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朱棣敬上,敗者沒有話語權,勝者為皇帝


建文帝:朱棣敬上,敗者沒有話語權,勝者為皇帝

靖難之役

靖難之役,是我國明代改變政局的一個大事件,這是叔叔和侄兒之間圍繞皇權的一場鬥爭,有人說,建文帝不削藩的話,朱棣也不會起兵造反,但是還有人說,早在削藩之前,朱棣就有了謀逆之心,說朱元璋打江山的時候,作為兒子的朱棣是出了大力的,並且現在的建文帝也是闇弱無能的,相比開國皇帝朱元璋的雄才大略,建文帝是無法比擬的,因此,朱棣暗生不臣之心,通過這些說法,我們無法得出真實的原因,所以我們下面只能通過還原歷史來闡述分析這段事件的背後故事。


朱棣其人

朱棣生於元朝末年,至正二十年,1360年,朱棣11歲的時候,洪武三年被封為燕王,封地名為北平,也就是現在的北京。

早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以來,他對國內不太平的局勢,就顯得很憂慮,當時,北方蒙古還有北元的殘存勢力,這些殘餘勢力隨時都可能侵擾明朝邊境地區,所以朱元璋就把自己的各位兒子們沿著邊境線封為了藩王,大兒子封為了當朝太子,二兒子親王封到了陝西地區,到了朱棣這,被封為燕王,封到了北平地區,這些藩王中,實力最強的就是朱棣,朱棣這個人上馬能打天下,下馬能治國理政,因此,朱棣是朱家皇子中難得的全才。

建文帝:朱棣敬上,敗者沒有話語權,勝者為皇帝

朱棣

朱元璋大肆封兒子們為藩王的目的,就是讓“羽翼王室”,保衛大明江山,而燕王朱棣,在與北元殘餘勢力作戰中,不僅培養了自己的軍事才能,而且還培植了自己的勢力,朱棣在建文帝還沒有成為皇帝的時候,已然具備了強大的軍事能力。


暗示密謀,生不臣之心

朱棣身邊有一個和尚,叫做姚廣孝,早年,朱元璋身邊就有一批和尚,輔佐他,幫助他,因此他也給自己的兒子們每個人身邊配備一個和尚,來輔佐幫助他們,姚廣孝這個人經常暗示朱棣有帝王之相,他曾經對朱棣說過:“要給朱棣一頂白帽子戴。這個白帽子是什麼東西哪?朱棣本身是親王,”王“字上面加一個“白”的帽子,就是“皇”,因此,早在當親王的時候,就有人開始鼓動朱棣造反。

建文帝:朱棣敬上,敗者沒有話語權,勝者為皇帝

姚廣孝和朱棣

這個姚廣孝,本是一個讀書人,後來因為考場失意,就半路出家當了和尚,但是他從來沒有放棄自己做官從政的理想,所以他來到朱棣的身邊,必須要大展宏圖。到了後面,姚廣孝一口氣為朱棣推薦了兩個能人,一個叫做金忠,一個叫做袁珙,這兩個人都有算卦之能,袁珙還為朱棣算了一卦,說他有帝王之相,此話一出,使的朱棣越來越相信自己有帝王之命。

《明史·姚廣孝傳》:乃進袁珙及卜者金忠。


建文帝削藩,北京政變。

建文帝登基的那年,他聽從黃子澄等一批庸才的勸誡,開始了削藩,他派軍隊奇襲開封,把分封在開封的周王逮捕,貶為平民,後續還有云南的岷王和湘王,齊王等人先後被以各種藉口“削藩”,這些親王或死或者被流放,此時,遠在千里之外的北平,朱棣已經在在金忠,袁珙等人的幫助下,招兵買馬,大肆囤積兵器。為起兵做準備。

《明史·姚廣孝傳》:乃進袁珙及卜者金忠。於是成祖意益決。陰選將校,勾軍卒,收材勇異能之士。燕邸,故元宮也,深邃。道衍練兵後苑中。穴地作重屋,繚以厚垣,密甃翎甋瓶缶,日夜鑄軍器,畜鵝鴨亂其聲。

建文帝這種一連串的暴風雨般的措施,暴露了他的終極目的,是消滅他的叔父一代,但他把代王朱桂囚於高牆之後,他就將目標鎖定到了燕王朱棣的身上,朱棣這個時候也察覺到了,因此就開始裝瘋賣傻,迷惑朝廷,但這都只是的朱棣一廂情願,朝廷還是不相信朱棣,就派了北京都司的都指揮張昺、謝貴等人來逮捕朱棣的手下,以達到敲山震虎的目的,但是一個叫張信的人提前把這個消息告訴給了朱棣,使的朱棣有所準備。

《明史·姚廣孝傳》:建文元年六月,燕府護衛百戶倪諒上變。詔逮府中官屬。都指揮張信輸誠於成祖,成祖遂決策起兵。兵起,以誅齊泰、黃子澄為名,號其眾曰“靖難之師。”道衍輔世子居守。


當張昺、謝貴二人還傻乎乎得去燕王府拿人的時候,早被朱棣佈置好的兵士捉拿了起來,後續朱棣命令他的兵士迅速控制了九門,用了不到三天的時間,將北平牢牢控制到自己的手上。

建文帝:朱棣敬上,敗者沒有話語權,勝者為皇帝

朱棣起兵

雖然朱棣控制了北平,但他還缺少一個起兵的理由,如果這樣冒然起兵,將會成為眾矢之的的,他現在急需一個合理的理由,來贏得天下的輿論,就這樣,一個為朱棣量身打造的“靖難”口號應運而生,這個“靖難”的口號打了朱家祖訓的一個“擦邊球”,朱家祖訓上說,朝內朝外如果有奸臣的話,親王就可以“訓兵待命”,等待朝廷的詔令,如果詔令一來,你就可以清君側,而朱棣現在把“訓兵待命”去掉了,直接就是清君側,這種文字遊戲,一般老百姓看不懂,還以為朱棣受祖訓前來勤王的,這下就使的朱棣起兵佔得輿論先機。


三戰定皇權

第一戰,真定之戰。

燕王朱棣拿下北平周圍的地區,便開始迅速南下,南下的時候遇到了老將耿炳文,這個耿炳文是明代元老級的大將,年輕的時候,或許很厲害,但是現在因為年齡的問題,已經失去了當年的銳氣。

建文帝:朱棣敬上,敗者沒有話語權,勝者為皇帝

真定之戰

當朱棣與這位老將軍的時候,二人還進行了一場說辭言論,但他們說完之後,二人就開始了激戰,結果耿炳文率領的明軍還是敵不過朱棣的燕軍,一敗再敗,從涿州敗到雄縣。朱棣趁勢繼續南進,二軍又在真定發生激戰,這一役,燕王使出了“半渡而擊”,的計謀,趁著明軍過河的時候,發起了攻擊,將明軍又一次大敗。

《明史·卷一百三十·列傳第十八》:建文元年,燕王兵起。帝命炳文為大將軍,帥副將軍李堅、寧忠北伐,時年六十有五矣。兵號三十萬,至者惟十三萬。八月次真定,分營滹沱河南北。都督徐凱軍河間,潘忠、楊松駐鄚州,先鋒九千人駐雄縣。值中秋,不設備,為燕王所襲,九千人皆死。忠等來援,過月漾橋,伏發水中。忠、松俱被執,不屈死。鄚州陷。而炳文部將張保者降燕,備告南軍虛實。燕王縱保歸,使張雄、鄚敗狀,謂:“北軍且至。”於是炳文移軍盡渡河,併力當敵。軍甫移,燕兵驟至,循城蹴擊。炳文軍不得成列,敗入城。爭門,門塞,蹈藉死者不可數計。

至此,明軍連敗三場,退守城內,燕王通過真定之戰士氣大振,使的他對於登上皇帝寶座信心倍增。

第二戰,攻大寧,奪兵權。

朱棣道自己勢單力薄,所以現在要需找幫手和兵員,因此,他離開北平,去往了大寧,這個時候大寧是明朝另一個藩王所在的封地,在明朝這幾個親王中,燕王善戰,寧王善謀,並且寧王,不僅謀略厲害,他的軍事能力也很強,他手下有蒙古騎兵,這些蒙古騎兵是朵顏三衛的人馬,朵顏三衛是蒙古族最善戰的部落,在明朝幾次對外作戰的時候,朵顏三衛的人馬都是戰功赫赫。


建文帝:朱棣敬上,敗者沒有話語權,勝者為皇帝

寧王

現在,朱棣率兵攻大寧,有三個目的,一個是為了得到朵顏三衛的指揮權,二是爭取寧王的支持,拉他入夥,三是為了解除自己的後顧之憂,他如果率軍南下,萬一寧王受到明廷的詔令,來攻北平的話,就會腹背受敵。

於是乎,朱棣見到寧王后,就打起了親情牌,向寧王哭訴自己的委屈,使的寧王深受感動,當寧王送朱棣到城外的時候,朱棣埋伏城外的兵士,立馬將寧王扣住,朱棣威逼利誘下,使的寧王就範,這下朵顏三衛和大寧地區盡歸朱棣之手,使的朱棣實力大增。

《明史》:燕王初起兵,與諸將議曰:“曩餘巡塞上,見大寧諸軍慓悍。吾得大寧,斷遼東,取邊騎助戰,大事濟矣。建文元年,朝議恐權與燕合,使入召權,權不至,坐削三護衛。其年九月,江陰侯吳高攻永平,燕王往救。高退,燕王遂自劉家口間道趨大寧,詭言窮蹙來求救。權邀燕王單騎入城,執手大慟,具言不得已起兵故,求代草表謝罪。居數日,疑洽不為備。北平銳卒伏城外,吏士稍稍入城,陰結三衛部長及諸戍卒。燕王辭去,權祖之郊,伏兵起,擁權行。三衛彍騎及諸戍卒,一呼畢集。守將朱鑑不能御,戰歿。王府妃妾世子皆隨入松亭關,歸北平,大寧城為空。權入燕軍,時時為燕王草檄。燕王謂權,事成,當中分天下。

第三戰,直搗南京。

雖然有了寧王的軍隊和地盤,朱棣手中能打的牌也越來越多,但是因為他面對的是舉國之力,所以朱棣只能夠勉強維持與明軍的對峙,這兩年來,兩軍互有勝負,誰都沒有占上多大的便宜。

這個時候,朱棣面對這相持的局面,一籌莫展,這個時候,南京城內的官宦卻向朱棣朱棣通風報信,說南京城內空虛,陛下可以直接進攻南京。朱棣聽完後,也是又喜有憂,喜的是有機會一戰定勝負,憂的是如何繞過相持的明軍。

建文帝:朱棣敬上,敗者沒有話語權,勝者為皇帝

朱棣

這個時候,朱棣和謀士們商議完之後,採取了避開強敵,專門走朝廷把守的空隙。他繞開了有重兵保守的鳳陽和淮安,迅速殺到了長江邊上,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先後奪取了揚州和儀真,準備渡江攻南京。

建文帝:朱棣敬上,敗者沒有話語權,勝者為皇帝

燕軍兵臨南京城下

此時的,南京城裡亂成一鍋粥,沒想到燕軍會從天而降,這下建文帝急了,趕緊下罪己詔,說自己做事情,有問題,請大家來批評,其次派遣了自己的姑姑慶成公主去找朱棣和談,妄圖用親情來打動朱棣。但是此時的朱棣不為所動,他也玩起了建文帝的套路,打起了親情牌,表示自己可以效仿周王輔佐你,不會推翻逆你,此時的朱棣開始用政治宣傳來瓦解明廷了。

《明鑑綱目》卷二:徵天下兵勤王。……下罪己詔,遣慶成郡主詣燕軍


敗者沒有話語權,勝者為皇帝

這個時候朝中局面越來越混亂,使的建文帝也失去了冷靜,他的兩個連續”動作“,使的他徹底失去了對明朝的話語權,第一件事情,使他擅自殺掉了朱棣的小舅子徐增壽,使的他與朱棣兩個人之間徹底翻了臉,沒有了迴旋餘地,第二件事情就是讓李景隆這個敗將和諸王們去守城門,這顯然不是一個敗筆嗎。諸王和建文帝因為削藩一事,勢同水火,建文帝讓他們去守城門,還不如把城門打開,迎朱棣進城哪。果不其然,朱棣率軍到了南京城下,谷王和李景隆主動開了城門,迎接朱棣,而建文帝則在宮廷裡焚火自盡。

《明史》遣李景隆及兵部尚書茹瑺、都督王佐如燕軍,申前約。壬戌,復遣谷王橞、安王楹往。皆不聽。甲子,遣使齊蠟書四出,促勤王兵。乙丑,燕兵犯金川門,左都督徐增壽謀內應,伏誅。谷王橞及李景隆叛,納燕兵,都城陷。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屍於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

建文帝死後,朱棣即位,他可以說是因禍得福,如果不是削藩,他還只不是是一個親王,從這一點上來說他應該感謝建文帝。畢竟是建文帝給了他這個機會。

建文帝:朱棣敬上,敗者沒有話語權,勝者為皇帝

朱棣入南京城

我們在看看建文帝,建文帝的這個削藩政策本身在任何時代都是正當的,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允許同時存在多個獨立王國,但是有兩件事情是讓建文帝失去話語權的真正原因,第一就是諸親王沒有割據一方敵對中央的行為的時候,不要擅自下結論削藩,因為這個行為會有失公允,讓那些沒有反叛之心的諸王也產生叛亂之心,第二,建文帝啟用了黃子澄等一批庸才,根本不懂政治,不是處理削藩這種政治事件的良好人選。


參考:《明史》

《明鑑綱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