乎也死了,他三番五次要出家,讓玉林琇的弟子給他剃度,玉林琇揚言只要順治出家就將弟子燒死,順治才打消了出家的想法。順治十七年,他根據董鄂妃的遺言,減等發落囚犯;順治十八年,他因染天花駕崩,年僅24歲。康熙二年,順治帝和董鄂妃合葬。

順治帝死後,董鄂妃的族妹貞妃自盡殉葬,她是順治帝后妃之中唯一從殉的人。史學家們猜測,因為董鄂妃薨逝葬禮逾度,順治帝為其出家,又鬱郁而亡。為了平息皇家對董鄂氏的怨恨,她自願殉葬,以保住孃家。她也是清朝最後一位殉葬的妃嬪。

董鄂妃臨終前懇求薄葬,順治卻給了她大清200多年最高的后妃葬儀

董鄂妃和順治帝的悲劇是皇家的悲劇,如果順治帝不是一朝天子,董鄂妃能夠在出嫁前認識順治帝,也許他們能夠安然攜手一生。董鄂妃香消玉殞,唯有她曾住過小院之中,還有一棵梨樹,在每年的春季,這棵梨樹開滿如雪的梨花,好似這對佳人的純潔堅貞的愛情。也許從前,順治帝和董鄂妃也曾在這棵梨樹下靜看雲捲雲舒。"捻字為花,落字為香;折一枝花,寄一抹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