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歷史:1949年12月17日 峨眉和平解放

(記者 周柳 )解放前夕,峨眉地方反動勢力十分囂張。1949年12月上旬,縣長邵一陽、縣參議長兼清共委員會主任張赤父,經樂山專員陳榮壽一番鼓動,返回峨眉組織反共救國軍第二師,改縣

政府為縣反共救國軍司令部,邵一陽任司令,張赤父任師長。同時,陳榮壽還撥給峨眉方面步槍400支,子彈60箱,妄圖與解放軍頑抗到底。

與此同時,峨眉地下黨組織卻在為迎接解放而努力工作。早在1948年6月,中共雅(安)樂(山)工委書記陳俊卿到峨眉清理黨員,恢復了峨眉地下黨組織與上級的聯繫,又發展了一批新黨員。在此基礎上,峨眉地下黨組織重點開展了一系列控制和瓦解國民黨峨眉縣地方武裝的工作:派人打入自衛隊常備第二中隊當上副中隊,經過一番努力逐步控制了這支地方武裝。並拉起了一支受地下黨領導和指揮的400多人的武裝。

1949年12月15日,峨眉與樂山的電話聯繫中斷,並能隱隱約約聽見從樂山方向傳來的隆隆炮聲。在此之前,國民黨川湘鄂邊區綏靖公署補給司令羅文山曾率殘部1000餘人和幾十輛滿載軍用物資的大卡車,經夾江、樂山進入峨眉,沿樂(山)西(昌)公路向西昌方向逃竄。12月16日,駐樂山的國民黨三三五師三團團長王伯驊率殘部潰逃到峨眉,也往西昌方向逃竄。這給以邵一陽、張赤父為首的峨眉地方反動勢力帶來巨大的震撼。邵一陽帶上常備中隊潛逃到二峨山豬肝洞一帶,張赤父和國民黨縣黨部

書記席松如逃往石佛鄉山上潛藏,縣自衛總隊長則隻身跑到省城藏匿。什麼所謂的反共救國軍等,頃刻間土崩瓦解。

12月16日,解放軍四十七師在攻佔樂山後,迅速揮戈西進峨眉。由團長杜倫才、政委徐純率一四一團沿樂(山)峨(眉)公路直撲峨眉東門;團長曾長柏、政委何渠若率一四O團包抄大小南門;團長徐仲禹、政委王尚率一三九團強渡青衣江後向西南方向急速插入,以切斷敵軍逃往西昌的退路。至此,解放軍從四面八方包圍了峨眉縣城。

17日上午9時,人民解放軍先頭部隊進至峨眉城東蔡沱處,還未逃離的國民黨軍束手就擒。解放軍先頭部隊從東門大佛殿街口和王家店街口同時向城中心推進,僅十幾分鍾便兵不血刃地控制了整座縣城。至此,峨眉和平解放。(文字資料均來源於中共樂山市委黨史研究室)

牢记历史:1949年12月17日 峨眉和平解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