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母,無論怎麼做,都是錯的」孫用蕃:上海灘最出名的後母

那永遠穿不完的碎牛肉似的棉袍,那些輕蔑的嘲笑和有意的侮辱,那張浸著惡毒和陰謀的逐漸枯萎的臉,那一記火辣辣的巴掌……造就了張愛玲筆下被反覆雕琢挖苦的後母形象。

張愛玲對孫用蕃的怨恨是直白而激烈的,在《童言無忌》裡,張愛玲寫到:“有一個時期在繼母治下生活著,揀她穿剩的衣服穿,永遠不能忘記一件黯紅的薄棉袍,碎牛肉的顏色,穿不完的穿著,就像渾身都生了凍瘡;冬天已經過去了,還留著凍瘡的疤——是那樣的憎惡與羞恥。”

在嫁給張廷眾、被繼女張愛玲十分譏諷地鄙夷之前,她曾是孫寶琦家赫赫有名的“七小姐”。她為人精明,派頭十足,交際廣泛,於理財卻一竅不通。最要命的是那一管煙槍,令她成家,也敗家。她一生都沒有過固定的工作。或者說,她最大的事業便是催化張愛玲從叛逆少女轉型為才女作家。

她是孫用蕃,上海灘最有名的後母。

「後母,無論怎麼做,都是錯的」孫用蕃:上海灘最出名的後母

孫用蕃父親孫寶琦

【七小姐,沒人敢要】

一個女人,在其成為另一個女人的後母之前,總先要在閨房裡做個安淡如水的女兒。

可能是因為張愛玲實在太有名了,世人總要忘記,她孫用蕃在嫁給張廷眾之前,也曾是孫府一朵耀眼的女兒花、一片發光的琉璃瓦。

孫用蕃的祖父是清光緒皇帝的老師,才學可見一斑;父親孫寶琦曾兩次任北洋軍閥時期的國務總理。孫寶琦一生娶了一妻四妾,生有8子16女(孫用蕃排在第七)。 為了維持家門的繁盛榮昌,孫寶琦的策略沿襲了古代豪門望族的一貫做法——聯姻:

長女:孫用慧,嫁盛恩頤(盛宣懷的第四子)

次女:孫用智,嫁載倫(慶親王奕劻的第五子)

三女:嫁大學士王文韶之孫

四女:孫用履,嫁入大臣寶熙家

五女:嫁袁克齊(袁世凱的第七子)

七女:孫用藩,嫁張廷重(張佩綸之子,李鴻章的外孫),成為張愛玲的繼母

八女:嫁天津國華銀行經理崔氏

三子:孫雷生,娶馮家賢(馮國璋之女)

四子:孫用岱(蔚青),娶盛範頤(盛宣懷的親侄女)

侄子:姓名未詳,娶袁籙禎(袁世凱的第六女)

民國的豪門望族大半都成了孫寶琦的親家,這個家族的關係網就如參天大樹的樹根一樣錯綜複雜,脈脈相通。


「後母,無論怎麼做,都是錯的」孫用蕃:上海灘最出名的後母

孫寶琦的女兒們(後排左二為孫用蕃)

在總共十六個女兒中,七小姐孫用蕃於家族內外的名氣僅次於大姐孫用慧(孫用慧後來嫁給洋務重臣盛宣懷的四子、人稱“盛老四”的盛恩頤)。

這位七小姐性格外向,出嫁前交友十分廣泛,和趙四、朱五、陸小曼、唐瑛她們都是“閨蜜”,算是上海名媛圈子裡的一個風雲人物(張愛玲有在文章裡提到:我的繼母是陸小曼的好友,兩人都是吞雲吐霧的芙蓉仙子。“芙蓉仙子”這稱號,想必也隱含了張愛玲的鄙視和嘲弄)。

雖然從姿色上論,孫用蕃算不得標準美人,但其庶出的身份使其從小練就了一身精明的做人底子,就像是《紅樓夢》裡的三小姐探春,雖不比賈元春這般風光,也不如王熙鳳這般招搖,但在賈府的姑娘裡頭絕對算得上個人物。所以說,就憑孫用蕃這樣的家世才幹,尋一門好親事是不在話下的。
孫寶琦治國本領有限,治家卻很有一套,孫家子女個個品行端莊,許多豪門大戶都想與孫家攀親,當時甚至有“孫家的女兒大家搶”之說。孫家的幾個小姐,嫁的都是名流界響噹噹的人物。孫寶琦同慶親王奕劻、盛宣懷和袁世凱都結了親家。所以,世人難免議論,孫寶琦這次怎麼捨得把七小姐嫁給被流放的“彈劾大臣”張佩綸的兒子呢?退一步看,張佩綸的兒子張廷眾也算是世家子弟,但他是離過婚的,孫府的七小姐怎麼可以給別人當繼室呢?

孫用蕃等到30歲也沒人敢娶,其實是給一個男人耽誤了。那時孫用蕃情竇初開,一心迷戀此君,哪知此人根本沒和她結婚的意思,怎奈這個七小姐性格執拗,執迷不悟,一段孽緣好不容易才被家人給勸住了。孫寶琦心疼女兒再受傷害,從此養在深閨,任歲月蹉跎。這回孫用蕃能和張廷眾訂婚,是其同父異母的哥哥孫用時給牽的紅線。

1930年,上海的房價節節攀高。對於靠祖業收房租過活的張廷眾來說,是大大的好事一樁。他手裡錢一多,離婚的醜事也就逐漸淡忘下來。既然日子過得越來越滋潤,張廷眾的少爺派頭便日漸復甦,他又開始熱衷於走親訪友,出沒於各種飯局、牌局中。

張廷眾同孫家的公子孫用時有工作上的關係,所以走得格外近些。有一天,孫景陽對著張廷眾嘆道,他那七妹孫用蕃至今待字閨中,把老父親給愁死了。

孫張兩家原本就有些姻親關係,張廷眾和孫用蕃是同輩人,當然是知根知底的。張家人誰不知道孫家這個七妹年輕時有過一段鬧了半天沒有結果的愛情,被那個男的騙得團團轉才清醒。張廷眾畢竟要比孫用蕃大了8歲,而且當時他已經和張愛玲的生母黃素瓊離婚了,算是過來人,一聽就明白了孫景陽的用意。想想自己這些年,為了黃素瓊的事情折騰得精疲力盡,也是倦了,如今兒女都念書了,給自己再找一房妻室也是個不錯的辦法。只要孫家不嫌棄他張廷眾家道中落、好吃懶做還拖兒帶女,他定然是不挑剔的。於是,張廷眾爽快地接話說:“我知道七妹的事。我不在乎。”

孫寶琦起先是不同意這門親事的,畢竟是給張家做續絃,而且張佩綸業已過世,分家後的張廷眾僅靠遺產維持生計,要是女兒嫁給他,不但經濟上不如孃家闊綽,他老孫家的面子上也掛不住啊。後來,上海總商會會長虞洽卿表示願意替張家做這個媒。孫寶琦為人厚道臉皮薄,想想自己也是年過花甲的老人了,自家的子子孫孫日後也許還得靠“阿德哥”(虞洽卿的外號)幫襯,便也就鬆了口。

就這樣,孫用蕃在26歲那年,和張廷眾在禮查飯店(現浦江飯店)訂了婚。哪知第二年,孫寶琦就過世了。按規矩要守孝三年,這樣孫用蕃正式嫁過去的時候是29歲。後來,兩人是在華安大樓(現金門酒家)結婚的。

「後母,無論怎麼做,都是錯的」孫用蕃:上海灘最出名的後母

【做後母難,做張愛玲的後母更難】

張廷眾屬於典型的滿清遺少,她孫用蕃是降得住的。怎奈他前妻留下的這個女兒張愛玲,雖然才14歲,就已經不是一個叫人省心的人了。

“我父親要結婚了……如果那女人就在眼前,伏在鐵欄杆上,我必定把她從陽臺上推下去,一了百了。”從張愛玲留下的文字看,她與後母孫用蕃是勢不兩立的。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孫用蕃做了張家姐弟的後母後,一心想和兩個孩子搞好關係。怎奈幾乎每每都事與願違。

孫用蕃先是琢磨著自己的幾個妹妹,在年歲上都同張愛玲差不多,便帶著她們一同搬進了張家,好讓張家姐弟有個伴。哪知,張愛玲生性孤傲,孫用蕃此舉是馬屁拍到了馬腳上。後來她不死心,想通過送衣服來和張愛玲親近。哪知這更是戳到了張大小姐的痛處!

孫家子女多,所以經常是姐姐的衣服小了以後留給妹妹穿。正因為子女們經常換穿衣服,孫寶琦還常常叫錯人呢。所以,在孫用蕃看來,拿舊衣服送人很正常,是家族親熱、不分彼此的表現。因此,她拿出了兩箱舊衣服,給幾個妹妹和張愛玲挑選。妹妹們歡天喜地,張愛玲卻一臉難堪。要張愛玲穿孫用蕃的舊棉袍,簡直就像是

“渾身都生了凍瘡”。

平日裡,張愛玲不屑與孫家的親戚為伍,只有性格溫順的弟弟張子靜成日在家。每天到了吃飯的時候,孫用蕃總會等張愛玲回家了才開飯。她會給張愛玲夾菜,問她的學習生活情況。張愛玲心情好的時候,也會與後母互相招呼:“這個菜好吃呀,你多吃點。”但一旦心情不好,就會把自己關進那個孤冷黑暗的精神世界。

有一次,孫用蕃的弟弟孫用岱夫婦去張家吃飯,就是不見張愛玲出來。就這樣,一桌人吃完了也沒見她出來打聲招呼。張廷眾為此嘆了口氣,孫用蕃也不好再說什麼了。況且,對於張愛玲這樣一個文藝少女所表現出的異於常人的敏感與自尊,她本就無法理解。

有次也是在飯桌上,張廷眾不知何故扇了張子靜一個耳光。弟弟逆來順受,沒什麼反應。張愛玲卻落淚了。孫用蕃道:“又不是打你,你這是何必?”

「後母,無論怎麼做,都是錯的」孫用蕃:上海灘最出名的後母

張愛玲、張子靜童年照

對於後母,張愛玲有意無意採取的總是敵對的態度。她在《對照記》裡,曾經諷刺過孫用蕃。事實 上,張家的確是有過這麼一樁異母兄弟“爭陪嫁”的官司。孫用蕃勸丈夫不要去爭,張廷眾和妹妹張茂淵也就撤訴了。孫用蕃從沒過過缺衣少食的日子,在她看來,大家族的和睦比爭財產重要。不料,到了張愛玲筆下就成“趨炎附勢”了。

孫用蕃出嫁前也是個人物,對於張愛玲的“攻擊”她是不可能一直忍讓的。那年張愛玲中學畢業,其生母恰巧回國。這當口,她向父親提出要出國留學。張廷眾暴跳如雷,他一直以為前妻拋棄這個家就是留洋學壞了,如今女兒又學樣來揭他傷疤,這還得了!

孫用蕃很清楚,留學定是黃素瓊的主意,費錢不說,明著是女人之間微妙的“奪女大戰”,忍不住當場斥責說,“你母親離了婚還要干涉你們家的事。既然放不下這裡,為甚麼不回來?可惜遲了一步,回來只好做姨太太!”

埋在兩人心裡的雷終於炸開,孫用蕃清楚,這個姑娘是留不住了。後來就有了最最有名的、被張愛玲寫進《私語》裡的“一記耳光”事件。孫家後人回憶說,孫用蕃沒有“罵開了”,也沒有“打嘴巴子”,只是在被張愛玲推著的時候閃了腰,哎喲了一聲,事後張廷眾也沒對女兒拳打腳踢。張愛玲所記錄的痛打一頓後被關禁閉是扭曲誇張了。她的確是在家裡被“隔離”了一段日子,但那是因為她得了瘧疾,怕傳染給家人。但是,張子靜卻寫文章說姐姐的確是關了禁閉的。這種事,張家人和孫家人的口徑不一致也沒什麼奇怪。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張愛玲而有了惡名的孫用蕃後來提及此事,只是淡淡地笑了笑,說:“張愛玲成了著名作家,如果是受我的刺激,那倒也不是壞事。惡聲罵名衝我而來,我八十多歲的人了,只要我無愧於心,外界的惡名我願認了,一切都無所謂的。”

後來,張愛玲在自傳體小說《雷峰塔》的第三章中改麥態度地懺悔了,說是“誤解了、褻瀆了後母孫用蕃的一番良苦用心”。

「後母,無論怎麼做,都是錯的」孫用蕃:上海灘最出名的後母

康樂村

【同榻之好,白頭到老】

張愛玲曾指責父親張廷眾,說他是個熱衷於吃喝嫖賭的紈絝子弟。然而,孫用蕃卻並不認為丈夫的生活方式有何不妥。嫁過去以後,張廷眾依舊坐吃山空地揮霍著,孫用蕃就當瞧不見,兩人相安無事,生活了十九年之久,可以說是白頭到老的。對於治家和為人妻,孫用蕃自然有她的一套辦法。

張愛玲在文中寫孫用蕃一嫁過去,就慫恿張廷眾搬家換傭人。實際上,在大戶人家裡,但凡給人做繼室的主婦,都會採取換傭人的方法來穩固自己在家庭裡的地位。孫用蕃從小生活在總理府,對管理下人的那套辦法熟識於胸,換點孫家的老傭人過來,不但生活起居上照料起來方便,也是給自己多幾個忠誠服帖的“貼心人”。

至於從康樂村搬去泰興路的別墅,確實也是孫用蕃的主意。

那套別墅是李鴻章給女兒的陪嫁。李老太太去世後分遺產,泰興路別墅分給了張廷眾的二哥。因為嫌大,此房一直出租。張廷眾和孫用蕃結婚後正巧租客要搬走,孫用蕃就說服張廷眾搬了過去,房租照付。一來,孫用蕃不在乎這點錢,也沒去考慮丈夫家的光景,她認為自己堂堂孫府七小姐,配得上這樣的大房子,親戚來串門也顯得有面子;二來,作為一個女人,她內心不喜歡自己的丈夫和前小舅子住得那麼近,更何況有時這兩個男人還臭味相投,一起去嫖去賭。

這回搬家讓孫用蕃的心情著實一振,人高興起來,佈置家居上又花了一大筆錢。痛快。熟悉孫用蕃的朋友一進她的新家就會會心一笑,原來孫用蕃特地在門廳掛上了她的閨蜜團成員之一陸小曼的油畫,想來也是在和有著徐悲鴻那般著名畫友的黃素瓊,來了個心照不宣的較量。

搬進來不久,孫用蕃發現了一個問題。泰興路別墅的房間太多,裡頭住的老鼠比人還要多。於是,孫用蕃就叫傭人去抱了一隻花貓回來。有一天,花貓玩球吵醒了張廷眾。他大發雷霆,要趕花貓走。張愛玲和張子靜苦苦求情,花貓才留了下來。也靠這隻貓,在這棟缺乏人氣又人際關係微妙的大別墅中,稍微增加了一點尋常家庭的樂趣。

轉眼張廷眾要過四十歲生日了。孫用蕃極力張羅此事,生日過得十分風光,丈夫表示十分滿意。至於又花了多少錢,她不考慮的。她這個女主人,只管用錢。家裡的賬本還是張廷眾在管著。實際上,所有鋪張、奢靡的用度,張廷眾比孫用蕃更為喜歡,更為捨得。家裡每天雞鴨不斷,鹹鴨蛋不吃蛋白,炒雞蛋要用香椿芽,夏天要吃海瓜子,外國火腿和罐頭蘆筍從不間斷。

若夫婦倆只是吃吃喝喝,也花不了很多。要命就要命在鴉片上!張廷眾和孫用蕃得知對方有過吸鴉片史後,竟相見恨晚,一同重拾舊好起來。

和黃素瓊離婚後,張廷眾精神極度萎靡,從吸鴉片發展到了打嗎啡。後來是其妹張茂淵做主,把他送進中西療養院戒毒。每天打鹽水針,沖洗體內的嗎啡毒素。同時用電療按摩手足,促進血液循環。就這樣治療了整整三個月,才把嗎啡的毒戒掉。出院後,張廷眾帶著張愛玲姐弟搬到了康樂村。但鴉片的癮頭卻始終沒有戒掉過。

如今好了,新娶的太太居然也是個“煙鬼”。被別人所不齒的“吸鴉片”一事,在張廷眾和孫用蕃眼裡,卻成了“志趣相投”的美事!吸鴉片費錢又消磨人的意志。此後,這個家便開始節節敗退了。

如果說黃素瓊的新派與張廷眾水火不容,那麼孫用蕃的到來恰恰給了他回到繁華舊夢的虛幻的美感與快樂。當然,如張愛玲所寫,這樣的華美的袍子下,總是爬滿了蝨子。

就這樣,客照請,酒照喝,錢照賭,車照買,孫用蕃不干涉張廷眾揮霍,張廷眾不要求孫用蕃持家,兩人的鴉片一直抽到了抗戰結束。

1946年,張子靜前往中央銀行揚州分行工作。此時,張愛玲早已離家出走。張廷眾寫信給兒子叫他回上海分擔家用。張子靜回信讓他們先把鴉片戒了。此事沒有結果。

「後母,無論怎麼做,都是錯的」孫用蕃:上海灘最出名的後母

孫用蕃死在江蘇路285弄28號

【老死,14平方米的亭子間】

孫用蕃死在江蘇路285弄28號

1948年,張廷眾和孫用蕃賣掉了他們在上海的最後一處房產。一年後,張家搬去了江蘇路一間只有14平方米的房子。廚衛設備還得與同樓的十幾戶人家公用。孫用蕃夫婦住的這間是亭子間加蓋的。以至於每次張子靜回家探親,都要去同學家借宿。

貧窮是最好的藥。張廷眾和孫用蕃總算是把鴉片給戒了。他倆的唯一收入來源是遠在青島的一處房租。

1953年,張廷眾因肺病在上海病故,年僅63歲。那天,鄰居們都來看熱鬧。多年後有人對孫用蕃說,你老公命好呀——敗得好,死得早,沒受罪。意思是他如果家產沒有敗光,又多活了幾年,後來的幾場運動定然是逃不過的。

丈夫去世後,孫用蕃開始為生計奔波。她是一個從來沒有正式工作過的大小姐、少奶奶,只會把能變賣的家當一件接一件地賣掉。有一次,鄰居看到信箱的玻璃小窗口露出一封信,寫著“孫用蕃收”。是寄賣商店寄來的,通知她一件裘皮大衣已經出手。再後來,唯一能依靠的只剩青島的房租。

按照當時的政策,每年可有800元左右的租金。孫用蕃一個人用,維持生活是夠的。她畢竟是大戶人家出來的小姐,對於“遺產”比較敏感。雖然丈夫留下來的只有青島的一處房產,她還是特地請了侄子張子美過來,當著張子靜的面,宣讀張廷眾的遺囑——房租收入,孫用蕃得七成,張子靜得三成。讀畢,孫用蕃問張子靜有什麼意見。張回答,沒有意見,又說自己雖然收入微薄,不能奉養她,但父親留給後母的錢還是一分都不會去動的。孫用蕃聽後很欣慰,說:“這些錢存在我這裡,以後我走了還是會留給你的。”

1966年,文革開始。青島房租的利息隨之結束。虧得孫家的一個弟弟念著姐姐姐夫的舊情,每隔一段時間就寄點錢給孫用蕃當家用。原來當年此人在上海投機失敗,欠了一屁股債遠走香港,後來又去了東京。當時在東京做生意,開口借錢,以張廷眾和孫用蕃的大方作派自然是一口答應了。

到了上世紀70年代中期,孫用蕃的眼疾惡化,導致失明。此後便僱了一個小保姆,料理家務照顧她。

據鄰居回憶,孫用蕃老太太秀麗端莊,舉止優雅,白皙的皮膚一看就是幾輩子的優渥環境造就出來的。她和鄰居們共用一個保姆,為人和善,平日裡喜歡和乖巧聽話的小孩兒玩耍,經常叫他們來吃蜜餞糖果,喝芝麻糊。小孩們也不怕她,不叫她婆婆,反叫她“姑姑”。從後母到姑姑,一輩子也沒人喊她一聲媽。

有一次,鄰居看到信箱的玻璃小窗口露出一封信,寫著”孫用蕃收“,是寄賣商店裡寄來的,通知她一件曾經貴重的裘皮大衣已經出手。鄰居這才知曉,原來這位面目慈祥的老太太竟是那個被生花妙筆反覆描摹的凶神惡煞的後母。

後來有人問起她當年那轟動的一巴掌,這個已經銀髮叢生的老太太輕輕笑了,淡淡回應道:”張愛玲成了著名作家,如果是受了我的刺激,那倒也不是壞事,惡名罵聲衝著我來,我80多歲的人了,只要無愧於心,外界的惡名我認了,一切都無所謂的。“

這個在繼女筆下臭名昭著的後母,這個盛年時期跋扈狠辣的女人,終於在歲月的洗練中褪去狠厲的外皮,漸漸顯出老者的溫和。晚年時,她的朋友,邵洵美的太太盛佩玉去看望居住在14平小屋裡的她,盛佩玉回來之後,沒有多話,唯一說了一句:“她一直照料著張愛玲的父親,替他送終,這已經足夠。”

一個是遭人詬病跋扈狠厲的彪悍後母,一個是溫和慈祥自有苦衷的垂暮老人,兩個迥然不同的身份,兩種截然相反的生存狀態。這些都屬於孫用蕃,一個終於學會和歲月握手言和的女人。

這樣過了幾年,孫用蕃不甚如意。熬不住了,她精明的一面又忍不住跑了出來。孫用蕃找來了弟弟孫用濟,和張子靜“談判”。意思是為了方便照顧生活起居,她要和孫用濟一家住在一起,所以要換個大點的房子,由孫用濟做戶主。張子靜覺得後母自己一言不發,搬出三舅來和他談,心裡氣憤,當即表示反對,說戶口必須分開立。孫用濟便指責外甥不孝。張子靜回答說,這不是孝順不孝順的問題,要尊重事實,解決實際問題。當時他住在學校裡,戶口在浦東鄉下,不久就要退休了,戶口就可以回上海了。

聽著兩人的“談判”,孫用蕃始終一言不發。雖然這場談判最終不歡而散,沒有結果,但這正也顯示了孫用蕃的精明之處。孫用蕃知道因為家裡的經濟困難,耽誤了張子靜的終身大事。她這個做後母的,並非做得十分體面出色。總之此後,都沒有再提過此事。

「後母,無論怎麼做,都是錯的」孫用蕃:上海灘最出名的後母

孫用蕃

1986年,孫用蕃在上海去世,享壽83歲。消息傳到美國,張愛玲臉上沒有任何悲哀。這個敏感孤傲的女作家把所有的恨都埋在心裡,時間未能消解它們一絲一毫,她在筆下反覆回味那些過去的苦痛,一遍又一遍臥薪嚐膽般提醒自己不能忘記。

1986年底,張子靜退休,戶口遷回江蘇路派出所。次年搬入小屋居住,至1997年去世,與張廷眾、孫用蕃一樣——死在14平方米的亭子間裡。

就像張愛玲所寫的,他們只靜靜地躺在我的血液裡,等我死的時候再死一次。

1995年,張愛玲在美國去世。上海最出名後母的故事,流傳至今,拜她所賜。

(來源於公開資料,僅供中年以上的看官學習感嘆流淚之用,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