鉀、鎂與心臟病的關係

鉀、鎂與心臟病的關係

鉀、鎂與心臟病的關係


到目前為止所發現的鉀缺乏症所導致的最嚴重的危害可能就是對心臟的影響。人們早已知道,心臟病發作經常與體內鉀含量過低或鉀攝入量太少有關。此外,各種試驗動物如果體內缺鉀都會受到多種傷害,心肌將退化,但並不像人心臟病發作後所出現的梗塞現象。這些動物心肌中會有大量的細胞死亡,多處出現小出血和炎症,形成大面積的疤痕組織,鈣化並往往伴有腎臟受損。這種心肌退化現象在鉀缺乏症的第二週即可表現出來。由於鎂是肌肉細胞保持鉀所必需的因此當身體缺鎂時也會出現類似的變化。沒有充足的鎂的供應,鉀將從細胞中流失,造成鉀缺乏症。由於鉀對於身體產生能量非常關鍵,因此,即使是很短暫的缺乏鉀或鎂都可能導致心臟停跳,造成因“心臟病發作”而死亡這樣嚴重的後果。

現在看來,心臟冠狀肌肉缺鉀很可能就是導致心臟病死亡的主要原因。美國人從在搖籃裡開始就攝入了過量的鈉,因此,即使飲食中含有豐富的鉀,也仍然會出現缺乏症。飲食失調、過量地攝食糖、壓力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可的松等藥物以及利尿劑等都被確認會造成人出現鉀缺乏症。事實證明,鉀缺乏症將導致人身體的局部甚至完全麻痺。那麼,即使是一小會兒心肌麻痺會造成什麼樣的結果呢?它對人和動物的影響似乎是一樣的:死於心臟病發作。

蒙特利爾大學醫學院和佛蒙特大學醫學院教授厄爾斯·巴尤茨博土曾經寫過一本名為《心血管疾病的營養問題》的書,介紹了鉀和鎂缺乏症與心臟病之間的關係。在書中巴尤茨博土指出,雖然心臟病患者可能死於某種類似的突發性典型血栓形成(血液凝結)或心肌梗死(膽固醇阻塞動脈),但在對很多人的屍檢時的“最仔細的研究”卻顯示,他們並非死於這兩種疾病。此外,屍檢還顯示,非死於心臟病而是死於其他病因的人體內往往也堆積了大量的膽固醇,且出現了比死於心臟疾病的人更為嚴重的動脈硬化症;他們的血液循環並未被中斷,因為在他們的完全被膽固醇阻塞的動脈周圍又形成了很多新的血管。

鉀、鎂與心臟病的關係


這樣的患者一般沒有心臟病史。在對1000名死於突發性或某種相關心臟病的患者的屍檢中,發現有些人的血液中出現了凝塊,這似乎應該是心臟病發作所造成的結果,而非心臟病發作的導因。其他的研究也顯示,死於心臟病發作的50歲以下的人,其中63%在第一次發作的開始一個小時就會死亡,77%在醫生實施救助前死亡。研究已經有效地證實,無論是動物還是人,這種突然的死亡都是由於心肌細胞中缺鉀所導致的。巴尤茨博土認為,合理的飲食不但能防止人死於突發性心臟病,也許還能對遺傳性心臟病起到治療作用。

要想完全瞭解心臟病死亡的各種導因,我們還有許多東西需要學習,但有一點是毫無疑問的,那就是鉀和鎂缺乏症會在其中起到一定的作用,甚至是主導作用。這就使得原來看似矛盾的地方變得清晰了,就像一塊塊拼圖按照各自的位置被拼成了一個完整的圖案一樣。例如,血液中膽固醇含量過高的人容易死於心臟病,這已經成為一條人所共知的定律;然而,飲食不合理的動物的血管會被膽固醇所阻塞,但它們卻不會死於突發的心臟病,除非體內缺鎂。現在鎂缺乏症非常普遍,其導致的結果大都類似:它不但會使血液中的膽固醇過量,還會使細胞喪失大量的鉀。

據多項統計顯示,大量地攝食糖比飽和脂肪更容易使人出現心臟病發作,糖會減少細胞中的鉀。其他研究人員認為,心臟病高死亡率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缺乏維生素E而造成的血液凝塊所導致的,他們指出,在1910年以前,人們並不知道導致這種死亡的原因,當時人們剛剛開始採用“改良的”方法制作精製麥片,其中的維生素E都被破壞了;這些製作方法同樣導致大量的鎂和鉀的流失。我的觀點是,心臟病是由多種因素的結合所導致的,但肌肉細胞中缺乏鉀和鎂可能是導致處在巨大壓力下的健壯的年輕人突然死亡的主要原因。


鉀、鎂與心臟病的關係

如何才能防止這種死亡呢?如果想要保持身體的健康,在鹽的攝入量不超過一茶匙的情況下,我們每天至少必須補充5000毫克鉀然而,美國人平均每天攝入的鹽的量是1-5茶匙(或4-20克),每多吃一茶匙鹽,鉀的攝入量就應該增加大約5000毫克。你應該計算下自己每天需要補充多少鉀。

如果你發現自己的鉀攝入量太少,那麼多吃一些水果和蔬菜,並儘量每天吃一種煮熟的綠葉蔬菜;避免攝食所有精製食品,特別是甜食;減少鈉的攝入量;努力減少自己的各種壓力。請保證你每天都攝取了充足的鎂,如果喝了酒的話,還應該增加攝取量。如果能夠獲得可靠的碘,那麼你也可以單獨使用氯化鉀,而不必使用鹽。

氯化鉀溶解於小腸後易導致腸道潰瘍。基於此,只有在開具處方的情況下,含有超過180毫克鉀的補充劑才准予銷售。現在市場上有含有180毫克鉀的片劑銷售,但為了補充每天最少所需量,需要服用28片這樣的片劑,當我血糖偏低或犯傻吃了很多鹽醃的堅果後,我就會吃一小把這樣的片劑。然而,很多醫生認為不應該服用氯化鉀片劑,而只應該讓其溶解在溶液中。一茶匙氯化鉀可提供大約4000毫克鉀,如果你無法從食物中獲得充足的鉀,那麼你可以將其溶解於水中,然後將其喝光,但這樣就毫無美味可言了。對可能出現心臟病的人來說,其明智的做法是服用一種鉀的增補劑,特別是當出現壓力時顯得更為必要。

鉀、鎂與心臟病的關係


最近出版了一本書被用來作為培訓醫學院學生和營養學家的教材,在書中我發現了這樣一句話:“植物和動物組織中的鉀的含量都特別豐富,這是無須考慮的。”這樣一種觀點其實也是很多沒有經過營養學培訓的醫生的典型的觀點。因此我們能夠設想,在未來的很多年內,還會不斷地上演有人死於突發性心臟病發作的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