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旦和俄羅斯開戰,誰的勝算比較大?

農村產業園


這個話題其實也是一個“屁股決定腦袋”的東東,由於大家各自主觀立場的差異,得出的結論自然也會迥然不同,當然作為中國軍迷而言,通常希望自己的戰略盟友能夠取得勝利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單純從美俄雙方的賬面實力對比來看,美國無疑佔據著相當明顯的整體優勢,不過是否就代表美國一定能夠在假想的軍事衝突中戰勝俄羅斯呢?

俄羅斯經歷了上個世紀90年代的劇變,喪失了大量的加盟共和國和東歐衛星國,綜合實力元氣大傷,經濟總量和軍費開支不及美國的十分之一,人口不及美國的一半,如果再算上美國直接控制的北約成員國,雙方體量的差距就更加懸殊了。從常規軍力的對比來看,空中力量方面,俄羅斯至今沒有一架五代機服役,美國卻裝備了400多架五代機,五代機對於掌握制空權的優勢,不需要在這裡科普了吧。海上力量方面,俄羅斯的水面艦艇已經嚴重老化,唯一一艘航母也即將不保,PK美國的11個核動力航母戰鬥群實在是壓力山大,只有核潛艇領域的差距相對較小,俄羅斯能夠實施一些非對稱打擊(比如核動力魚雷)。

俄羅斯的傳統強項——陸軍更是情況堪憂,總兵力只有30萬,坦克不到2000輛,處於數量和質量的雙重劣勢,當年蘇聯陸軍之所以讓整個西方陣營感到懼怕,主要就是仰仗如同潮水一般的鋼鐵洪流。當然有人會說俄羅斯還擁有龐大的核武庫啊,大不了跟對手同歸於盡,WHO怕WHO?其實也是過度誇大了核武器的威力。要知道在美蘇對抗最高峰期,雙方各自擁有數萬枚核彈頭,根據當時的評估如果核戰爭爆發,如果以打擊對方核能力、關鍵戰略目標的方式(而不是針對城市人口),美蘇當時的核武庫可以摧毀對方三分之一的人口和50%的工業能力,也就是說大部分的有生力量都可以倖存下來。

如今美俄的核武庫規模遠遠不及當年,各自現役的核彈頭只有1500枚,加上儲備和報廢的最多也就幾千枚,距離跟對手同歸於盡的程度還差得遠呢。核武器的威懾效果可以提高雙方發生衝突的門檻,但是真到了撕破臉硬懟的地步,還是必須依靠綜合實力來說話。眾所周知,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作戰目的、作戰地點、作戰方式以及盟友的數量多寡、支持力度等等都佔據著不可或缺的權重係數,因此只要戰略戰術執行得當,以弱勝強也不是不可能的。

打開地圖我們可以看到,美國利用自身地緣政治環境的便利,通過對制海權的控制和數量眾多的海外盟國實現了對俄羅斯的戰略包圍。俄羅斯即便是在最強大的蘇聯時代,也沒有想過要遠赴重洋跟美國進行決戰,美俄可能爆發衝突的區域只可能是在亞歐大陸及其周邊。俄羅斯要想立於不敗之地,一是依靠揮舞核大棒讓對手不敢輕舉妄動。二是萬一核威懾失敗,美國決定冒著核戰的風險開戰(不要想什麼同歸於盡了,人類現有的核武庫根本做不到)。

俄羅斯的正確應對之法是依託本土縱深實施防守反擊,拉長美國的戰線,重點突襲其孤立的前沿基地,同時大力爭取來自東方夥伴的強有力援助。二戰時期蘇聯能夠戰勝德國,盟友提供的大量援助和戰略策應也是至關重要的。相信俄羅斯的東方夥伴也絕對不會坐視美國打敗了俄羅斯,再掉過頭來從容對付自己。相比之下美國並沒有重量級的、足以顯著改變實力對比的盟友,以一敵二明顯犯了兵家大忌。得到強援的俄羅斯同時還能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核威懾效果,因為你的綜合實力大幅增強了,對手就會重新評估冒核戰風險的成本,如果認為即便用了核彈也沒有取勝的把握,必然只能選擇放棄。總而言之,美俄如果開戰,美國處於戰略上風,而俄羅斯也有自保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