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克什米爾不獨立?

蝸牛戰勝和諧號


南亞次大陸的兩個國家分別是印度和巴基斯坦,這兩個國家的消息大家都略知一二,時不時就因為克什米爾問題大打出手,爆發軍事衝突。

克什米爾全稱:查謨和克什米爾,它位於南亞次大陸的北部,與青藏高原西部與南亞北部交界過渡帶,面積為19萬平方千米,傳統首府斯利那加,人口約1600萬(2006數據)。

克什米爾由印度斯坦和巴基斯坦分別控制,巴基斯坦控制了克什米爾西北部地區(巴方稱之為自由克什米爾和克什米爾北部地區),印度則控制克什米爾中部和南部地區(印方稱之為查謨—克什米爾邦),錫亞琴冰川同時被印度和巴基斯坦所控制,印度控制了其中大部分地區,而巴基斯坦則控制了其中較低的山峰。巴基斯坦將整個克什米爾地區視為有爭議的領土,而印度則援引其憲法證明克什米爾地區為印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克什米爾地區也有一部分人傾向於獨立建國,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受到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共同反對。由於印巴兩國都擁有核武器,克什米爾向來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具危險性的領土爭端之一。印巴兩國為了爭奪克什米爾地區曾經爆發了三場戰爭:1947年第一次印巴戰爭、1965年第二次印巴戰爭和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還有一次是1999年在印控克什米爾的卡吉爾地區爆發的卡吉爾邊境衝突(一些人稱為第四次克什米爾戰爭)。

克什米爾爭端是指印度和巴基斯坦對查謨和克什米爾地區主權紛爭而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克什米爾爭端是英殖民主義在1947年撤出印度時留下的。獨立前的印度,行政上由兩大部分組成:英屬印度和土邦。英屬印度包括11個省,而在這些省中間,夾雜著大約550個的土邦。克什米爾就是最大的土邦之一。

根據1947年6月公佈的“蒙巴頓方案”,土邦地區歸屬則由當地的王公來決定,但是土邦必須考慮所在地區的地理因素。克什米爾情況很特殊,它處於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地理因素”的考慮在這裡不起作用。而克什米爾的王公是印度教徒,但居民中將近80%卻是穆斯林。按照分治方案中多數決定原則,應該歸入巴基斯坦;但按照土邦的王公決定原則,顯然印度會被優先考慮。因此印巴分治時,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未能得到解決。

克什米爾屬於南亞文化圈,不管是習俗還是文化都和巴基斯坦非常相似,地理位置極其重要,哪怕克什米爾人想獨立都不會成功,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會反對,對於印度和巴基斯坦而言,誰控制了克什米爾誰就有了南亞次大陸地勢最高的地方,在戰略上擁有主動權,印巴雙方任何一方都不會放棄克什米爾,這就是印巴衝突原因之一,也不會允許其獨立建國。




片段影劇


一,克什米爾已經被兩個有核的軍事強國共同佔領,克什米爾本身已經是分裂地區。

二,整個克什米爾聯合起來也打不過巴基斯坦和印度任何一個國家。而且這兩個國家都不會允許獨立的克什米爾存在,都聲明對整個克什米爾擁有主權。

三,克什米爾沒有獨立的依據。歷史上克什米爾地區一直被不同勢力統治過,沒有強烈的統一傳統觀念。

四,宗教矛盾決定了克什米爾難以團結謀求統一。穆斯林約佔77%,其餘主要是印度教信徒。





國際睿評


我們從各種媒體上經常聽到印巴為克什米爾擦槍走火的事情。那克什米爾為何不獨立呢?

從歷史上獨立的國家和地區看,一個地區要想獨立,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所在國家實力較弱;二是本地區獨立願望強烈;三是國際社會和大國介入。

克什米爾也是一樣,他們當然很想獨立,但形勢不允許,條件不具備。 1947年,按照《蒙巴頓方案》,印巴實行分治。印度境內的幾百個邦包括克什米爾都想獨立,但英國按照穆斯林和印度教教徒人數多少,來決定各地區是入印度還是巴基斯坦。而克什米爾邦的土邦王是印度教徒,77%的都是穆斯林。因統治者與百姓意願不同,導致克什米爾地區的歸屬最後也沒有確定。

1947年,第一次印巴戰爭因克什米爾開戰,印度把這件事捅到了聯合國,最後聯合國印巴委員會為印巴兩國在克什米爾地區劃定了停火線,分為印控區與巴控區,並且要求克什米爾地區的歸屬由公民投票決定。

但是,由於克什米爾地區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對於巴基斯坦來講,主要在於經濟價值和防止流經克什米爾地區的印度河被印度掐斷;對於印度來講,一旦巴基斯坦完全控制克什米爾地區,就擁有了進入中亞的通道。所以兩國都不可能讓克什米爾獨立。


從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實力看,國家實力並非羸弱。印度屬於南亞地區霸主,經濟發展增速一度全球第一;巴基斯坦雖然稍差,但保持對巴控克什米爾的控制根本沒有問題。

從克什米爾情況看,大部分信仰伊斯蘭教,也有相當一部分印度教徒,一旦採取公投方式,克什米爾人很可能把票都投給巴基斯坦,這也是印度激烈反對公投原因。克什米爾雖然有主張獨立的組織,但是並非主流。加之,印度強烈反對國際社會介入。而美國為拉攏印度,也不想過多摻和。所以克什米爾目前獨立的可能性不大。


小甜嘟爸爸


因為印巴都不同意,克什米爾人也沒有自己選擇的權力

克什米爾位於南亞次大陸的最北端,屬於青藏高原的邊緣地區,境內多山,地勢北高南低。克什米爾北部地區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8000米以上的山峰4座,7500米以上的8座,中國和巴控克什米爾邊境線上的喬戈裡峰海拔8611米,是世界第二高峰。

與北部相比,克什米爾南部的海拔就要低很多,平均在1200米左右,而且受到印度洋暖溼氣流的照顧,南部的氣候和環境也要好很多,人口也更加密集。

“克什米爾”一詞原指喜馬拉雅山脈最西端的一處峽谷,稱“克什米爾谷地”。而今泛指克什米爾谷地、查謨、拉達克、蓬奇、吉爾吉特和巴爾蒂斯坦的廣大地區。其中克什米爾谷地土壤肥沃,是克什米爾人口最密集的地區,居民主要為穆斯林(目前印度控制),南部的查謨的居民主要為印度教徒。

目前巴基斯坦控制克什米爾北部地區,約佔總面積的五分之二,人口約四分之一,印度則控制剩餘的南部地區。(印控區和把控區示意圖)

在歷史上克什米爾是伊斯蘭教、佛教和印度教的一個交匯口,到15世紀之後克什米爾完成了伊斯蘭化,但南部的查謨和拉達克地區因受到西藏和印度的影響較大,仍舊有許多印度教徒和佛教徒。

在近代英國人入侵克什米爾之前,這裡是錫克帝國的領土。但是到1849年,英國經過兩次錫克戰爭滅亡了錫克帝國,佔領了克什米爾地區,從此將克什米爾併入英屬印度殖民地。

在第一次錫克戰爭中,錫克帝國首相的古拉伯·辛格與英國暗通款曲,故意擾亂軍事部署,致使錫克人戰敗。在英軍吞併錫克帝國之後,作為獎賞和回報,英國政府與古拉伯·辛格簽署了《阿姆利則條約》。該條約規定:英國以750萬盧比的價格將在錫克戰爭中獲得的克什米爾地區賣給了古拉伯·辛格,並冊封后者為“查謨和克什米爾大君”,而查謨和克什米爾則成為英屬印度殖民地中的一個土邦。克什米爾大君在本邦內部享有最高權力,英國殖民當局不干涉克什米爾內部事務,但克什米爾大君必須承認英國的最高主權,與其他國家發生爭端時必須服從英國政府的仲裁。

(克什米爾總面積約19萬平方公里,與中國的吉林省差不多大,幾乎相當於兩個韓國)

此後克什米爾享有高度的自治權,直到二戰後印巴分治,新德里與伊斯蘭堡展開了對克什米爾的爭奪。

根據印度總督蒙巴頓提出了印巴分治方案,各地土邦有權選擇是加入印度還是加入巴基斯坦。但是在克什米爾,這個選擇變得非常糾結。

克什米爾主要人口是穆斯林,若是進行公投的話,克什米爾必然是選擇加入巴基斯坦無異。但是包括克什米爾大君在內的上層貴族都是印度教徒,這批人是希望加入印度的。如此一來就造成了克什米爾社會的撕裂,並在1947年引發了查謨和克什米爾河谷的穆斯林起義。

起義的爆發迫使最克什米爾末代大君哈里·辛格投靠印度,之後印度和巴基斯坦紛紛出兵介入,引爆了第一次印巴戰爭。

到1949年1月後在聯合國干預下於印巴實現了停火併劃分了停火線,至此印巴分別佔據克什米爾南部和北部地區,這個局面一直維持到今天。

對於克什米爾的遭遇,很多人可能會發出疑問:為什麼克什米爾當初不選擇獨立?即便是克什米爾屬於英屬印度,但緬甸當年也是歸英屬印度管轄,最後不照樣獨立了嘛!

的確,緬甸在被英國吞併後確實是劃入英屬印度領地,但這只是處於管理方便。緬甸擁有者悠久的歷史,在人種和文化上跟印巴都迥然不同。印巴誰都沒有實力去吞併緬甸,也不想去吞併緬甸。

而克什米爾地區屬於南亞文化圈,這裡大部分地區的文化習俗和巴基斯坦非常接近。況且地理位置又極為重要,這裡南亞次大陸地勢最高的地方,誰得到克什米爾,誰就得到了南亞的戰略主動權,因此印巴誰都不會放棄這裡,也不允許這裡獨立。

印巴在佔領克什米爾之後,都大量向該地區移民,並武力鎮壓當地獨立勢力,加強對自己佔領區內部的民族同化,這些措施都是為了防止克什米爾獨立,印巴兩國在此問題上是相互支持的。

(克什米爾拉達克地區景色,從這裡的建築可以看出,本地區受西藏影響巨大,也曾經是清帝國的領土)


千佛山車神


克什米爾為何不獨立?

克什米爾人到是很想獨立,但克什米爾人自己說的不算,克什米爾的命運掌控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手中,也是英國殖民者在退出英屬印度殖民地之前給印度和巴基斯坦留下的難題。



克什米爾問題一直在國際上都是比較熱的話題,因為圍繞著克什米爾地區的爭奪從來都沒有停止過,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打了半個多世紀,大規模的戰爭都打了三次(印巴戰爭),巴基斯坦和印度都宣稱對克什米爾地區擁有全部主權,不過北部地區是巴基斯坦在控制,南部地區地區被印度控制。究其原因,英國殖民者埋得雷,1947年,時任印度殖民地總督蒙巴頓與印度、巴基斯坦領導人談判,頒佈出《印度獨立法案》,也就是著名的“蒙巴頓方案”,基本上確認了印巴分治,信奉伊斯蘭教的巴基斯坦和主要信奉印度教的印度,各種成為獨立國家。



也決定了南亞的基本版圖,但克什米爾地區比較複雜,並沒有劃分具體歸屬,因為克什米爾人成分複雜。克什米爾地區面積19萬平方公里,人口1600萬,其中77%的人口是信奉伊斯蘭教穆斯林,20%的人口是信奉印度教的教徒,另外3%的人口信奉錫克教、喇嘛教等小型宗教,如果按照人口數量劃分,穆斯林人口占總人口77%,是多數,克什米爾地區應該歸屬巴基斯坦,但克什米爾地區統治者卻是印度教徒,自然不願意加入穆斯林的大本營巴基斯坦,反而傾向於印度。所以印度與巴基斯坦展開激烈爭奪,不死不休,因為印巴的分治,克什米爾也被印巴撕成兩半。

而克什米爾地區地處南亞次大陸西北部,是南亞、青藏高原、中亞、東亞、中東的交匯處,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兵家必爭之地。印度和巴基斯坦領導人都是非常重視,印度國父尼赫魯曾說:“印度沒有克什米爾,就不能在中亞的政治舞臺上佔據一個重要位置。”巴基斯坦國父真納也曾說:“克什米爾就像巴基斯坦頭上的帽子,如果我們容忍印度摘走這頂帽子,那就會永遠受印度的控制。”



由此看印度和巴基斯坦對克什米爾的戰略安排,克什米爾人無法掌控自己命運,更談不上獨立了,也只能想想,但想也是白想。


大正看世界



一個四分五裂的克什米爾談獨立,就像印度談他們是超級大國一樣可笑!原因如下:



一、克什米爾的首要問題是宗教。在克什米爾,存在著伊斯蘭教、印度教、藏傳佛教,以及少量的基督教、錫克教,那邊的的宗教情況非常複雜,對立情況非常嚴重,分裂態勢很嚴重,不同的宗教根本不可能一個鍋裡吃飯,跟中東地區沒什麼太大差別,可以說是宗教界的小中東。



二、克什米爾的第二大問題是民族。克什米爾的民族很多,成分非常複雜,彼此之間的矛盾也很尖銳,更不用說不同的民族團結起來,搞克什米爾獨立,簡直就是在做夢!



三、克什米兒的第三大問題是軍事。克什米爾主要被印度和巴基斯坦佔領、瓜分,為了獨吞整個克什米爾,印度習一巴基斯坦打了三次大戰,結局是誰也無法吃掉對方,維持比較穩定的僵持狀態,巴控克什米爾與印控克什米爾都牢牢地掌控在這兩個國家的手裡,克什米爾的地方力量很弱,完全沒有實力把印度、巴基斯坦趕走,實現獨立。


四、克什米爾的第四大問題就是地方統治者與民眾是分裂的,尿不到一壺。1947年的印巴戰爭,就是因為克什米爾的地方統治者想要加入印度,而人口占優的穆斯林民眾想要加入巴基斯坦,搞得印度與巴基斯坦大打出手。七十多年過去了,這種局面依然沒有改變,所以,讓克什米爾人搞獨立,就像讓他們去火星一樣可笑。


飛狼


我是雪上長留馬行處,見字如同見面。

印度和巴基斯坦原來是一個國家,位於亞洲的南部,長期為英國的殖民地,1942年,隨著英國捲入二戰,中斷了對印度的殖民統治,二戰後,由於戰爭對英國國力的衝擊導致無法維持對印度的統治,於是在英國最後一任總督蒙巴頓子爵的協調下,制定了一個《印度分治方案》,將印度分解成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獨立的國家。


在印巴分治前夕,印度有大小土邦562個,加起來面積114萬平方公里,人口有8000萬,按《印巴分治方案》,這些土邦可自行選擇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也可獨立建國,印巴分治後,大多數土邦加入了印度,小部分加入了巴基斯坦,最後只剩下克什米爾、海得拉巴和朱納加得三個土邦未決定歸屬。

印巴分治是按宗教分割的,印度主要是以印度教徒為主,而巴基斯坦以穆斯林為主,海得拉巴居民80%都是印度教徒,但王公卻是穆斯林,邦主首選是獨立建國,其次加入巴基斯坦,印度用武力進攻,迫使海得拉巴加入印度。朱納加得的情況如海得拉巴差不多,佔20%的王公貴族在策劃加入巴基斯坦時,遭到了佔80%的土邦印度教徒的反對,由此爆發了內亂,王公逃往了巴基斯坦,印度乘機按管了該土邦政權。


而克什米爾恰恰相反,穆斯林人口占了土邦的77%,而王公卻是印度教徒,讓民眾公投,那肯定願意加入巴基斯坦,但掌權的大公卻要加入印度,當然遭到了民眾的極力反對,於是宣佈邀請印度軍隊介入。巴基斯坦認為,由於海得拉巴和朱納加德是印度教佔多數的土邦,所以作了讓步,如今克什米爾是穆斯林佔多數的,決不能再作讓步,於是爆發了三次印巴克什米爾戰爭。

按照法理克什米爾是有獨立權力的,但由於該地區地處南亞次大陸西北部,是南亞、中亞、東亞、中東和青藏高原的交匯處,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印度的尼赫魯曾說過:“印度如果沒有克什米爾,就不能在中亞佔據重要的地理位置”,巴基斯坦的國父真納也把克什米爾形象地比喻成巴基斯坦頭上的帽子,他說:“如果這頂帽子仍由印度摘走,那麼,巴基斯坦會永遠受印度控制”。


由於克什米爾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克什米爾人是無法掌握自己命運的,更談不上獨立,不獨立還可以向兩邊靠,要獨立那就要受兩邊打了,所以,克什米爾今天不能獨立,今後也不可能獨立,任何的獨立苗頭一出,就會被印度和巴基斯坦扼殺在萌芽狀態。

謝謝閱讀


雪上長留馬行處


為什麼克什米爾不獨立?其實這個答案也很簡單,因為印度不讓,巴基斯坦也不讓,當然這裡面主要是印度。其實克什米爾人的獨立意願自從其被印巴分治之後就一直是挺強的,尤其是印控克什米爾地區。但克什米爾自身的力量過於薄弱,因此獨立對其來說始終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


克什米爾大部如何被印度吞併?

克什米爾的歸屬爭議是1947年前後英帝國崩潰,印度與巴基斯坦獨立時的遺留問題。在印巴獨立之前,克什米爾和印巴兩國各地一樣,都是英屬印度殖民地的一部分。而在1947年印巴獨立分治時,其實當時的克什米爾的君主哈利·辛格就想獨立。

印巴分治局勢

而他的這種意圖也是基於當時克什米爾獨特的局勢。當時印巴分治時,各個英屬印度土邦選擇加入印度或者巴基斯坦是遵循兩個原則。一是各個土邦如果印度教徒人數佔優就加入印度,如果伊斯蘭教徒人數佔優就加入巴基斯坦;二是如果一個邦人數是伊斯蘭教徒人數佔優,但周邊的邦都是印度教徒人數佔優,那麼這個邦就必需加入印度,反之如果印度教徒人數佔優的土邦被伊斯蘭教徒人數佔優的土邦包圍,那麼這個邦就必需加入巴基斯坦。第二個原則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防止國中國的出現。

1947年克什米爾戰爭期間的印度軍隊

但克什米爾卻在幾個方面非常特殊。一是它正好位於印度教徒和伊斯蘭教徒分佈區的分界線區域,而根據1941年的統計數字,其境內穆斯林佔總人口的77%,因此本來本來按照人口比例,它應該是加入巴基斯坦的。不過問題是克什米爾雖然伊斯蘭教徒人數佔優,但它的君主和絕大多數王公貴族卻是印度教徒。因此當時克什米爾的君主哈利·辛格希望克什米爾直接獨立,單獨成國,成為另一個瑞士,這樣就能接近“維持現狀”。但這種想法當然印巴兩國都不能答應了,所以在英國撤軍後不久,巴基斯坦和當地一些部族武裝很快進駐了克什米爾。而印度則也藉機讓哈利·辛格宣佈加入印度,之後也派兵進入克什米爾,克什米爾戰爭爆發。

印巴在克什米爾的實際控制線

結果雙方打了一年多之後都傷亡慘重,最終在1948年12月31日宣佈停火,印度和巴基斯坦各得到了克什米爾五分之三和五分之二的領土。之後雙方又在1965年和1971年先後兩次爆發戰爭,雖然印度在這些戰爭中佔到了一些便宜,但在克什米爾地區增加的領土並不多。不過印控克什米爾的領土是克什米爾相對比較富裕的地區。

克什米爾的獨立企圖

但因為在印度控制區內,伊斯蘭教徒的人數仍然佔多數,所以從印度開始控制克什米爾部分地區起,當地的獨立運動就沒有停止過,甚至很早就開始採取了暴力抗爭的方式,不過早期印控克什米爾的局勢還是相對比較平靜的。

但在1987年,統治了印控克什米爾30多年的長期領導者謝赫·阿卜杜拉死去,他的兒子法魯克·阿卜杜拉接替他成為克什米爾的最高長官,之後克什米爾的局面很快陷入動盪之中,各種暴力抗爭活動成倍增加。從1989年開始,印度派駐在克什米爾的大量情報人員和與印度當局合作的人員大量被殺,而受到巴基斯坦支持的克什米爾解放陣線被認為是這些行動的實施者,印控克什米爾進入了動盪狀態,史稱克什米爾起義或者克什米爾暴動。

1987年之後克什米爾武裝抗爭每年所造成的死亡人數變化圖

從1989年到2004年,印控克什米爾平均每年因為暴力衝突的死亡人數超過1000人,相對來說這也是當時世界上最為激烈的衝突之一了。不過在2004年之後,因為爭取獨立的運動得到的國外支持減少,暴力抗爭相對有所平息,每年的暴力死亡人數很快降到了100人以下。但雖然暴力抗爭有平息的趨勢,克什米爾人希望獨立的呼聲卻始終沒有降低。根據2007年在克什米爾當地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在伊斯蘭教徒佔多數的首府斯利那加,支持克什米爾獨立的人數高達87%,支持留在印度境內的人數只有7%。不過在印度教和佛教徒佔多數的克什米爾夏季首府查謨,支持留在印度的人數卻也高達95%。但因為克什米爾目前絕大多數人口仍然是伊斯蘭教徒,所以總體上支持獨立的民意在克什米爾還是佔有絕對優勢的。

克什米爾人抗議活動現場

但克什米爾要獨立,肯定會遭到印度的武力鎮壓,印度是絕對不會允許克什米爾和平的獨立的,因為一旦這樣,民族眾多的印度也許會出現多米諾骨牌效應,其它地區可能也會出現不穩。印度陸軍的總參謀長不久前就還針對克什米爾獨立運動公開表示:

阿卡迪(指克什米爾獨立)永遠不會發生,你們不可能打贏印度軍隊!


他的話雖然非常強硬,但卻也是現實。印度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之一,其綜合國力排名也處於世界前列,還擁有核武器,因此其軍事能力也是非常強的。克什米爾人獨立的意願雖然強烈,但面對的卻是同樣鐵了心不願放棄印控克什米爾的印度,而雙方的實力差距極其懸殊,而且巴基斯坦雖然和印度對於克什米爾的歸屬有爭議,卻也不會強力支持克什米爾獨立,因此就目前的情況看,克什米爾獨立在可預見的未來恐怕還是很難實現的。


桃花石雜談


克什米爾為什麼不獨立,這個問題要回答清楚,真相君認為有以下幾點:首先,內部矛盾突出。主要是三個方面,第一,宗教矛盾。克什米爾地區有19萬平方公里,人口1800萬,但是,宗教錯綜複雜,克什米爾百分之70是穆斯林,但是印度教,佛教,甚至基督教也不少,內部宗教矛盾很是突出。比如克什米爾國王就是印度教,其統治廣大的宗教,在英國在的時候還能壓制,英國人離開,內部宗教矛盾立刻就出來了,這也是後來克什米爾問題的根源。


第二,民族矛盾。克什米爾地區民族成分也很複雜,有印度人,阿拉伯人,還有很多少數民族,這就使得整體不能團結。無論內部百姓,還是統治階層,都沒辦法做到團結。而且,其實在蒙巴頓方案下,克什米爾王室是想獨立建國的,無奈掌控不了內部複雜的宗教和民族矛盾,因此被迫選擇加入印度。

第三,無法生存。克什米爾地區包括拉達克等在內,但是自古就是一個貧瘠的地方,經濟落後,很多物品都需要周邊提供,而缺乏獨立建國的條件。如果其選擇獨立,那麼周圍印度,巴基斯坦等一封鎖,那也是死路一條,因此,獨立那也是很難的。

其次,國際矛盾突出。克什米爾古代那是中國藩屬國,尤其是拉達克那是西藏領地,後來才被英國人控制。而周圍鄰國巴基斯坦,印度那都是龐然大物,而且,對其都是志在必得。所以,克什米爾也缺乏獨立的國際條件。而作為克什米爾,因為太過弱小,只能是大國棋子,根本沒有自己決定自己命運的能力。而且,現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割克什米爾,駐紮大軍,相互打的不可開交。而被統治下的克什米爾更加沒有能力,也沒有機會獨立。


最後,不但沒辦法獨立,被肢解那是必然。按照現在的狀況,克什米爾別說獨立了,就是想重新統一,也是幾乎不可能的。而且,隨著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割克什米爾的長期化,必將使得克什米爾更加的割裂,而且這種僵局很難被打破,除非一方徹底倒下。因此,克什米爾不是不想獨立,而是沒有條件,沒有能力,也更沒這個可能。


歷史真相背後


謝邀!感謝“飛狼”同學邀請!克什米爾沒實力獨立。地球上的生存規則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某個民族想要獨立建國,必須有一定的條件,克什米爾現在具備這種條件嗎?先來看看地球上的成功和失敗案例。

1、成功案例。比如波蘭,亡國100多年還能復國,就是抓住了國際局勢的機會。波蘭歷史上是大國,也入侵過莫斯科,後來內部原因造成國家衰落(波蘭議員意見一致才能通過議會決議、便於外國勢力干預、行政效率低下),被俄國和德語國家(普魯士和奧地利)三次瓜分。一戰天賜良機,蘇聯先敗於德國(佈列斯特和約)、德國後敗於英法(巴黎和約),兩大敵國都戰敗了,英法又需要建立緩衝國,在東歐制約蘇聯,於是,波蘭復國。

2、失敗案例。失敗案例也有,就是庫爾德人。同樣是一戰,宗主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戰敗,阿拉伯人為主的敘利亞、伊拉克、科威特、巴勒斯坦、外約旦都取得了政治實體的地位(自治或委任統治),而庫爾德人沒有抓住機會,100年後,還在為庫爾德斯坦夢想努力。

3、克什米爾自身的條件。克什米爾面積約19萬平方公里(略小於英國大不列顛島),人口約1600萬,而對該地提出主權主張的印巴兩國,巴基斯坦人口過億,印度人口過10億,國家體量過於懸殊,克什米爾根本不具備獨立的條件。即便印巴放棄主權主張,克什米爾內部來看,也難以團結一致。上溯到40年代的“蒙巴頓方案”,克什米爾的基層民眾以穆斯林為主(超過70%),而統治上層是印度教徒,對於加入巴基斯坦還是印度的問題無法統一意見。

綜上,克什米爾是大英帝國留在南亞次大陸的“政治定時炸彈”,除非南亞地緣政治發生重大變化,克什米爾問題無解。歡迎在評論中發表自己不同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